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张秀球 2010 年 11 月 8 日. 一、书籍 1 、政策类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解读 》 《 课程标准 》 2 、思想类 《 多维视角下的教育理论与思潮 》 《 后现代教育 》 《 多元智能理论 》 《 个人知识 》 《 教育中的建构主义 》 《 民主主义与教育 》 《 我们怎样思维 》 《 经验与教育 》. 《 维果斯基教育论著选 》 3 、教育改革类 《 新基础教育 》 《 新教育 》 《 生命化教育 》 4 、课堂教学类 《 探究教学研究 》 《 讨论式教学法 》 《 问题法教学设计 》. 5 、其它

iago
Download Presentation

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张秀球 2010年11月8日

  2. 一、书籍 1、政策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解读》 《课程标准》 2、思想类 《多维视角下的教育理论与思潮》 《后现代教育》 《多元智能理论》 《个人知识》 《教育中的建构主义》 《民主主义与教育》 《我们怎样思维》 《经验与教育》

  3. 《维果斯基教育论著选》 3、教育改革类 《新基础教育》 《新教育》 《生命化教育》 4、课堂教学类 《探究教学研究》 《讨论式教学法》 《问题法教学设计》

  4. 5、其它 《教学与价值》 《教育哲学》 《科学发现的逻辑》 《美学》

  5. 二、学生 精神世界 个性特质 经验世界 交往与探究 创造与发展

  6. 三、六大理论 (一)、维果茨基(社会性、活动说、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理论可以概括为以下5个原理: 1、人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社会实体,是社会历史产物。 2、人满足各种需要的手段是在后天通过不断学习掌握的。 3、教育与教学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形式。 4、人的心理发展是在掌握人类满足需要的手段、方式的过程中进行的。 5、人与人的交往最初表现为外部形式,以后内化为内部心理形式。

  7. 三、六大理论 (二)、杜威 1、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  2、教育即“社会” 3、儿童“中心说” 4、“做中学”

  8. 三、六大理论 (三)、波兰尼(默会理论) 1、意会知识  波兰尼的一句名言:“我们知道的多于我们所能表达的”清楚地表明了意会知识的内涵。意会知识包括信仰、隐喻、直觉、思维模式和所谓的“诀窍”(know-how),其特点是:(1)无意识性,即意会知识的拥有者常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拥有的意会知识;(2)环境依赖性,即意会知识作用的发挥依赖特定的环境或氛围;(3)个体性,指意会知识的主要存在载体是个体;(4)来源于长期的经验体验; 2、隐形知识 “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种类型的知识。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知识。”他把前者称为显性知识,而将后者称为隐性知识。 3、默会理论与多中心理论

  9. 三、六大理论 (四)、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1.语言 (Verbal/Linguistic) 2.逻辑 (Logical/Mathematical) 3.空间 (Visual/Spatial) 4.肢体运作 (Bodily/Kinesthetic) 5.音乐 (Musical/Rhythmic) 6.人际 (Inter-personal/Social) 7.内省 (Intra-personal/Introspective) 8.自然探索 (Naturalist,加德纳在1995年补充)   另外,有其它学者从内省智能分拆出“灵性智能”(spiritual intelligence)。

  10. 三、六大理论 (五)建构主义 (1)把所有的学习任务都置于为了能够更有效地适应世界的学习中。(2)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的学习环境中的目标相符合,教师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学生感到就是他们本人的问题。(3)设计真实的任务。真实的活动是学习环境的重要的特征。就是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和日常的活动或实践整合多重的内容或技能。(4)设计能够反映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就从事有效行动的复杂环境。(5)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权。教师应该刺激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自己解决问题。(6)设计支持和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环境。(7)鼓励学生在社会背景中检测自己的观点。(8)支持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的反思,发展学生的自我控制的技能,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11. 四、课堂 1、情境 2、问题 3、对话 4、探究(活动、实验) 5、技术

  12. 探究教学8个环节: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13. 五、教育写作 描写、叙事、议论、情感、反思、诠释 艺术、思考、文学 理论、思想

  14. 五、教育写作 没有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就不可能有新的教育世界,而教师只有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才会体验到职业的内在尊严与欢乐,才能在发挥学生精神力量的同时,焕发自身的生命活力。——叶澜 评论:“创造性”“自主创新”“创新能力”这样的字眼在当下被频繁关注,上至中央、下至基础教育。的确,“原创”的魅力和价值是无穷的,好莱坞大片《阿凡达》在全球席卷近30亿美元;《喜羊羊与灰太狼》以小搏大,创造票房记录、形成产业链;微软操作系统长盛不衰而又面临挑战;快乐女生曾轶可唱的不是最好、弹的不是最好、舞的不是最好,但“原创”使她最红…… 叶澜教授将创造性劳动和教师职业的尊严和快乐、学生精神力量的发挥联系起来,很值得深思并付诸行动。中学教师要想得到更多的尊重、更多的权利、更多的话语权……靠有说服力的创造性劳动吧!

