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 likes | 864 Views
『 西藏生死書 』 索甲仁波切 第二章:無常. — 在地球的任何地方,死亡都可以找得到我們 — 如果真有什麽方法可以躲避死亡的打擊,我將義無反顧 — – 但如果你認為可以倖免一死,那你就錯了。. 人們來了又離開,來去匆匆,卻不提一個死字。可是一旦大限來到 – 出其不意地抓著他們,讓他們覺醒不過來,一無準備,然後情緒如狂風暴雨般征服他們,讓他們哭得死去活來,怒氣沖天,傷心欲絕!. 如果想開始掙脫死亡對我們的最大宰制,讓我們揭開死亡的神秘,讓我們熟悉它,讓我們習慣它;讓我們隨時想到死 …… 我們不知道死亡在哪兒等待著我們,因此讓我們處處等待死亡。.
E N D
—在地球的任何地方,死亡都可以找得到我們—如果真有什麽方法可以躲避死亡的打擊,我將義無反顧—–但如果你認為可以倖免一死,那你就錯了。—在地球的任何地方,死亡都可以找得到我們—如果真有什麽方法可以躲避死亡的打擊,我將義無反顧—–但如果你認為可以倖免一死,那你就錯了。
人們來了又離開,來去匆匆,卻不提一個死字。可是一旦大限來到–出其不意地抓著他們,讓他們覺醒不過來,一無準備,然後情緒如狂風暴雨般征服他們,讓他們哭得死去活來,怒氣沖天,傷心欲絕!人們來了又離開,來去匆匆,卻不提一個死字。可是一旦大限來到–出其不意地抓著他們,讓他們覺醒不過來,一無準備,然後情緒如狂風暴雨般征服他們,讓他們哭得死去活來,怒氣沖天,傷心欲絕!
如果想開始掙脫死亡對我們的最大宰制,讓我們揭開死亡的神秘,讓我們熟悉它,讓我們習慣它;讓我們隨時想到死……我們不知道死亡在哪兒等待著我們,因此讓我們處處等待死亡。
對死亡的修行,就是解脫的修行。學會怎麽死亡的人,就學會怎麽不做奴隸。誠如密勒日巴尊者所說的:「這個我們如此害怕,所謂的『屍體』,此時此地就跟我們住在一起。」對死亡的修行,就是解脫的修行。學會怎麽死亡的人,就學會怎麽不做奴隸。誠如密勒日巴尊者所說的:「這個我們如此害怕,所謂的『屍體』,此時此地就跟我們住在一起。」
我們越拖延對死亡的正視,就越對它無知,恐懼和不安全感的陰影就越縈繞腦際。我們越想逃避那種恐懼,它就會變得越可怕。就像小孩玩捉迷藏一樣,蒙住眼睛以為別人看不到我們。我們越拖延對死亡的正視,就越對它無知,恐懼和不安全感的陰影就越縈繞腦際。我們越想逃避那種恐懼,它就會變得越可怕。就像小孩玩捉迷藏一樣,蒙住眼睛以為別人看不到我們。
死亡是個大迷霧,但有兩件事情是可以確定的:其一,我們總有一天一定會死;其次,我們不知何時或如何死。因此,我們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不知道何時會死,而我們就把它當做藉口,延遲對死亡的正視。
也許我們害怕死亡的最大理由,是因為不知道我們到底是誰。我們的姓名、我們的「傳記」、我們的夥伴、家人、房子、工作、朋友、信用卡……,我們把安全建立在這些脆弱而短暫的支持之上。也許我們害怕死亡的最大理由,是因為不知道我們到底是誰。我們的姓名、我們的「傳記」、我們的夥伴、家人、房子、工作、朋友、信用卡……,我們把安全建立在這些脆弱而短暫的支持之上。
我們生活在一個虛擬的身分之下,這個世界似乎真實得讓我們可以相信,直到死亡粉碎了我們的幻想,並把我們逐出隱藏的地方為止。因此,如果我們對更深的實相一無所知,我們會變成什麽模樣呢?我們生活在一個虛擬的身分之下,這個世界似乎真實得讓我們可以相信,直到死亡粉碎了我們的幻想,並把我們逐出隱藏的地方為止。因此,如果我們對更深的實相一無所知,我們會變成什麽模樣呢?
