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k likes | 1.63k Views
第 6 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本章教学要求: 1、掌握基带信号常用码型、码间干扰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无码间干扰的条件(时域和频域)。 2、理解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和无码间干扰 的基带传输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3、了解均衡原理、部分响应原理和眼图原理。. 主要外语词汇. 数字基带传输 Digital Baseband Transmission 码间干扰 ISI(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不归零码 NRZ(Non-Return-to-Zero) 归零码 RZ(Return-to-Zero)
E N D
第6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本章教学要求: 1、掌握基带信号常用码型、码间干扰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无码间干扰的条件(时域和频域)。 2、理解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和无码间干扰 的基带传输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3、了解均衡原理、部分响应原理和眼图原理。
主要外语词汇 数字基带传输 Digital Baseband Transmission码间干扰 ISI(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不归零码 NRZ(Non-Return-to-Zero) 归零码 RZ(Return-to-Zero) 传号交替反转码 AMI(Alternate Mark Inversion Code) 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 HDB3(High Density Bipolar 3 Code) 成对选择三进制码 PST(Paired Selected Ternary Code)眼图 Eye Patterns
本章主要内容 6.1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概述 6.2 数字基带信号码型 6.3 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 6.4 滤波器的相关知识 6.5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码间干扰 6.6 部分响应系统 6.7 均衡 6.8 基带传输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作业题 P134 2(画出各码型波形,并画出8电平码波形) 3 (画出波形) , 6, 7, 10, 15 思考: 17, 18
§6.1和§6.2节课目的要求 1、掌握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方框图; 2、理解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各部分的功能及工作过程; 3、掌握数字基带信号常用码型;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6.1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概述 基带信号指频带分布在低频段(通常包含直流)且未经过调制的信号。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指将数字基带信号不经调制直接传输的系统。
码型变换器-把原始基带信号变换成适合于信道传输的的各种码型,达到与信道匹配的目的;码型变换器-把原始基带信号变换成适合于信道传输的的各种码型,达到与信道匹配的目的; • 发送滤波器-码型变换器输出的各种码型是以矩形为基础的,发送滤波器的作用就是把它变换为比较平滑的波形,如升余弦波形等,这样利于压缩频带、便于传输; • 信道-它是允许基带信号通过的媒质,通常不满足无失真传输条件,甚至是随机变化的。另外信道还会进入噪声。一般认为噪声为AWGN; • 接收滤波器- 滤除带外噪声,对信道特性均衡,使输出的基带波形有利于抽样判决; • 抽样判决器-传输特性不理想及噪声背景下,在规定时刻(由位定时脉冲控制)对接收滤波器的输出波形进行抽样判决,以恢复或再生基带信号;
数字 基带 系统 各点 波形 示意图 0
§6.2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 首先我们介绍几个新概念: 码型——数字基带信号可以以不同形式的电脉冲 出现,电脉冲的表达形式称为码型。 码型编码——通常把数字信号的电脉冲表示过程 称为码型编码或码型变换,由码型 还原为原来数字信号的过程称为码 型译码。
