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k likes | 2.01k Views
评价促进师生成长. —— 北京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修订) 解读及栏目内容填写说明. 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推进项目组 2012 年 9 月 5 日. ▲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关概念分析 ▲ 北京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修订说明与解读 ▲ 北京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简介及内容填写说明.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关概念分析. 一、教育评价的涵义. 教育评价. 测量(量的记述) 或 非测量(质的记述). +. 价值判断. =. ↑ ↑ 事实判断 价值判断.
E N D
评价促进师生成长 ——北京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修订)解读及栏目内容填写说明 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推进项目组 2012年9月5日
▲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关概念分析 ▲北京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修订说明与解读 ▲北京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简介及内容填写说明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关概念分析 一、教育评价的涵义 教育评价 测量(量的记述) 或 非测量(质的记述) + 价值判断 = ↑ ↑ 事实判断 价值判断 ——“美国学者格朗兰德的观点”
全面理解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的基础是事实判断; ——教育评价的核心是价值判断; ——评价手段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
二、综合素质的界定 ——学生各种认知(知识、技能与能力)和非认知(态度、情感等)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
综合素质的特点 ——全面性:包括学业成绩的过程性结果 ——系统性 ——整体性 ——协调性:重点突出 ——形成性
三、综合素质评价的界定 综合素质评价是评价主体依据评价指标和标准,运用恰当的评价方法,对照评价对象的实际表现,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北京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修订说明 本着继承和发展的原则对原方案进行了修订 七方面
1.修订稿在评价目的、评价原则、评价方法、评价主体、评价类型等方面基本上继承和延续了原来方案的思想。1.修订稿在评价目的、评价原则、评价方法、评价主体、评价类型等方面基本上继承和延续了原来方案的思想。 • 2.修订稿增加了“评价的指导思想”,引导学校正确理解和认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提出“引导干部教师以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为重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3.在评价指标体系方面,修订稿依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要求,注重与高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的衔接,力求体现初中生的教育目标和发展特点,把原方案指标体系中的个别指标进行了调整,形成了由6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36个三级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3.在评价指标体系方面,修订稿依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要求,注重与高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的衔接,力求体现初中生的教育目标和发展特点,把原方案指标体系中的个别指标进行了调整,形成了由6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36个三级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
4.研发“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代替原方案中的“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记录袋”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利用电子化的方式实现操作的便捷性和简约性。4.研发“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代替原方案中的“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记录袋”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利用电子化的方式实现操作的便捷性和简约性。
5.形成性评价实施过程中,修订了原方案中的平时评价、期中评价、期末评价和学期评价实施办法,尤其是小组评价方式和多主体评价结果的整合方法,新方案提出以学期为时间单位的评价,由学生、同学、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等评价主体随时登陆电子平台对学生进行评价,且提倡以事实描述为主的评语评价为主,淡化等级评价方法的应用。5.形成性评价实施过程中,修订了原方案中的平时评价、期中评价、期末评价和学期评价实施办法,尤其是小组评价方式和多主体评价结果的整合方法,新方案提出以学期为时间单位的评价,由学生、同学、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等评价主体随时登陆电子平台对学生进行评价,且提倡以事实描述为主的评语评价为主,淡化等级评价方法的应用。
6.初中毕业生的终结性评价实施中,修订了原方案提出的对几年来形成性评价结果整合的方式,新方案提出依据学生电子平台上的形成性评价结果,按要求由几项关键内容直接生成《北京市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册》。6.初中毕业生的终结性评价实施中,修订了原方案提出的对几年来形成性评价结果整合的方式,新方案提出依据学生电子平台上的形成性评价结果,按要求由几项关键内容直接生成《北京市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册》。
7.修订稿注重协调性原则,在电子平台操作中强调与CMIS、北京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服务网的衔接,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工作。7.修订稿注重协调性原则,在电子平台操作中强调与CMIS、北京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服务网的衔接,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工作。
▲ 《北京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修订)》解读 修订稿主要内容 • 一、指导思想 • 二、评价目的 • 三、基本原则 • 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 五、组织与实施 • 六、评价结果的呈现和应用
一、指导思想 • 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评价; • 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 • 引导干部教师以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为重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评价目的 • 引导学生 ,自我认识、自我规划、自我教育 ,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 促使教师 ,教育质量观、发展观、学生观和评价观 ,引导和帮助学生发展 • 引导家长和社会 ,科学的人才观念 ,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
三、基本原则 • (一)发展性原则 • (二)过程性原则 • (三)激励性原则 • (四)自主性原则
