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 likes | 889 Views
洪醒夫 --「 人間苦難的見證者 」. 1949 ~ 1982 彰化二林. 洪醒夫近照. 紙船印象. 紙船印象(節錄).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遭遇許多事,有些是過眼雲煙,倏忽即逝,有些是熱鐵烙膚,記憶長存,有些像是飛鳥掠過天邊,漸去漸遠;而有一些事,卻像夏日的小河、冬天的落葉,像春花,也像秋草,似無所見,又非視而不見-童年的許多細碎事物,大體如此,不去想,什麼都沒有,一旦思想起,便歷歷如繪。 紙船是其中之一。我曾經有過許多紙船,在童年的無三尺浪的簷下水道航行,使我幼時的雨天時光,特別顯得亮麗充實,讓人眷戀。. ……
E N D
洪醒夫--「人間苦難的見證者」 1949 ~1982 彰化二林
紙船印象(節錄)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遭遇許多事,有些是過眼雲煙,倏忽即逝,有些是熱鐵烙膚,記憶長存,有些像是飛鳥掠過天邊,漸去漸遠;而有一些事,卻像夏日的小河、冬天的落葉,像春花,也像秋草,似無所見,又非視而不見-童年的許多細碎事物,大體如此,不去想,什麼都沒有,一旦思想起,便歷歷如繪。 紙船是其中之一。我曾經有過許多紙船,在童年的無三尺浪的簷下水道航行,使我幼時的雨天時光,特別顯得亮麗充實,讓人眷戀。
…… • 童年舊事,歷歷在目,而今早已年過而立,自然不再是涎著臉要求母親摺紙船的年紀。只盼望自己能以母親的心情,為子女摺出一艘艘未必漂亮但卻堅強的、禁得住風雨的船,如此,便不致愧對紙船了。
生平簡介 • 本名洪媽從(意為順從媽媽的乖小孩) • 別名司徒門、馬叢、農民作家 • 文學作家,彰化縣二林鎮人,曾擔任小學教師,由於被學生暱稱為毛毛蟲,所以改名為洪醒夫,筆名洪醒夫。
18歲即步入寫作投稿之途,創辦《這一代》月刊,參加「後浪詩社」,助理《台灣文藝》的編務。18歲即步入寫作投稿之途,創辦《這一代》月刊,參加「後浪詩社」,助理《台灣文藝》的編務。 • 主編《六十四年短篇小說選》、《大家文學選--小說卷》等。1967年在台灣日報副刊連載短篇小說。 • 1968年和蘇紹連、蕭文煌在台中籌組「後浪詩社」 • 1970年與陌上桑、喬幸嘉、黃朝湖等人將已停刊的文藝雜誌《這一代》復刊。
曾得吳濁流文學獎佳作 • 1975年至神岡鄉社口國小任教 • 1982年7月31日安迪颱風登陸當天,因颱風夜搭計程車出車禍傷重不治,得年33歲。
寫作文類 • 一、小說:例〈黑面慶仔〉 • 二、散文:例〈紙船印象〉 • 三、新詩:例〈家〉 • 四、評論
關於筆名 • 洪醒夫曾經和友人說曾想將筆名取為「洪醒夫斯基」,向俄國文豪杜斯妥也夫斯基看齊。出身農村的他,作品都取材於真實的體驗,對70年代台灣農村的變遷有著十分細膩的描寫。隱地曾設「洪醒夫小說獎」以為紀念。
寫作因緣 • 「寫作,則是在一個很偶然的情況下發生的。專一的寒假,我回到家裏,家人都下田了,只有我一個人留在家裏,心裏覺得無端的懊惱、喪氣又自卑。唸了幾年書下來,發現自己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竟至沒有辦法下田,在家裏像個廢物。因為那時的我,既瘦又小,身體又很差,不像現在突然腫了起來,胖成這個樣子。身體為什麼差呢?」
「都是國小惡補弄成的,每天國語算術、算術國語。從早上六點直讀到晚上九點,老師還動不動就拳打腳踢,我愈想愈氣,立刻拿出一張紙,想把國小惡補的痛苦與氣憤寫下來,讓大家知道,也好發洩一下心中的悶氣。我本來是計畫五、六千字可以寫完,但是一下筆就無法收拾,寫了兩萬五千字左右才結束。這是我的第一篇作品,在台灣日報上發表,還得到編輯的稱讚,於是,不小心就這樣走上了文學這條路。」「都是國小惡補弄成的,每天國語算術、算術國語。從早上六點直讀到晚上九點,老師還動不動就拳打腳踢,我愈想愈氣,立刻拿出一張紙,想把國小惡補的痛苦與氣憤寫下來,讓大家知道,也好發洩一下心中的悶氣。我本來是計畫五、六千字可以寫完,但是一下筆就無法收拾,寫了兩萬五千字左右才結束。這是我的第一篇作品,在台灣日報上發表,還得到編輯的稱讚,於是,不小心就這樣走上了文學這條路。」
