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5

環境倫理與自然保育

環境倫理與自然保育. 鄭先祐 (Ayo) 國立臺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教授. Ayo NUTN website: http://myweb.nutn.edu.tw/~hycheng/. │台江國家公園保育志工培訓課程 │ 2010 年 6 月 6 日 ( 日 ) 1:30-3:30pm│ 台南海事學校│. 環境倫理學:人與自然的關係. │台江國家公園保育志工培訓課程 │ 2010 年 6 月 6 日 ( 日 ) 1:30-3:30pm│ 台南海事學校│. 緣由: 1-1 為何國家公園要談「環境倫理學」? 國家公園法 台江國家公園

hy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環境倫理與自然保育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環境倫理與自然保育 鄭先祐 (Ayo) 國立臺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教授 Ayo NUTN website: http://myweb.nutn.edu.tw/~hycheng/ │台江國家公園保育志工培訓課程│2010年6月6日(日) 1:30-3:30pm│台南海事學校│

  2. 環境倫理學:人與自然的關係 │台江國家公園保育志工培訓課程│2010年6月6日(日) 1:30-3:30pm│台南海事學校│ • 緣由: • 1-1 為何國家公園要談「環境倫理學」? • 國家公園法 • 台江國家公園 • 1-2「環境倫理學」是什麼? • 倫理學與科學:探索真理 • 「環境倫理學」的內涵 • 原住民傳統文化 • 當代的「環境倫理(學)」 • 自然保育  目錄

  3. 1 緣由 國家公園法 1-1 為何國家公園要談「環境倫理學」? • 第一條 為保護國家特有之自然風景、野生物及史蹟,並供國民之育樂及研究,特制定本法。 • 第六條 國家公園之選定標準如左: • 一、具有特殊自然景觀、地形、地物、化石及未經人工培育自然演進生長之野生或孑遺動植物,足以代表國家自然遺產者。 • 二、具有重要之史前遺跡、史後古蹟及其環境,富有教育意義,足以培育國民情操,需由國家長期保存者。 • 三、具有天賦育樂資源,風景特異,交通便利,足以陶冶國民情性,供遊憩觀賞者。 • 第十二條 國家公園得按區域內現有土地利用型態及資源特性,劃分左列各區管理之: • 一、一般管制區。 • 二、遊憩區。 • 三、史蹟保存區。 • 四、特別景觀區。 • 五、生態保護區。 • 教育意義 • 培育國民情操 • 陶冶國民情性 • 育樂遊憩與研究 發佈日期:1972/06/13

  4. 1 緣由 1-1 為何國家公園要談「環境倫理學」? • 國家公園的內涵: • 三保 (保護、保存、保育) (自然與人文) • 研究 • 育樂遊憩 • 教育 (培育國民情操、陶冶國民情性) 第一條 第六條 國家公園之選定標準 人與自然的關係 環境倫理學 (Environmental Ethics)

  5. 1 緣由 台江國家公園 海洋、海岸、潟湖、溪流、溼地、保護區、漁塭、住家、農業、學校、休閒遊憩、等 七股潟湖 曾文溪 黑琵保護區 鹿耳門溪 四草 台南市 鹽水溪

  6. 1緣由 What is the Science (科學) ? 1-2「環境倫理學」是什麼? • A. Einstein: • Science is the attempt to make the chaotic diversity of our sense-experience correspond to a logically uniform system of thought. • 科學是企圖將我們感官經驗的混沌多樣,對應到一個邏輯一致的觀念體系。 • Ernst Mayr: • Science is not an accumulation of facts, rather science is the search for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around us. • 科學並不是單純的知識累積,而是了解我們週遭的世界。

  7. 1 緣由 科學 與 倫理學 1-2「環境倫理學」是什麼? • 哲學:愛好真理(智慧),探索真理,學習真理 • 自然科學的最高學位,PhD.= doctor of philosophy (哲學博士) • 哲學:科學(Science)與倫理學(Ethics): • 相同:學習真理、探索真理。 • 差異: • 方法:量化統計 vs. 推理邏輯。 • 主體:人與世界的現象 vs. 個人存在與關係

  8. 1 緣由 1-2「環境倫理學」是什麼? • Philosophers(哲學家) look for and then critically examine, concepts and assumptions(觀念和假設) that are generally “taken for granted”(認為必然). • 各種說法、想法、信念等的根本問題: • What do you mean by that?(你指的是什麼?) • How come? (怎麼會?) • So what? (這樣會如何?) • Why should I, or you, or anyone believe that? (為何可相信?)

