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0 likes | 860 Views
解读国家公派出国留学. 国家留学基金委规划发展部 曹士海主任 2011 年 11 月. 一、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 二、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工作情况 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一、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成立于 1996 年,为教育部直属的非盈利性事业法人单位。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受政府委托,负责中国公民出国留学和外国公民来华留学事务。 国家留学基金主要来自中央政府财政拨款,同时也接受国内外友好人士、企业、社会团体和组织机构的捐助 。.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职能.
E N D
解读国家公派出国留学 国家留学基金委规划发展部 曹士海主任 2011年11月
一、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 二、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工作情况 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成立于1996年,为教育部直属的非盈利性事业法人单位。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成立于1996年,为教育部直属的非盈利性事业法人单位。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受政府委托,负责中国公民出国留学和外国公民来华留学事务。 国家留学基金主要来自中央政府财政拨款,同时也接受国内外友好人士、企业、社会团体和组织机构的捐助。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职能 组织实施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的有关工作 受政府委托管理各项与国外双边、多边交换或单向奖学金 负责管理、使用国家留学基金,确定有关资助项目,制定管理规章,发挥基金使用效益 争取境内外捐赠、资助,拓宽基金来源 与境内外相应机构建立联系,开展交流与合作 为自费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提供服务与咨询
当今世界正处于经济发展、体系变革、格局调整的关键时期,世界范围内的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当今世界正处于经济发展、体系变革、格局调整的关键时期,世界范围内的人才竞争日趋激烈。 一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更加充分地认识到了科技与人才竞争的重要性,把对科技、教育和人才培养作为提高本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抓紧研究制定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战略。 背景
美国政府在高等教育领域投入120亿美元资助并支持美国建设社区学院,以解决美国的失业、经济危机和世界竞争力下滑等问题,同时力争实现2020年美国大学毕业率达到世界第一。美国政府在高等教育领域投入120亿美元资助并支持美国建设社区学院,以解决美国的失业、经济危机和世界竞争力下滑等问题,同时力争实现2020年美国大学毕业率达到世界第一。
英国政府出台指导未来10-15年英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框架性规划,保持高等教育体系的全球竞争力,保持对国际学生和研究人员的吸引力。英国政府出台指导未来10-15年英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框架性规划,保持高等教育体系的全球竞争力,保持对国际学生和研究人员的吸引力。
德国联邦政府提出《2010年议程》,将改革与发展看作推动德国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激活创新力的重要举措,促进现行社会向“知识型”社会转变。德国政府还明确提出到2020年使德国成为世界上“最适于研究活动的国家”,以确保德国科研水平和经济竞争力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德国联邦政府提出《2010年议程》,将改革与发展看作推动德国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激活创新力的重要举措,促进现行社会向“知识型”社会转变。德国政府还明确提出到2020年使德国成为世界上“最适于研究活动的国家”,以确保德国科研水平和经济竞争力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 “伊拉斯谟计划”自2004年实施,已资助200余万学生学者在欧盟各成员国大学之间流动,2009年启动第二期五年计划,总经费投入由第一期的2.3亿欧元增加到9.5亿欧元,将单一的本科生层次人员交流拓展为硕士、博士生层次,并且加大了对欧盟以外地区和国家学生的资助力度。
—欧盟与美国、加拿大政府共同出资1500万美元,于2010年建设新的跨大西洋教育合作计划,资助学生交流。该计划惠及三方160所大学及培训机构的众多学生学者。—欧盟与美国、加拿大政府共同出资1500万美元,于2010年建设新的跨大西洋教育合作计划,资助学生交流。该计划惠及三方160所大学及培训机构的众多学生学者。
—美国政府通过设立富布莱特奖学金、吉尔曼奖学金以及“国家安全语言计划”等资助项目,支持学生学者出国交流,以平均每年9%的速度稳步增长,2008-2009年就超过26万人。2010年,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第一次会议宣布,中方未来四年“公费派遣万名学生赴美攻读博士学位计划”和美方未来四年“派遣10万学生来华留学倡议”。—美国政府通过设立富布莱特奖学金、吉尔曼奖学金以及“国家安全语言计划”等资助项目,支持学生学者出国交流,以平均每年9%的速度稳步增长,2008-2009年就超过26万人。2010年,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第一次会议宣布,中方未来四年“公费派遣万名学生赴美攻读博士学位计划”和美方未来四年“派遣10万学生来华留学倡议”。
—德国联邦政府建立了留学贷学金、奖学金和教育贷款三大教育国际流动资助体系,2000-2009年德国学生出国交流人数从52,200人增加到102,800人,翻了近一番。—德国联邦政府建立了留学贷学金、奖学金和教育贷款三大教育国际流动资助体系,2000-2009年德国学生出国交流人数从52,200人增加到102,800人,翻了近一番。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谁能够培养、吸引、凝聚、用好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谁就抓住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实现发展目标的第一资源。”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谁能够培养、吸引、凝聚、用好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谁就抓住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实现发展目标的第一资源。”
