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0 likes | 1.08k Views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赵建华副教授 电信学院. 西安工业大学. 目 录. 1.1 门电路逻辑功能及其应用 1.2 组合电路研究 1.3 编码、译码与显示 1.4 译码器和数据选择器 1.5 触发器及其应用 1.6 计数器及其应用 1.7 555 定时器及其应用. 1.1 门电路逻辑功能及其应用.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 TTL 门电路的外形、逻辑功能,掌握测试方法。 2. 熟悉集电极开路门的逻辑功能及使用特点,掌握 RL 的计算方法。 3. 熟悉电子技术学习机的数字电路部分及双踪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E N D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赵建华副教授 电信学院 西安工业大学
目 录 • 1.1 门电路逻辑功能及其应用 • 1.2 组合电路研究 • 1.3 编码、译码与显示 • 1.4 译码器和数据选择器 • 1.5 触发器及其应用 • 1.6 计数器及其应用 • 1.7 555定时器及其应用
1.1 门电路逻辑功能及其应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TTL门电路的外形、逻辑功能,掌握测试方法。 2.熟悉集电极开路门的逻辑功能及使用特点,掌握RL的计算方法。 3.熟悉电子技术学习机的数字电路部分及双踪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如图2.9.1所示,TTL与非门当所有输入端全部为高电平时,输出为低电平;当输入端任何一个接低电平时,输出为高电平,从而实现与非功能。
2. 集电极开路门(简称OC门),它工作时必须外接负载电阻RL,若把两个OC门输出端连接在一起,通过公共电阻RL 接到电源(如图2.9.2所示),就可实现“线与”的功能, 即 负载电阻RL的计算:
假定有N个OC门并联去驱动有m个输入端的n个与非门,如图2.9.3所示。当所有的OC门都截止,即其输入端均为“0”时,输出电压Vo为高电平。为保证输出高电平不低于规定值,RL不能太大(见图2.9.3),其计算公式为:假定有N个OC门并联去驱动有m个输入端的n个与非门,如图2.9.3所示。当所有的OC门都截止,即其输入端均为“0”时,输出电压Vo为高电平。为保证输出高电平不低于规定值,RL不能太大(见图2.9.3),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VOH min为规定的产品高电平下限值(VOH min≥2.4V),IOH为OC门输出管截止时的漏电流,TTL电路约为50μA,IIH是负载门的高电平输入电流,TTL电路的IIH约为40μA。 当任何一个OC门处于导通状态,即输入为高电平,输出为低电平,在最不利情况下,所有电流全部流入唯一的一个导通门,为使输出低电平低于规定值,从而得出RL的最小允许值,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VOLmax为规定的产品低电平上限值,约为0.4V,IIL为负载门的输入短路电流,约为1.4mA ,IOL是OC门所允许的最大负载电流(通常取IOL≥15mA)。 OC门的应用主要是:组成“线与”完成某些特定的逻辑功能;实现逻辑电平转移。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测试门电路逻辑功能 (1).将四2输入与非门74LS00一只插入面包板,按图2.9.1接线,输入端接S1、S2(电平开关输出插口),输出端接直流电压表或电平显示发光二极管。 (2).将电平开关按表2.9.1置位,分别测输出电压输入输出 ABY电压(v) 0 0 0 1 1 0 1 1 及逻辑状态,验证输出与输 入变量是否符合“与非”关系。
2.测试门电路传输特性 按图2.9.4接线,调RW,用电压表量测当VI分别为0.3V、0.6V、1V、 1.3V、1.4V、1.5V、2V、3V时对应的VO值。填入表2.9.2中,并画出传输特性曲线。
3.逻辑电路的逻辑关系 (1) 用74LS00按图2.9.5接线,将输入、输出的逻辑关系填入表2.9.3中
(2)写出上面电路的逻辑表达式。 3.利用与非门控制输出 用与非门按图2.9.6接线,S接任一电平开关,用示波器观察S对输出脉冲的控制作用。
4.OC门的“线与”功能测试 按图2.9.2接线,A、B、C、D分别接至逻辑开关K1、K2、K3、K4的插孔中, 按照逻辑图,有 把A、B、C、D的16种组合列出真值表,再用实验测定L,并填入表2.9.4中 表2.9.4 四、实验设备及仪器 1.电子技术学习机一台 2.多用信号发生器一台 3.双踪示波器一台 4.万用表一块 5.器件:74LS00,74LS03,74LS04各一片,电阻100Ω一只,电位器10KΩ一只
五、预习要求 1.阅读附录,了解电子技术学习机(数字部分)和双踪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2.复习TTL与非门和OC门的工作原理。 3. 按照”线与”功能把表4中的理论值填入表中。 六、实验报告与要求 1.记录全部实验波形和数值结果,并进行分析。 2.RLmax与RLmin的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有无差异?为什么? 七、思考题 1.OC门有无负载情况下,其高、低输出电平与TTL与非门有无差异?为什么? 2.OC门是如何用于电平转换电路的?