  9. 1緣由 1-2「環境倫理學」是什麼? • Ethics (倫理學) deals with some general concepts of values(價值) as obligation(義務), justice(正義), rights(權利), duties(責任), virtue(美德), beneficence(慈善), etc. • Person(個體): sentience (感性)、consciousness (意識)、reasoning (理性)、self-motivated activity (自我動機能力)、capacity to communicate(溝通), conceptualize(概念化), and to act on principle(原則)、a concept of oneself and recognition of the personhood of other persons. (自我與他人個體價值)

  10. 1 緣由 1-2「環境倫理學」是什麼? • “Moral responsibility”(道德責任) normally implies knowledge(知識), capacity(能力), choice(選擇), and value significance(價值意義). • Knows of this requirement (知道) • Is capable of performing it (表現能力) • Can freely choose (自由選擇) whether or not to do it • The performance thereof affects the welfare and/or liberty of other beings.(價值)

  11. 1 緣由 科學 與 倫理學 • 我們對世界的了解,以及我們對各事物的評價和價值觀,都顯著的受到科學傳達給我們的內容,所影響。 • 面對環境問題的挑戰時,科學與倫理,兩者都是必要,倘若我們要有改善的進展。 • 科學沒有倫理,是盲目的、 倫理沒有科學,是虛空的。 • Science without ethics is blind; • Ethics without science is empty.

  12. 1 緣由 元倫理(metaethic) 問題 描述情況 基準判斷

  13. 1 緣由 1-2「環境倫理學」是什麼? • 「環境倫理學」(EE),系統化探討人類和其環境的倫理(道德)關係。 • 「環境倫理學」假定道德規範可主導人類與自然世界的相處的行為。 • 「環境倫理學」的理論必須要能解釋: • 這些規範(norms) 是什麼? (描述) • 人類有何責任?對什麼有責任?(基準判斷) • 這些責任,是否合理 (justified)?(元倫理)

  14. 1緣由 1-2「環境倫理學」是什麼? • 環境倫理學 (Environmental ethics) is concerned with • the issue of responsible personal conduct(負責任個體的行為) • with respect to natural landscapes(自然景觀), resources(資源), species(物種), and non-human organisms(人以外的生物).

  15. 1 2原住民的傳統文化 2-1.歸屬感(belonging)和親緣關聯(genealogical bounds) 2-2. 蒙恩責任(beholdenness)和相互關係(reciprocal relations) 2-3. 尊敬(respect) 與感恩(with-to-be-appreciated) 2-4. 知識、內在價值、土地保守者

  16. 1 2 原住民的傳統文化 2-1. 歸屬感和親緣關聯 • All around me are my ancestors, • My unborn children, • I am the tear between them • And both sides live. -- Linda Hogan • 環繞我的是我的祖先, • 我的尚未出生的子孫 • 我是在他們中間存在, • 且兩邊都存在。 • --Linda Hogan

  17. 1 2原住民的傳統文化 2-2. 蒙恩責任和相互關係 • Everybody on this planet has a role to play as a guardian(守護者) (kaitiaki)… to be a kaitiaki means looking after one’s own blood and bones- literally. • One’s whanaunga (relatives)(親戚) and tupuna (ancestors)(祖先) include the plants and animals, rocks and trees. • We are all descended from Papatuanuku (Earth Mother)(大地之母): she is our kaitiaki and we in turn are hers. --(Roberts et al. 1995, p.13)

  18. 1 2原住民的傳統文化 2-3. 尊敬與感恩 • Kaitiaki (守護者) must ensure that the mauri (life force) of their taonga(treasures) (資產) is healthy and strong. • A taonga whose life force has been depleted…presents a major task for the kaitiaki.. they must do all in their power to restore the mauri of the taonga to its original strength --(Roberts et al. 1995, p.14)

  19. 1 2原住民的傳統文化 2-4. 知識、內在價值、土地保守者 • We cannot separate our place on earth from our lives on the earth, nor from our vision nor our meaning as a people. • 我們的地方與我們的生命,或是與我們的願景,以及與我們身為人的意義,都不能切割。 -- Jimmie Durham

  20. 1 2 3 當代的環境倫理 3-1. 當代背景: • 資源、智慧與未來 • 可持續的未來:生態、經濟與倫理 • 歷史淵源 3-2. Normative ethics (基準倫理) 3-3. The Land ethic (土地倫理) 3-4. Deep ecology (深層生態學) 3-5. Eco-feminism (生態女性主義)