大騙局人之生也,與憂俱生。壽者昏昏,久憂不死。何苦也!其為形也,亦遠矣!《莊子至樂篇》大騙局人之生也,與憂俱生。壽者昏昏,久憂不死。何苦也!其為形也,亦遠矣!《莊子至樂篇》
一個人誕生,他的煩惱跟著一起誕生。有些人活得越久,會變得越愚蠢,因為他為了逃避不可避免的死亡,就會變得越來越焦慮。這是多麽痛苦的事啊!
如果人生是建立在永恆不變的錯誤信念上,將會變得多麽空洞而瑣碎啊!如果我們也是這麽過活的話,就會變得像行屍走肉。其實,我們大多數人都是這麽醉生夢死的,如果人生是建立在永恆不變的錯誤信念上,將會變得多麽空洞而瑣碎啊!如果我們也是這麽過活的話,就會變得像行屍走肉。其實,我們大多數人都是這麽醉生夢死的,
我們都是依循既有的模式活著:年輕時候,我們都在接受教育;然後找個工作,結婚生子;我們買個房子,在事業上力爭上游,夢想有個鄉間別墅或第二部車子。假日我們和朋友出遊,然後我們準備退休。我們都是依循既有的模式活著:年輕時候,我們都在接受教育;然後找個工作,結婚生子;我們買個房子,在事業上力爭上游,夢想有個鄉間別墅或第二部車子。假日我們和朋友出遊,然後我們準備退休。
有些人所面臨的最大煩惱,居然是下次去哪裡度假,或耶誕節要邀請哪些客人。我們的生活單調、瑣碎、重複、浪費在芝麻綠豆的小事上,因為我們似乎不懂得還能怎樣過日子。有些人所面臨的最大煩惱,居然是下次去哪裡度假,或耶誕節要邀請哪些客人。我們的生活單調、瑣碎、重複、浪費在芝麻綠豆的小事上,因為我們似乎不懂得還能怎樣過日子。
我們的生活步調如此地緊張,使我們沒有時間想到死亡。為了擁有更多的財物,我們拚命追求享受,只為掩飾我們對於無常的恐懼。我們的時間和精力消磨殆盡,只為了維持虛假的事物。
我們唯一的人生目標,就成了要把每一件事情維持得安全可靠。一有變化,我們就尋找最快速的解藥,一些表面工夫或一時之計。我們的生命就如此虛度,除非有重病或災難才讓我們驚醒過來。我們唯一的人生目標,就成了要把每一件事情維持得安全可靠。一有變化,我們就尋找最快速的解藥,一些表面工夫或一時之計。我們的生命就如此虛度,除非有重病或災難才讓我們驚醒過來。
我們甚至不曾為今生花過太多的時間和思考。有些人經年累月地工作,等到退休時,才發現自己已經年華老去,瀕臨死亡,結果手足無措。儘管我們總是說做人要實際,但西方人所說的實際,其實是無知、自私和短視。
我們的眼光淺顯到只注意今生,到頭來是大騙局,現代社會無情而毀滅性的物質主義便是由此產生的。沒有人談死亡,沒有人談來生,因為人們認為談死亡或談來生會妨礙世界的「進步」。我們的眼光淺顯到只注意今生,到頭來是大騙局,現代社會無情而毀滅性的物質主義便是由此產生的。沒有人談死亡,沒有人談來生,因為人們認為談死亡或談來生會妨礙世界的「進步」。
如果,我們最希望自己活得真實並繼續活下去,為什麽還要盲目地認為死亡是終結呢?為什麽不嘗試探索來生的可能性呢?如果我們真的就像我們所說的那麽務實,為什麽不開始嚴肅地反問自己:我們的「真實」未來到底在哪兒?如果,我們最希望自己活得真實並繼續活下去,為什麽還要盲目地認為死亡是終結呢?為什麽不嘗試探索來生的可能性呢?如果我們真的就像我們所說的那麽務實,為什麽不開始嚴肅地反問自己:我們的「真實」未來到底在哪兒?
