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國際軍醫典範

國際軍醫典範. 指導:郭世清老師 組員:段鈺、楊學旻、劉子榕 翁御哲、陳彥竹、王雨量. Emil Adolf von Behring. 埃米爾 · 阿道夫 · 馮 · 貝林 Emil Adolf von Behring. 1854 - 1917 德國醫學家、細菌學家和血清學家。 他因研究了白喉的血清療法而獲得 1901 年首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生平. 貝林出生在當時西普魯士羅森堡縣中的一個小村漢斯朵夫(今屬波蘭 )。

hu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國際軍醫典範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國際軍醫典範 指導:郭世清老師 組員:段鈺、楊學旻、劉子榕 翁御哲、陳彥竹、王雨量 Emil Adolf von Behring

  2. 埃米爾·阿道夫·馮·貝林Emil Adolf von Behring 1854-1917 德國醫學家、細菌學家和血清學家。 他因研究了白喉的血清療法而獲得1901年首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3. 生平 • 貝林出生在當時西普魯士羅森堡縣中的一個小村漢斯朵夫(今屬波蘭 )。 • 12個兄弟姐妹,排行第五。 父親是一位貧窮的鄉村教師。他在小時候成績優異,通過獎學金才能中學畢業。 由於他無法藉由獲得獎學金來讀他想讀的醫學院,因此他決定從軍,學習軍醫。作為軍醫學生他也同時服役期,因此可以獲得薪水。

  4. 1874進入柏林的威廉皇帝軍醫學院。 • 1878年獲得博士學位。 • 1889年進入柏林傳染病研究所。 • 1890年奠定了血清療法的基礎。 • 1891年開始研究白喉的抗毒素,他的成果最終使得這個當時往往致命的疾病終於被征服了。

  5. 1894年至95年被授任為哈雷大學衛生特聘教授。 • 1895年貝林獲得了馬爾堡大學衛生研究所教授和領導的職務。 • 1904年創立貝林工廠(今天德靈公司的前身之一)

  6. 1907年起他的研究轉入肺結核,卻也患上了肺結核。1907年起他的研究轉入肺結核,卻也患上了肺結核。 • 1917年他在馬爾堡因肺炎逝世。 • 由於他在血清療法和被動免疫上的研究,尤其是在對白喉治療的貢獻,他於1901年被授予首枚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並被封為貴族。

  7. 白喉 • 白喉(diphtheria)是白喉桿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 • 白喉曾經是大規模爆發的恐怖疾病。1880年代,歐洲一年有5萬多名兒童死於白喉。

  8. 抗毒素血清 • 一種被動式免疫療法,其是利用血清內的抗體,與侵入人體的毒素或微生物病原體結合,抑制毒素或微生物傷害人體。 • 一八九○年德國學者Behring首先發現經注射毒素的動物血清,可以治療注射同一毒素的其他動物。自從一八九四年在柏林各醫院普遍使用血清療法以後,白喉的死亡率立刻大幅降低。

  9.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原因 • “對血清療法的研究,特别是在治療白喉應用上的貢獻,由此開辟了醫學領域研究的新途徑,也因此使得醫生手中有了對抗疾病和死亡的有力武器”

  10. 第一屆諾貝爾醫學獎之爭 • 1901年的貝林獲得第一屆諾貝爾醫學獎,不過在後人看來,貝林人格上的污點也因那次獲獎而揮之不去—整個事情都與另一位天才科學家有關,他就是德國人保羅˙埃爾利希( Paul Ehrlich)。

  11. 埃爾利希 • 埃爾利希,1878年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從事染料和組織染色的研究。 • 1882年,發明“抗酸”染色法,這一方法使得科赫發現的結核桿菌觀察起來更為清晰。

  12. 1890年,埃爾利希成為科赫的助手並開始免疫學方面的研究。貝林此時也在科赫研究所,發現了白喉抗毒素血清的治療效果。1890年,埃爾利希成為科赫的助手並開始免疫學方面的研究。貝林此時也在科赫研究所,發現了白喉抗毒素血清的治療效果。 • 埃爾利希使得標準化抗毒素血清的質量成為可能。此時已經有廠家聯絡貝林,希望盡早將抗毒素血清的生產規模化。 • 此時埃爾利希成功地純化了貝林的血清,使得抗毒素血清的治療獲得了極大的成功,貝林也因此名利雙收。

  13. 1901年,貝林與埃爾利希同時成為首屆諾貝爾醫學獎的候選人,但最終這一獎項卻只授予了貝林一人1901年,貝林與埃爾利希同時成為首屆諾貝爾醫學獎的候選人,但最終這一獎項卻只授予了貝林一人 • 一種說法是,貝林許諾給埃爾利希一個更好的實驗場所,以換取埃爾利希放棄自己在白喉抗毒血清方面的專利。 • 另一種說法則是貝林掩蓋了抗毒血清是應用了埃爾利希成果的事實,侵吞了本該屬於埃爾利希的榮譽。

  14. 但是無論如何,貝林和埃爾利希都是偉大的醫學科學家兼醫生。但是無論如何,貝林和埃爾利希都是偉大的醫學科學家兼醫生。

  15. 報告完畢謝謝聆聽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