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likes | 371 Views
六上單元. 重點整理. 1. 氧氣 2. 二氧化碳 3. 鐵生鏽了. 1. 氧氣. 重點整理. 1. 空氣中的氧氣可以助燃,如果沒有空氣流通,燭火燃燒一段時間後就會熄滅,所以如果用玻璃瓶蓋住燃燒中的蠟燭,蠟燭很快會熄滅。在燭火快熄滅前補充新鮮空氣,可讓燭火繼續燃燒。. 2. 空氣中除了氧氣,還有氮氣、少量二氧化碳等 其他氣體。 3. 在濃度百分之 5 ( 5% )的雙氧水中加進新鮮的果皮(橘子皮、柳丁皮、香蕉皮等),就會產生氧氣。或是在雙氧水中加入新鮮的胡蘿蔔、馬鈴薯、蕈類或動物肝臟,也能產生氧氣。 4. 氧氣的收集法:
E N D
六上單元 重點整理 • 1.氧氣 • 2.二氧化碳 • 3.鐵生鏽了
1.氧氣 重點整理 1.空氣中的氧氣可以助燃,如果沒有空氣流通,燭火燃燒一段時間後就會熄滅,所以如果用玻璃瓶蓋住燃燒中的蠟燭,蠟燭很快會熄滅。在燭火快熄滅前補充新鮮空氣,可讓燭火繼續燃燒。
2.空氣中除了氧氣,還有氮氣、少量二氧化碳等2.空氣中除了氧氣,還有氮氣、少量二氧化碳等 其他氣體。 3. 在濃度百分之5(5%)的雙氧水中加進新鮮的果皮(橘子皮、柳丁皮、香蕉皮等),就會產生氧氣。或是在雙氧水中加入新鮮的胡蘿蔔、馬鈴薯、蕈類或動物肝臟,也能產生氧氣。 4. 氧氣的收集法: (1)塑膠袋收集:把塑膠袋套在瓶口即可, 缺點是看不出氧氣收集多少。 (2) 排水集氣法:氧氣不易溶於水,因此可以用 排水集氣法,而且還能看到收集的氧氣量。 5. 氧氣的特性 (1) 無色無味 (2) 不會和澄清石灰水作用。 (3) 可以讓線香燃燒(助燃)。 (4) 是生物維持生命必須的氣體。
2.二氧化碳 重點整理 1.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不會助燃,是燃燒後會產生的氣體。 2. 二氧化碳的特性 (1) 無色無味的氣體。 (2) 會讓澄清石灰水變成白色混濁。 (3) 會讓燃燒中的火熄滅。 3. 燃燒前的空氣裡二氧化碳濃度很低,不能讓澄清石灰水變白色混濁;燃燒後的空氣裡,二氧化碳濃度比較高,就會讓澄清石灰水變成白色混濁。 4. 在醋裡加入小蘇打粉就會產生二氧化碳。 5. 汽水裡冒出的泡泡是二氧化碳。 6. 二氧化碳會溶於水,不能用排水集氣法收集。
7. 人和動、植物呼吸都是吸入氧氣,呼出 二氧化碳。 8. 燃燒三要件:助燃氣體(氧氣)、可燃物質 和達到適當的可燃燒溫度。 9. 用溼抹布蓋住打翻而燃燒的酒精燈,是利用降低燃燒溫度和隔絕空氣來滅火;用水撲滅燃燒的紙張和草,也是如此。所以滅火的三種方法:移走可燃物,隔絕氧氣來源和降低燃燒物的溫度。
重點整理 • 3.鐵生鏽了 1.鐵鏽呈現褐色或深褐色,表面凹凸不平,粗粗的不平滑,用力摳會有粉末掉下來。 2.生鏽是一種緩慢的氧化,和空氣及潮溼水氣有關。 3.金屬在有氧氣和水氣的環境下會生鏽,氧和水要同時存在,鐵才會生鏽。
4. 一般防鏽方法(隔絕空氣和水): (1) 衣架用塑膠皮包起來。 (2) 美工刀片放在塑膠盒中。 (3) 鐵製物品外表塗油或塗油漆。 (4) 鍍上不容易生鏽的金屬(錫、鋅)。 (5) 盡量把東西晾乾。 5. 鋁鏽是灰白色,銅鏽是黃綠色,銀鏽是灰黑色。
延伸學習 1.人和動植物都需要吸入氧氣、呼初二氧化碳來維持身體代謝機能的正常,這是呼吸作用;而綠色植物的葉綠素可以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為葡萄糖和氧氣,這就是光合作用。 2.科學家計算三棵桉樹每天所呼吸的二氧化碳,大約等於一個人一天所吐出的二氧化碳,所以人類和植物每天使用的二氧化碳及產生相應體積的氧氣(幾百億公噸)基本上是平衡的。但因為人類在工業生產和交通工具上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又大量破壞森林,因此才會讓地球中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平衡被破壞而造成溫室效應及其他災害。
3. 二氧化碳的用處: (1)植物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2)利用其不助燃的特性可以滅火。 (3)二氧化碳經加壓和降溫,會變成固體的乾冰, 可做冷凍劑。 (4)可以加壓後打入糖水中,製成汽水。 4.大部分金屬在自然狀況下都會與氧結合,成為 氧化物,就算是經過人工純化的金屬,若在一般的 存放環境中,都會再度氧化而恢復成原來的氧化物, 例如鐵、鋁等金屬都是如此。為了克服鐵會被氧化 的缺點,科學家把鐵、碳和鉻、鎳等混合熔合產生 不鏽鋼,具有耐高溫不易腐蝕生鏽的特性。
5. 如何防止生鏽: (1)在鐵的表面塗上油漆、油脂或塑料。 (2)在鐵的表面鍍上一層錫、鋅或鉻和鎳, 把鐵和空氣隔絕。 (3)使用抗腐蝕性的鐵合金,例如不鏽鋼, 和空氣接觸時表面會產生一層氧化物, 阻止合金繼續被侵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