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关于俄狄浦斯的初探

关于俄狄浦斯的初探. 2005 级 林冠. 故事本身需要关注的地方. 1 ,在知道自己会杀父之母而逃离时,他仍然认为自己的养父母是生父母。 2 ,在杀父和娶母间他用智慧间接杀了斯克芬斯。 3 ,在真相大白前他勤政爱民。 4 ,得知真相后他深感羞愧而刺瞎双眼放逐自己,在艰辛的旅途中磨砺了美好的品性,因此终究获得神的赦免,得以善终。 5 ,神谕充斥了他一生。. 一、心理学阐释. 这是目今研究最为普遍与著名的角度。 弗洛伊德于 《 释梦 》 中提及恋母因素,提出俄狄浦斯情结这个概念。

hubert
Download Presentation

关于俄狄浦斯的初探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关于俄狄浦斯的初探 2005级 林冠

  2. 故事本身需要关注的地方

  3. 1,在知道自己会杀父之母而逃离时,他仍然认为自己的养父母是生父母。1,在知道自己会杀父之母而逃离时,他仍然认为自己的养父母是生父母。 • 2,在杀父和娶母间他用智慧间接杀了斯克芬斯。 • 3,在真相大白前他勤政爱民。 • 4,得知真相后他深感羞愧而刺瞎双眼放逐自己,在艰辛的旅途中磨砺了美好的品性,因此终究获得神的赦免,得以善终。 • 5,神谕充斥了他一生。

  4. 一、心理学阐释

  5. 这是目今研究最为普遍与著名的角度。 • 弗洛伊德于《释梦》中提及恋母因素,提出俄狄浦斯情结这个概念。 • 杀父娶母是其本人指向母亲的无意识性欲冲动所致,即是幼儿都有此本能倾向,把初发的性欲冲动指向异性的父母,并把初发的嫉恨指向同性的父母。他还强调幼儿的人格发展必须经过俄狄浦斯情结这一重大阶段。

  6. 我认为,俄狄浦斯错认养父母为生父母,自我意识上本身就是要极力避免这一命运,说不上性心理上有此冲动。说他更偏于对年长女性或是权力、名声的欲求更合理。就算要从弗洛伊德的学说出发,他也是成功地在人格发展时期摆脱了这个思想意识。我认为,俄狄浦斯错认养父母为生父母,自我意识上本身就是要极力避免这一命运,说不上性心理上有此冲动。说他更偏于对年长女性或是权力、名声的欲求更合理。就算要从弗洛伊德的学说出发,他也是成功地在人格发展时期摆脱了这个思想意识。 • 汪瑰曼认为,无法用太过于动物化了的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分析来解读,若真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待,还需要考虑到本身的社会属性,因此虽然弗洛伊德合理地“否认了神意对人命运的主宰”,“却又把整个人类交给了另一位命运之神——性本能的命运之神去任其摆布”。

  7. 二、命运学说

  8. 命运学说与原文记载最密切。也与人相关。 • 聂珍钊说道,在神话中,命运作为神的意志被表现出来,却也凌驾于神之上。 • 充斥一生的神谕,足见无法摆脱的悲剧。极度敬神使得他最后有善终,不仅关乎于人对现存和未来的希冀与臆想,还显示了对命运被动接受的一种消极状态。 • 同时,这个悲剧在大前提下的变换,也像是带有佛教等通向永生的极乐之前理应承当许多磨难。

  9. 从文学角度上看,开始带有了一种抗争的意识与动作。从文学角度上看,开始带有了一种抗争的意识与动作。 • 张皎玲提到,尚无法控制自然灾害和社会灾害的古希腊人认为无法预测和防备命运,当事与愿违时,只能认为是命运注定的。 • 在我看来,这也显示了当时人民对于灾难感到无能为力时的悲哀愤懑之情,或许因此没有把俄狄浦斯传诵成彻底的悲剧。

  10. 三、伦理与禁忌学说

  11. 俄狄浦斯命运本身造就的悲剧性正是源于伦理道德的被违背。俄狄浦斯命运本身造就的悲剧性正是源于伦理道德的被违背。 • 伦理禁忌的出现可表现出社会的进步,社会因此不乱,而人也更是一个“人”。 • 当本身抵触了这禁忌,才有悲剧的产生。

  12. 弗洛伊德以“原始杀亲戏”为杀父娶母的渊源,李海彬认为此时杀父与娶母密不可分,集中体现原始状态中人类所普遍的同性倾压与异性冲突;但在不辨血亲的情况下,俄狄浦斯的杀父与娶母并无必然的联系。弗洛伊德以“原始杀亲戏”为杀父娶母的渊源,李海彬认为此时杀父与娶母密不可分,集中体现原始状态中人类所普遍的同性倾压与异性冲突;但在不辨血亲的情况下,俄狄浦斯的杀父与娶母并无必然的联系。 • 乱伦禁忌起因众多,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争论当时的母系社会仅有恋舅情结,不会出现恋母情结。