1 0 1 0 0 1 1 + E 0 Tb 一、几种基本码型1. 单极性不归零码 ———UNRZ (Unipolar Non-Return-to-Zero) (1)有脉冲为“1”,无脉冲为“0”;(单极性)(2)脉冲宽度τ= 码元周期 Tb 。 (不归零)
τ 1 0 1 0 0 1 1 + E 0 Tb 2. 单极性归零码 ———URZ (Unipolar Return-to-Zero) (1)有脉冲为“1”,无脉冲为“0”; (单极性)(2)脉冲宽度τ< 码元周期 Tb 。(归零)
1 0 1 0 0 1 1 + E 0 - E 3. 双极性不归零码 ———BNRZ (Bipolar Non-Return-to-Zero) (1)正脉冲为“1”,负脉冲为“0”;(双极性)(2)脉冲宽度τ = 码元周期 Tb 。(不归零)
1 0 1 0 0 1 1 + E 0 - E 4. 双极性归零码 ———BRZ (Bipolar Return-to-Zero) (1)正脉冲为“1”,负脉冲为“0”;(双极性) (2)脉冲宽度τ< 码元周期 Tb 。(归零)
参考电平 1 0 1 0 0 1 1 + E 0 - E 5. 差分码波形 用脉冲极性的变化与否表示 “1”和 “0”。 极性变————“1”,见 “1”就改变极性。 极性不变———“0”,见 “0”就不变极性。
+ 3 E 0 0 0 0 1 0 0 1 + E 0 1 1 0 0 1 1 - E 1 1 - 3 E 6. 多电平码波形(多元码波形) 多个二进制符号对应一个脉冲 。 如图,两个二进制符号对应一个脉冲,01对应+E,00对应+3E……,所得波形为4元码波形。
00 3 01 2 10 10 1 11 t 0 Tb 2Tb 4Tb 5Tb 3Tb 00 3 01 01 1 t 0 2Tb Tb 4Tb 5Tb -1 10 -3 11
1 0 1 0 0 1 1 1 0 1 0 0 1 1 + E + E 0 - E 0 1 0 1 0 0 1 1 + E 0 1 0 1 0 0 1 1 + E 0 - E 四种基本码型的对比 单极性不归零码 单极性归零码 双极性不归零码 双极性归零码
什么码型好? 一般要求是: (1)无平均直流成份,以便顺利通过变压器, 且节省能量。 (2) 便于提取同步信息(定时脉冲) (3)不受信源统计性质影响,不论何种数字 序列,均无直流成份,均易提取同步。 根据以上要求,上述基本码型中以双极性归零码较好。但它仍受信源统计影响。 经改进,提出以下码型:
+ E 0 - E 二、一些目前广泛应用的重要码型 • AMI 码——— Alternate Mark Inversion • (传号交替反转码) • 规则:(1)无脉冲为“0”; • (2)用极性交替的正负脉冲表示“1”。 例如: 消息代码 1 0 0 1 1 0 0 0 0 0 0 0 1 1 0 0 1 1 … AMI码 +1 0 0 –1 +1 0 0 0 0 0 0 0 -1 +1 0 0 -1 +1…
2. HDB3码 ———High Density Bipolar 3 code(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 编码规则:(1) 当信码中连“0”个数不超过3时,AMI码即为HDB3码; (2)当连“0”个数超过3时,则将第4个“0”改为“1”码,记作V码,为与真正“1”码区别,V码的极性应与其前一个非“0”脉冲的极性相同; (3)为确保编好的码中直流成份为零,V码与信码,需各自保持极性交替; 例如:信息代码: 1 0 0 0 0 1 0 0 0 0 1 1 0 0 0 0 l 1 AMI码: -1 0 0 0 0 +1 0 0 0 0 -1 +1 0 0 0 0 -1 +1 HDB3码: -1 0 0 0 -V +1 0 0 0 +V - 1 +1 0 0 0 +V -1 +1 发现: 若两V码间有奇数个“1”,满足极性交替。 若两V码间有偶数个“1”,不满足极性交替。
+ E 0 - E (4)当两个V码之间有偶数个“1”时,将4连“0”的第一个“0”更改为与该V码极性相同的脉冲,并记为B。 此时,信码和B码(补信码)合起来保持条件(3)中信码极性交替的规律。 其中的V脉冲和B脉冲与“1”脉冲波形相同,用V或B符号的目的是为了示意将原信码的“0”变换成“1”码。 信息代码: 1 0 0 0 0 1 0 0 0 0 1 1 0 0 0 0 l 1 AMI码: -1 0 0 0 0 +1 0 0 0 0 -1 +1 0 0 0 0 -1 +1 HDB3码: -1 0 0 0 -V +1 0 0 0 +V - 1+1 -B 0 0 -V +1 -1
+ E 0 + E 0 - E + E 0 - E 已知信息代码如下,试画出相应的单极性不归零码、AMI码以及HDB3码的波形。 例1: 信息代码: 1 0 1 0 0 0 0 0 1 1 0 0 0 0 1 1 单极性不归零码 AMI码: 1 0 -1 0 0 0 0 0 1 -1 0 0 0 0 1 -1 HDB3码: 1 0 -1 0 0 0 -V 0 1 -1 B 0 0 V -1 +1
3. PST 码(成对选择三进码) 其编码过程是:先将二进制代码两两分组,然后再把每一码组编码成两个三进制数字( + 、 - 、 0 )。 下面列出了其中一种使用最广的格式。
为防止PST码的直流漂移,当在一个码组中仅发送单个脉冲时,两个模式应交替变换。例如:二进制代码 0 1 0 0 1 1 1 0 1 0 1 1 0 1 PST码(取+模式) 0 + - + + - - 0 + 0 + - 0 - PST码(取- 模式) 0 - - + + - + 0 - 0 + - 0 +
