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

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 广州医学院检验系 徐霞. 基本概念. 抗原决定镞(抗原表位) 细胞克隆 多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 Antigenic determinant. 是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 epitope). 细胞克隆:由一个细胞增殖而成的细胞集团. Polyclonal antibody,PcAb: 针对多种抗原决定簇的混合抗体 Monoclonal antibody,McAb: 由单个 B 细胞克隆产生的针对单一抗原决定簇的同源抗体.

ianthe
Download Presentation

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 广州医学院检验系 徐霞

  2. 基本概念 • 抗原决定镞(抗原表位) • 细胞克隆 • 多克隆抗体 • 单克隆抗体

  3. Antigenic determinant • 是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epitope).

  4. 细胞克隆:由一个细胞增殖而成的细胞集团

  5. Polyclonal antibody,PcAb:针对多种抗原决定簇的混合抗体 • Monoclonal antibody,McAb:由单个B细胞克隆产生的针对单一抗原决定簇的同源抗体

  6. 杂交瘤技术的理论基础 • 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克隆选择学说,即一种克隆只产生一种抗体 • 细胞融合技术产生的杂交瘤细胞可以保持双方亲代细胞的特性 • 利用代谢缺陷补救机理筛选杂交瘤细胞,并克隆化,制备McAb

  7. 当两个细胞紧密接触时,细胞膜可能融合在一起。融合细胞含有两个不同的细胞核,称为异核体,产生具有原来两个细胞基因信息的单个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hybrid cell)。

  8. 细胞DNA合成途经 1.替代途径:次黄嘌呤(H) HGPRT 2.主要途径: 氨 基 酸 鸟嘌呤核苷酸 谷 氨 酰 胺 (A-) 尿核苷单磷酸 胸腺嘧啶核苷酸 TK 3.次要途径:胸腺嘧啶核苷(T)

  9. HAT选择培养基的原理 • HAT选择培养基组分 次黄嘌呤(hypoxanthine,H) 氨甲喋呤(aminopterin,A):叶酸拮抗剂 胸腺嘧啶核苷(thymidine,T)

  10. 抗原免疫的脾细胞 小鼠骨髓瘤细胞 (B细胞) (B细胞恶性肿瘤) 1. 抗体分泌(Ig+) 1.具永生性 2.HGPRT+在HAT生长 2.8-AG筛选出HGPRT-株PEG 融合 HAT筛选 脾-骨髓瘤细胞(杂交瘤细胞) (HGPRT+、Ig+)

  11. 融合的结果及命运 杂交瘤细胞 未融合的骨髓瘤细胞 脾-脾杂交细胞 未融合的脾细胞 骨髓瘤-骨髓瘤杂交细胞

  12. 免疫动物 培养骨髓瘤细胞 收集致敏的B淋巴细胞 收集骨髓瘤细胞 细胞融合 HAT选择培养基筛选杂交瘤细胞 检测筛选阳性细胞 克隆化培养(反复3-5次) 获得稳定分泌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 McAb的制备(杂交瘤培养上清或诱生腹水) McAb 纯化及鉴定

  13. 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基本技术 1 抗原提纯与动物免疫 2 骨髓瘤细胞及饲养细胞的制备 3 细胞融合 4 抗体检测 5 杂交瘤的克隆化和冻存 6 McAB的制备 7 单克隆抗体的纯化

  14. 免疫成功的标志是在融合时脾脏能够提供处于增殖状态的特异性B细胞,此时血清中抗体效价不一定最高。免疫成功的标志是在融合时脾脏能够提供处于增殖状态的特异性B细胞,此时血清中抗体效价不一定最高。 • 可溶性抗原10-15ug/100ul+等量弗氏完全佐剂注射小鼠腹腔 2-4周后加强免疫(量减半,改用不完全佐剂,可反复多次) 冲击免疫(融合前3天进行) • 选用6-12周龄Balb/c小鼠 

  15. 颗粒性抗原免疫性较强,不加佐剂就可获得很好的免疫效果 • 可溶性抗原免疫原性弱,一般要加佐剂 • 目前,用于可溶性抗原(特别是一些弱抗原)的免疫方案也不断有所更新,如①将可溶性抗原颗粒化或固相化,一方面增强了抗原的免疫原性,另一方面可降低抗原的使用量。②改变抗原注入的途径,基础免疫可直接采用脾内注射。③使用细胞因子作为佐剂,提高机体的免疫应答水平,促进免疫细胞对抗原反应性。