1.2 组合电路研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分析组合逻辑电路功能的方法,并用实验验证。 2.学习排除逻辑电路简单故障的方法。 一、实验原理 分析组合逻辑电路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已知电路的逻辑功能,其步骤大致如下: (1)由逻辑图写出各输出端的逻辑表达式。 (2)化简和变换各逻辑表达式; (3)列出真值表; (4)根据真值表和逻辑表达式对逻辑电路进行分析,最后确定其功能。
A L1 B L2 图2.10.1 例如试分析图2.10.1所示逻辑电路的功能。
(1)写出输出的逻辑表达式 (2)化简和变换 (3)列出真值表,如表2.10.1所示
(4)由表2.10.1可知,L1相当于半加器的各数,L2相当于半加器的进位数。故,图2.10.1是半加器。(4)由表2.10.1可知,L1相当于半加器的各数,L2相当于半加器的进位数。故,图2.10.1是半加器。 组合逻辑电路的功能也可通过实验来确定,通常有静态分析法和动态分析法,静态分析法是用逻辑开关依次输入逻辑变量的各种组合值,用电平指示灯来显示其逻辑函数值(灯亮表示“1”、灯灭表示“0”)。将记录结果与理论分析的真值进行比较。 在确认理论分析的真值表是正确的情况下,如发现实验观察记录与真值表不符时,由说明实验电路连线有错误,就逐级仔细检查,直到观察记录与真值表相符为止。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首先检查每个与非门的好坏。将74LS00接好电源与地线,打开电源,此时所有与非门的输入门浮悬,与非门的输出端应为低电平,也可把与非门的输入端并接起来,接到逻辑开关,输出接到电平指示灯上,检查其好坏。
2.按图2.10.2在实验箱上接好电路,预习时写出L1、L2逻辑表达式,进行化简,分析电路的逻辑功能是什么?填好表2.10.2的理论值。2.按图2.10.2在实验箱上接好电路,预习时写出L1、L2逻辑表达式,进行化简,分析电路的逻辑功能是什么?填好表2.10.2的理论值。 3.A、B、C接逻辑开关,L1、L2接至电平指示灯。对电路作静态测试。观察并记录其结果填入表2.9.2实测值,检查与理论值是否相符。如不符,找出原因,并排除之。 4. 进行动态测试 将74LS90计数器按图2.10.3接线,CP1接至实验箱上的CP脉冲输出,选择10KH脉冲,再将计数器的输出QA、QB、QC、接至图2.10.2的A、B、C端,用双踪显示器同时观察并记录A、B、C。 图2.10.2 四、实验设备及仪器 1.电子技术学习机一台 2.双踪示波器一台 3. 器件:74LS00、74LS86。
五、实验要求 1.写出图2.10.2的逻辑表达示化简或变换,填好真值表(理论)。 2.该逻辑电路在页面包板上的联线图,标明管脚图号。 六、实验报告要求 1.写出图2.10.2的组合电路逻辑表达式,列出真值表,说明电路功能。 2.画出动态测试所观察的波形图,说明是否与静态测试的真值表相符。 七、思考题: 1.不用的与非门的输入端应如何处理?