4. 数字双相码(曼彻斯特(Manchester)码 ) 它用一个周期的正负对称方波表示“0”,而用其反相波形表示“1”。 编码规则之一是: “0”码用“01”两位码表示, “1”码用“10 ”两位码表示。 例如: 二进制代码: 1 1 0 0 1 0 1 双相码: 10 10 01 01 10 01 10
5. 密勒码(Miller)码(又称延迟调制码) • 密勒(Miller)码是双相码的一种变形。 • 编码规则如下: • “1”码用码元间隔中心点出现跃变来表示,即用“10”或“01”表示。 • “0”码有两种情况: 单个“0”时,在码元间隔内不出现电平跃变,且与相邻码元的边界处也不跃变; 连“0”时,在两个“0”码的边界处出现电平跃变, 即“00”与“11”交替。
6. CMI码(传号反转码) 与数字双相码类似,它也是一种双极性二电平码。 编码规则是:“1”码交替用“11”和“00”两位码表示; “0”码固定地用“01”表示。 CMI码有较多的电平跃变,因此含有丰富的定时信息。 此外,由于10为禁用码组,不会出现3个以上的连码, 这个规律可用来宏观检错。 在数字双相码、密勒码和CMI码中,每个原二进制信码都用一组2位的二进码表示,因此这类码又称为1B2B码。
双相码 • (b) 密勒码 • (c)CMI码
已知信息代码为1010000011000011,试确定相应的CMI码、数字双相码、AMI码以及HDB3码,并分别画出它们的波形。 例2:
有4个连1和4个连0交替出现的序列,画出单极性 非归零码、AMI码、HDB3码所对应的波形图。 有4个连1和4个连0交替出现的序列,画出单极性 非归零码、AMI码、HDB3码所对应的波形图。 例3:
§6.3 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本节课目的要求§6.3 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本节课目的要求 1、了解分析数字基带信号频谱的方法; 2、掌握常用数字基带信号频谱特点; 3、了解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计算;
为什么要分析数字基带信号频谱? 1 、有无直流成份; 2 、有无可供提取的同步信号; 3 、信号带宽; 4 、信号频谱分布规律;
Pv() v(t) 稳态波 + Ps()=Pv()+Pu() Pu() u(t) 交变波 数字基 带信号 S(t) 怎样分析数字基带信号频谱? 数字基带信号是随机脉冲序列,故其频谱用其功率谱密度描述. 其分析过程如下:
g2(t) g1(t) t t 0 0 Ts Ts Ts Ts 2 2 2 2 一、随机数字脉冲序列的表示: g ( t - n Ts ) 以概率p出现 sn(t) = g ( t - n Ts) 以概率(1-p)出现 1 2
0 1 1 0 1 0 1 0 0 1 s(t) t v(t) t 0 u(t)=s(t)-v(t) 0 t
二、功率谱密度公式的推导: 1、稳态波v(t)的功率谱密度 稳态波是随机序列S(t)的统计平均分量。 V(t)为周期函数,则
2、交变波u(t)的功率谱密度 交变波u(t)的功率谱密度为
当 m=n 时, • 当m≠n 时,
3、随机脉冲数字序列s(t)的功率谱密度: PS(f)由连续谱Pu(f)和离散谱Pv(f)组成:
三、结论 ⑴ 在数值上等于码速率RB。 (2) 为交变项的各种连续谱,一定存在。 是稳态项中的 直流分量,零频离散谱,不一定存在。 是稳态项非直流频率,为mfs的离散谱。
S(t) 窄带带通 整形,移相 位同步信号 ⑶ 离散谱不存在的条件: 即稳态项等于零。 ⑷ 离散谱存在的条件: 且G1(mfs)和G2(mfs)中至少一个不为零。 ⑸ 离散谱的作用: 存在离散谱时,可用窄带滤波器得到位同步信号。
四、常见码型的功率谱密度: 1、单极性不归零码 若设 g1(t)=0,G1( f )=0; g2(t)=Gτ(t),τ=TS, 则单极性不归零码的功率谱密度为 信源等概 p=1/2,
2、双极性不归零码 若设 g1(t)= - Gτ(t) , g2(t)=Gτ(t), ,G1(f)=- G2(f) 。 则双极性不归零码的 功率谱密度为 (信源等概 p=1/2)
3、单极性归零码 若设 g1(t)=0,G1(ω)=0; g2(t)=Gτ(t),τ=TS /2, 则单极性归零码的功率谱密度为 (信源等概 p=1/2)
4、双极性归零码 若设 g1(t)= - Gτ(t) , g2(t)=Gτ(t),τ=TS /2, ,G1(f)=- G2(f) 则双极性归零码的功率谱密度为
2.0 双极性不归零 P= 0.5 1.5 0.6 单极性不归零 P= 0.5 0.4 1.0 0.25 0.5 0.2 0 0.4 0.8 1.2 1.6 2.0 0 0.4 0.8 1.2 1.6 2.0 f/fb f/fb 单极性归零 半占空P= 0.5 0.12 0.6 双极性归零 半占空P= 0.5 0.08 0.4 0.0507 0.0625 0.2 0.04 0.00422 0 0.8 1.6 2.4 3.2 4.0 0.8 1.6 2.4 3.2 4.0 f/fb f/fb • 凡是信源“0”、“1”等概的双极性码均无离散谱。 • 单极性归零码的离散谱中有丰富位定时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