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 30. 诗四首. 情境创设. 说说你储存的描写月的诗词名句并由此导入。.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

idola-barry
Download Presentation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 30.诗四首

  2. 情境创设 说说你储存的描写月的诗词名句并由此导入。

  3.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 •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 •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 •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 • ……

  4. 目标导学 • 品读《渡荆门送别》 《登岳阳楼(其一)》两诗。 • 理解诗意,品味诗歌的美。 • 诵读古代诗词,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5.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李白

  6.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人称“诗仙”。李白(701-762),唐代伟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人称“诗仙”。 他是我国继屈原之后又一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常以奔放的激情抒发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以强烈的叛逆精神和傲岸不驯的态度抨击社会,鞭挞权贵。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知识链接

  7. 知识链接 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友人而作。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从诗意看,诗人与送行者同舟共发,是在舟中吟送的。

  8. 听读诵读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9. 整体感知 从远荆门山外渡江, 远去古老的楚国漫游。 渡远荆门外, 来从楚国游。 巴山尽头现出平川,长江水流入广阔无际的原野。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皎洁的明月在空中流转,如同飞在空中的明镜。云气在大江面上变幻莫测,如同海市蜃楼一般。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虽然进入异地,我仍然依恋着故乡的水水山山,不远万里,一直伴着我这位游子。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0. 重点研读 1、题目中的“送别”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2、这首诗表现了李白怎样的情感?

  11. 重点研读一 首联的意思是,我从蜀中远渡荆门之外,来到楚国游览。起首一“渡”字,暗点故乡之水,有依依不舍之意。这里要注意一点:“渡远”为什么不用“远渡”?“远渡荆门外”岂不更好理解?这里的关键在于以“渡”字打头,其作用有二:一是点题,二是贯穿全篇写水,水是全篇的主线。 颔联仍然写水:“随”、“尽”和“入”、“流”四个动词,有移步换形之妙。船在飞速前进,江在奔腾流逝,山在迅速后退,故由遮天蔽日的三峡转至荒野无边,眼前豁然开朗,仍然是为写“故乡水”张目。

  12. 重点研读一 颈联写月上东天,倒映于水中,极像是从天空中忽然飞下的一面明镜;开阔的江面在晚霞辉映下,幻化出一派海市蜃楼。这里看似未写水,实则从“月下”和“云生”便可知诗人写的是茫茫无际的江天黄昏景色:一轮明月在大江中浮动,乃是低头所见之月。诗人再抬头观天,便见水天相连之处,幻化出了一派海市蜃楼。 尾联用一“仍”字回应上文,说明以上所写之景,皆与“故乡水”有关,都是这饱含深情的一江流水,不远万里,从故乡蜀中把他送到遥远的楚地来的。   理解了全诗我们不难发现,这里既非朋友在送别诗人,也不是诗人在送别朋友,而是故乡之“水”在送别他远游的儿子——李白,所以题中“送别”二字是理解全诗的关键,尤其不能缺少。

  13. 重点研读二 《渡荆门送别》:表达李白对长江中游秀丽景象的赞叹和对故乡的留恋。

  14. 登岳阳楼(其一) 作者:陈与义

  15.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 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字去非,自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 •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诗风明快,很少用典,受到徽宗的赏识。南迁之后,经历了和杜甫在安史之乱时颇为相似的遭遇,转学杜甫。 成为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 • 著有《 简斋集》。

  16. 知识链接 写作背景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的春天,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和北宋南宋之交的大部分诗人(如李清照)一样,陈与义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也以靖康之难为界线,分为两个时期。在这之前,他走的是仕途功名的常路,24岁那年,即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进士第,授文林郎。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更以诗名于当世,深受皇帝赏识,官职屡迁,但也不知不觉地卷进了政治斗争的漩涡。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17. 知识链接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登岳阳楼二首》中的第一首,也是诗人写岳阳楼的开篇之作,所以精心打造,郑重其事。 历代诗评家皆认为,此诗是陈与义学杜甫的成功之作 。颔联尤为宏壮雄丽。

  18. 图景欣赏

  19. 朗读: 登岳阳楼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jīng xǐyǐ

  20. 注释: 酒店或茶馆的幌子 登岳阳楼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瓜分 缓慢 靠着 高处 徘徊 登楼

  21. 整体感知 • 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一个宏观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 • 颔联从静态舒缓的景物描写中振起,转而为强烈的抒情。 • 颈联终于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 尾联顾影自怜,以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

  22. 重点研读 1.“洞庭之东江水西”这句诗写什么?怎么写的? 写岳阳楼之所在。 巧妙地运用了“东”“西”两个方位词,并以湖、江系之。

  23. 重点研读 2.“帘旌不动夕阳迟”这句诗写什么?有什么特点? 写举目所见。 “帘旌” 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近景远景合而为一,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的扫描,逐渐放开,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 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缓缓下沉的落日,提示着傍晚的安宁。

  24. 重点研读 3.颔联的风格有什么变化? “登临吴蜀横分地”,也是在说登临的地理位置,却加入了厚重的历史感; “徙倚湖山欲暮时”,也是在写黄昏时分登楼观景,却融入了些许怅惘之情。 这样的渐变,是一种烘托,一种过渡,一种物我兼融的摹状。

  25. 重点研读 4.“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颈联通过叙事抒发了什么感情? 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收到了双重的艺术效果。

  26. 重点研读 5.“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怎样理解尾联中加线的词语? “白头”:诗人已届不惑之年,故言。 “吊古”:不说“伤今”,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风霜”:明指自然事物,实喻社会现实,语意双关。 “老木苍波”:是包裹诗人形象的一件外衣,无限悲恨,尽在不言中。

  27. 重点研读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瓯缺、中原动荡之忧,以及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

  28. 拓展训练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9. 拓展训练 从陈与义的《登岳阳楼(其一)》与杜甫的《登高》中可以看出两人的诗风有什么共同点? 都精于炼字炼句,也善于描写议论。其余诸如写景之瑰丽壮阔,抒情之豪迈超绝,音韵之响亮,偶对之工巧,都多有相似之处。

  30. 推荐作业 1、搜集整理描写岳阳楼的诗词名句。 2、结合本诗和陈与义《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你感受到了什么? 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 [宋]陈与义 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 草木相连南服内,江湖异态栏干前。 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 欲题文字吊古昔,风壮浪涌心茫然。

  31. 谢谢!再见!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