1 / 87

單元十一 人類的防禦系統

單元十一 人類的防禦系統. 病原體:凡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 ( 單細胞 ) 。包括病毒 (80%). 細菌 . 真菌及一些原生動物 . 寄生蟲 病原說 ( 疾病菌源說 ) : 巴斯德 進行釀酒醱酵實驗時 , 發現醋酸菌可以使酒變酸 , 於是提出「病原說」 柯霍 : 19 紀末 , 第一個證明細菌可引起動物疾病的科學家. 十一 . 人類的防禦系統. 動物體的 協調作用 :與體內及體外環境有密切關係. 單元十一第 1 部分 人體的淋巴系統. 淋巴系統:由淋巴液、淋巴管和淋巴器官 ( 包括初級和次級 ) 組成. 人類淋巴系統及血球的分化.

Download Presentation

單元十一 人類的防禦系統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單元十一人類的防禦系統 • 病原體:凡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單細胞)。包括病毒(80%).細菌.真菌及一些原生動物.寄生蟲 • 病原說(疾病菌源說):巴斯德進行釀酒醱酵實驗時,發現醋酸菌可以使酒變酸,於是提出「病原說」 • 柯霍:19紀末,第一個證明細菌可引起動物疾病的科學家

  2. 十一.人類的防禦系統

  3. 動物體的協調作用:與體內及體外環境有密切關係動物體的協調作用:與體內及體外環境有密切關係

  4. 單元十一第1部分人體的淋巴系統 • 淋巴系統:由淋巴液、淋巴管和淋巴器官(包括初級和次級)組成

  5. 人類淋巴系統及血球的分化

  6. 初級淋巴器官:防禦細胞產生及發育成熟之處 • 紅骨髓:白血球生成與分化的場所 • 1.功能:許多未分化的細胞可分化成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 • 2.造血幹細胞分化形成各種細胞(骨髓中發育成熟者稱為B淋巴球.移至胸腺發育成熟者稱為T淋巴球) • 白血球(免疫反應的重要角色)包括:50~70%顆粒球(嗜中.酸.鹼性).2~10%單核球.20~40%淋巴球(T淋巴球.B淋巴球) • 嬰孩多數有紅骨髓,成人僅有少數(肋骨.脊椎骨.胸骨及髖骨等扁形骨)

  7. B細胞和T細胞的形成

  8. 成熟的B細胞與T細胞被送至次級淋巴器官進行免疫反應成熟的B細胞與T細胞被送至次級淋巴器官進行免疫反應

  9. 胸腺:淋巴球主要發育場所 • 1.分佈:於胸腔心臟前上方分,左.右兩葉,長橢圓形(由外膜.皮質及髓質所構成) • 2.功能:淋巴組織構成,分泌胸腺素可促使T淋巴球成熟(T淋巴球在皮質發育.經髓質流入血液) • 幼年時期大.青春期漸變小.老年大部分被脂肪和結締組織取代功能 • 出生時缺少或發育不全,病人通常無法正常存活

  10. 次級淋巴器官:防禦反應發生之處 • 淋巴結(淋巴腺):淋巴組織聚集成顆粒狀(蠶豆大.直徑1~25mm) • 1.分佈:頸.腋窩.鼠蹊.內臟間 • 2.每個小結充滿淋巴球和巨噬細胞 • 3.功能: • 製造淋巴球 • 過濾微生物:淋巴球和巨噬細胞阻擋病原體蔓延 • 延緩傳播 • 單方向流動:淋巴管內皆有瓣膜

  11. 淋巴結

  12. 脾:腹腔左上方(深紅.扁圓形.充滿血) • 1.組成: • 紅髓:紅血球.淋巴球.巨噬細胞組成(儲存血液.破壞衰老紅血球) • 白髓:含淋巴球.巨噬細胞(活化淋巴球) • 2.功能: • 身體最大淋巴器官(富含T細胞.B細胞及巨噬細胞) • 儲存大量血液:有海綿狀構造 • 破壞衰老紅血球

  13. ↑脾臟剖面觀 ←脾臟的組織切片

  14. 黏膜表皮層內的次級淋巴組織

  15. 單元十一第2部分非專一性防禦作用

  16. 免疫反應:免疫系統摧毀外來病原體(如細菌.病毒.黴菌等微生物)保護人體免於疾病發生的過程免疫反應:免疫系統摧毀外來病原體(如細菌.病毒.黴菌等微生物)保護人體免於疾病發生的過程