  16. 骨髓瘤细胞系选择要点: • 稳定易培养、自身不分泌Ig、融合率高、HGPRT缺陷株 • 常用骨髓瘤细胞系有:NS1、SP2/0、X63 等。 • 保存:防止突变、定期筛选(8-氮鸟嘌呤) 防止支原体污染(胎牛血清) • 融合时保证骨髓瘤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良好的形态,活细胞计数高于95% • 融合比例 脾细胞:骨髓瘤细胞=3:1许多环节需要加饲养细胞,如:在杂交瘤细胞筛选、克隆化和扩大培养过程中 • 常用的饲养细胞有: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 饲养细胞一般在融合前一天制备

  17. 免疫脾细胞:处于免疫状态脾脏中B淋巴母细胞-浆母细胞。一般取最后一次加强免疫3天后的脾脏。免疫脾细胞:处于免疫状态脾脏中B淋巴母细胞-浆母细胞。一般取最后一次加强免疫3天后的脾脏。 • 融合比例: • 骨髓瘤细胞:脾细胞=1:5或1:10 • 融合剂:40%PEG(分子量1000-2000) • 融合24小时后加HAT培养液 2周后 改用HT培养液 2周后 改用一般培养液

  18. 一般在杂交瘤细胞布满孔底1/10时,开始检测特异性抗体,筛选出所需杂交瘤细胞系。一般在杂交瘤细胞布满孔底1/10时,开始检测特异性抗体,筛选出所需杂交瘤细胞系。 • 可靠的筛选方法须在融合前建立,避免由于方法不当贻误筛选时机。

  19. 克隆化:指将抗体阳性孔进行克隆化。目的是将抗体分泌细胞、抗体非分泌细胞、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和无关抗体分泌细胞分开。克隆化:指将抗体阳性孔进行克隆化。目的是将抗体分泌细胞、抗体非分泌细胞、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和无关抗体分泌细胞分开。 • 克隆化的原则:尽早进行,反复4-5次 • 克隆化方法:有限稀释法、软琼脂平板法、显微克隆法 • 阳性杂交瘤细胞应及时冻存,防染色体丢失、变异及污染

  20. 单抗生产的方法: • 动物体内诱生法:小鼠腹腔注射降植丸或液体石蜡,1周后腹腔注射杂交瘤细胞,7-10天后出现腹水,无菌采集。

  21. 单抗纯化方法: • 盐析 • 凝胶过滤 • 离子交换层析 • 亲和层析法 • 辛酸沉淀法

  22. 单克隆抗体特性 • 理化性状高度均一,生物活性专一,只与一种抗原表位发生反应,特异性强,纯度高,易于实验标准化和大量制备

  23. 单克隆抗体在医学中的应用 • 检验医学诊断试剂 • (1)病原微生物抗原抗体的检测 • (2)肿瘤抗原的检测 • (3)免疫细胞及其亚群的检测 • (4)激素测定 • (5)细胞因子的测定 • 蛋白质的提纯 • 肿瘤的导向治疗和放射免疫显像技术

  24. 基因工程抗体与抗体库技术 • 单抗体内应用和疗效受限原因: • 1.鼠源性单抗对人体有较强的免疫原性 • 2.注入人体的单抗在肿瘤部位的摄取量甚少 • 3.生产成本高,难于普及应用

  25. 人杂交瘤技术未获真正突破原因: • 融合率低、建株难、不稳定、产量低、人体不能随意免疫 • 基因工程抗体: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现有优良的鼠单抗基因,着眼点在于尽量减少抗体中的鼠源成分,但又尽量保留原有的抗体特异性。 • 抗体库技术:用细菌克隆取代B细胞克隆表达抗体,不经细胞融合,甚至不经免疫,制备针对任何抗原的单克隆抗体。

  26. 临床上欲开展急性心肌损伤特异性标志物—人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检测项目,现提供给你重组cTnI抗原,请你设计可行性实验方案。临床上欲开展急性心肌损伤特异性标志物—人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检测项目,现提供给你重组cTnI抗原,请你设计可行性实验方案。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