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 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 》 ( 试行稿 ) 

《 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 》 ( 试行稿 ) . 2006 年 8 月. 一、课程定位 二、课程理念 三、课程目标 四、内容与要求 五、实施意见. 一、课程定位. 物理学 中学物理课程 中学物理教育. 物理学. 物理学是以物质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基本运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是人们认识物质世界的本质,揭示物质世界的规律,具有基础性和应用性的重要学科。物理学的知识和方法促进了许多相关学科和生产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中学物理课程.

hugh
Download Presentation

《 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 》 ( 试行稿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试行稿)  2006年8月

  2. 一、课程定位二、课程理念三、课程目标四、内容与要求五、实施意见一、课程定位二、课程理念三、课程目标四、内容与要求五、实施意见

  3. 一、课程定位 • 物理学 • 中学物理课程 • 中学物理教育

  4. 物理学 • 物理学是以物质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基本运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是人们认识物质世界的本质,揭示物质世界的规律,具有基础性和应用性的重要学科。物理学的知识和方法促进了许多相关学科和生产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5. 中学物理课程 • 中学物理课程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以物理现象、物理概念和规律、物理过程和方法为载体,以科学探究为主线,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基本目标的基础性自然科学课程,是中学自然科学学习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6. 中学物理教育 (1)求知功能 (2)应用功能 (3)教育功能 (4)发展功能

  7. (1)求知功能 • 物理学及其课程有严密的理论体系和完备的实验方法,可以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世界。 (2)应用功能 • 物理学及其课程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十分紧密,它是人们适应社会生活和实现责业理想的基础。

  8. (3)教育功能 • 物理学及其课程蕴涵深邃的思想和哲理,在形成人们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人们的思想品质和科学素养方面都能发挥显著作用。 (4)发展功能 • 物理学及其课程自身的发展就是不断开拓进取、求真创新的过程,可以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9. 理念1 理念2 理念3 理念4 理念5 理念6 二、课程理念 核心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

  10. 理念1:注重提高基本科学素养,使学生终生受益。理念1:注重提高基本科学素养,使学生终生受益。 物理课程必须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使他们不仅掌握物理知识,还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11. 理念2:推动学习方式转变,强调科学探究过程。理念2:推动学习方式转变,强调科学探究过程。 物理课程必须倡导物理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激发他们持久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逐步养成敢于质疑,善于交流,乐于合作,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

  12. 理念3:重视物理学与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倡导科学和人文的自然融合。理念3:重视物理学与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倡导科学和人文的自然融合。 物理学科必须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全面反映物理学与技术、社会的广泛联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课程还应当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重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熏陶,使学生了解现代科技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可能给人们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逐步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发展观。

  13. 理念4:面向全体学生,增强学习的选择性。 物理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在达到共同要求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层次化、多元化发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让所有学生都能学习必需的和可选择的物理课程。

  14. 理念5:改进学习训练,完善学习评价。 改进学习训练的目标、内容、形式;注重学习评价的多元性、全面性、激励性、发展性,使学习训练和学习评价在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中发挥正确作用。

  15. 理念6:构筑信息技术平台,实现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理念6:构筑信息技术平台,实现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物理课程必须与信息技术整合,构筑信息技术平台,建立数字化信息系统(Digit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DIS)实验室;充分运用教学软件和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和互动交流,增强在信息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16. 三、课程目标 • 总目标 • 阶段目标 2a. 初中阶段目标 2b. 高中阶段目标 • 学习水平界定

  17. 总目标 让学生获得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经历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认识和运用物理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态度,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具有现代社会成员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和科学素养。

  18. 2b. 高中阶段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9. (1)知识与技能 • 理解物理概念,掌握和应用基本的物理规律,能表述和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 能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器材,合理安排实验步骤,组装和调试实验设备,正确完成实验操作,得出实验结论,撰写较完整的实验报告;并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排除简单的故障。 • 知道物理学在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 • 能有效的进行阅读、倾听、书写、思维和论述等活动;能以多种方式正确表达自己的见解,主动与他人开展交流。

  20. (2)过程与方法 • 能适当运用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方法,寻求解决简单物理问题的正确途径。 • 能主动提出适合探究的问题,设计探究方案,搜集事实和证据,实施探究计划;能根据实际情况修正探究计划,较完整表达探究结果。 • 能在信息化的环境中,从广泛的信息渠道搜集、选择、加工、应用有关物理的各类信息;能通过总结与反思,主动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 能感受直觉、假说和反馈控制等方法;认识猜想和建模等方法;初步运用归纳演绎方法和数学方法。

  21.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领悟物质结构和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形成对物质、运动和能量较完整、较深入的认识、树立辩证唯物观点。 • 感悟质疑、求真、创新等科学精神的基本要素;能够注意识别科学与伪科学,懂得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统一的 • 形成认真、踏实、多思、好问的学风;既能独立进行自主学习,具有较强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又善于与他人合作。

  22. (1)知识与技能 现象概念规律: 知道、理解、掌握、应用 实验: 初步学会、学会、设计 (2)过程与方法 感受、认识、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感悟、形成 学习水平的界定

