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8

第二章 孟德尔遗传及扩展

第二章 孟德尔遗传及扩展. 学习要点 : 1 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的定义 , 遗传现象 , 表现形式和实质 2 实现孟德尔分离比的条件 3 用分枝法对多基因杂种进行遗传分析 4 正确应用卡方检验测验适合度 5 减数分裂过程、特点、遗传学意义 6 基因型、表现型的概念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7 基因相互作用的类型,概念、 F 2 分离比. 第一节 分离定律. 一 豌豆的杂交试验 P ♀ 圆形 X 皱缩♂  F 1 圆形  F 2 3/4 圆形 : 1/4 皱缩 单株自交: ↓⊕ ↓⊕.

ian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章 孟德尔遗传及扩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孟德尔遗传及扩展 学习要点: 1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的定义,遗传现象,表现形式和实质 2实现孟德尔分离比的条件 3用分枝法对多基因杂种进行遗传分析 4正确应用卡方检验测验适合度 5减数分裂过程、特点、遗传学意义 6基因型、表现型的概念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7基因相互作用的类型,概念、F2分离比

  2. 第一节 分离定律 一 豌豆的杂交试验 P ♀圆形 X 皱缩♂  F1圆形  F2 3/4圆形 : 1/4皱缩 单株自交: ↓⊕ ↓⊕ F3株系:1/3 2/3 全皱 全圆 3圆 :1皱 (真实遗传)P10 (真实遗传)

  3. 二 实验结果P11表2-1

  4. 三 分离现象的解释——遗传因子分离假说 P圆形X皱形 RR rr 配子:R R↓r r F1 Rr圆形 ⊕ 配子1/2R 1/2r 1/4RR 圆形1/4Rr圆形 1/2R 1/2r 1/4 rR 圆形1/4rr 皱形 F2基因型比:1RR:2Rr:1rr F2表现型比: 圆形:皱形 = 3:1

  5. 1 测交验证 F1圆形X 皱形 Rr  rr R r Rr rr r 四 分离规律的验证 预期:圆形:皱形 1 : 1 结果与预期相符。

  6. 杂种F1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成对的遗 传因子发生分离,产生类型不同的1:1的两种配子 同源染色体:指大小形态结构上相似,代谢和遗 传功能相同的染色体。 等位基因: 指同源染色体上座位相同,控制相 对性基因。如: A,a ; C,c 六 孟德尔分离比实现的条件 五 分离规律的实质

  7. 第二节 自由组合定律 一 自由组合的遗传现象 1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P 黄、满X 绿、皱  F1黄满 ⊕ F2黄、满 黄、皱 绿、满 绿、皱 合计 315 101 108 32 556 9 : 3 : 3 : 1

  8. 2 自由组合遗传现象的解释 杂种F1在形成配子时,同对基因分离, 不同对的基因自由组合。 1/2R → 1/4 YR 1/2Y配子 1/2r → 1/4 Yr 1/2y配子 1/2R → 1/4 yR 1/2r → 1/4 yr

  9.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绿圆 yyRr绿圆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绿圆 yyrr绿皱 3 自由组合的测交验证 P15表 F1配子组合 配子 1/4YR 1/4Yr 1/4yR1/4yr 1/4YR 1/4Yr 1/4yR 1/4yr F2表型: 9/16黄圆:3/16黄皱:3/16绿圆:1/16绿皱

  10. 二 分枝法计算遗传比率 求杂种自交子代基因型和表型比 AaBbCc X AaBbCc Aa X Aa Bb X Bb Cc X Cc 3/4B_3/4C_ 27/64 ABC 3/4A_ 1/4cc  9/64 ABc 1/4bb 3/4C_  9/64 AbC 1/4cc  3/64 Abc 3/4B_ 3/4C_  9/64 aBC 1/4aa 1/4cc  3/64 aBc 1/4bb 3/4C_  9/64 abC 1/4cc  1/64 abc

  11. 三 多基因杂种的遗传分析

  12. 四 孟德尔学说的核心—颗粒式遗传 1每个遗传因子(基因)是相对独立的 功能单位; 2遗传因子的纯洁性; 当多个基因同处一体时,各自独立,互不混淆。 3遗传因子的等位性:形成配子时,只有成对基 因才发生分离。

  13. 遗传学数据的统计处理 • ——卡平方检验求适合度 1 求2值; 2值公式: 2=∑(实计数-预期数)2 预期数 =∑(O-E)2/E=∑d2/E 2确定自由度( n) 3根据自由度、2值,查2表,求 P P18表2-5 4 判断

  14. 例:番茄中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P 紫茎.缺刻叶 X 绿茎.马铃薯叶 F1紫茎.缺刻叶 F2紫.缺 紫.马 绿.缺 绿.马 合计 实得数(O) 247 90 83 34 454 理论比(E) 255.4 85.1 85.1 28.4 454 (O-E)2 70.56 24.01 4.41 31.36 (O-E)2/E 0.28 0.28 0.05 1.10 1.71 n=4-1=3 查X2表, 得: P 0.50 结论:差异不显著, 符合自由组合规律

  15. 表2-5 2表(常用的部分摘录)

