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 likes | 803 Views
第六章 美国新闻事业史. 第一节殖民地时期的报刊. 一、哈里斯和 《 公共事件 》 1 、 《 公共事件 》 的产生 美国新闻史开始于 1690 年哈里斯的 《 国内外公共事件 》 。哈里斯早期是一名英国印刷商, 1679 年在主编辉格党的 《 国内新闻 》 时因为揭发天主教徒迫害新教徒,而被法院以藏有煽动性书籍的罪名逮捕,课以罚金, 1686 年避祸波士顿,当时波士顿人口达到 7000 人,是美洲最大的城市。 2 、报纸特点:报道重大事件。四个版面只印三版,第四版是空白。
E N D
第一节殖民地时期的报刊 一、哈里斯和《公共事件》 • 1、《公共事件》的产生 • 美国新闻史开始于1690年哈里斯的《国内外公共事件》。哈里斯早期是一名英国印刷商,1679年在主编辉格党的《国内新闻》时因为揭发天主教徒迫害新教徒,而被法院以藏有煽动性书籍的罪名逮捕,课以罚金,1686年避祸波士顿,当时波士顿人口达到7000人,是美洲最大的城市。 • 2、报纸特点:报道重大事件。四个版面只印三版,第四版是空白。 • 3、意义:(1)创刊号被殖民地禁止发售,而后来美国将“出版自由”作为建国大义。1765年的印花税条例使得殖民地反英情绪加强。 (2)这份报纸是在作为英国信息的窗口波士顿创办,同样,独立运动也起因于1773年的波士顿倾茶事件。
二、邮政局长的官报 (一)坎贝尔的《波士顿新闻信》(1704年) 1、第一张连续发行的报纸。 2、政府核准发行 (二)布鲁克的《波士顿公报》(1719年) 布鲁克新任邮政局长,起因要求坎贝尔移交《波士顿报》但坎贝尔拒绝,于是布鲁克创办了《波士顿公报》
三、本杰明·富兰克林及其办报活动 1、早期 在兄长的印刷所当学徒 《新英格兰报》 2、1729-1748年接办《宾西法尼亚公报》 ⑴言论上采取平衡报道的方法(应对殖民地当局的干涉); ⑵内容广泛、传播科学知识和民主思想,介绍欧洲文化,形式生动活泼,富有文学色彩; ⑶善于经营,将广告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3、1749年以后 从事社会活动和公务活动,注重利用报纸的宣传功能; 在北美殖民代表会议上提出殖民地联合计划(1754); 当选为第二届大陆会议代表,并参加起草《独立宣言》(1755)。
1790年4月17日,富兰克林溘然逝去。4月21日,费城人民为他举行了葬礼,两万人参加了出殡队伍,为富兰克林的逝世服丧一个月以示哀悼。1790年4月17日,富兰克林溘然逝去。4月21日,费城人民为他举行了葬礼,两万人参加了出殡队伍,为富兰克林的逝世服丧一个月以示哀悼。 • 第一块墓碑立于富兰克林逝世时,碑文是: 印刷工本杰明·富兰克林 • 第二块墓碑是群众为他后立的,碑文是: 从苍天处取得闪电 从暴君处取得民权。两句碑文概括了他一生中的两件辉煌的事业。
四、新闻自由与曾格案件 • 1733年,德国移民曾格在纽约创办了《纽约周报》。该报发表的大部分文章是批评总督和地方议会的。为此,在报纸创办一年后,曾格被捕,并被提起诉讼。 • 1735年开庭审理,安德鲁.汉密尔顿为其辩护。汉密尔顿指出:首先诽谤罪只有在言论不实时才成立,每个公民都有“陈述无可非议的事实真相的自由”。其次,陪审团不仅有权进行事实判断,还有权进行法律判断,裁决应由法庭和陪审团共同作出。最终,陪审团不顾法官的阻挠,判曾格无罪。 • 这一案件是殖民地人民争取新闻自由的第一次重大斗争。汉密尔顿提及的两项原则,半个世纪后被美国政府制定的诽谤法采纳。
第二节 独立战争中的报刊活动家 一、塞缪尔·亚当斯(Samual Adams,1722-1803) ★深受启蒙学说特别是社会契约论的影响。 ★1748年任波士顿一个激进派俱乐部所办的《独立广告报》编辑。 ★在反印花税的高潮中,他将聚集在《波士顿》公报营业所附近的激进分子组织起来,组成了“自由之子社”。 1772年成立“通讯委员会”。(传布消息、组织机构)