  21. 1 2 3 當代的環境倫理 資源、智慧與未來 3-1. 當代背景:

  22. 1 2 3 當代的環境倫理 可持續的未來:生態、經濟與倫理 3-1. 當代背景: • 兩個Eco之學:生態學(Ecology)和 經濟學(Economics)。 • 是人類對自然與生活理性認知的根據,亦是政治決策的理性根基。 • 但人類的選擇與判斷,以及政治決策,還有一個重要影響要素,就是倫理觀(Ethical view)。 • 特別是面臨蘋果與橘子的選擇,向左或向右,利害相當,或無法比較時,倫理價值(ethical value)往往是判斷和決策的關鍵。

  23. 1 2 3 當代的環境倫理 人類倫理關係的歷史演變 3-1. 當代背景: • 個人、家庭、與家族內的關係 (輩分關係) • 社會生活的關係,家族間的關係 (家族關係) • 極權國家,階級間的關係 (民主革命) • 經濟自由化 (人民與國家的關係) • 生活環境的維護 (人民和人民間的關係) • 可持續的未來 (人與自然的關係)

  24. 1 2 3 當代的環境倫理 3-2. Normative ethics (基準倫理) • 人本的 (Human-centered)環境倫理 • 超越人本的 (Beyond human-centered) 環境倫理 • 因果的 (Consequentialist) 環境倫理 • 道德的 (Deontological) 環境倫理 • 美德的 (Virtue-based) 環境倫理

  25. 3-3. The Land ethic (土地倫理) • 土地倫理,就是「生物社區」的範圍擴大,包含土壤、水、植被、動物;整體統稱為土地(大地)。 • 任何保存「生物社區」完整、穩定和美麗的行為,就是好的行為,否則就是錯的行為。 • 生物社區:生物塔 (biotic pyramid)或土地塔 (land pyramid)類似生態體系食物塔的概念 • Leopold認為人類應該管理和控制動物的族群,包括獵殺動物,以維持整個生態環境的穩定和平衡。人類可將動物視為「資源」。

  26. 人類必要以「生態良知」(ecological conscience) ,來面對自然。 • 道德規範 • 首要任務,保存生物多樣性(diversity) • 對大自然的干擾,必須保持謙卑和自制。劇烈的干擾,將會帶給人類災難。 • 本土動植物最適合當地,引入外來物種,破壞當地生態體系,將引發生態危機。

  27. Biocentrism (生物中心主義) • 泰勒 (Taylor): • 同等內在價值:self-conscious human beings, sentient animals, invertebrates, plants, bacteria, • 羅斯頓 (Rolston): • 所有生物個體都擁有基本內在價值(baseline intrinsic value) → 有知覺的動物 (sentient animals) → 良知的人類(self-conscious human beings) • 物種 → 生態體系 → 整體 羅斯頓 (Holmes Rolston)

  28. Eco-centrism (生態中心主義) 3-3. The Land ethic (土地倫理) • Leopold 土地倫理 • 人類是地表社區的住民和成員(member and citizen),而不是征服者(conqueror)。 • 對的事,就是保持生物社群的完整性、穩定性和美麗(integrity, stability, and beauty)。反之,則是錯的事。

  29. Fig. 4.7 Leopold land ethic

  30. 3-4. 深層生態學 ( Deep Ecology ) 1) 起源與內涵 • 挪威哲學家,Arne Naess (1973)提出深層生態學的概念,他認為目前的環境運動是基於淺層的生態學,中心目標只是為保護已發展國家人民的健康和福祉,所以只著重於環境污染和資源耗竭等議題。 • 深層生態學是以更整體、非人類中心的觀點,找出造成環境問題的社會和人文的根本病因。如果要根絕環境問題,就必須扭轉我們的哲學觀或世界觀,進而改變社會的經濟結構和意識形態,才能徹底化解環境問題。 • 造成目前各種環境危機的世界觀,稱為「主流世界觀」(dominant worldview),提出新的替代觀點。Naess 統稱這些替代的「世界觀」為「生態智慧」(ecosophy)。

  31. 3-4. 深層生態學 ( Deep Ecology ) 生態智慧 (ecosophy) • 生態智慧,替代的世界觀(world view),具有兩個特性: • 改革是必需的,且是要深入各行各業。 • 替代的「世界觀」,是為取代目前的「主流世界觀」。

