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likes | 431 Views
项目七 有助于减少体内脂肪功能. 肥胖症. 肥胖病是一种社会性慢性疾病,是指机体内热量的摄入大于消耗,造成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导致体重超常. 体质指数( Body Mass Index , BMI). BMI = 体重( kg)/ 身高 2 ( m 2 ) 判断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拟定的世界标准 BMI 18.5~24.9 正常 BMI >25 超重 BMI >30 肥胖
E N D
肥胖症 肥胖病是一种社会性慢性疾病,是指机体内热量的摄入大于消耗,造成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导致体重超常
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 BMI = 体重(kg)/身高2 (m 2 ) • 判断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拟定的世界标准BMI 18.5~24.9 正常BMI >25 超重BMI >30 肥胖 • 中国人群体重指数BMI 18.5~23.9 正常 BMI 24.0~27.9 超重BMI >28 肥胖 近几年国外学者多数主张使用BMI,认为BMI更能反映体脂增加的百分含量。BMI主要用于衡量肥胖程度,而不一定适用于判定人体发育水平。
理想的BMI是22 • 以下人不适合BMI:未满18岁、运动员、正在做重量训练、怀孕或哺乳中、身体虚弱或久坐不动的老人。腰围是衡量腹部肥胖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了腹部脂肪蓄积的程度,而腹部脂肪的蓄积与一系列代谢异常有关。男性:身高(cm)÷2-11(cm),女性:身高(cm)÷2-14(cm),±5%为正常范围。
肥胖的发生情况 • 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 2.0亿 肥胖率为7.1% 6 000多万 • 大城市成人:超重率为30.0% 肥胖现患率为12.3% • 儿童肥胖率:8.1% 与1992年全国调查资料相比,成人超重率上升39%,肥胖率上升97%,预计今后肥胖患病率将会有较大幅度增长
肥胖可分为: 单纯性肥胖:无明显的内分泌紊乱现象,亦无代谢 性疾病。约占肥胖症的95%以上。 继发性肥胖: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所引起的,也称 症状性肥胖。 早期肥胖:脂肪细胞数量异常增多,多发生于儿童和 青少年期。 晚期肥胖:脂肪细胞数量正常,但细胞肥大,多发生 于成年期。
早期肥胖一旦发生,异常增多的脂肪细胞会随着年龄增大而出现细胞肥大。就目前的科技水平来讲,要改变脂肪细胞的大小尚可做到,若要减少脂肪细胞的数目则还无法实现。早期肥胖一旦发生,异常增多的脂肪细胞会随着年龄增大而出现细胞肥大。就目前的科技水平来讲,要改变脂肪细胞的大小尚可做到,若要减少脂肪细胞的数目则还无法实现。
肥胖症的病因 • 遗传因素 • 生理病变因素 • 膳食因素 • 运动情况 • 精神状况 内因 外因 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遗传因素 据调查,肥胖者的家族中有肥胖病史者占34%;父母都肥胖者,其子女70%肥胖;父母一方肥胖者,其子女40%肥胖;父母体格正常或体瘦者,其子女肥胖者仅占10%。
生理病变因素 有些肥胖是由于体内某些疾病所引起的,如中枢神经、脑垂体、内分泌等病变都会造 成继发性肥胖。如因某种原因损伤了摄食中枢与饱食中枢的联系,二者失去相互制约的机制,便会发生多食而导致神经性肥胖。
膳食异常因素 • 正常情况下,人体能量的摄人与消耗保持着相对的 平衡,人体的体重也保持着相对的稳定。一旦平衡 遭到破坏,摄入的能量多于能量的消耗,则多余的 能量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日积月累,最 终发生肥胖,即单纯性肥胖。 • 同时膳食结构的不合理(如食物脂肪含量过高)、饮食习惯的不适当(如睡觉前进食等)等因素也都与肥胖的发生有关。
心理的因素 为了解除心情上的烦恼、情绪上的不稳定,不少人也是用“吃”来作发泄。这都是引起饮食过量而导致肥胖的原因。 与运动有关的因素 运动有助消耗脂肪,运动减少,能量消耗减少,形成肥胖。肥胖导致日常的活动越趋缓慢、慵懒,更再次减低热量的消耗,导致恶性循环,助长肥胖的发生。
肥胖症的发生机理 脂质代谢异常 能量消耗过少 神经、内分泌异常 消化吸收增加 体脂堆积 能量摄入过多 食欲过强
肥胖的危害 由肥胖引起或加剧的健康问题
减肥的措施 • 药物疗法 饮食疗法 最根本、最安全 运动疗法 配合低热能饮食 行为疗法 配合低热能饮食 食欲抑制剂,加速代谢的激素,影响消化吸收和脂肪动员的药物。配合低热能饮食
饮食疗法 • 营养平衡、低热量饮食:食物多样、谷物为主 ,控制食物量 • 碳水化合物对肥胖影响最大。原因:使胰岛素分泌过多,促进了脂肪合成;碳水化合物有低饱食感 • 脂肪过高是肥胖的另一因素 • 过量蛋白质 • 喝酒太多 • 少食多餐优于少餐多食
减肥食品设计原则 • 营养平衡:三大供能营养素的搭配比例为:碳水化合物40%一55%,蛋白质20%一30%,脂肪25%一30%。为了单纯地追求低热量,有些减肥食品仅有氨基酸、维生素与微量元素,没有碳水化合物,也不含脂肪。这类减肥食品对身体极为有害,因为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很低。减肥过程中体内脂肪的分解必须要有葡萄糖的参与,如果没有碳水化合物的参与,体内蛋白质就会通过糖原异生作用形成葡萄糖,导致肌肉减少 • 低热量、饱腹感:膳食纤维 • 增加能量的消耗(脂肪动员):激活激素敏感性脂肪酶可加速甘油三酯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如大蒜中硫醚化合物可促进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从而激活脂肪酶; L-肉碱,咖啡因、茶碱、可可碱等甲基黄嘌啉类物质,丙酮酸钙、生姜、香料。
具有减肥作用的功能因子(卫生部批准) • 膳食纤维、绞股蓝、茶多酚、L-肉碱、魔芋、乌龙茶、丙酮酸钙、灵芝、黄芪、茯苓、山楂、银杏叶、荷叶、桑叶
L-肉碱 又称左旋肉碱, 主要来源于红色肉类,对人体无毒副作用。不同类型的日常饮食已经含有5-100毫克的左旋肉碱,但一般人每天只能从膳食中摄入50毫克,素食者摄入更少。左旋肉碱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 脂肪转化成能量,服用左旋肉碱能够在减少身体脂肪、降低体重的同时,不减少水分和肌肉,在2003年被国际肥胖健康组织认定为最安全无副作用的减肥营养补充品。
魔芋(含葡甘露聚糖) • 抑制脂肪的吸收,降低脂肪细胞中脂肪含量 • 抑制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调节血糖 • 调节肠道菌群、改善便秘 • 抗肿瘤
蔗糖聚酯(脂肪替代品) • 低能量:不被分解吸收,不提供能量 • 降低胆固醇:抑制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 • 降低机体对其他有毒物质的吸收 • 促进有毒物质排泄 • 致腹泻作用:高剂量会引起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