L2 C B L1 A 图2.10.2 组合逻辑电路
1.3 编码、译码与显示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编码器、译码器与显示器的工作原理 2.熟悉CMOS中规模器件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编码器、译码器是数字系统中常用的逻辑部件,而且是一种组合逻辑电路。可以用小规模器件设计,也可以用中规模器件设计。
1.编码器 把状态或指令等转换为与其对应的二进制代码叫编码,例如可以用四位二进制所组成的编码表示十进制数0~9,把十进制数的0编8线 / 3线优先编码器,其输入为D0~D7,输出为三位代码Q2Q1Q0,其管成二进制数码0000,把十进制数的5编成二进制数码0101等。完成编码工作的电路通称为编码器。 CD4532是CMOS脚排列及功能表见附录。 2.译码器 译码是编码的逆过程。译码器的作用是将输入代码的原意“翻译”出来。译码器的种类很多,如最小项译码器(3线/8线、4线/16线译码器等)、二—十进制译码器(即4线/10线译码器)、七段字形译码器等。这里介绍七段字形译码器,其作用是将输入的四位BCD码D、C、B、A翻译成与其对应的七段字形输出信号,用于显示字形。 常用的七段字形译码器有TTL的T338(OC输出)、74LS48、74LS248(内部带有上拉电阻);有CMOS的CD4511、MC14543、MC14547等。
3.显示器 (1)发光二极管(LED) LED是一个小型的固体显示器件,它是利用注入式场致发光现象,把电能转换成可见光(光能)的一种特殊半导体器件,其构造与普通PN结二极管相同。LED最大优点是工作电压低 (导通电压约为1.6~2V )、寿命长、体积小、重量轻、响应速度快,能与TTL、CMOS器件直接配合,简化了驱动电路,因此在电子仪器、计算机和数控系统等方面获得了广泛应用。 不同材料制成的LED,其发光颜色不同,其特性也有差异,目前常用的有磷化镓(深绿)、磷砷化镓(红)等。 (2)LED显示器 用LED构成数字显示器件时,需将若干个LED按照数字显示的要求集成一个图案,就构成LED显示器(俗称“数码管”),附录中列出了几种LED显示器。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按图2.11.1联线,按表1顺序给8线/3线优先编码器CD4532的信号输入端送入相应电平,将结果填入表2.11.1中,与附录中CD4532的功能表相对照,检查是否符合优先顺序以及编码结果是否正确。
2.根据附录所示CD4511的管脚图和功能表,自行设计联线,将译 码器CD4511的数据输入端接编码器的输出端,将CD4511的输出接七段显示数码管。检查编码对象与数字显示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分析原因,检查故障并排除之。 3.将十进制计数器 / 脉冲分配器CD4017接成八进制,用单次脉冲或1HZ脉冲信号检查CD4017的逻辑功能是否正常。 4.将CD4017八个输出端Q0~~Q7对应接到CD4532 的八个输入端,用1HZ 信号检查显示器显示的数字是否正确。 5.用1kHZ脉冲信号动态观察并记录编码器输出的波形,将结果填入表2.11.1中。
2.根据附录所示CD4511的管脚图和功能表,自行设计联线,将译 码器CD4511的数据输入端接编码器的输出端,将CD4511的输出接七段显示数码管。检查编码对象与数字显示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分析原因,检查故障并排除之。 3.将十进制计数器 / 脉冲分配器CD4017接成八进制,用单次脉冲或1HZ脉冲信号检查CD4017的逻辑功能是否正常。 4.将CD4017八个输出端Q0~~Q7对应接到CD4532 的八个输入端,用1HZ 信号检查显示器显示的数字是否正确。 5.用1kHZ脉冲信号动态观察并记录编码器输出的波形,将结果填入表2.11.1中。
五、预习要求 1.仔细阅读附录中CD4532、CD4511、CD4017的功能表,深刻理解其功能含义。 2.画出实验原理图(联线图)。 六、实验报告要求 1.简述编码、译码、显示的原理。 2.将实验结果列表,画出实验中要求的波形,进行分析。 3.简述实验故障现象,分析其原因,排除故障方法。 七、思考 CMOS电路不用的输入端应该怎样处理?
1.4 译码器和数据选择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译码器、数据选择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功能。 2.掌握译码器、数据选择器的典型应用。 3.初步掌握使用MSI设计完成具有一定功能的逻辑电路,学习使用功能表。 二、实验原理 1.译码器 译码器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的组合逻辑电路,其功能是将输入的一组二进制代码翻译成与其对应的特定含义(如十进制数、地址线、指令等)。这样,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输出端上有信号。为了减小体积,提高集成度,MSI 译码器通常将其输出设计成低电平有效的形式。