二、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1737-1809) ★1776年,在独立战争的关键时刻,发表了《常识》,意在告诉人们“常识”,鼓舞了人民战斗的决心和勇气,被认为是独立战争的响亮号角。不到三个月印了12万册,据说北美300万人中,识字的基本都读了。 ★后来,13篇《危机》系列文章被殖民地爱国报纸转载。在危急时刻极大地鼓舞了军队的士气。
三、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 1743-1826) • ★1775年执笔《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
在有关人类事务的发展过程中,当一个民族必须解除其和另一个民族之间的政治联系,并在世界各国之间依照自然法则和上帝的意旨,接受独立和平等的地位时,出于人类舆论的尊重,必须把他们不得不独立的原因予以宣布。 •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其赖以奠基的原则,其组织权力的方式,务使人民认为唯有这样才最可能获得他们的安全和幸福。
1826年7月4日,在《独立宣言》发表50周年这一天,杰斐逊逝世。他的墓志铭是他生前选就的:这里安葬的是托马斯杰斐逊,他是美国《独立宣言》的作者,弗吉尼亚州宗教自由法规的作者和弗吉尼亚大学之父。1826年7月4日,在《独立宣言》发表50周年这一天,杰斐逊逝世。他的墓志铭是他生前选就的:这里安葬的是托马斯杰斐逊,他是美国《独立宣言》的作者,弗吉尼亚州宗教自由法规的作者和弗吉尼亚大学之父。
杰斐逊的新闻自由观 ①提出并积极努力为新闻自由立法。杰斐逊认为,没有明确宣布言论自由,实在是令人不能容忍的疏漏,必须在今后的立法中予以修正。 ②新闻自由在行使民主监督方面的作用。他认为:世界上每个政府都有人类的弱点和腐化堕落的胚芽,为了防止政府的蜕化,必须由人民来监督。为了防止犯错误,就必须通过报纸让人民充分了解公共事务。 ③深刻阐述了新闻自由对探索真理的意义。杰斐逊认为,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给人们打开所有通向真理的道路。迄今为止,找到的最好的办法是新闻自由。
第三节 政党报纸时期 一、政党报纸的第一个时期 1、政党的形成:早期的联邦党和反联邦党。 华盛顿、约翰·亚当斯、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是联邦党。 杰斐逊、麦迪逊威反联邦党——民主共和党。 1800年杰斐逊领导国会的反联邦势力获得胜利,开始了“杰斐逊时代”。
2、报纸的变化 (1)早期的报纸是印刷商的赢利工具,现在报纸越来越成为政党的媒介。 (2)办报人早期是印刷商和学徒,譬如富兰克林,但现在出现了专门的“编辑”和办报人。而这些人往往和政党有着密切关系。譬如第一届联邦政府的喉舌《美国公报》主编芬诺就是受联邦党人推荐的。1789年《美国公报》的正式出版使得反联邦党人感到必须拥有自己的舆论阵地,于是杰斐逊找麦迪逊商量,由麦迪逊的同学菲利普·弗雷诺创办《国民公报》。
二、政党报纸的第二个时期——杰斐逊时代 • 如何看待反联邦派的杰斐逊与联邦派的汉密尔顿进行了激烈的辩论? • 教材319页
不论是杰斐逊还是汉密尔顿,他们对出版自由的态度和做法都是为了维护美国资产阶级的根本利不论是杰斐逊还是汉密尔顿,他们对出版自由的态度和做法都是为了维护美国资产阶级的根本利 益,只不过两人及其代表的政党的利益诉求稍有不同罢了。 他们在出版自由、言论自由问题上的争论,实际上是围绕中央权威与州政府权威、秩序和自由、权力至上与民主至上的矛盾展开的。在其背后则隐藏着更为深刻的经济原因。
