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7

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一)

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一). 复习目标:. 1 、明确推断文言实词词义所应具备的知识; 2 、掌握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一般方法,从而更准确地翻译文言句子,把握文言文意。 3 、积累 120 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每天 5-10 个,检查). 内外结合. 原则:. 1 、看题内:结合所给文言文本身语段,主要是语境和前后的句法,进行推断。 2 、想题外:看题内不行,则联想课外的与这个实词有关的现代汉语词汇和其本身音形上的特点。. 一、语境推义法(因文定义法) (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hume
Download Presentation

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一)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一)

  2. 复习目标: 1、明确推断文言实词词义所应具备的知识; 2、掌握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一般方法,从而更准确地翻译文言句子,把握文言文意。 3、积累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每天5-10个,检查)

  3. 内外结合 原则: 1、看题内:结合所给文言文本身语段,主要是语境和前后的句法,进行推断。 2、想题外:看题内不行,则联想课外的与这个实词有关的现代汉语词汇和其本身音形上的特点。

  4. 一、语境推义法(因文定义法) (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完全采用逐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

  5. 文段阅读1 隆庆时,绍兴岑郡侯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未几,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 (冯梦龙《古今谭概》) 解释“弄璋”、“弄瓦”在文中的含义并说说你的理由。 “我夫人有娠”(娠:身孕) “果双生一男一女” “璋也弄,瓦也弄” 弄璋:生男 弄瓦:生女

  6. 文段阅读2 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 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A.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一个狡猾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B.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从“生而聪慧”“笃爱之”等词语可见“黠儿”为褒义,故选B。

  7. 文段阅读3 陈万年字幼公,沛郡相人也……善事人,赂遗外戚许、史,倾家自尽,尤事乐侯史高。 推断:“事”在文中的意思是: 分析:“事”有“奉”“为……服务”之意,从下文“赂遗外戚许、史,倾家自尽”看来,当有贬的感情色彩,从搭配看,可推断为 “”之义。 阿谀奉承、钻营取巧

  8. 二、句法推义法 (1)结构推义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 (2)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

  9. (1)结构推义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1)结构推义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对应位置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10. [例1]:“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也。”《屈原列传》。[例1]:“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也。”《屈原列传》。 [析]上下句以“而”相连,表并列关系,据“亡国破家”这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可推知“圣君治国”亦当为并列关系,译为“圣明之君,治平之国”。若译成“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则为主谓关系,与前句结构显然不相对应。

  11. [例2]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涉江》)中的“以”,比较难以理解。但借助该整齐的句式,就好推断了。“贤”对“忠”,意思相近;“以”对“用”,意思也应该相近。 以:任用 。

  12. [例3]:“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原列传》)。[例3]:“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原列传》)。 [析]“劳苦倦极”与“疾痛惨怛”相对。“疾痛惨怛”并列陈述几种情况,译为“疾病、痛苦、凄惨、忧伤”,那么“劳苦倦极”的“极”就不可译为“极点”。应理解为:疲倦。

  13. [例4] 周穷振乏,家无余财 振:振作 [析]“周穷振乏”,“穷”与“乏”相对,“周”于“振”应相对,“周”有“济”之意,所以此处“振”通“赈”,救济。.

  14. 再如: 1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2 栗深林兮惊层巅 3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3 举类迩而见义远 4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5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15. 6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7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8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9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10求全责备 11追亡逐北 12文过饰非

  16. (2)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2)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 •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 根据位置 推知词性 推断词义

  17. [例1] 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 “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字前有动词“取”,后有动词“炊爨”,上下联系起来,不难推断出它处于宾语的位置,是名词,应该是“木柴”的意思

  18. [例子3]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 听:准许 B 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 迫:逼近 C 大战一日,兵败,走入璧 璧:营垒 D 或多惶惧,失其常度 度:考虑 D 度:风度

  19. 例4 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据”与“拥”相对,“固”与“地”相对,“地”是地方之意,名词,那么“固”也是名词,据此推断“固”为之意。 险固的地方 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帽”与“环”相对,“带”与“腰”相对,“带”为动词,“腰”也为动词,“ ”之意。 腰佩