  32. 3-4. 深層生態學 ( Deep Ecology ) 深層生態學的平台(platform) • 人類和其他生物,本體就具有「價值」。 • 生物多樣性,有助於這些生物價值的「實現」。 • 人類沒有權利減少生物多樣性,除非是為維持人類的基本需求。 • 人口宜少,不宜過多。 • 目前人類對其他生物已經造成過度干擾,且持續惡化。 • 政策必要改變,包含經濟、科技和意識形態三者結構性的改變。 • 意識形態的改變,對生活品質(life quality)的讚賞(基於生物的天賦價值),而不是追求更高的生活享受。大(bigness) vs. 偉大(greatness) • 認同上述觀點者,都有義務參與推動改革。

  33. 3-4. 深層生態學 ( Deep Ecology ) 生態學與生態哲學 (Eco-philosophy) • 生態學提供自然系統運作的知識,協助診斷環境的問題,並提出適當的補救和建議。 • 雖然生態學提供豐富的科學知識,協助哲學家進行價值判斷和倫理分析,但Naess 反對過度依賴生態學,反對將生態學當成解決環境爭議的最終(ultimate)方法。這樣的作法是危險的,Naess稱其為生態主義 (ecologism)。理由如下: • 生態學並不是哲學的分析對象,其內無法獲知什麼事物具有內在價值,而必須給予道德考量。 • 過度依賴生態學,如同以科技方法解決環境問題,這是淺層的,忽視環境問題的根本來源。 • 我們應該避免去政治化(depoliticisation),以保有深層生態學運動的政治本質。

  34. 3-4. 深層生態學 ( Deep Ecology ) Metaphysical (形上的)Ecology • 深層生態學,要找出造成環境危機的哲學根源。 • 主流哲學的本質是「個體的」,只有「個體」才是真實。 • 人類的心智(mind)、自由意志(free will)、靈魂(soul)得以脫離自然的機械決定論,而成為獨立的個體。人是在自然裡,但卻是脫離自然的,獨立的個體。 • 深層生態學者認為「人類不能脫離自然而存在」。 • 人類本質在於自然角色,是自然環境所有成員共同決定。

  35. 3-4. 深層生態學 ( Deep Ecology ) 深層生態學者的看法 • 我們不應該劃分客觀性和主觀性。 • 因為人類主體是自然的一部份,不能脫離自然而存在。 • 客觀和主觀,真實和感受,事實和價值之間,是沒有清楚的界線。 • 我們的感受,判斷和評價,也可如同自然科學一樣的真實、理性和客觀。 • 補充: (直覺 vs. 理性):價值判斷,尖端科學

  36. 3-4. 深層生態學 ( Deep Ecology ) 自我實現與生物中心平等 • 「自我實現」(self-realization)、「生物中心平等」(biocentric equality)是深層生態學的兩個最高倫理規範。 (一)自我實現:古希臘就有認識自我(Know thyself)的主張。未經檢驗的生命,是不值得活的(蘇格拉底)。好品質的生活必需包含「自我檢證」(self-examination)和「自我實踐」(self-fulfillment)的過程。 • 自我檢證的過程,可使人分辨表面、瑣碎、暫時的利益,和深層的、中心的和永久的利益。 • 自我,有兩層涵義,表面的自我,和個人本質的自我。

  37. 3-4. 深層生態學 ( Deep Ecology ) 自我 (小我和大我) • 自我:大我(Self) 和小我(self)。 • 大我,整體論觀點的,包含大自然的自我。 • 小我,個體論觀點的自我。 • 深層生態學強調整體論觀點的「大我實現」(Self-realizing)

  38. 3-4. 深層生態學 ( Deep Ecology ) 自我實現與生物中心平等 生物中心平等: • 生態體系內,所有生物都有平等的權利,追求生存和成長,以及在大我實現中達成個體發展和小我實現。 • 所有生物都是生態體系的成員,具有平等的內在價值(intrinsic worth),所有生物都有平等的道德地位。 • 深層生態學比較不考慮人類的利益,尋求比較民主、無道德階級的解決方式。

  39. 3-4. 深層生態學 ( Deep Ecology ) 深層生態學的實踐內涵 • 「輕踩大地」的生活型態:居住於儉樸的,較少科技的,自給自足的去中心化社區。 • 形成區域性的「生態區」(bioregion):以地理條件形成的生態區,而不是傳統的政治區域劃分。生態托邦(Ecotopia)。