三、政党报纸的第三个时期(1833-1860) • 19世纪20年代,联邦派没落;反联邦派分化为辉格党(即自由党,共和党的前身)和民主党。 四、政党报纸发展的小结: • 内容侧重于政治问题,大量的篇幅用于政治争论,还详尽地刊登国会辩论、名人演说和政府部门报告等。其中还有些国际新闻、地方新闻、船舶航期、物价行情等等。 • 阅读对象:主要是政界、商界和社会的中上层。 • 作用:对美国报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为党派之争提供了舆论工具。
第四节 大众报纸时代 背景: 19世纪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发展。 1、工人阶级的形成; 2、教育权的确立与选举权的扩大; 3、经济发展,广告增多; 4、技术革新。
一、廉价报纸的兴起 1、本杰明·戴和《太阳报》(The Sun) • 美国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它的出现和成功是资产阶级报纸向廉价报纸发展的转折点。1833年9月3日在纽约创办。创办后发行量空前巨大,震动报界。报纸的成功得益于全新的办报方式:① 该报有明确的办报方针。创刊号上宣称:本报目的在普及大众,提供“当天所有的新闻”,② 售价低廉; ③ 重视广告;④ 注重趣味性(但是也出现了假新闻); ⑤ 销售得法。
2、贝内特的《先驱报》(The Herald)1835年 • 新闻理念:人道主义、改革社会和自由民主主义,“使报纸闯入并干预了社会生活”。 • 确立了报纸以新闻报道为主体的报道。警察局新闻、金融新闻、社交新闻、也有假新闻 • 善于经营广告,19世纪60年代达到6万份,超过《太阳报》成为第一大报。
便士报的特点是快捷,政党报纸时代,很多报纸都是拿着政党的钱,替人办事,但是便士报靠的是广告收入。所以与政党报对比显得比较灵活,比如贝内特为了跟竞争对手竞争,用最先进技术,1841年,贝内特与斯温、艾贝尔合租一辆专用机车,把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词从华盛顿送到巴尔的摩、纽约和费城,三家报纸比竞争对手早24小时刊出消息。便士报的特点是快捷,政党报纸时代,很多报纸都是拿着政党的钱,替人办事,但是便士报靠的是广告收入。所以与政党报对比显得比较灵活,比如贝内特为了跟竞争对手竞争,用最先进技术,1841年,贝内特与斯温、艾贝尔合租一辆专用机车,把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词从华盛顿送到巴尔的摩、纽约和费城,三家报纸比竞争对手早24小时刊出消息。
3、格里利的《论坛报》(The Tribune)1841年 • 报纸理念:以事实报道和坚实的评论见长,立场进步,摈弃煽情主义新闻、不健康的医药广告和虚伪的政治中立。 • 重视言论:马克思为其撰稿 • 发动一系列社会改革运动 提倡西部开发。 敦促政府修铁路、架设电线。 反对农奴制度,帮助林肯入主白宫。 南北战争中支持政府。
4、雷蒙德创办的《纽约时报》(1851年) • 雷蒙德早年进入纽约论坛报,是格里利的得力助手。1851年当选纽约州议会议长。1851年创办了《纽约每日时报》,后改名为《纽约时报》。 • 与其他廉价报纸不同的办报理念。 • 创刊时是一家不大的报纸,后因经营不善赔钱很多,1896年犹太人奥克斯将其买下,提出“一切消息都适宜于刊印”的口号。All the news that’s fit to print • 这一举措,使报纸发行量扶摇直上,几乎把当时纽约的其它报纸都挤掉了。奥克斯去世后,其女婿阿瑟·苏兹贝格任发行人兼社长。 • 1963年由苏兹贝格之子继任。美国当代数个财团与报纸的关系密切。1969年后由家族企业变为股份公司。