  20. 例3 将军身披坚执锐 从句子成分看,“坚”“锐”分别充当“披”和“执”的宾语,动宾如何搭配? “坚”解“”,“锐”解“”才能搭配。 坚硬的盔甲 锐利的兵器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明”是主语,“察”是谓语,若将“明”解为“明亮”则搭配不当,应理解为“”才正确。 视力

  21. [练习1] ①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兵车行》) ②今以蒋氏观之,犹信(《捕蛇者说》) ③信义著于四海 (《赤壁之战》) ④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轲刺秦王》) ①句“信”处在谓语动词“知”之前,作状语;既作状语,那么一定是副词,进而推断它为“”之意。 确实 ②句“犹”是副词,作状语,“信”处在谓语的位置上,是动词,为“”之意。 ④句“无”为动词,处在谓语的位置,“信”处于宾语的位置,所以“信”为“”之意。 相信 ③句“著”为谓语动词,“信义”处在主语的位置上,为名词,故“信”为“”之意。 信誉 信物

  22. [练习2]:怎样理解其中的三个“意”呢? ①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②视之,弄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 ③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①“意”后面带有宾词语,作动词,应解释为“料想”。 ② “意” 作主语,为名词,“相貌、样子”。 ③“意”作“无”的宾语,自然也是名词,应解释为“意图”或“心意”。

  23. 三、语汇推义法 • 可分两部分: 一是现代汉语中的合成词 一是成语(成语实际是连接更紧密的合成词) 1、以合成词推义 2、以成语推义

  24. 1、以合成词推义 • A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 • B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 C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枹止响腾 • 遁 逃遁 逃 • 索 求索、搜索 求,找 • 聆 聆听 听 组词推断有两种方法: 节制 气节 辐射式引申: 节约 节 节省 关节 节操 链条式引申:朝—朝拜—朝廷—朝代

  25. 2、以成语推义(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 •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

  26. 想一想 •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 步骤: • 第一步:想包含“素”的成语: 素车白马、素昧平生、尸位素餐 • 第二步:代入 • 第三步:确定

  27. 练习 短兵相接 日薄西山 • 1、收天下之兵( ) • 2、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 • 3、势拔五岳掩赤城( ) • 4、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 • 5、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 • 6、泽,水之钟也(   ) • 7、坚甲厉兵以备难( ) • 8、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 • 9、孙膑期曰:暮见火举而齐发( ) 出类拔萃 言听计从 屡试不爽 情有独钟 厉兵秣马 不速之客 不期而遇

  28. 四、音形推义法 • 1、以形推义 • 2、以音推义

  29. 1、以形推义 根据汉字是表意文字的特点,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来推断词义。 解释下列句中“籴”字的含义: 1、贫民虽平价不能籴。(2001北京卷) 2、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 (2004全国I) 解析:会意字,上为“入”,下为“米”,整合可知。 解答:籴——买进粮食 粜(tiào) ——卖出粮食

  30. A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B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C生而眇者不识日 D 樯橹灰飞烟灭 E 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31. ⑴用“贝” 作偏旁的字与“钱财”有关。 例句: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论》 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 ,将奈何? 《荆轲刺秦王》 (赂:贿赂) ﹙购:悬赏征求,重金收买﹚ ⑵用“ 糸 ”作偏旁的字与“丝织品、绳索”有关 例句:①一曲红绡不知数 《琵琶行》 ②自缢于庭树 《孔雀东南飞》 ③夜缒而出,见秦伯 《烛之武退秦师》 ﹙绡:丝织品﹚ ﹙缢:上吊,吊死﹚ (缒:用绳子往下吊)

  32. 部分偏旁与字义的关系: 钅(古代主要指金属)、木、氵、火、土 ——与五行有关。 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 ——与兵器有关。 马、牛、羊、豕、犭、鸟、虫 ——与动物有关。 辶(走)、彳(行)、(心)、(言) ——与人的行为有关。

  33. 试一试: • 1, "有牧人御众之才"2,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3,迨诸父异爨,东西多置小门.