  13. 四、历史学观解释

  14. 希腊神话本身就处于历史的一段,当时神话的思想倾向和情节取舍都必要与其相关。包括伦理禁忌。希腊神话本身就处于历史的一段,当时神话的思想倾向和情节取舍都必要与其相关。包括伦理禁忌。 • 特别是希腊神话时间跨度大,有从母系社会进入到了父系社会再到奴隶社会。 • 希腊创始神话中已有较繁杂的乱伦关系,但是唯独俄狄浦斯受到谴责,按王达夫的原话就是“因为这时已进入父家长统治下的奴隶社会了”。

  15. 母系社会里,文化力低下,禁忌约束少;原始社会中后期才逐渐产生约制氏族成员关系的规约,并渐成为人们的普遍心理。母系社会里,文化力低下,禁忌约束少;原始社会中后期才逐渐产生约制氏族成员关系的规约,并渐成为人们的普遍心理。 • 俄狄浦斯的故事可见人们对事物的接受与摒弃需要一定时间,带有崇拜性与教诲性。

  16. 五、结构主义与原型批评

  17. 希腊最初的创世神话中有说:宇宙未有之时,统治的是混沌神与妻子黑夜女神,他们名为“黑暗”的儿子不服统治,夺位娶母。希腊最初的创世神话中有说:宇宙未有之时,统治的是混沌神与妻子黑夜女神,他们名为“黑暗”的儿子不服统治,夺位娶母。 • 按结构主义要求,可以通过截取相同要素的方法把神话共同点联系起来分析不同时期人们思想与历史是进步还是后退。“杀父娶母”是两种当中一个关键的相似“片断”。

  18. 叶舒宪提出文学发展演变的规律线索在于原型的“置换变形(displacement)”叶舒宪提出文学发展演变的规律线索在于原型的“置换变形(displacement)” • “神话——传奇——现实主义”,这是隐喻到明喻的一种更换。俄狄浦斯本身的杀父娶母,在历史的演变中罪孽逐步加深,我们可以从同一形态的不同时期的故事中找到历史进展的蛛丝马迹。

  19. 六、功能主义的解说

  20. 任何文本的叙述与流传,都与功利性相关。神话作为一种文体,有特殊的价值定位。任何文本的叙述与流传,都与功利性相关。神话作为一种文体,有特殊的价值定位。 • 马晓华说到,俄狄浦斯杀父娶母,说明命运的巨大威力,谴责了命运的邪恶性质。同时,表现了在对抗命运中显示出来的崇高与悲壮之美。还有古希腊人宗教性的人生态度——悲剧命运是无可解脱的。

  21. 可以有多种发掘的方向与重点: • 规诫性意味较浓。 • 人要有平和的心境,遭遇洗练的人生才美好。 • 要控制住脾气。 • 对智慧本身的追求。 • ……

  22. 七、隐喻性观点

  23. 神话故事本身所包含的是一种抽离了的社会关系,设置在当中的人物本身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意义,或者说是某种程度上的符号功能。神话故事本身所包含的是一种抽离了的社会关系,设置在当中的人物本身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意义,或者说是某种程度上的符号功能。 • 俄狄浦斯隐喻弃儿,使得杀父行为因而有相对合理的理由。

  24. 双重身份: • 君主/ 城邦的救星/ 可亲的家庭角色/ 审判者 • 凶手/ 城邦的灾星/ 罪恶的家庭角色/ 受审者 俄狄浦斯的双重身份,意味本人的地位逐渐扭转。这隐喻了乱伦等罪恶现象,把个人思想趋势与情感认同观念揉进故事,使具有规劝性。

  25. 八、神话概念界定本身的阐释

  26. 希罗多德和普罗迪科斯(Prodicus)倡举“诸神为人类之神格化的阐释同样是历史的”,意即“神祗是从人物传记中发展而来的”,这是“崇拜人类品性的观念,主要是帝王和英雄”。 • “‘社会学’的阐释或牧师、法律制定者和统治者的谎言等,它产生于受尊敬的英明领袖们衰微之后。”这可以解释俄狄浦斯对社会乱伦禁忌的约束。

  27. 伊壁鸠鲁指出人的邪恶居心是神话的最初源泉,因此我们需要有指引性质的神话。伊壁鸠鲁指出人的邪恶居心是神话的最初源泉,因此我们需要有指引性质的神话。 •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将神话的大部分内容,归结为诗人们的狂想”——这或许可以说,俄狄浦斯是文学家创作的一种猜测臆想或对历史的文学加工。

  28. 后记 • 总之,对同一个神话传说,特别是形象丰满、符号化强的一类,都具有极大的耐读性,从中我们可以深挖出各种不同的内涵,甚至可以有矛盾的解读方式。神话研究的方式众多,流派纷呈,在各种新观念的汇聚中与各种学科之间的渗透中,我们能够融通性地去摄取所需要的内容与方法。有时浑圆的释说或许让人斥之为折中的研究观,针锋相对的辩驳也有狭隘的偏向性一面,毕竟不同学说也有许多交叉之处。

  29. 多谢您的耐心,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