MSI译码器都有一个使能端(片选端)G,利用它可以扩展译码器的功能。MSI译码器都有一个使能端(片选端)G,利用它可以扩展译码器的功能。 译码器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完全译码器如七段字形译码器(已在实验2.2中介绍),另一类是最小项译 码器,如双2线/4线译码器(74LS139),3线/8线译码器(74LS138),4线/16线译码器(74LS154)等。这里只介绍最小项译码 器。 n 个变量的译码器其输出与输入的关系可表示为: 式中mi 是由n 个变量构成的最小项。 译码器的每一个输出端都对应于输入变量的一个最小项,逻辑函数都可以用若干最小项之和的形式表示。因此,译码器辅以适当的逻辑门,即可实现任何逻辑函数,而不必进整个译码器给出了全部最小项,相当于一个最小项发生器,而任一行逻辑函数化简。
例1: 用三变量译码器(74LS138)设计一位全加器 步骤: (1)写出全加器逻辑表达式 全加和 进 位 (2)将S、C改写为
若选用双 2线/4线 译码器74LS139,因该译码器只有两个地址输入端,只能对应两个输入变量,利用使能端可将其扩展为 3线/8线 译码器。 对于任意一个三变量的函数表达式总可以写成它的分解式 式中F1(A1,A0) 和F2(A1,A0) 用2线/4线 译码器实现,则上式可用两块同样的译码器来连接,如图2.12.2所示。 在图2.12.2中,当 A2 =0 时,译码器(1)工作,输出m3 ~ m0,当A2 =1 时,译码器(2)工作,输出 m7 ~ m4 。 用图2.12.2实现全加器的逻辑图,如图2.12.3所示。
2.数据选择器 数据选择器又称多路开关(MUX),是一个多输入单输出的组合逻辑电路(有的具有互补输出端)。其基本工作原理类似于单刀多掷开关,它在地址码(或称选择输入 端)的控制下,将某一路的输入作为输出,以实现多通道数据传输。 数据选择器的种类有74LS157(双二选一)、74LS154(双四选一)、74LS151(八选一)、74LS150(十六选一)等。 图2.12.4为四选一MUX的原理图符号及等效开关。数据选择器的管脚图及功能表见附录。
使能信号E为低电平有效。当E = 0 时,输出、输入的关系为 式中mi ( i=0~3 ) 为AB两变量构成的最小项。 对于有n位输入地址的MUX,其输出输入的关系可表示为 多路选择器的应用和其他中规模集成电路一样,远远超出其名称所表示的功能,发展成为一种多功能器件。 例2: 试用多路选择器实现逻辑函数 解:先将函数F展开成最小项表达式得
显然有: 将变量A、B、C接入地址输入端 ABC ,由此可以画出用八选一MUX74LS151实现的逻辑电路如图2.12.5所示。其中E为使能端。 例3 试用74LS151实现逻辑函数 解: 由于74LS151只有三个地址输入端,而函数F有四个变量,因此应将函数F作适当处理,即括出一个变量(如变量A)然后进行合并,如图2.12.6所示。由此得
将B、C、D分别接入74LS151的地址端 ABC,实现该函数的逻辑图如图2.12.7所示。 数据选择器除用来实现逻辑函数外,还可以和计数器一起实现序列码发生器(请参阅综合实验3.4“序列码发生器和序列码检测器”)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检查每个与非门的好坏。 2.验证74LS138、74LS139和74LS151的逻辑功能是否与附录相符。 3.用74LS138实现一位全减器,记录实验结果。 4.用74LS139实现三变量多数表决电路,记录实验结果。 5.用74LS151实现三变量多数表决电路,记录实验结果。 四、实验设备及仪器 1.电子技术学习机一台。 2.器件 74LS20、74LS138、74LS139、74LS151各一片。
五、预习要求 1.查阅附录,熟悉74LS138、74LS139和74LS151的管脚 及功能。 2.按实验内容要求画好实验电路联线图,以此作为实验依据。 六、实验报告要求 1.画出各实验步骤的实验电路逻辑图,整理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2.总结译码器及数据选择器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3.总结用中规模器件设计实现逻辑函数的步骤和方法。 七、思考题: 如何将3线/8线译码器扩展成4线/16线译码器,画出逻辑图。
1.5 触发器及其应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常用的TTL及CMOS触发器的基本结构及其逻辑功能。 2.掌握触发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触发器是组成时序逻辑电路的最基本器件,在数字系统和计算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集成触发器不仅作为独立的集成元件被大量使用,它还是组成计数器、移位寄存器或其他时序电路的基本单元电路。因此,熟悉各类触发器的功能,掌握和熟练地应用各种集成触发器,就显得十分必要。
