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计算机组装、维修及实训教程

计算机组装、维修及实训教程. 电子教案 电子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组装、维修及 实训教程 电子工业出版社. 第 9 章 硬盘驱动器. 本章内容包括硬盘驱动器的分类和组成结构、硬盘驱动器的工作原理及主要性能指标、主流硬盘的介绍,在实训中介绍了 IDE 和 SATA 接口硬盘驱动器的安装、 IDE 硬盘的 BIOS 设置、制作启动盘、硬盘的分区和高级格式化。 要求了解硬盘驱动器的分类和组成结构,掌握硬盘驱动器的工作原理及主要性能指标,了解主流硬盘的型号,熟练掌握硬盘驱动器的安装和 BIOS 设置、制作启动盘、硬盘的分区和高级格式化。.

Download Presentation

计算机组装、维修及实训教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计算机组装、维修及实训教程 电子教案 电子工业出版社

  2. 计算机组装、维修及 实训教程 电子工业出版社 第9章 硬盘驱动器

  3. 本章内容包括硬盘驱动器的分类和组成结构、硬盘驱动器的工作原理及主要性能指标、主流硬盘的介绍,在实训中介绍了IDE和SATA接口硬盘驱动器的安装、IDE硬盘的BIOS设置、制作启动盘、硬盘的分区和高级格式化。 • 要求了解硬盘驱动器的分类和组成结构,掌握硬盘驱动器的工作原理及主要性能指标,了解主流硬盘的型号,熟练掌握硬盘驱动器的安装和BIOS设置、制作启动盘、硬盘的分区和高级格式化。

  4. 9.1 硬盘驱动器的分类和组成结构 • 3.5英寸硬盘产品,其外观如图9-1所示。 图9-1 硬盘的外观

  5. 9.1.1 硬盘驱动器的分类 • 1. 按盘径尺寸分类 • 2. 按接口类型分类 • (1) IDE接口 • 硬盘IDE接口、数据连接线及主板IDE接口的外观,如图9-2所示。 图9-2 IDE接口及数据连接线

  6. (2) SCSI接口 • 如图9-3所示是希捷Cheetah 15K3的SCSI硬盘及其接口,它是第六代SCSI硬盘,主轴转速为15000r/min(转/分),36.7GB容量,物理接口是68针,并有光纤(Fibre Channel)接口,接口界面采用了Ultra SCSI 320规范。 图9-3 Cheetah 15K3的SCSI硬盘及其接口

  7. SCSI接口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

  8. (3) Serial ATA接口 • 硬盘SATA接口、数据连接线及主板上的SATA接口的外观,如图9-4所示。 图9-4 SATA接口及数据连接线

  9. Serial ATA • Ultra ATA 是采用并行方式传送数据,尽管一次可传输多位数据,但是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在并行传输模式下,线路之间存在着信号串扰问题,在数据的高速传输过程中,信号间的互相干扰对系统的稳定性来说是致命的。 • 相比Ultra ATA,Serial ATA具有许多优势。每一个Serial ATA设备与系统通信时都独占一个通道,系统中的设备都是“平等”的,因此,在Serial ATA中不用再通过跳线设置设备间的主、从关系了。由于独享通道带宽,所以点对点传输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设备的传输性能, • Serial ATA 1.0的最高传输速率可达150MB/秒,比现在的Ultra ATA/133还要快。 • Serial ATA还与USB、IEEE1394设备一样支持热插拔。

  10. 9.1.2 硬盘驱动器的组成结构 • 1. 硬盘的外部结构 • 硬盘从外观上看,由电源接口、数据接口、控制电路板、固定盖板、安装螺孔等组成,相同类型的硬盘结构都是相似的,如图9-5所示,左图是IDE接口的硬盘,右图是SATA接口的硬盘。 图9-5 硬盘的外部结构

  11. IDE硬盘的电源接口是4针接口,SATA硬盘的电源接口为15针,如图9-6所示。 IDE硬盘的电源接口是4针接口,SATA硬盘的电源接口为15针,如图9-6所示。 图9-6 IDE、SATA硬盘电源线的插头及转接线

  12. SATA硬盘使用7针端口,如图9-5(b)所示。IDE和SATA的数据线,如图9-7所示。 SATA硬盘使用7针端口,如图9-5(b)所示。IDE和SATA的数据线,如图9-7所示。 图9-7 IDE的数据线和SATA的数据线

  13. 2. 硬盘的内部结构 • 硬盘内部结构由固定面板、控制电路板、盘头组件、接口及附件等几大部分组成,如图9-8所示。 图9-8 硬盘的内部结构

  14. 浮动磁头组件由读写磁头、传动杆和传动轴三部分组成,如图9-9所示。浮动磁头组件由读写磁头、传动杆和传动轴三部分组成,如图9-9所示。 图9-9 磁头组件

  15. 9.2 硬盘驱动器的工作原理及主要性能指标 • 9.2.1 硬盘驱动器的工作原理 • 整个硬盘系统由硬盘驱动器、硬盘适配器及连接电缆三部分组成。 • 初始化完成后,主轴电机启动并高速旋转,装载磁头的小车机构移动,将浮动磁头置于盘片表面的00道,如图9-10所示。 • 硬盘“磁柱面”的概念,如图9-11所示。