文學觀:〈談小說創作〉 「當作家,是一項非常痛苦的行業,他必須有與生俱來的稟賦,這個稟賦包括你在文學藝術上的技巧,以及你的心—同情心。還必須用盡心力,遠離世界上所有美好事物的誘惑,他必須有堅強的生命力,有說真話的勇氣。當一個寫作的人,往往要在漫漫長夜之中,受盡煎熬折磨,永遠跟貧窮為伍。……對一個負責任的作家來說,文學,便是他的宗教,他將不惜一切犧牲,去擁抱他所關愛的土地與人民。」
對文學的喜好、對寫作能力的培養,來自於年少時喜歡到「店仔頭」聽收音機播放的歌仔戲與布袋戲節目,又嫌情節進展過慢,便在書攤找到許多相關的演義書籍,如:薛仁貴征東、七俠五義、羅通掃北等等,沉浸其中,就在似懂非懂間漸通曉當中的情節,學習到許多文雅詞句和經典義理,寫作文時多少能引經據典,得到老師很大的肯定和鼓勵;甚而在放學後,於朋友面前演繹一番相關故事,不知不覺中訓練出組織情節和揣摩書中人物特性的能力,國小時期的洪醒夫就從聽、看、說、寫中找到文學的樂趣。對文學的喜好、對寫作能力的培養,來自於年少時喜歡到「店仔頭」聽收音機播放的歌仔戲與布袋戲節目,又嫌情節進展過慢,便在書攤找到許多相關的演義書籍,如:薛仁貴征東、七俠五義、羅通掃北等等,沉浸其中,就在似懂非懂間漸通曉當中的情節,學習到許多文雅詞句和經典義理,寫作文時多少能引經據典,得到老師很大的肯定和鼓勵;甚而在放學後,於朋友面前演繹一番相關故事,不知不覺中訓練出組織情節和揣摩書中人物特性的能力,國小時期的洪醒夫就從聽、看、說、寫中找到文學的樂趣。
作品特色 • 洪醒夫是戰後台灣鄉土小說家代表之一,作品中反應早期台灣農村社會的貧窮與落後,描寫的對象盡是卑微的小人物,不時呈現小說悲苦的情調。
作品集 小說集 • 《黑面慶仔》(臺北:爾雅出版社,1978年) • 《市井傳奇》(臺北:遠景出版公司,1981年) • 《田莊人》(臺北:爾雅出版社,1982年) 小說選集 高天生編:《洪醒夫集》(臺北:前衛出版社,1992年) 遺作集 • 王世勛、利錦祥合編:《懷念那聲鑼》(臺北:號角出版社,1983年) 全集 黃武忠、阮美慧主編:《洪醒夫全集》(9卷:小說卷1-5、新詩卷6、散文卷7、書簡卷8、評論卷9)(彰化:彰化縣文化局,2001年)
作品集 《懷念那聲鑼》(臺北:號角出版社,1983年) 1.墳場印象(新詩) 2.童年印象(散文) 3.都市印象(散文) 4.撐傘印象(散文) 5.田莊印象(散文) 6.紙船印象(散文)
家 學校離家很遠 下雨後泥濘滿路 用力踩下去 泥土黏在未穿鞋的腳上 就像大地黏住我一樣 在青草般的童年裏 我與其他的朋友一起跋涉 雖然辛苦,但是快樂 因為,學校與家庭,以及 家裏的鴿子和牽牛花 時時出溫暖的招引的 手 如果有一天必須離開家鄉 我會一步三回頭,看鴿子在屋 頂上 飛,看牽牛花爬上牆頭,看 我那幾間不很好看的房子 路便會突然 泥濘起來,就像大地 突然黏住我一樣
歌仔戲欣賞 唐美雲歌仔戲團 〈燕歌行〉 2012.10.04 創團十五週年獻禮
散 戲 一、故事大綱:敘述歌仔戲演員陷於困境的衝突與 無奈。 二、時間背景:1960~1970年左右,台灣社會轉型過程中,民俗藝術的式微。 三、雙關涵意: (一)戲演完散場 (二)暗示戲班將解散的命運,也暗示舊文化在時 代潮流衝擊下,必將歸於沒落的處境。
四、人物: 「玉山歌劇團」 劇碼:秦香蓮 1秀潔(飾演陳世美) 2阿旺嫂(飾演陳世美之妻) 3金發伯(玉山歌劇團團主)
二、洪醒夫的小說藝術 • (一)人物塑造 • (二)情節結構 • (三)構思方法 • (四)敘述角度 • (五)語言表現
三、現代小說的要素 • (一)主題 • (二)人物 • (三)情節 • (四)場景 • (五)視角 • (六)語言
四、歌仔戲的興衰與轉型 (一)歌仔戲的形成 (二)歌仔戲的黃金時代 (三)歌仔戲的轉型
歌仔戲 圖片來源:《臺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聯經出版公司。
圖片集錦 歌仔戲後臺 授課大綱 圖片來源:聯合報系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