  17. 一、非專一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18. 第二道防線:吞噬細胞.自然殺手細胞.保護性蛋白質(補體.干擾素).發炎反應第二道防線:吞噬細胞.自然殺手細胞.保護性蛋白質(補體.干擾素).發炎反應 • 骨髓幹細胞 前軀細胞→B淋巴球.T淋巴球 • 自然殺手細胞(大顆粒細胞) • 前軀細胞→顆粒球(單核球.嗜中性球. • 嗜酸性球.嗜鹼性球) • 肥大細胞 • 顆粒球:依顆粒對染料的親和力區分為嗜酸.中.鹼性球(顆粒中有許多可殺菌及分解細胞的酵素) • 嗜鹼性球:與過敏引起的發炎反應有關(占白血球總量的0.5%) • 抗原呈現細胞:吞噬分解抗原後,抗原附在細胞表面,如巨噬細胞.樹突細胞

  19. 骨髓中的幹細胞分化為各種不同功能的白血球

  20. 吞噬作用:吞噬細胞藉變形蟲運動從微血管和微淋管壁的內皮細胞間穿出,藉溶體素和吞噬小體融合,分解病原體吞噬作用:吞噬細胞藉變形蟲運動從微血管和微淋管壁的內皮細胞間穿出,藉溶體素和吞噬小體融合,分解病原體

  21. 自然殺手細胞:屬於大顆粒細胞 • 來源:哺乳動物一種由骨髓細胞發育而成(成熟過程不需通過胸腺,故不是T細胞) • 功能:攻擊癌細胞(細胞膜有腫瘤抗原)及受感染細胞(細胞膜有病原體抗原) • 特性:攻擊細胞膜(破裂.原生質流失.細胞溶解),非吞噬作用

  22. 保護性蛋白質

  23. 利用遺傳工程技術生產某些物質的過程

  24. 補體的功能

  25. 補體系統的四種主要生物活性

  26. 補體的行動

  27. 干擾素的作用 • 干擾素:醣蛋白,較抗體小.效果更佳,如B型肝炎

  28. 發炎反應:身體部分組織(如皮膜組織),受病原體侵犯或理化因素傷害後,呈現紅.熱.腫.痛等症狀發炎反應:身體部分組織(如皮膜組織),受病原體侵犯或理化因素傷害後,呈現紅.熱.腫.痛等症狀 • 1.過程:組織受傷或受感染→組織細胞分泌舒緩肽(神經衝動引起痛覺)→受傷細胞分泌組織胺(涉及一連串生理.生化反應產生活化的發炎介質) • 2.發免疫反應的種類: • 吞噬細胞:吞噬作用(部分巨噬細胞釋放生長因子,促進骨髓產生白血球) • 補體:活化可摧毀病原體.吸引更多巨噬細胞 • 纖維蛋白原及血小板:凝塊形成(隔離.阻斷病原體蔓延) • 抗體 • 組織胺:引起小動脈擴張(紅.熱).微血管細胞間隙增大.發炎部位血流量及血管通透性增加(腫.痛),運送更多吞噬細胞和免疫球蛋白(抗體)到發炎部位

  29. 發炎作用 • 1.病原體侵入,肥大細胞釋出組織胺;2.血管擴張及通透性增加,吞噬細胞及補體.抗體等血漿蛋白移向受傷部位;3.補體.抗體等可直接攻擊病原體,並吸引更多的吞噬細胞至受傷部位進行吞噬作用;4.組織修復。

  30. 最後會有受損組織修復,新生長的組織及血管代替壞死的組織最後會有受損組織修復,新生長的組織及血管代替壞死的組織 • 膿:發炎部位遺留一些流體狀乳白色物質,主要由死傷組織細胞.入侵者(死細菌.活細菌).吞噬細胞(吞食病原體,移除被破壞組織細胞及死亡的嗜中性球)及發炎作用產生許多物質(發炎組織滲出液)混合而成 • 發燒:發炎反應中病原體仍多量存在,輕微發燒(37.8℃以下)可提高免疫功能(增加吞噬細胞攻擊細菌及產生干擾素),持續過久或過高(38.5℃以上)需送醫治療

  31. 單元十一第3部分專一性防禦作用 • 專一性防禦系統(哺乳類從胚胎到新生兒期間,完成淋巴球辨識自我蛋白質與外來入侵者):第三道防線 • T淋巴球(T細胞):源自骨髓或胚胎時期肝臟,移至胸腺中發育 • B淋巴球(B細胞):源自骨髓或胚胎時期肝臟,哺乳類移至腸壁淋巴結.鳥類在腔上囊(bursa of Fabricius泄殖腔附近)發育成熟

  32. 淋巴球免疫反應

  33. B細胞經由輔助T細胞的刺激,分化出漿細胞產生抗體B細胞經由輔助T細胞的刺激,分化出漿細胞產生抗體

  34. T細胞的形成過程

  35. 二、專一性免疫(後天獲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線二、專一性免疫(後天獲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線

  36. 抗體(體液)免疫

  37. 抗體功能

  38. 細胞免疫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