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1

复 习

复 习. A 型题. 1. 某药半衰期为 10 小时,一次给药后,药物在体内基本消除时间为:. D. A 10 小时左右  B 20 小时左右  C 1 天左右   D 2 天左右   E 5 天左右. 2. 弱碱性药物,在酸性尿液中( ) A 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 B 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 C 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快 D 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 E 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慢. D. D. 3. 下列情况可称为首关消除的是( ) A 苯巴比妥钠肌注被肝药酶代谢,使血药浓度降低

Download Presentation

复 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复 习 A型题 1.某药半衰期为10小时,一次给药后,药物在体内基本消除时间为: D A 10小时左右  B 20小时左右  C 1天左右   D 2天左右   E 5天左右

  2. 2.弱碱性药物,在酸性尿液中( ) A 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 B 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 C 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快 D 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 E 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慢 D

  3. D 3.下列情况可称为首关消除的是( ) A 苯巴比妥钠肌注被肝药酶代谢,使血药浓度降低 B 硝酸甘油舌下给药,自口腔粘膜吸收, 经肝代谢后药效降低 C 青霉素口服后被胃酸破坏,使吸收入血的药量减少 D 普奈洛尔口服,经肝脏灭活代谢,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 E 所有这些均是

  4. 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Pharmacodynamics

  5. 本章要求 掌握:不良反应概念;药物-受体概念,受体调节 熟悉:量效关系和量效曲线 了解:受体类型,细胞内信号转导

  6. 6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Basic Effects of Drugs 第三章

  7. 一、药物作用和药理效应 (Drug action & Pharmacological effect) 药物作用:对机体的初始作用 药理效应:机体反应的表现 兴奋 (Excitation):功能增强 抑制 (Inhibition):功能降低 7

  8. NE 药物作用 (动因) -R 血管收缩 心率加快 血压升高 药理效应 (结果)

  9. Block 特异性和选择性 (Specificity and Selectivity) • Glands • Eye • Smooth muscle • Heart • Blood vessel • CNS 阿托品 M (Atropine) 9

  10. 治疗作用 不良反应 对机体不利、不符用药目的 不良反应 对机体不利、不符用药目的 二、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Therapeutic Effects and Adverse Reactions) • 对因治疗 • 对症治疗 • 补充(替代)治疗 药物作用 • 副反应 • 毒性反应 • 后遗效应 • 停药反应 • 变态反应 • 特异质反应 10

  11. 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 •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 • 药源性疾病(drug induced disease):

  12. 1.副反应(side reaction) 定义: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发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也称副作用。 特点:选择性低,治疗剂量,固有作用,可预料,难以避免,随用药目的而改变。

  13. 唾液分泌 口干 阿 托 品 (Atropine) 抑制瞳孔括约肌 扩瞳 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 M受体阻断药 心率 内脏平滑肌松弛 解痉 13

  14. 2.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 用量大,可预知,应避免 急性毒性 CVS、CNS、R 慢性毒性 肝、肾、骨髓、内分泌 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

  15. 3. 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 血浓降至阈浓度以下,残存药理效应 4. 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 突然停药,原有疾病(症状)加剧

  16. 药物不同,反应相同 5.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 特点: 致敏物:药物 代谢产物 杂质 • 免疫反应 高敏体质 • 与剂量无关 • 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 • 药理性拮抗药无效

  17. 6. 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sy) 特点: 非免疫反应 • 与剂量有关 • 症状与药物固有作用有关 • 药理性拮抗药有效

  18. (一)与药物作用相关类: 包括: 1.副反应 2.毒性反应 3.后遗效应 4.停药反应 (二)与机体反应相关类 包括:5.变态反应 6.特异质反应

  19. 药物即毒物,利弊并存,必须权衡,正确应用 19

  20. 第三章 第 二 节 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 Dose-effect Relationship 20

  21. 剂量-效应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 量效曲线(Dose response curve) 纵坐标为效应强弱, 横坐标药物剂量或浓度

  22. 量反应(graded response): 效应的强弱呈连续增减的变化,可用具体数量或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研究对象为单一个体 质反应(quantal response): 药理效应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研究对象为一个群体

  23. 几个特定位点: 1.最小有效量(或最低有效浓度、阈剂量、阈浓度) 2.最大效应(Emax)效能(efficacy) 3.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 4.效价强度(potency,效价) 引起等效反应 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纠正:lgC

  24. 呋噻米 200 每日尿排钠量(mmol) 氢氯噻嗪 150 环戊噻嗪 氯噻嗪 100 50 剂量(mg) 0 0.1 0.3 1 3 10 30 100 300 1000 图1-3 各种利尿药的效价强度及最大效应比较