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一)基础指标 思想道德、学业成就、合作与交流、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 (二)发展指标 个性发展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采用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标准体系,并更加重视个体内差异评价标准的运用。
五、组织与实施 • (一)评价类型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五、组织与实施 • (二)评价主体 学生本人、同学、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家长等是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在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过程中,要求评价主体多元化。
五、组织与实施 • (三)评价方法 方法多样,质性与量化相结合
五、组织与实施 • (四)评价的实施 1.区(县)、学校应依据《北京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实施评价工作。 2.学校开展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第一责任人是校长。第一责任人要把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学校重要的常规工作来实施。
(四)评价的实施 3.学校要指导教师、学生、家长等评价主体认识到评价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使其掌握基本的评价方法,以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4.任课教师要树立自觉的评价意识,掌握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基本方法,将评价过程与教育教学过程紧密结合,实现以评促育。 5.班主任不仅要参与评价,而且要组织和管理班级学生进行评价,促进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展示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发展。
六、评价结果的呈现和应用 • (一)评价结果的呈现 1.形成性评价结果的呈现 电子平台 2.终结性评价结果的呈现 《北京市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册》
六、评价结果的呈现和应用 • (二)评价结果的应用 形成性评价结果的应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使学生本人、家长以及教师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水平; 二是为教师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提供参考信息; 三是为学生和家长确定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发展的目标提供参考依据。
六、评价结果的呈现和应用 • (二)评价结果的应用 终结性评价结果的应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为学生和家长选择适宜于学生发展的学校以及在高一级学校更好地学习提供参考; 二是为高一级学校招生及新生入学后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提供参考; 三是为开展区域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提供信息依据。
▲北京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简介 • 市级统一门户网站,24小时开通 • 评价信息的采集、存储、交流、管理和监控 • 与CMIS连接 • 提前分类、处理好需要上传的资料
▲北京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栏目内容填写说明▲北京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栏目内容填写说明 • 第一节 新学期伊始的我 • 第二节 学期结束时的我 • 第三节 思想道德 • 第四节 学业成就 • 第五节 合作与交流 • 第六节 运动与健康 • 第七节 审美与表现 • 第八节 综合实践活动 • 第九节 个性发展
第一节 新学期伊始的我 ——指学生在新学期开始时对自己的认识和自我判断,以及新的学期自我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设计。 ——包括两个子栏目: ★ “刚开学时的我” ★ “我的发展目标”
★“刚开学时的我”(每学期1次,学期开始后1个月内完成)★“刚开学时的我”(每学期1次,学期开始后1个月内完成) ——指学生在新学期开始时的自我描述,主要展示自己的突出表现,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包括思想道德、学业成就、合作与交流、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和个性发展等方面。
“刚开学时的我”案例 刚刚开学的我,认为初中依然可以像小学一样悠闲,学习根本不用放在心上,初中跟小学的区别也就是换个环境罢了,但入学几天后,我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开始尽量好好听课,按标准完成作业了。——摘自高井中学景同学的自我评价
“刚开学时的我”案例 刚刚熟悉中学环境,学习热情高,与同学相处的很好,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和计划。帮助老师参与班级事务,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任务。相比小学,学习方面有所进步,语文的写作能力有了提高,数学的解题思路更加清晰,英语能力也提高了。身体健康,坚持锻炼。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各个方面,尤其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同时提高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更好的帮助老师。——摘自九中分校董同学的自我评价 刚刚开学的我,认为初中依然可以像小学一样悠闲,学习根本不用放在心上,初中跟小学的区别也就是换个环境罢了,但入学几天后,我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开始尽量好好听课,按标准完成作业了。——摘自高井中学景颖同学的自我评价
★“我的发展目标”(每学期1次,学期开始后1个月内完成)★“我的发展目标”(每学期1次,学期开始后1个月内完成) ——指学生在学期初的自己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设计,它可以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朝着既定的目标方向发展。 ——学生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评价,认清自己的个性特点,分析优点和不足,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制定学期发展目标。
“我的发展目标”案例 在学习方面,要进一步提高成绩,同时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制定好新学期的计划,完成一学期的任务。大量阅读书籍,获取知识。培养良好的习惯。继续坚持锻炼。——摘自九中分校董同学的自我评价
“我的发展目标”案例 我以后要把所有的科目学的都像学英语那样认真,我也要改正我那“马大哈”的坏习惯,同时在考试时不粗心、不马虎、不把本应该得分的题做错,多检查几遍,没准我的分数就会提高!在做到这些的同时,我也要改变我的写字坐姿,把我的视力保护好!——摘自延庆四中王同学的自我评价
平台填写要求 ——时间要求 “刚开学时的我”和“我的发展目标”内容均由学生本人完成,并在每学期开学一个月内上传到电子平台相应栏目,填写完成并保存后,签名与日期系统自动生成。
平台填写要求 ——填写方式 结合学校设备设施条件和具体情况,可以采用网络在线填写的方式,也可以使用单机版进行离线填写后再进行网络提交的方式;在上传平台内容时可以采取学生集中上传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学生个人随时上传的方式。
第二节 学期结束时的我 “学期结束时的我”,指学期结束时对学生一个学期的发展状况进行回顾和反思。它可以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自身的发展,通过分析目标的达成度,寻找进一步改进的方法和策略,逐步完善自我发展。
“学期结束时的我”由三部分组成: • “学期末的我”(★) • “班主任评语” (★) • “家长评语和期望” (★) 要求:均为必填栏目,每学期1次,学期结束后1周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