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likes | 309 Views
项目五 吸收. 学习任务: 掌握气体吸收的基本概念和气体吸收过程的基本计算方法。 本章重点及难点内容 : 1. 吸收传质的气液相平衡及亨利定律 2. 两相间的传质及吸收传质速率方程 3. 扩散传质及理论基础 4. 吸收塔. 任务一 吸收综述. 案例分析: 1. 打开 一罐可口可乐 2. 烧杯加热一杯水 现象 结论:温度和压力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 吸收剂 (S). 吸收尾气 (A+B). 吸收塔. 混合气 (A+B). 吸收液 (A+S). 吸收的概念 :. 利用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在溶剂中溶解度不同而将其分离的方法。. 吸收的原理.
E N D
项目五 吸收 学习任务:掌握气体吸收的基本概念和气体吸收过程的基本计算方法。 本章重点及难点内容: 1.吸收传质的气液相平衡及亨利定律 2.两相间的传质及吸收传质速率方程 3.扩散传质及理论基础 4.吸收塔
任务一 吸收综述 案例分析:1.打开 一罐可口可乐 2.烧杯加热一杯水 现象 结论:温度和压力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
吸收剂(S) 吸收尾气 (A+B) 吸收塔 混合气 (A+B) 吸收液(A+S) 吸收的概念: 利用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在溶剂中溶解度不同而将其分离的方法。 吸收的原理 溶质——气体中被溶解的组分(A) 吸收剂——溶剂(S),其中不含溶质 或溶质浓度较低,又称贫液
惰性组分—气体中不能被吸收剂S溶解的组分(B)惰性组分—气体中不能被吸收剂S溶解的组分(B) 尾气——经吸收操作后排出的气体(大量B+少量A) 吸收液——溶质A和溶剂S组成的溶液。(S+A),又称富液 3.吸收操作分类 ① 按过程的物理化学反应 如: 用水吸收二氧化碳、用水吸收乙醇或丙醇蒸汽、用洗油吸收芳烃等 如用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用稀硫酸吸收氨等过程。 如:
案例二: ② 按混合气体中组分溶解能力 案例三: 分析下列案例不同点
1.水吸收空气中的氨2、用油处理石油裂解气中的苯、甲 苯、二甲苯等 ③ 按吸收过程温度变化 体系温度变化不显著的吸收过程 体系温度发生明显变化的吸收过程 4.吸收设备和流程
(1)吸收设备-----塔设备 (2)吸收流程——吸收-解吸流程
5.吸收剂的选择 吸收剂性能的优劣往往是决定吸收效果的关键。 (1)溶解度: 对溶质组分有较大的溶解度,则传质推动力越大,吸收速率越快,且吸收剂的耗用量越少。 (2)选择性: 对溶质组分有良好的选择性,即对其它组分基本不吸收或吸收甚微,否则不能实现有效的分离。 (3)挥发性: 应不易挥发, 即挥发度要小,以减少吸收剂的损失量。 (4)粘性:操作温度下的粘度要低,其在塔内的流动阻力越小,扩散系数越大,这有助于传质速率的提高。 (5)其它: 无毒、无腐蚀性、不易燃烧、不发泡、 价廉易得,并具有化学稳定性等要求。
小结: 1、吸收的基本概念 2、吸收的应用 3、吸收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