如果我們觀察自己的生活,就可以很清楚地發現我們一生都在忙著無關緊要的「責任」。我們告訴自己,要花點時間在生命中的大事上,卻從來也找不出時間,即使是早上剛起床,就有一大堆事要做:一大堆說不完的名堂。如果我們觀察自己的生活,就可以很清楚地發現我們一生都在忙著無關緊要的「責任」。我們告訴自己,要花點時間在生命中的大事上,卻從來也找不出時間,即使是早上剛起床,就有一大堆事要做:一大堆說不完的名堂。
我們的生活似乎把我們帶得暈頭轉向;到最後,我們會感覺對生命一點選擇也沒有,絲毫無法作主。有時候我們會對這種情形感到難過,會全身冒冷汗的醒過來,但我們的恐懼只維持到早餐時刻,然後拎著公事包出門,一切又回到原點。我們的生活似乎把我們帶得暈頭轉向;到最後,我們會感覺對生命一點選擇也沒有,絲毫無法作主。有時候我們會對這種情形感到難過,會全身冒冷汗的醒過來,但我們的恐懼只維持到早餐時刻,然後拎著公事包出門,一切又回到原點。
印度聖人拉瑪克里胥那(Ramakrishna)曾對他的弟子說:「如果你把追女人或賺錢這類讓你分心的時間抽出十分之一用來修行,幾年內包管你開悟!」印度聖人拉瑪克里胥那(Ramakrishna)曾對他的弟子說:「如果你把追女人或賺錢這類讓你分心的時間抽出十分之一用來修行,幾年內包管你開悟!」
有時候我想現代文明的最大成就,就是它大舉出售了輪迴,徹底把心混亂掉了。對我來說,現代社會的一切,似乎都在讓人們偏離真相,讓真相無法成為人生目標,甚至不相信真相確實存在。有時候我想現代文明的最大成就,就是它大舉出售了輪迴,徹底把心混亂掉了。對我來說,現代社會的一切,似乎都在讓人們偏離真相,讓真相無法成為人生目標,甚至不相信真相確實存在。
誠如十八世紀西藏上師吉梅林巴(Jikm Lingpa)所說的:「眾生被各種各樣的感覺所迷惑,因此無止盡地迷失在輪迴流轉中。」
迷惑在虛假的希望、夢想和野心當中,好像是帶給我們快樂,實際上只會帶給我們痛苦,使我們如同匍匐在無邊無際的沙漠裡,幾乎飢渴而死。而這個現代輪迴所能給我們的,卻是一杯鹽水,讓我們變得更飢渴。迷惑在虛假的希望、夢想和野心當中,好像是帶給我們快樂,實際上只會帶給我們痛苦,使我們如同匍匐在無邊無際的沙漠裡,幾乎飢渴而死。而這個現代輪迴所能給我們的,卻是一杯鹽水,讓我們變得更飢渴。
認識了這一點計劃未來就像在乾枯的深淵裡釣魚再怎麽努力都不能盡合汝意,還是放下一切計謀野心吧如果你要思考些什麽的話– 請想想你飄浮不定的死期… …
對西藏人來說,新年是一年中的主要節慶,貝珠仁波切不像別人那樣的慶祝新年和互相祝福,他通常都會哭泣。別人問他為什麽要哭,他就說又過了一年,而許多人卻依然毫無準備地更接近死亡。對西藏人來說,新年是一年中的主要節慶,貝珠仁波切不像別人那樣的慶祝新年和互相祝福,他通常都會哭泣。別人問他為什麽要哭,他就說又過了一年,而許多人卻依然毫無準備地更接近死亡。
請想一想我們每個人幾乎都發生過的事情:我們在街上漫步,思考著令人啟發的問題,計劃著重要的事情,或只是戴著「隨身聽」。一輛車子突然疾駛而過,差點就把我們撞得粉身碎骨。請想一想我們每個人幾乎都發生過的事情:我們在街上漫步,思考著令人啟發的問題,計劃著重要的事情,或只是戴著「隨身聽」。一輛車子突然疾駛而過,差點就把我們撞得粉身碎骨。
打開電視或瞧瞧報紙,你將發現到處都是死亡的消息,請問那些因墜機事件或車禍而死亡的人,可曾想過他們會死?他們像我們一樣,視生命為理所當然的事。我們不是經常聽到認識的人或朋友突然去世嗎?打開電視或瞧瞧報紙,你將發現到處都是死亡的消息,請問那些因墜機事件或車禍而死亡的人,可曾想過他們會死?他們像我們一樣,視生命為理所當然的事。我們不是經常聽到認識的人或朋友突然去世嗎?