近十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近十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和交流也在不断扩大。目前,中国已经和世界上18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教育交流合作关系,设立了18个双边教育的高层工作磋商机制。
从1978年至2010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到190.54万人,出国留学规模由1978年的860人发展到2010年的28.47万人,2010年涨幅达24.3%。从1978年至2010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到190.54万人,出国留学规模由1978年的860人发展到2010年的28.47万人,2010年涨幅达24.3%。 在留学回国工作方面,据统计,从1978年到2010年,约63.22万人已回国服务。每年留学回国人员数量持续增长,尤其近十年以来,增速明显,平均增长率几乎每三年翻一番。其中,2010年全年留学回国人数达到13.48万人,同比增长24.8%。
建国60年来,我国共累计接受来华留学人员169万人次。其中,2010年全年在华学习人数首次突破26万人,来华留学生总人数、生源国家和地区数、我国接受留学生单位数及中国政府奖学金生人数四项均创新中国成立以来新高。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共计资助19.5万外国留学生在华学习,其中新生7.2万人。自1996年留学基金委成立至今资助12.9万外国留学生在华学习,其中新生4.9万人。建国60年来,我国共累计接受来华留学人员169万人次。其中,2010年全年在华学习人数首次突破26万人,来华留学生总人数、生源国家和地区数、我国接受留学生单位数及中国政府奖学金生人数四项均创新中国成立以来新高。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共计资助19.5万外国留学生在华学习,其中新生7.2万人。自1996年留学基金委成立至今资助12.9万外国留学生在华学习,其中新生4.9万人。
目前,共有来自194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来华留学人员,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620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它教学机构中学习。其中,学历生107432名,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40.53%,同比增长14.96%,远高于来华留学生总人数增长速度。目前,共有来自194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来华留学人员,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620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它教学机构中学习。其中,学历生107432名,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40.53%,同比增长14.96%,远高于来华留学生总人数增长速度。
出国留学政策 • 出国留学方针: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 • 国家留学基金委在选派过程中强调公开、公平、 公正的原则,并运用法律手段保证履行法律责任。 • 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选派原则:个人申请、专家评审、 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签约派出、违约赔偿。
选派规模由1996年的2,044人增至2010年的1万3千多人,增长近6倍。选派规模由1996年的2,044人增至2010年的1万3千多人,增长近6倍。 十五年共选派91,560余人,目前在外公派留学人员23,700多人,按期回国率在98%以上。 国家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各类急需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一)规模不断扩大,为各行业培养大批人才
(一)规模不断扩大,为各行业培养大批人才 • 2011年,截止8月底,已录取10,566人,其中博士生6,253人,高级研究学者和访问学者2,820人,其他类别1,493人。部分项目还在受理评审中。
(二)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国家建设高水平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截至2011年8月底,共录取24,508人,其中,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10,219人,联合培养博士生14,289人。2011年录取5,248人,其中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2,772人,联合培养博士生2,476名。
国家建设高水平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在短时间内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推动了中外高水平大学实质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促进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提高了研究生培养质量; 为高水平大学建设培养了优秀的师资储备。 (二)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 123所项目院校,共录取14,900人 主持或参与更高层次的科研项目或开设新课程 推动了高校原有课程体系的更新 促进了青年骨干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优化了高校师资结构 (二)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三)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 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地方合作项目 • 截至2010年底,共选派各类留学人员8,200余人。 • 签约省区达23个。 • 为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与中国地震局、海洋局、中国社科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和行业部门合作设立人才培养项目与中国地震局、海洋局、中国社科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和行业部门合作设立人才培养项目 重点支持中联部、外交部、工信部等部门,有针对性地培养亟需紧缺专业人才 2011年录取规模达500人。 (四)满足重点行业、部门的人才培养需求