  16. 9.2.2 硬盘驱动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 1. 容量(Capacity) • 2. 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 Seek Time) • 3. 转速(Rotational Speed) • 4. 平均潜伏期(Average latency) • 5. 道至道时间(Single Track Seek) • 6. 全程访问时间(Max Full Seek) • 7. 平均访问时间(Average Access) • 8. 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Maximum Internal Data Transfer Rate)

  17. 9. 外部数据传输率(External Transfer Rate) • 外部数据传输率示意图如图9-12所示。 图9-12 硬盘内部数据传输率与外部数据传输率示意图

  18. 10. 高速缓存(Cache) • 11. 硬盘表面温度(Surface Temperature) • 12.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 • 13. 单盘容量 • 14. 数据保护技术

  19. 9.3 主流硬盘介绍 • 表9-1列出了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产品的技术参数。 表9-1 主流7200r/min桌面硬盘技术参数一览

  20. 垂直记录 • 垂直记录是相对于之前的水平磁盘记录方式而言,如果每个记录单元的SN方向为水平于盘片,则称为水平磁盘记录方式。 • 解决硬盘容量的继续提升问题,就必须继续提高单片盘片上能承载的容量,在受盘体物理尺寸及主轴马达寿命的限制下,提高单碟容量/面密度成为多年来提升容量的唯一途径,而缩小盘片上的信息记录单元所占的面积,则不可避免地遇到“超顺磁” 现象。超顺磁现象是指记录信息的单元小到某个程度,维持状态的能力就会减弱,太细小的单元没有足够的磁力保持原本的状态,以至于常温下都会因为记录单元自己磁极性自己翻转,而导致记录数据丢失。

  21. 从微观上看,磁记录单元的排列方式有了变化,从原来的“平躺”水平排列,变为了“站立”的垂直排列。同时,磁头的构造也有所改进,并且增加了软磁底层。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厚磁盘材料,缓解超顺磁现象的不利影响,而且能够提供更强的磁场,让其能够以更高的稳定性将数据写入介质。

  22. 固态磁盘 • 1.8英寸64GB容量SSD固态磁盘。 与传统硬盘相比,闪存固态硬盘有能耗少、噪音小和温度低等优点。由于没有移动零件,这种硬盘运行时几乎完全无噪音;耗电量仅为0.4W,而传统硬盘为1W。

  23. 选购

  24. 硬盘的维护 • 1、防止振动 • 2、读写时不能断电 • 3、工作环境 • 4、定期整理维护 • 5、数据备份、病毒防治

  25. 9.4 实习 • 9.4.1 实习1——IDE接口硬盘驱动器的安装 • 1. 设置硬盘驱动器主、从跳线 • 不同厂家生产的硬盘的跳线设置方式通常不同,在硬盘标签上一般均注有跳线提示,如图9-13所示。 图9-13 硬盘跳线图

  26. 在电源插座与数据线插座之间有4组跳线插针,如图9-14所示在电源插座与数据线插座之间有4组跳线插针,如图9-14所示 。 图9-14 硬盘主、从跳线插座

  27. 2. 将硬盘固定在安装架上 • 水平放置时,电路面朝下,标签面向上,如图9-15所示。 图9-15 硬盘的固定

  28. 3. 连接硬盘数据线 • 80芯专用数据线如图9-16所示。 图9-16 80芯数据线

  29. 先将IDE线的蓝色插头插在主板上的IDE1插座中,如图9-17所示。然后再将黑色IDE插头插到硬盘上的IDE插座中,如图9-18所示。 图9-17 主板上IDE接口 图9-18 连接硬盘数据线

  30. 4. 连接硬盘电源线 • 将电源线D形插头与硬盘电源插座相连接,如图9-19所示。 图9-19 硬盘电源线的连接

  31. 9.4.2 实习2——SATA接口硬盘的安装 • SATA硬盘与IDE硬盘一样,需要连接数据线和电源线。SATA数据线为扁长形(见图9-4),直接连接主板上的相应接口即可,如图9-20所示。 图9-20 数据线和电源线的连接

  32. 9.4.3 实习3——IDE硬盘的BIOS设置 • 进入设置第一主IDE设备的参数的子选项,如图9-21所示。 图9-21 设置第一主硬盘参数

  33. 9.4.4 实习4——制作启动盘 • 1. 制作Windows 98启动盘 • 2. 用Windows 98启动盘启动微机 • 9.4.5 实习5——硬盘的分区 • 1. 删除硬盘原有分区 • 2. 建立新的硬盘分区 • 3. 设置活动分区 • 9.4.6 实习6——硬盘的高级格式化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