1.触发器按电路结构可分为:钟控式、维持阻塞式、主从式和边沿触发式。1.触发器按电路结构可分为:钟控式、维持阻塞式、主从式和边沿触发式。 钟控式触发器属于电平触发方式,因此存在空翻现象,不能用作计数器 或 移位寄存器,它只能用于CP=1期间输入信号不变化的那些场合。维持阻塞型和边沿触发型触发器 能避免空翻,实现一次操作的触发器,是目前广泛应用的触发器类型。主从型触发器属于下降边沿触发的触发器,在使用主从型触发器时需要注意的是,在CP=1期间,如果输入 信号发生了变化(如干扰引起的),主触发器也会发生类似的空翻现象,从而使触发器发生误动作,因此规定输入信号只允许在CP= 0期间变化,而不许在CP=1期间变化,这给 使用带来一些限制。
2.触发器按其触发方式可分为:电平式触发方式和边沿触发方式两种。2.触发器按其触发方式可分为:电平式触发方式和边沿触发方式两种。 • 锁定触发器就是属于电平触发方式的一种触发器,如四锁存器74LS75、T452。在CP=1时Qn+1=D,而在CP=0时,触发器状态被锁定(保持)。 • 任何触发器在使用时还应注意其脉冲工作特性,即由于电路实际上存在传输延迟时间,所以输入信号与时钟信号在作用时间上应当很好地配合,否则就不能可靠工作。 • 一般要求输入信号应在CP有效边沿作用前一段时间内建立,即要求有“建立时间ts”,而且输入信号还应在CP有效边沿作用后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即有“保持时间t h”。不同触发器的ts和 t h 各不相同,在产品手册中均可查出。ts和t h 的总和称之为触发器的“非稳定时间t 0”。 为了稳定可靠工作,任何触发器都不允许输入信号在非稳定时间t 0内发生变化。图2.13.1表示上升沿触发器的非稳定时间区示意图。
3.各类触发器的功能(特征方程) (1)钟控SR触发器 (2)JK触发器 (3)D触发器 (4)T触发器 (5)T′触发器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单脉冲产生电路 对时序逻辑电两只与非门构成的Rd Sd触发器,每来回扳动一次开关K,在端便产生单次正脉冲,而端产生单次负脉冲。单脉冲电路也可用集成触发器路进行静态测试时,往往需要一单脉冲信号源。图2.13.2为单脉冲产生电路,它是由的直接置位端()和直接复位端缺()构成。 2.三相脉冲信号源 电路如图2.13.3所示。电路输出三相脉冲源φ1、φ2和φ3 ,其中φ1与φ2 正好覆盖90〇,而ф3与ф2反相。若将F2 的CLK端改接至F1的Q端,则ф2将超前ф1 90〇。如果改变组合网络,还可获得其它不同相位差的多相脉冲源。 分析实验电路的工作原理,写出ф1、ф2、ф3的逻辑表达式。用1Hz脉冲信号做时钟Cp,用示波器观察记录ф1、ф2、ф3对应于Cp的波形图。
3.串行数值比较器 用两片边沿JK触发器74LS112和一片或非门74LS02组成图2.13.4所示的串行数值比较器电路。数据输入为串行数据Ai和Bi ,输出为比较结果。若Ai = Bi ,Q 3 = 1 , 数据可逐位串行比较下去 , 直到Ai≠Bi时为止. 此时, 若Ai > Bi,则Q1 = 1 ; 若Ai < Bi , 则Q2 = 1 . 通过清零后再继续比较。
时钟用单次脉冲,比较结果Q1、Q2 、Q3 用LED显示,将实验结果用真值表表 示,并说明电路工作原理。 真 值 表
4.时间判别电路 用74LS75四位锁存器及一些附加门可以构成四路时间判别电路,如图2.13.5所示。该电路可用做四路抢答器。 图2.13.5 图中按钮开关AN0―AN4可以用实验箱之0-1开关代替, L1―L4可以用实验箱之LED代替。工作前,先按AN0,这时L1―L4不亮,抢答开始时,根据AN0―AN3按下的时间先后次序,先按下的按钮与其所对应的LED亮,其余的LED保持不亮,同时通过7475的控制端E将7475锁存,使后按下的按钮不起作用。
四、实验设备及仪器 1.电子技术学习机一台 2.双踪示波器一台 3.器件: 74LS00(四2输入与非门), 74LS20(双4输入与非门),74LS86(四异或门),74LS02(四2输入或非门),74LS112(双JK触发器),74LS75(四D锁存器)
五、预习要求 1.熟悉本实验中所用器件的功能和引脚排列,画出实验连线图 2.画出实验有关输入输出的波形,并在实验中验证 六、实验报告与要求 1.分析三相脉冲源的工作原理,写出φ1,φ2,φ3的逻辑表达式,用示波器观测并画出Cp、φ1、φ2和φ3的波形。 2.分析串行数值比较器的工作原理,写出各触发器的特征方程Q1n+1、Q2n+1、Q3n+1 。 按真值表填入实验结果。 3.分析时间判别电路的工作原理,说明实验结果。
七、思考题 1.在串行数值比较器中,当第一次比较结束后,为什么要先进行清零再继续进行比较,可否不进行清零就继续进行比较,为什么? 2.你能否用其他器件设计出1-2种时间判别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