(五)服务于国家外交、外宣工作 • 国际区域问题研究和外语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外交部高级翻译及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项目,为国家外交、外宣工作培养人才,2010-2011年录取1574人。 • 执行与有关国家互换奖学金项目。1996年以来选派5905人,其中2011年录取近700人。
实施艺术类人才培养特别项目,2010年以来录取239人;实施艺术类人才培养特别项目,2010年以来录取239人; 实施俄罗斯艺术类培养项目,共录取412人; 支持“冠军班”学员出国研修,2010年以来共派出两批37人。 (六)服务于国家文艺和体育事业的发展
奖励人数增加到每年500人,奖金为5,000美元; 至今已有2,400余人获奖,其中2010年奖励506人; 获奖者所学专业涵盖11个学科,近60个专业方向; 已成为体现国家关心在外自费留学人员,不拘一格培养人才的品牌项目. (七)执行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项目
先后与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英国剑桥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国五所中央理工大学等111所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为留学人员出国搭建平台,增加留学基金使用效益。先后与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英国剑桥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国五所中央理工大学等111所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为留学人员出国搭建平台,增加留学基金使用效益。 (八)开展高层次国际交流与合作
立项宗旨 • 配合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 建设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
发展目标 • 培养能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竞争的拔尖创新人才 • 填补我国前沿学科及空白学科的人才缺口 • 打造国际人才培养及交流平台,建立国内外稳定持久的学术交流渠道,追踪国际发展前沿 • 重点支持的科研团队及学科专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选派办法 公开、公平、公正 “三个一流”,即选拔一流的学生,到国外一 流的院校、专业,师从一流的导师 面向学校、依靠学校、服务学校 个人申请,单位推荐,专家评审,择优录取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 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选派类别
选派规模 新一期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2012-2016年) •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2500人 • 联合培养博士生:3500人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面向全国(含在国外就读的优秀自费留学人员)选拔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面向全国(含在国外就读的优秀自费留学人员)选拔 联合培养博士生重点面向“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高校,由留学基金委与高校以签署协议方式确定各校年度选派计划 选派范围
留学期限和资助期限 •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留学期限一般为36-48个月,具体以留学目的国及院校学制为准。资助期限原则上不超过48个月。 • 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留学期限为6-24个月。
选派学科、专业领域 • 重点支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支持学科、前沿技术、基础研究、人文与社会应用科学领域》。 • 各高校应结合本单位重大科研项目、创新团队、创新基地和平台、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及人才队伍建设需要确定具体选派专业和领域。
国外留学单位 留学人员派往教育、科技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知名院校,或国际知名的研究所、实验室或一流学科专业。 留学目的地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资助内容 • 国家留学基金提供一次往返国际旅费和规定留学期间的奖学金生活费。奖学金资助标准及方式按照国家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 国外接受单位提供学费。 • 对人文及应用社会科学专业和部分国家急需学科、专业攻读博士学位人员,可提供学费资助。
申请条件 • 申请人基本条件 • 中国国籍,有学成回国为祖国服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 专业基础、学习/科研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综合素质、学习成绩/工作业绩、发展潜力; • 外语水平符合国外留学单位的语言要求或达到留学基金委规定的外语条件; • 申请时年龄不超过35周岁(以申请截止时间为准); • 身心健康; • 申请通过教育部/留学基金委与国外有关教育、科研机构合作项目派出者,满足合作项目其他条件。
申请条件 • 申请人基本条件 选派范围暂不包括: • 已获得博士学位人员; • 已获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尚在有效期内的人员; • 曾享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的人员(本科、 硕士期间派出者除外); • 已获得国外全额奖学金资助的人员; • 已取得国外永久居留权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