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likes | 407 Views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 读图探讨. 读教材第 42 页图 3.1 和图 3.2 ,分析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为什么不同?并思考什么是 “ 区位 ” ?. 湄南河平原地区人力耕种的水稻田、地势低平、红色土壤;. 气候湿热、机械化程度低。. 人力耕种的水稻田. 澳大利亚牧场上放养的羊群、草茂密,远处有树林;. 地势平坦,降水较图 3 . 1 地区少。. 牧场. 一、区位的含义. 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例如泰国的水稻种植业分布在湄南河平原等地,澳大利亚的牧羊业分布在东南部等地;.
E N D
读图探讨 读教材第42页图3.1和图3.2,分析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为什么不同?并思考什么是“区位”? 湄南河平原地区人力耕种的水稻田、地势低平、红色土壤; 气候湿热、机械化程度低。 人力耕种的水稻田 澳大利亚牧场上放养的羊群、草茂密,远处有树林; 地势平坦,降水较图3.1地区少。 牧场
一、区位的含义 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例如泰国的水稻种植业分布在湄南河平原等地,澳大利亚的牧羊业分布在东南部等地; 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农业的区位选择: 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那么哪些因素影响着农业的区位选择呢?
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读图探讨 根据教材第42页图3.3,思考以下问题: ①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②除图中列出的各种因素外,影响农民决策的因素还有哪些? 市场 气候 社会经济条件 交通 自然条件 地形 政策 土壤 劳动力 水分 机械 农民的文化素质,农民自身的资金情况,当地的科技情况等等对农民自身决策都是有影响的 会不会种,种与不种,有没有资金种
讨论探究 P43活动!下列农业生产的布局和变化主要受哪些区位因素的影响?为什么? 1、结合水稻生长需要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分析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 2、我国江西省泰和县的千烟洲,是一个典型的中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这个地区为什么要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一些耕地经历了“水稻田一甘蔗地一鱼塘一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迁,你知道为什么吗?
讨论探究 P43活动!下列农业生产的布局和变化主要受哪些区位因素的影响?为什么? 1、结合水稻生长需要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分析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 1、季风气候雨热同季,正好满足水稻好暖喜湿的条件;地中海气候热量充足,但高温期降水少,如果没有充足的灌溉水源补充,不利于水稻的生长。
坡度大,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因此适宜发展林业和人工草场坡度大,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因此适宜发展林业和人工草场 地形条件 坡度小,土层较厚,不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耕作业。 地势低洼,容易积水,出现洪涝灾害,发展鱼塘养鱼业。
讨论探究 P43活动!下列农业生产的布局和变化主要受哪些区位因素的影响?为什么? (1)、市场需求: 经济发展 生活水平提高 鲜花消费 改革开放 近港澳便于出口 (2)、政策: 以上我们既从产品种植的本身条件考虑,还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如地价、产值、投入成本、市场等。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阅读探究 阅读P44案例1,根据活动,讨论探讨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是不是一成不变的? 1.从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变迁的历史中,分析如下问题。 (1)农业区位因素发生过哪些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有哪些影响? 随着欧洲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时鲜业的市场条件。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地中海地区时鲜业实现区域专业化提供了必要条件,加强了生产地与市场的联系。通过技术投入改善了该地区降水季节分配的不合理性,有利于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2)哪些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你能对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提出建议吗? 2.以你的家乡为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以及一个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因素的变化。
(2)哪些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你能对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提出建议吗? 市场和交通运输因素、自然灾害对该地区时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大。 与法国比,西班牙具有劳动力费用低、低温冷害少的优势;法国时鲜业具有历史悠久、技术水平高、近消费市场的优势。两国可以优势互补,利用气候的季节差异分别占领不同季节的市场,西班牙以中低档产品为主,法国以中高档产品为主 2.以你的家乡为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以及一个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因素的变化。
三、农业地域的形成 1.概念: 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2.形成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由于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讨论探讨 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在生产结构、经营方式、科技应用、农业专业化和地域化等方面有哪些特点? 生产结构: 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 家庭大农场 经营方式: 科技应用: 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等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较高,世界主要的小麦、畜产品产地 2.在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形成的过程中,有哪些区位因素在起作用?
降水、温度、水源等自然条件为发展小麦种植业和牧羊业提供了必要条件,澳大利亚早期移民传统的生产和生活习惯形成了早期以牧羊业为主的农业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牧羊业逐渐演化为小麦——牧羊为主的混合农业。因此澳大利亚混合农业是当地居民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适应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逐渐发展形成的结果。自然条件是基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起了主导作用。降水、温度、水源等自然条件为发展小麦种植业和牧羊业提供了必要条件,澳大利亚早期移民传统的生产和生活习惯形成了早期以牧羊业为主的农业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牧羊业逐渐演化为小麦——牧羊为主的混合农业。因此澳大利亚混合农业是当地居民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适应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逐渐发展形成的结果。自然条件是基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起了主导作用。
练一练(连线) A、乳畜制品、鲜奶、鸡蛋等不适于长距离运输,从经济效益考虑,分布在城郊有利上海市场 1、古巴的甘蔗 2、河西走廊 B、夏季高温,肥沃黑土 3、黑龙江大豆 C、河网密布,地势低平,低洼处长期积水,利于挖泥成塘 4、珠江三角洲的鱼塘 D、夏季高温,有祁连山冰雪水灌溉 5、上海郊区的乳牛场和养鸡场 E、气候条件适宜,长期的生产习惯
经济技术条件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图为三连栋智能型温室
投入产出比 水分的改造 地形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