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3

第十二章 环境质量评价 第一节 概述

第十二章 环境质量评价 第一节 概述. 环境质量 (environmental quality). 环境要素的优劣及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程度。 包括自然环境质量 ( 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社会环境质量(经济的、文化的、美学的)。. 环境质量评价 ( environmental quality assessment) 环境质量评价是按照环境质量标准和环境卫生标准并以一定的评价方法对某个区域环境质量进行的评价与预测。. 世界环境质量评价的发展进程. 20 世纪 40 年代,随着世界范围内工业化与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大规模环境污染事件不断发生。

im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二章 环境质量评价 第一节 概述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二章 环境质量评价第一节 概述

  2. 环境质量(environmental quality) • 环境要素的优劣及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程度。 • 包括自然环境质量(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社会环境质量(经济的、文化的、美学的)。

  3. 环境质量评价(environmental quality assessment)环境质量评价是按照环境质量标准和环境卫生标准并以一定的评价方法对某个区域环境质量进行的评价与预测。

  4. 世界环境质量评价的发展进程 • 20世纪40年代,随着世界范围内工业化与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大规模环境污染事件不断发生。 • 20世纪60年代发展中国家纷纷开始对本国的环境污染开展监测,大气污染监测与水质污染监测逐步发展起来了。

  5. 1969年美国通过了《国家环境政策法》(NEPA),规定联邦政府在提交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的立法提案、报告以及其它的行动前,需同时提交一份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对拟建项目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详细的分析评价。于是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宣布执行环境影响报告制度的国家,通过法律明确规定了建设项目必须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程序。1969年美国通过了《国家环境政策法》(NEPA),规定联邦政府在提交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的立法提案、报告以及其它的行动前,需同时提交一份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对拟建项目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详细的分析评价。于是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宣布执行环境影响报告制度的国家,通过法律明确规定了建设项目必须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程序。

  6. 原苏联于1972年底通过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和改善自然资源利用的决议”,提出对建设项目需要进行系统的环境评价和研究。原苏联于1972年底通过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和改善自然资源利用的决议”,提出对建设项目需要进行系统的环境评价和研究。 • 20世纪70年代日本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1979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在希腊召开的环境健康影响评价讨论会上向世界各国推荐环境健康影响评价工作,强调环境健康影响评价应该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 1985年欧盟颁布了行业环境影响评价的行业、范围与标准。 • 1988年马来西亚开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准备阶段。 • 1993年加拿大正式实施了《环境影响法》。

  7. 我国环境质量评价的发展进程 • 1972年我国出席了在斯得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大会; • 1973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之后开始陆续进行环境质量评价研究。北京西郊环境质量评价研究、官厅流域和松花江流域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是我国最早开展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 1979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法》(试行),宣布我国正式开始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该制度规定在我国拟建的建设项目必须向相关部门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

  8. 1986年我国形成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法规体系,通过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86年我国形成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法规体系,通过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 1989年我国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同时国家环保局颁发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管理办法》。 •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不断完善环境影响评价法规体系,积极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的国际合作,环境影响评价已由以工业建设项目的污染影响评价向建设项目的生态影响评价发展。长江三峡工程、京九铁路工程、疏勒河农业灌溉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均是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范例。

  9. 第二节 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分类、内容与方法

  10. 一、 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1.较全面揭示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2.找出污染治理重点对象;3.为制定环境综合防治方案和城市总体规划和 环境规划提供依据;4.研究环境质量与人群健康的关系;5.预测和评价拟建的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即环境影响评价。

  11. 二、环境质量评价的分类 (一)按时间顺序分: 1.回顾性环境质量评价 根据一个地区历年的资料→了解环境质量的发展演变过程。 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根据近期环境检测资料对一个地区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

  12. 3.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是指开发的建设项目对环境所造成的物理、化学、生物、人文与健康等方面的综合影响。环境影响评价是对拟建项目或拟实施的行动方案对环境造成的可能影响进行的综合评估与预测。

  13. (二)按评价要素分 1. 单要素环境质量评价 大气质量评价、水质评价、土壤质量评价、噪声质量评价等。 2. 综合环境质量评价

  14. (三)按评价区域分: 城市区域环境质量评价 水系环境质量评价 居住生活区环境质量评价 风景旅游区环境质量评价 海域环境质量评价 全球环境质量评价

  15. (四)按照层次与性质划分的环境质量评价 • 战略性环境影响评价 • 区域性环境影响评价 •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 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 • 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16. 三、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 一般包括三部分:1.污染源;2.环境质量;3.环境效应。