  15. 五、教育写作 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接物和对待工作的良好习惯;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习技能的良好习惯;体育方面,要养成保护健康和促进健康的良好习惯。” 科学家的素质化学式是“C3H3”——即Clear head(清晰的头脑)、Clever hands(灵巧的双手)、Clean habit(洁净的习惯)。——卢嘉锡 评论:一个是教育家,一个是科学家,他们的观点是否有些不谋而合呢?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因此,要想搞好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教师首先应养成良好习惯。

  16. 五、教育写作 教育就是社会改造,教师就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在教师的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任何教师,必须擅长一门自然科学,没有自然科学训练的,不配做现代教师。 只有在小孩子的身上,施以一种科学教育,培养他们科学的兴趣,发展他们科学上的天才。只要在孩子们中间培养出像爱迪生那样几个科学杰出人才,便不难使中国立刻科学化。 整个世界都是向科学猛进。我们中国必须领受科学洗礼,才能在科学的世界上适于生存。但是要想创造科学的中国,必须培养科学人才的幼苗,才能达到目的。 不做无学,不做无术。科学实验要在做上学,在做上教。读科学书籍,听科学讲演,而不亲手去做实验,便是洋八股而非真等科学。 处处是创造之时,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人个国家的教育,无论在制度上、内容上、方法上不应常靠着稗贩和因袭,而应该准照那国家的需要和精神,去谋适合,谋创造。 真正的教育必须造就能思索、能建设的人。新的一代人,应当是新时代之创造者;而不是旧时代之继承者,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遗产的人。他们的生活是创造,生产;不是继承,享福,做少爷。 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要创造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创造而创造出崇拜之人。 —何国华.陶行知教育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264

  17. 五、教育写作 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教育在这个范围之内有它复杂的任务。这些任务是有:保持一个人的首创精神和创造力量而不放弃把他放在真实生活中的需要;传递文化而不用现成的模式去压抑他;鼓励他发挥他的天才、能力和个人的表达方式,而不助长他的个人主义;密切注意每一个人的独特性,而不忽视创造也是一种集体活动。 ——学会生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88 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它所有目标都重要。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88 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毕业,平均要经历千余次的考试。如此“千锤百炼”,使得“凡问题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的观念深入人心,求异、质疑的精神受到压抑,正如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漫所说: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而毕业时像个“句号”。 ——转引自岳晓东 龚放.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研究,1999,(10):9 杨振宁教授指出:中国小孩在动手的兴趣和能力方面明显不如欧洲和美国的小孩,主要是没有动手的机会。 ——转引自朱永新 杨树兵.创新教育论纲,教育研究,1999,(8):12

  18. 五、教育写作 理想的教育应该是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特别是大脑的发育规律出发,必须有意识的、有针对性地激活大脑的各个部位,使受教育者在知识、能力等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理想的早期教育的基本理念是注重智力开发而不是注重知识传授。 ——史宁中.教育研究,2009:(8):5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基础教育的中心任务,概括出来就是要由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由规模发展转向质量发展。 ——陈小娅.教育研究,2009:(10):5 人文精神教育就是教育的灵魂。教育,不只是知识的教育,更重要的是精神教育。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是残缺的无灵魂的教育。 ——冯骥才.人文精神是教育的灵魂.人民日报,2008-1-4 在基础教育新的一轮改革的实践中,在重视实施探究式的同时,仍应坚持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刘知新教育文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49

  19. 五、教育写作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观,要求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努力构建能促使学生主动建构信息意义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成为一种自主建构的活动,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毕华林 亓英丽.高中化学新课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91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指学校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不是部分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重其智力的片面发展;是指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只局限于学校的发展。 ——毕华林.化学教育新视野.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1~2 学生掌握了科学方法,就能更快地获取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知识;同时科学方法作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蕴含着极大的智力价值,学生一旦将科学方法内化为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就能促进智力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能力。与科学知识相比,科学方法具有更大地稳定性、更普遍的使用性和更广泛的迁移性。 ——毕华林刘知新.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3): 1~2

  20. 六、德育方案设计 按内容、对象、步骤、奖项、时间地点设计,关键是教育价值 《礼记·檀弓》:齐大饥(饥荒很严重)。黔敖为食(设食摊)于路,以待饿者而食(SI`,给……吃)之。有饿者,蒙袂(用袖子遮住脸;袂,MEI`)辑屦,贸贸然(昏昏沉沉的样子)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