  16. 七 人类简单孟德尔遗传

  17. 一 染色质与染色体 第三节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1 染色质:P21 2 染色体:P22 分裂间期 螺旋化分裂期 染色质 解 旋染色体

  18. 3 染色体的一般形态结构 染色体的一般结构: 主缢痕、染色体臂(短臂,长臂)、端粒

  19. 二 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的行为 (mitosis) 间期 分裂期 间期 分裂期 间期 1个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指从一次细胞分裂完成到下次细胞分裂完 成所经过的时期. 1间期: G1期、 S期、G2期 2分裂期 3有丝分裂特点: 4有丝分裂的生物学意义:

  20. 三 减数分裂 (meiosis) 1减数分裂前间期:G1期 S期(合成99.7%DNA) G2期 2分裂期 前I:细线、偶线、粗线、双线、终变期 中I: 非同源染色体间的自由组合. 后I: 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 分向每一极的 染色体数目减半 末I: 纺锤体、染色体消失,核仁、核膜出现 减数 第一次分裂 2n→n 减数分裂间间期:不进行DNA复制

  21. 前期II:历时短,出现线状染色体 中期II:N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同赤面 后期II:两体消失,两核现。 末期II:两体消失,两核现。 完成减数分裂的全过程. 减 数 第二次分裂 染色体数:n→n

  22. 3 减数分裂的特点及意义: 1)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使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2nn. 2)同源染色体要配对. 3)保证了有性生殖生物,子代与亲代间遗传 物质的稳定. 4)导致基因重组产生新类型,为生物的进化 和人工选择育种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23. 第四节 基因的作用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率 一 基因型与表型 基因型 + 环境 = 表现型 内 因 外因 结果 不变的 可变的 不变 性状遗传稳定 不变的 可变的 改变 性状遗传不稳定 (一) 表型模拟 表型模拟: P29 第1行

  24. (二)外显率: P29 例如:果蝇间断翅脉基因 II ,Ii : 翅脉正常 ii : 翅脉间断 100 ii  90 翅脉间断 10 翅脉正常  90%翅脉间断 10%翅脉正常 外显率 90%

  25. (三)表现度:P29 倒2行 例如: 人类的多指遗传 (显性遗传病) P 父 Aa X aa 母 多指 正常 Aa Aa Aa aa 多指 多指 正常 正常 重 轻 (外显不全) 外显不全: 指未表现预期基因型的表型的遗传现象。

  26. 二 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一)完全显性F1只表现某一亲本的性状 3:1 (二)不完全显性F1表现两亲本的中间类型 1:2:1 例1紫茉莉花色遗传 P 红花 X 白花  F1粉红花  F2 1/4 红花 2/4粉红 1/4白花 例2:人发的直发与天然卷发

  27. (三) 并显性(共显性,等显性,无显性) 例如:MN血型的遗传 表2-7 特点:F1同时表现两亲本等位基因所控制的特 性,F2 :表现 1:2:1分离比。

  28. (四)嵌镶显性: F1分别在不同部位表现两亲本相对性状, F2 表现 1:2:1分离比 P31图2-10

  29. (五)致死基因 1 隐性致死基因 例如:鼠毛色遗传 黄鼠AyAX黑鼠AA1黄鼠 AyA(成活):1黑鼠 AA 黄鼠AyAX黄鼠AyA2黄鼠AyA:1黑鼠 AA (纯合体死亡:AyAy死亡) 2 显性基因致死:杂合体死亡

  30. (六)复等位基因 1 概念:指在种群中,同源染色体的相同座位 上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例如:人类中的ABO血型遗传,受IA,IB,i控制 基因型: IAIA IBIB IAIB ii IAi IBi 表 型: A型 B型 A型 O型

  31. 血 型 A型 B型 AB 型 O型 抗 原 A B A , B —— 抗 体 β α —— α,β 2 ABO血型的输血原理 O O (α,β) A A (β) ↓ B (α) B A B (—)

  32. 3 孟买血型与H抗原P34

  33. H基因  前体物 →H抗原 ↑ hh IA A抗原 , 少量H抗原 IB B抗原 ,少量H抗原 ii (O型)无A、B抗原,有H抗原

  34. 4 家兔的毛色遗传 P35表2-9 C →CCh→ Ch→ c:从左到右依次显。 毛色表型 基因型 全色 CC 或 CCCh 或 CCh 或 Cc 表旗拉 CchCCh 或 CChCh 或CChc 喜马拉扬 ChCh 或 Chc 白 色 cc 5 一组复等位基因可能的基因型数 复等位基因数:a1、a2、a3、a4、a5、…… an 杂合体:Cn2 =n!/(n-2)!2=n(n-1)/2 纯合体:有n种 总基因型数:n + n(n-1)/2

  35. P 玫瑰冠 X 豌豆冠  F1胡桃冠 ⊕ F2胡桃冠 玫瑰冠 豌豆冠 单冠 9 : 3 : 3 : 1 三 非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 例如:鸡冠形状的遗传

  36. (一) 互补作用:指不同对的两个基 因相互 作用出现了新的性状的基因互作类型. P 不含氰 X 不含氰 hhDD HHdd F1含氰 HhDd ⊕ F2 9 含氰 : 7不含氰 3 H_ dd 9 H_D : 7 3 hhD_ 1 hhdd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