  40. 3-5. 生態女性主義 (Eco-feminism) • Eco-feminism, Francoise d’Eaubonne (1974)創的名詞。 • 人對大自然和女性的宰制(domination),兩者間,有密切的關連(Warren, 1990)。 • 主張以關心(care)和關係(relationship)為基礎,面對環境的問題。 • 發揮女性天生的特質,關懷地球環境。 • 女性美德,母愛。(德行的觀點)

  41. 女性主義的類型 3-5. 生態女性主義 (Eco-feminism) • 自由女性主義(Liberal feminism) • 男人與女人,無差異 • 凡人都有自由與理性的本質。 • 馬克思女性主義 (Marxist feminism) • 勞動生產,女人可與男人相同 • 社會女性主義 (socialist feminism) • 社會文化(關係網絡、經濟和角色),壓抑女性 • 基進女性主義 (radical feminism) • 男性與女性,有差別。各有不同的特質。 • 發揮女性的優質特質。

  42. 5. 生態女性主義 3-5. 生態女性主義 (Eco-feminism) • 基進生態學,文化的生態女性主義。 • 女性文化(women’s culture) • 生態關懷,關心和關係的基礎 • 靈修運動 (spirituality movement) • 關心的倫理(ethics of care) • 關心(care)、關係(relationships)、愛(love)、責任(responsibility)、信任(trust)的價值。 • 關心他人,取代權利和義務的約束;合作關係,取代衝突對峙。 • 靈修運動 (spirituality movement) • 大地女神(Gaia):女性、大自然和神性,三者合一。

  43. 總結 • 倫理:個人自由意志的選擇,對錯的判斷 • 價值:個人到整體,真(理性)、善(關係)、美(好壞) • 議題: • 人本 vs. 超人本?等級 vs. 平權? • 道德責任?美德?因果論? • 順應 vs. 管理? • 自然就是美?人為是否可以改變?保留荒野 vs. 花園 • 達成的途徑? • 原住民? 宗教? • 土地倫理、深層生態學、生態女性主義?

  44. 1 2 3 4 自然保育 『自然保育』的定義 • 「自然」 (nature) • 意指「自然世界」 ,或「自然環境」內含「物理世界(環境)」,「物質世界(環境)」,以及各種「自然生物」。 • nature (自然),另可意指「本質」,是天生的,先天的,或是說「基因」決定的本質。 • 源自拉丁文 natura,而 natura 是轉譯自希臘文 physis,原意是動物和植物和其他事務的內在的(innate)特質。

  45. 自然 = 非人為的 • 人類是「自然孕育」的生命,是地球上現存數百萬種「自然生物」的一個物種。 • 具有「自然本質」,但卻發展出超越「自然」的能力,改變,改造「自然狀態」,建構「非自然的」(unnatural),「人為的」世界。 • 因人類舉動而改變的,統稱為是「人為的」(man-made, artificial),「非自然的」。 • 「自然」:「非人為的」,於「野地」生活的動物、植物,以及其環境、地理和氣象等。 • 「自然」是指沒有受「人為的」影響,或是受影響比較輕微的。

  46. 自然世界 vs. 人為世界 • 「自然世界」包含我們生活的生物圈 (biosphere)。「自然世界」的運作必要遵循自然定律。 • 「人為世界」 (man-made world) 內含各種事業、工業、經濟活動、戰爭、犯罪、歧視、信仰、政治和科技力量等 (Trevors and Saier Jr., 2007)。 • 驅動:「消費主義」(consumerism)、「廣告宣傳」(advertising),以及「科技力量」(tech-power) 和「貪婪」(greed) 。 • 三高:高消費、高耗能、高污染 • 區域與個人間的四個大落差:、貧富(收入)、生活(糧食)、價值(value)、和知識(教育) (Odum, 1983)。

  47. 「保育」 (conservation) • Conservation (保育):有保持、維護、保留、保守、節約、和保育等涵意。 • Preservation (保存):適用於無生命的,或是強調保存原狀的,不改變的對象。 • Protection (保護):通常適用於強調人為力量,特別是公權力的介入。

  48. 『自然保育』 (Nature conservation) • 對自然世界的保育。 • 這是個新主張。 • 人們意識到自然保育,保留和保護的重要性。 • 為可持續的未來,荒野(未開發的自然地區)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功能與價值。

  49. 自然世界與人為環境 • 「世界」:自然世界、人為世界,以及自然與人為混合世界。 • 人類是自然的產物,是自然世界的一部份。 • 然而,人類自從農耕開始,即踏上「改造」自然(環境)的不歸路。 • 於地球上出現,人為環境(力量)與自然環境(力量),相互對抗的現象。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