  25. 100名受试者产生同一效应 所需药物浓度频数图 25

  26. 半数有效量 (ED50) 100% 反应率 50% 0 药物浓度 26

  27. 质反应曲线上的特定位点: 半数有效量(median effective dose,ED50) 引起50%的实验动物出现阳性反应时的药物剂量; ---反应治疗效应的指标 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 ---反应毒理效应的指标 极量:即最大治疗量

  28. 有效(治疗) 毒性 8 99 7 A A B B 6 概率单位 5 50 反应% 4 3 1 LD50 2 ED50 400 mg/kg(对数尺度) 100 200 图 药物A和药物B的效应和毒性的量效曲线 二药ED50、LD50相等,但毒性B药大于A药

  29. 评价药物安全性的指标: 1.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TI) TI =LD50/ ED50,其值越大越安全。 2.安全范围(margin of safety,SM) ED95~LD5之间的距离,值越大越安全 3.安全系数(safety index,SI) SI=LD1/ED99 >1,药物安全。

  30. 第 三 节 药物作用机制 Mechanisms of Drug Action 第三章 30

  31. 药物通过下列方式发挥作用 (因药物而异) • 改变理化条件 • 影响细胞物质代谢 • 影响生理物质转运、递质释放、激素分泌 • 改变酶的活性 31 End of 1st session

  32. 药物通过下列方式发挥作用 (因药物而异) • 影响细胞膜离子通透 • 影响核酸代谢 • 影响免疫功能 • 作用于受体 32 End of 1st session

  33. 药物与受体 Interaction of Drug and Receptor 第三章 33

  34. Drug binding to receptor D + R D-R Complex Response 34

  35. 信息放大系统 生理、药理学反应 一、受体概念 内源性配体 药物 Receptor • 功能蛋白,细胞膜或细胞内 • 可识别微量化学物质 • 介导细胞信号传导 35

  36. 二、受体的特性 灵敏性(Sensitivity) 特异性(Specificity) 饱和性 (Saturable): 可逆性 (Reversible): 可解离;可置换 多样性 (multiple-variation): 36

  37. [D][R] • DR KD (解离常数) = 反应平衡时: • 受体总量RT = [R] + [DR], 故: • DR D • RT KD + D = • 三、受体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 占领学说 • D+R DR E 受体相对结合量([DR] / RT)决定效应的相对强弱(E/Emax) 37

  38. EDRD Emax RTKD+D = = D = 0 效应为0 D >>K D DR / R T = 100%,达最大效应 DR / R T = 50% 即EC 50时,KD = D 亲和力指数(pD2)与亲和力成正比 38

  39. 亲和力(Affinity) 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作用强度 KD反映亲和力大小, 成反比 pD2 (=-lgKD) 与亲和力成正比 内在活性(Intrinsic activity, ) 激活受体的能力 效能 100%  0 39

  40. E(%) 100 50 a b c pD2 lgC A图 亲和力(pD2)a=b=c, 内在活性(Emax)a>b>c

  41. E(%) Y 100 Z X 50 pD2x pD2y pD2z lgC B图 亲和力(pD2)x>y>z, 内在活性(Emax)x=y=z

  42. 四、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 完全激动药 部分激动药 拮抗药 与受体亲和力 强 强 强 内在活性 100% 0% <  < 100% 0% 激动受体 产生作用 拮抗激动药效应 单用产生较弱作用 与激动药合用可拮 抗激动药部分效应 作用结果 42

  43. 竞争性拮抗药 (Competitive antagonist) 与激动药竞争同一受体,可逆性结合 • 降低其亲和力,而不改变内在活性 • 增加激动药剂量后量效曲线平行右移 43

  44. Agonist alone Agonist+ antagonist Increased agonist + antagonist 44

  45. 激动药 +递增剂量的竞争性拮抗药 激动药 剂量比 最大效应(%) 对数浓度(激动药 ) 45

  46. 拮抗参数(antagonist parameter, pA2, ) 剂量比为2时(增加后的激动药剂量D’/原激动药剂量D = 2)竞争性拮抗药浓度的负对数 意义:反映拮抗药的拮抗强度(正比) 判断激动药性质 46

  47. 非竞争性拮抗药 Noncompetitive antagonist 在拮抗药作用下,激动药的亲和力和内在活性均降低,增加剂量也不能恢复到无拮抗药时的Emax。 47

  48. +竞争性拮抗药 +非竞争性拮抗药 激动药 最大效应(%) 药物的对数浓度 48

  49. 竞争性拮抗药与非竞争性拮抗药的特点 竞争性拮抗药非竞争性拮抗药 与受体结和 激动药与受体亲和力 激动药内在活性 激动药量效曲线 激动药最大效应 可逆 牢固结合 降低 降低 不变 降低 平行右移 右移但非平行 不变 降低

  50. 储备受体 (Spare receptors ) • 通常全部受体被占领才产生Emax • 高活性药物激活部分受体即产生Emax • 剩余的未被激活受体称储备受体 50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