我們甚至不必生病也會死;我們的身體有可能突然垮下來無法運轉,就像車子突然拋錨一般。某一天我們可能還是好端端的,隔天就病倒去世了。我們甚至不必生病也會死;我們的身體有可能突然垮下來無法運轉,就像車子突然拋錨一般。某一天我們可能還是好端端的,隔天就病倒去世了。
有時,我們需要清醒一下,真誠地問自己:「如果我今晚就去世,該怎麽辦?」我們不知道明天是否還會醒過來,或者會到那兒去。如果你呼出一口氣,卻再也不能吸氣,你就死了,就那麽簡單。有時,我們需要清醒一下,真誠地問自己:「如果我今晚就去世,該怎麽辦?」我們不知道明天是否還會醒過來,或者會到那兒去。如果你呼出一口氣,卻再也不能吸氣,你就死了,就那麽簡單。
就像西藏諺語所說的:「明天或來世何者先到,我們不會知道。」有些著名的西藏禪觀大師,在晚上就寢時,會把杯子倒空,杯口朝下放在床邊。他們從來不確定隔天是否會醒過來,還用得著杯子。就像西藏諺語所說的:「明天或來世何者先到,我們不會知道。」有些著名的西藏禪觀大師,在晚上就寢時,會把杯子倒空,杯口朝下放在床邊。他們從來不確定隔天是否會醒過來,還用得著杯子。
有些上師甚至以更嚴厲的景象警惕我們要認清生命的脆弱,他們告訴我們每一個人要把自己觀想成最後一次放封的死刑犯、在網子裡掙扎的魚,或在屠宰場待宰的禽獸。有些上師甚至以更嚴厲的景象警惕我們要認清生命的脆弱,他們告訴我們每一個人要把自己觀想成最後一次放封的死刑犯、在網子裡掙扎的魚,或在屠宰場待宰的禽獸。
其他上師則鼓勵他們的學生要鮮明地觀想自己死亡的景象,做為一種有系統的止觀法門:觀想死亡時的感受、痛苦、悲慘、無助、親友的憂傷,了悟自己一生中已做或未做的事情。其他上師則鼓勵他們的學生要鮮明地觀想自己死亡的景象,做為一種有系統的止觀法門:觀想死亡時的感受、痛苦、悲慘、無助、親友的憂傷,了悟自己一生中已做或未做的事情。
身體平躺在最後一張床上,口中呻吟著最後的幾句話,心裡想著最後的往事回憶:這場戲何時會發生在會身上呢?我們應該一再冷靜的觀想,死亡是真實的,而且會毫無預警地降臨。身體平躺在最後一張床上,口中呻吟著最後的幾句話,心裡想著最後的往事回憶:這場戲何時會發生在會身上呢?我們應該一再冷靜的觀想,死亡是真實的,而且會毫無預警地降臨。
只有懂得生命是多麽脆弱的人,才知道生命有可貴。一位瀕死的婦女,她過去從來沒有想過,死亡竟然是如此真實,所以恐懼不已。現在她知道了,她只想對在世的人說一句話:「認真看待生命和死亡。」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必須工作謀生,但不可以受到朝九晚五的生涯所纏縛,對於生命的深層意義毫無認識。我們的使命是求得平衡,發現中道,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必須工作謀生,但不可以受到朝九晚五的生涯所纏縛,對於生命的深層意義毫無認識。我們的使命是求得平衡,發現中道,
學習不要沉溺在現代生活的享受中,關鍵在於單純,不要以外界活動來過分伸展自己,而是要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簡單。這就是佛教戒律的真義所在。