  17. 1.污染源的调查污染物的种类、性质、浓度、数量;确定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1.污染源的调查污染物的种类、性质、浓度、数量;确定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18. 2. 环境质量调查评价 选择环境因素,调查和监测; 对监测数据统计分析; 对照环境标准进行评价。

  19. 3. 环境效应评价环境质量对生物群落、人群健康、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20. 四、环境质量评价步骤(1) 根据环境目标及评价目的,确定环境质量评价的要素或参数。调查、监测、收集、整理监测数据或调查资料。(2) 选择评价方法或建立评价的数学模式,制定环境质量指数。(3) 利用制定的评价方法或环境质量指数,对环境质量进行等级划分或类型划分环境质量图表以表示空间分布规律。(4) 提出环境质量评价的结论(环境质量评价报告书)。

  21. 第三节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22.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程序 确定评价对象,明确评价目的 ↙ ↓ ↘ 污染源调查监测评价→环境调查监测评价→环境效应分析 ↘ ↓ ↙ 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 研究污染规律,预测环境污染趋势 ↓ 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

  23. 一、污染源的调查评价 (一)目的 筛选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确定主要治理对象 (二)内容 污染源位置、规模;污染物种类、数量、分布等 (三)方法 1、单项污染物评价 2、污染物的综合评价

  24. 1、单项污染物评价方法 • 污染物排放的相对含量(排放浓度) • 绝对量(排放体积和质量) • 超标率 • 超标倍数 • 检出率 • 标准差

  25. 2、污染源综合评价方法 (1)等标污染负荷 (2)排毒系数

  26. (1)等标污染负荷

  27. 等标污染负荷(Pi)的概念把i污染物的排放量稀释到其相应排放标准时所需的介质量。等标污染负荷(Pi)的概念把i污染物的排放量稀释到其相应排放标准时所需的介质量。

  28. 分担率 某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占该厂或该区域所有污染物总等标污染负荷的百分率; 分担率最高的一种污染物即为最主要的污染物。

  29. 2、“排毒系数”法 污染物排放量及毒性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程度的相对指标。体现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毒性。

  30. 排毒系数

  31. i污染物的评价标准 di 对废水di=i污染物的慢性毒作用阈剂量(mg/kg)×成人平均体重(55kg); 对废气di=i污染物的慢性毒作用阈浓度(mg/m3)×成人每日呼吸空气量(10m3/d)。

  32. “排毒系数”的含义 假设每日排放的i污染物长期内全部被人们摄入或吸入时,可引起呈现慢性中毒效应的人数。

  33. 二、环境质量调查评价方法 (一)环境质量调查评价的基本要素 1. 监测数据2. 评价参数3. 评价标准4. 评价权重5. 环境质量评价模型

  34. (二)环境质量调查评价的基本方法 • 数理统计法 • 环境质量指数法

  35. 1. 数理统计法 1. 平均数(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 2. 标准差 3. 超标倍数 4. 超标频率 5. 浓度的时空变化

  36. 2. 环境质量指数法1. 比值法2. 评分法

  37. 三、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应用 (一)大气质量评价 • 比值算术均数型大气质量指数 • I1大气质量指数 • 大气污染超标指数 • 分段线性函数型大气质量指数 • 空气质量预报

  38. 1.比值算术均数型大气质量指数 南京城区环境质量评价(1973)- 比值算术均数型 Q大气=1/n∑Ci/Si 式中:n-污染物的数量 Ci—i种污染物的实测浓度(年均值) Si—i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 用途及特点: (1)计算简单、其值易受选用参数个数影响 (2)高浓度参数值被掩盖 (3)用于各城市空气质量的比较

  39. 2. 兼顾最高分指数和平均分指数的 环境质量指数 (I1大气质量指数)

  40. 3.大气污染超标指数 (I2指数 )

  41. 4.分段线性函数型大气质量指数-空气污染指数 我国媒体每天播报的全国主要城市空气状况方法 (1)污染参数的选取   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重点,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定为: PM10、SO2、NO2、CO、O3

  42. (2)空气污染指数分级及其浓度限值 空气污染指数的范围从0到500,其中50、100、200分别对应于我国空气质量标准中日均值的一、二、三级标准的污染物浓度限值,500点则对应于人体健康产生明显危害的污染水平。

  43. 空气污染指数分级的浓度限值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