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likes | 260 Views
第二节 孟德尔规律的解释与验证 一、分离规律的解释. 二、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的解释. 三、表现型基因型的概念. 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后来 Johannsen ( 1909 )年称为 基因 (gene) 。 基因型 (genotype) :个体的基因组合 . 表现型( phenotype ):植株所表现出来的红花和白花性状 ( 形态 ) 就是表现型。表现型是指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它是基因型和外界环境作用下具体的表现 纯合的基因型( homozygous genotype ):成对的基因都是一样的基因型。如 CC 或 cc 。也称纯合体( homozygote )。
E N D
第二节 孟德尔规律的解释与验证 一、分离规律的解释
三、表现型基因型的概念 • 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后来Johannsen(1909)年称为基因(gene)。 • 基因型(genotype) :个体的基因组合. • 表现型(phenotype):植株所表现出来的红花和白花性状(形态)就是表现型。表现型是指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它是基因型和外界环境作用下具体的表现 • 纯合的基因型(homozygous genotype):成对的基因都是一样的基因型。如CC或cc。也称纯合体(homozygote)。 • 杂合的基因型(heterozygous genotype),或称杂合体(heterozygote):成对的基因不同。如Cc。
四、 孟德尔规律的验证及应用 • (一)、测交法 孟德尔首先提出的测定杂种遗传因子组成的方法之一。是指把被测验的个体与纯合隐性亲本杂交的过程。 Aa × aa → Aa : aa = 1 : 1 AaBb × aabb → AaBb: Aabb: aaBb: aabb = 1 : 1 : 1 : 1 测交后代的表型种类及其比例关系就体现了被测个体所产生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关系。
(二)自交法 • 孟德尔为了继续验证遗传因子的分离,继续使F2植株自交产生F3株系,然后根据F3的性状表现来验证F2的基因型。 根据孟德尔的设想, F2代中呈白花的植株, F3代应该不会再分离,只产生白花植株; F2代中呈红花的 植株,2/3应该是Aa杂合体,1/3应该是aa纯合体,前者2/3的植株在 F3代应再分离出3/4的红花植株和1/4的白花植株,而后者1/3的植株在F3代不再分离,全部为红花植株。同理,可以验证两对性状的杂交试验结果。
(三)F1花粉鉴定法 • 举例1:糯性玉米与非糯性玉米杂交 P (非糯性)WxWx × wxwx(糯性) (含直链淀粉) ↓ ↓(支链淀粉) Wxwx 碘液染色 花粉呈蓝黑色 花粉呈红棕色 ↓ F1 Wxwx
(四)孟德尔规律的应用 • 理论上的应用 说明了生物界由于杂交和分离所出现的变异的普遍性。 在遗传研究和杂交育种工作中应严格选用合适的遗传材料,才能正确地分析试验资料,获得预期的结果,做出可靠的结论。 • 实践上的应用 指导育种。杂种通过自交后代性状分离,和基因的纯合。所以在进行杂交育种时,自交和选择要同时进行。 良种繁育。防止天然杂交以保持品种的典型性,防止性状杂合而分离。
例如在杂交育种中,可以有目地组合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并可预测在杂交后代中出现优良性状组合比例,确定群体的大小。例如在杂交育种中,可以有目地组合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并可预测在杂交后代中出现优良性状组合比例,确定群体的大小。 水稻无抗病性育种 P 无芒染病 aarr ×AARR有芒抗病 ↓ F1 AaRr(有芒抗病) ↓ F2分离无芒抗病(aaR-)的机率占3/16,其中纯合的(aaRR)占1/3,杂合aaRr占2/3,如在F3希望获得10个稳定遗传的无芒、抗病(aaRR)株系。那么可以预先估计,在F2至少要选择30株以上无芒、抗病的植株,供F3株系的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