心的寧靜就是從這裡來的。寧靜的心可以讓你追求精神事物,以及湧自精神真義的知識,可以幫助你面對死亡。可悲的是,很少人這麽做。
現在我們也許該問自己:「我這一生到底做了些什麽?」這句話是問我們對於生和死到底懂了多少。多數瀕死經驗者,都敘述了「生命回顧」的經驗,很鮮活而清晰地重新經歷了一生。
如:知道每個人來到世間都有他要完成和學習的東西,譬如分享更多的愛,發現人生最寶貴的是人與人的關係與愛,而不是物質。同時了解生命中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被記錄下來了,即使當時不經意地擦身而過,但後來還是會出現的。如:知道每個人來到世間都有他要完成和學習的東西,譬如分享更多的愛,發現人生最寶貴的是人與人的關係與愛,而不是物質。同時了解生命中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被記錄下來了,即使當時不經意地擦身而過,但後來還是會出現的。
雷蒙·慕帝說:「當光出現的時候,他對我說的第一句話是『你做了哪些事,足以證明你並未虛度人生?』肯尼斯·瑞林:「他問我(但沒說話,只是剎那的心靈溝通)到底做了哪些有利益或改善人類的事?」雷蒙·慕帝說:「當光出現的時候,他對我說的第一句話是『你做了哪些事,足以證明你並未虛度人生?』肯尼斯·瑞林:「他問我(但沒說話,只是剎那的心靈溝通)到底做了哪些有利益或改善人類的事?」
偉大的頂果欽哲仁波切一次說 :「我現在七十八歲了,一生看過這麽多的滄海桑田,這麽多年輕人去世了,這麽多與我同年紀的人去世了,這麽多老人也去世了;這麽多高高在上的人垮下來了,這麽多卑微的人爬起來了;
這麽多的國家變動,這麽多的紛擾悲劇,這麽多的戰爭與瘟疫,這麽多恐怖事件遍布著整個世界。然而,這些改變都只不過是南柯一夢。
當你深深觀照的時候,就可以發現沒有哪樣東西是恆常的,一切都是無常的,即使是最微細的毛髮也在改變。這不是理論,而是可以切身知道,甚至親 眼看到的事。」
佛陀說:我們的存在就像秋天的雲那麽短暫看著眾生的生死就像看著舞步,生命時光就像空中閃電,就像急流沖下山脊,匆匆滑逝。佛陀說:我們的存在就像秋天的雲那麽短暫看著眾生的生死就像看著舞步,生命時光就像空中閃電,就像急流沖下山脊,匆匆滑逝。
面對死亡,我們有無限的痛苦和迷惘,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忽視無常的真相。我們多麽渴望一切都恆常不變,因此就得相信一切都可以如舊。但這是以假當真而已,
這種以假當真的錯誤訊息、觀念和假設,建構出生命的脆弱基礎。不管再多的真理不斷逼近,為了維持我們的偽裝,我們還是寧願不可救藥的繼續浮誇下去。這種以假當真的錯誤訊息、觀念和假設,建構出生命的脆弱基礎。不管再多的真理不斷逼近,為了維持我們的偽裝,我們還是寧願不可救藥的繼續浮誇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