雷蒙德在创办纽约时报时,区分了政党报纸和大众报纸,他提出政党机关报不对新闻事业负责,不是新闻事业的合法成员,而大众报纸即便士报必须超越党派并且独立,具有更高尚的职能。雷蒙德在创办纽约时报时,区分了政党报纸和大众报纸,他提出政党机关报不对新闻事业负责,不是新闻事业的合法成员,而大众报纸即便士报必须超越党派并且独立,具有更高尚的职能。
二、南北战争中报纸的变化 1、美国南北战争中,关心亲人安危的读者的要求使得报纸的中心机能由论说转为报道。 2、并且在实施军事审查制度后,报道的最后要求写明记者姓名的首字母,署名报道的报道方式由此被确立。 3、导语的起源,倒金字塔结构的写作。 4、在这场战争中,美国真正实现了国民和国家统一,从1870年-1900年的30年间,美国人口由3700万人,增加到7500万人。日报从489种,增加到1967种,总发行量由260万增加到1500万份。
第五节 现代报业和报团的出现 一、普利策与《世界报》 • 普利策:美国著名报人。1868年被《西方邮报》聘为记者,开始报业生涯。 • 1878年,普利策购买了《圣路易斯电讯报》,不到一年合并了当地《邮报》,改名《邮讯报》。普利策用煽情主义的新闻报道手段,使《邮讯报》获得成功。这不仅为普利策积累了大笔资金,也为他经营更大规模的报纸提供了必要经验。(提倡为民众服务与煽情主义的报道)
1883年,普利策买下纽约《世界报》。在他的经营下,《世界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成为美国新闻史上的一大转折,开创了廉价报纸成为报刊主体的时代。1883年,普利策买下纽约《世界报》。在他的经营下,《世界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成为美国新闻史上的一大转折,开创了廉价报纸成为报刊主体的时代。 • 《世界报》①注重严肃的言论和报道,不断揭露贪污行为,攻击不正当财富的拥有者,同时发起社会运动; ②大量刊登刺激性报道,采用煽情主义和耸人听闻的手段扩展销路。
提出了10条改良社会的措施: ①对奢侈品征税, ②对遗产征收继承税, ③对高收入征收所得税, ④对垄断公司征税, ⑤对享有特权的公司征税, ⑥征收入税, ⑦改革行政机构, ⑧严惩贪官污吏, ⑨严惩倒卖选票者, ⑩严惩在选举中左右雇员选票的雇主。
1908年,《世界报》又遇到了一件大事,它差点把普利策送进监狱。这年10月2日,《世界报》发表社论就巴拿马运河工程提出了令西奥多·罗斯福总统难堪的质问,要求国会调查美国为运河工程付的4000万美元的下落,这使总统非常气愤。 • 1911年1月3日,最高法院作出了有利于《世界报》的裁决,普利策自己并不满意。他认为,由于关键文件被销毁,巴拿马运河操作一案的内幕最终没有完全揭开。普利策认为,假如案情揭开,还能够证明自己的报纸报道属实,根本不存在诽谤问题。
普利策的办报特点:① 以国内外重大新闻为骨干,添加大量轻松又刺激性的新闻以增加读者对报纸的兴趣。② 借发起全国性运动之机,提高该报声誉。③ 高质量的社论版,有力地论述、倡导、支持新闻栏倡导的社会改革运动。④ 篇幅大,报价低。⑤ 率先使用插图。(木刻图画)⑥ 重视报纸的推广工作,用各种奖励办法扩大销路。
《世界报》提倡社会改革是受到尊敬的,但它大量刊登犯罪新闻,则为世人诟病。此外,普利策认为好的报纸必须要有良好素质的工作人员,并十分注意进行新闻工作的专业训练。《世界报》提倡社会改革是受到尊敬的,但它大量刊登犯罪新闻,则为世人诟病。此外,普利策认为好的报纸必须要有良好素质的工作人员,并十分注意进行新闻工作的专业训练。 • 他在遗嘱中捐赠了250万美元建立新闻学院,在他去世后,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落成。普利策还留下50万美元设立“普利策奖”,这个奖项被认为是美国新闻界最荣耀的奖赏。 • 普利策一生政治上的进步、新闻事业理想和贡献应当予以肯定,其煽情主义做法应当批判。
二、赫斯特和《纽约新闻报》: 生平:1887年主持《旧金山考察者报》; 1895年购入《纽约新闻报》 与普利策竞争:报道手法,有过之而无不及。