  23. 现象概念规律 • 知道(A):识别和记忆学习内容,是对知识的初步认识。 • 理解(B) :初步把握学习内容的由来、意义和主要特征,是对知识的一般认识。 • 掌握(C) :以某一学习的内容为重点,联系其他相关内容,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是对知识较深入的认识。 • 应用(D) :以某一学习的内容为重点,综合其他相关内容,解决新情景下的简单物理问题,是对知识较系统的认识。

  24. 实验 • 初步学会(A) :根据实验目的,按照具体的实验步骤,正确使用给定的器材,完成观察、测量等实验任务。 • 学会(B) :根据实验目的,参照简要的实验步骤,合理的选择实验器材,独立完成观察、测量、验证和探究等实验任务,正确处理实验数据。 • 设计(C) :根据学习的需要,确定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选择或制作简易的实验器材,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和改进实验方案。

  25. 过程与方法 • 感受:感觉和接受相关的过程与方法,其他行为动词还有注意、关注、感到等。 • 认识:认得和区别相关的过程与方法,其他行为动词还有经历、描述、明白、表达等。 • 运用:选择和采用相关的过程与方法,其他行为动词还有解释、交流、发现等。

  26.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体验:萌发和体会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他行为动词还有感觉、感触、了解等。 • 感悟:感知和领悟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他行为动词还有领略、激发、懂得等。 • 形成:树立和具有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他行为动词还有区别、养成、建立、提高、增强等。

  27. 四、内容与要求 • 内容框架 • 基础型课程(表一、表二、表三、表四、表五) • 拓展型课程Ⅰ(表一、表二、表三) • 拓展型课程Ⅱ-1 • 拓展型课程Ⅱ-2 • 拓展型课程Ⅱ-3 • “活动建议及说明”举例

  28. 内容框架

  29. 基础型课程 表一

  30. 基础型课程 表二

  31. 基础型课程 表三

  32. 基础型课程 表四

  33. 基础型课程 表五

  34. 拓展型课程Ⅰ 表一

  35. 拓展型课程Ⅰ 表二

  36. 拓展型课程Ⅰ 表三

  37. 拓展型课程Ⅱ-1(共同专题)

  38. 拓展型课程Ⅱ-2(选学专题) 拓展型课程Ⅱ-3(选学专题)

  39. (1)过程与方法 关于“牛顿第二定律”的学习,可以通过学生实验“用DIS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探究,最后归纳出“牛顿第二定律”。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牛顿定律”时,可领略牛顿和爱因斯坦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3)物理学与技术、社会的关系 学习“牛顿定律”时,可以把“牛顿定律与交通”作为专题,让学生在常见的交通现象中发现问题,应用牛顿定律进行分析,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如车辆的起动等。 (4)其他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只限于单个物体,且物体质量和合外力都不发生变化的情况。 “活动建议及说明”举例——摘自“基础型课程部分”

  40. 五、实施意见 • 教材编写 • 教学过程 • 学习训练 • 学习评价 • 保障措施

  41. 教材编写 • 落实课程目标:发挥教材对物理教育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 精选教材内容:正确处理教材内容中基础与发展、理论与实践、经典与现代、科学与人文、统一与选择、接受与探究的关系。 • 整合信息技术:拓展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时空,改善学习方式,促进物理教学现代化。 • 优化呈现形式:图文并茂、形象生动,适应当代青少年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

  42. 教学过程 • 更新教学观念:处理好知识传授与学生发展、统一性教育与差异性教育、教与学、结果与过程、单向信息交流与综合信息交流、居高临下与平等融洽等关系。 • 改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用学习和探究学习。 • 运用信息技术:利用DIS实时采集,快速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利用网络进行个性化、合作化学习。 • 重视实验教学:完成规定的实验任务外,应积极开发新的课内实验和课外小实验、小制作。 • 联系生活实际: 引导学生用物理知识来思考身边的物理现象、接触的各类用具和设施以及科学技术的成果。

  43. 学习训练 • 明确训练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帮助他们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能力,促进终身可持续发展;反馈教 学信息,检验教学效果,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 完善训练内容:防止把知识、技能作为唯一的训练内容,训练内容要涵盖三维目标。 • 改革训练形式:。改变训练仅限于解答习题、操作实验的状况。训练的项目有观察、阅读、倾听、实验、制作、表达、合作、整理、思维、探究、解题。(详见《标准》P126)

  44. 学习评价 • 提升评价理念: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统一、评主体多元化原则。 • 完善评价内容:注意“三个维度”及个性特长的全面评价。 • 推进命题改革:要加强对过程、能力和方法的考核;增加新题型和实验题的比例;在考试形式、评价表达上采用多种方式。 • 探索情感评价:探索用量表和评语方式给予描述。 • 实施特长评价:研究型课程学习、学科竞赛、等级考试、成果展示等。 • 试行学分管理:学分管理为层次化和多元化的教学提供了保障。 

  45. 保障措施 • 促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完善评价机制。 • 提供现代教育技术支撑,实现教育信息共享。 • 改进师资培训和教学研究,引领物理教师专业发展。 • 促物理教育融入社会,争取公众支持物理课程建设。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