  34. 2、以音推义 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来推断词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滑稽列传) A.(优孟)多辩,常以谈笑讽刺 辩:辩驳 B.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啖:给……吃 C.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谏:规劝 D.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属:嘱咐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通“嘱”,嘱托、托付 答案:A、“辩”指“有口才”

  35.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 甚矣,汝之不惠

  36. 试一试: • 1,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2,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3,昌宗从旁趣说(人名),使速言.

  37. 通假字的类型 • 1、双声通假:借字和本字声母相同 •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 缪:同“穆”温和,恭敬。例句中为姓 • “河曲智叟亡以应。” • 亡:同“无”;不。副词

  38. 2、叠韵通假:借字和本字韵母相同 •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 • 从:同“纵”;与“横”相对 •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 奉:同“捧两手托着。动词 • 举酒属客\举匏樽以相属 • (属:通“嘱”,劝人饮酒) •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 (说,通脱,摆脱,脱身)

  39. 3、同音通假:借字和本字的读音完全相同 •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 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 • 具:通“俱”;全,都,引申为详细。 • “一夜飞度镜湖月”: • 度:同“渡”;渡过,越过。动词 • “图穷而匕首见。” : • 见:同“现”暴露,露出来。动词

  40. “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 • 庭:同“廷”;国君听政的朝堂。名词 •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 孰:同“熟”;仔细。形容词 •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 文:同“纹”;纹路,纹理。名词 • “因击沛公于坐 。” • 坐:同“座”;座位。名词

  41. 4、其他形式的通假 • 字形相近: • “秦王不说。”:说,同“悦” •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女:同“汝” • 。“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 • 暴:同“曝”晒。动词 • 声母、韵母同,声调不同: •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当,通“挡” • “张良出,要项伯。”:要:同“邀”;邀请。动词

  42. 巩固练习 1.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 季文子任鲁宣公、成公的国相,但家中没有穿丝绸衣服的妾,厩中没有喂粮食的马。仲孙它规劝季文子说:“你是鲁国的上卿,做过两世君王的国相,你的妾不穿丝绸,马不吃粮食,人家可能会以为你吝啬,而且也不给国家带来光彩!”

  43. 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 文子说:“我也希望妾穿丝绸,马吃粮食。然而,我看到老百姓,他们的父兄吃得粗穿得差的还很多,我因此不敢那样做。别人的父兄吃得粗穿得差,而我却给妾和马那么好的待遇,恐怕这就不是国相该做的事!况且我听说可用德行荣誉给国家增添光彩的,没有听说能用妾和马来给国家增添光彩的。”

  44. 2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而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45.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妻子就劝止说:“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孩子,可不能跟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实现教育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46. 3、再译一段: •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选自刘基《郁离子》)

  47. 赵国有个人(他家)老鼠成灾,(他)到中山国求猫,中山国的人给了他(猫)。猫善于捕捉老鼠和鸡。一个多月,老鼠没了鸡也全没了。他的儿子觉得猫是祸患,告诉他的父亲说:“为什么不去掉(即赶走)猫?”他的父亲说:“这不是你所懂的。我所担心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有了老鼠,(它)就偷窃我的粮食,毁坏我的衣服,洞穿我的墙壁,破坏我的器具,我将会挨饿受冻。不担心没有鸡啊!没有鸡的话,不吃鸡就完了,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如此怎么能驱除猫啊!”赵国有个人(他家)老鼠成灾,(他)到中山国求猫,中山国的人给了他(猫)。猫善于捕捉老鼠和鸡。一个多月,老鼠没了鸡也全没了。他的儿子觉得猫是祸患,告诉他的父亲说:“为什么不去掉(即赶走)猫?”他的父亲说:“这不是你所懂的。我所担心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有了老鼠,(它)就偷窃我的粮食,毁坏我的衣服,洞穿我的墙壁,破坏我的器具,我将会挨饿受冻。不担心没有鸡啊!没有鸡的话,不吃鸡就完了,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如此怎么能驱除猫啊!”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