黄色新闻泛滥: • 黄色新闻: 19 世纪末, 20世纪初首先出现于美国,然后蔓延欧洲、亚洲等其它国家的一种品质低劣的新闻产品。 • 特征:以极度夸张、华而不实的手法来渲染新闻事件,通过色情、暴力、犯罪等内容来刺激读者感官。 • 具体做法:见教材337页。
起源:黄孩子漫画 • 实质:在标榜关心人民的幌子下,放弃了新闻媒介的社会责任,把追求利益置于真实性、重要性之上。 • 后果:使耸人听闻、刺激人心的低劣新闻腐蚀了社会道德风尚,把人生问题变成廉价的闹剧。
★煽动美西战争:鼓吹战争(“雷明顿,留在那里,你提供照片,我制造战争”);“缅因号事件”,美国对西班牙宣战;组织战地采访。★煽动美西战争:鼓吹战争(“雷明顿,留在那里,你提供照片,我制造战争”);“缅因号事件”,美国对西班牙宣战;组织战地采访。 ★教唆刺杀麦金莱总统:报纸恶毒攻击的言论影响。
赫斯特的办报方针: ① 不惜代价第一个获得新闻; ② 不断以喧嚣刺激读者; ③ 攻击不适当的财富,向穷人许愿; ④ 不惜重金延揽人才,甚至不择手段,挖墙脚; • 赫斯特在新闻历史上的评价:基本上是负面的。“他出版了美国最坏的报纸”。 • 黄色新闻到20世纪以后由于庄重报纸的兴起,人们对黄色新闻负面影响的厌恶而逐渐衰落。
三、奥克斯与《纽约时报》 1896年奥克斯接管了1851年创刊并陷入经营危机的《纽约时报》。奥克斯摒弃刊登黄色新闻的做法,坚持严肃的办报方针,强调“刊载一切适于刊载的新闻”,树立庄重、严肃的报纸形象。
特点:①庄重的新闻政策; ②选用富有经验的新闻人才担任编辑记者,任用优秀编辑范安达(“泰坦尼克号”沉没事件的报道)
四、报团的出现与报纸的兼并集中 • 斯克里普斯报团、赫斯特报团 • 报纸的兼并与集中 教材342页
第六节 美国当代报刊 • 美国当代报业概述 1、美国1500个大小城市中,只有100多个城市有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主流报纸(日报),一城一报格局已稳定多年。 2、面对电子媒介的冲击,报业一方面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一方面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3、报业集团演变为媒介集团,跨媒介兼并不断出现。
主要报纸 1、《纽约时报》:经过近一个半世纪的发展,该报已成为美国、乃至西方世界最具权威性的报纸。它格调严肃,信息量充足;篇幅巨大,内容丰富。平日版约为80版至100版。 1980年起分为纽约版和全国版两种(A国内外新闻版,B都市版,C特写版,D经济版,国内版只有AD两组)。星期日版在400版以上。 1997年再次改版正式实施。除内容更加充实与全面,还大量采用彩版,并且推后截稿时间,出版最新新闻版,提高报纸新闻的时效性。
70年代“五角大楼事件”。 • 《纽约时报》读者以政界、企业界、和知识界为主。是国会议员、高级官员、工商巨头和许多国家首脑必读的报纸。 • 2007年,版面形式一向以保守著称的"灰衣女士(The Gray Lady)"纽约时报正式改版"瘦身",将版面宽度减少3.8厘米,加入美国新闻业流行的"窄报"行列.
2、《华盛顿邮报》:1877年创办。至1933年被公开拍卖,转入迈耶(世界银行第一任总裁)手中,进入重要发展阶段。2、《华盛顿邮报》:1877年创办。至1933年被公开拍卖,转入迈耶(世界银行第一任总裁)手中,进入重要发展阶段。 • 1946年起,迈耶的女婿菲利普·格雷厄姆接办该报。 • 1963年凯瑟林·格雷厄姆成为公司总裁。
1972年“水门事件”的成功报道使该报获得了1973年普利策公共服务奖,享誉世界。 丑闻:《华盛顿邮报》1981年 珍妮特 ·库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