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 likes | 1.12k Views
一轮复习中的案例教学. 金陵中学河西分校 梁化飞. 讲 座 提 纲. 一、地理案例的由来 二、地理案例的概念和内涵 三、地理案例的重要性 四、地理案例教学的作用 五、地理案例的分类 六、高中地理新教材中的案例 七、高考试卷中“案例”题目 八、自选案例教学的实施. 教材的结构. “ 章前导读”主要提出地理问题,突出本章重点; “正文”中除了课文、图表外,增加了 思考、活动、 案例 和阅读材料 ; “问题研究”在每章最后。. 一、地理案例的由来.
E N D
一轮复习中的案例教学 金陵中学河西分校 梁化飞
讲 座 提 纲 • 一、地理案例的由来 • 二、地理案例的概念和内涵 • 三、地理案例的重要性 • 四、地理案例教学的作用 • 五、地理案例的分类 • 六、高中地理新教材中的案例 • 七、高考试卷中“案例”题目 • 八、自选案例教学的实施
教材的结构 • “章前导读”主要提出地理问题,突出本章重点; • “正文”中除了课文、图表外,增加了思考、活动、案例和阅读材料; • “问题研究”在每章最后。
一、地理案例的由来 • 发展:1870年兴于哈佛大学法学院;20世纪初开始运用于商业和企业管理教学;20世纪70年代运用于普通的教学领域;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 • 案例;译自英语“case”一词,指具体事例,来自于现实的第一手材料,真实、有环境、有情节
二、地理案例的概念和内涵 • 地理案例教学是指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案例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 • 地理教学中案例的内涵:(1)从形式上看—案例是陈述性的,(2)从内容上看—案例是是典型、完整的,(3)从来源上看—案例是经验性,(4)从构成上看—案例是设置于特定的情境中 • 地理案例教学中的案例与平时教学中的举例、材料的运用等在目的、功能、地位等有明显的区别
三、地理案例的重要性 • 让抽象的地理原理、过程、规律具体化,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 整合归并同构性知识,避免知识的反复、堆砌现象,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 创设具体的地理情景,缩短教材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以促进地理知识和方法的内化; • 通过对案例的自主、合作及探究学习过程,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四、地理案例教学的作用 • 有利于体现地理学科的实用性 • 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地理原理 • 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 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科学的观念
五、地理案例的分类 • 1.依据地理案例内容—分为自然地理案例、人文地理案例、系统地理案例;或者世界地理案例、中国地理案例、乡土地理案例 • 2.依据地理案例形式—分为地理文字材料案例和地理图象案例 • 3.依据地理案例情境—分为虚拟情境案例和真实情境案例 • 4.依据地理案例用法—分为讲解式(印证式)案例和讨论式案例
地理案例的分类 • 高中地理新课标教材中的案例按照其侧重的功能不同,可以划分为: • 示范性案例 • 例证性案例 • 应用性案例 • 启发性案例
1. 示范性案例 • 特点是通过特殊认识一般,即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 选取发展阶段完整的案例以示范地理现象演替的一般过程(芬兰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英国城市化进程的案例); • 选取社会发展进程中影响深远或在同类现象中地位突出的案例以示范地理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及特点(农业及工业地域类型的案例、鞍钢与宝钢区位选择的案例); • 选取典型区域的开发和国土整治的案例以示范相同结构的区域开发与国土整治的一般方法及途径(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案例、美国田纳西河流综合开发的案例、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案例)。
2. 例证性案例 • 例证性案例以客观的地理事实例证和说明抽象的地理原理、过程和规律,一般呈现在地理原理、过程和规律之后,特点是以具体解释抽象。 • 引用“嘉兴聚落形态的变化”例证交通的发展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 以“不同时期北京商业中心与交通的发展变化”说明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与交通运输发展变化密切相关; • 选取“北大西洋暖流与西北欧气候”和“秘鲁寒流与南美大陆西岸气候”的案例阐述暖流与寒流对沿岸气候的作用。
3. 应用性案例 • 应用性案例是对抽象的地理原理及规律的实际应用,特点是以理论指导实践,即人类活动有意识地依据地理原理、规律进行调整。 • 这类案例包括“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合肥市环城公园”、“河南某酒精总厂的清洁生产”等等。
4. 启发性案例 • 目的是启发学生由此及彼,深入挖掘地理现象的本质及相互联系,通过知识方法的迁移培养探究与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 譬如:对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综合整治的思考、温州乡镇企业发展的问题与建议、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发展优势及问题探讨。
六、高中地理新教材中的案例 • 地理1教材共五章96页,有12个案例。 • 第一章 1.2案例1太阳风暴袭击地球 • 第二章 2.2案例1气压带与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 2.3案例2台风及其危害 寒潮及其危害 • 2.4案例3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将被迫举国迁移 • 第三章 3.2案例1北大西洋暖流与西北欧气候 • 秘鲁寒流与南美大陆西岸气候 • 3.3案例2咸海的忧虑 • 第四章 4.1案例1基拉韦厄火山大爆发与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 4.2案例2日本的富士山 • 4.3案例3黄河三角洲的发育 • 第五章 5.1案例1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与演化中的作用 • 案例2水土流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变化过程 • 案例3东北森林变化导致了环境的整体变化
人教版 必修3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 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 2.2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 3.1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 3.2 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 5.2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对地理2教材案例的简要分析 (部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 案例1: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 案例2:美国的人口迁移 • 案例3:我国古代的几次人口迁移
第二章 城市和城市化 • 案例1:纽约市的少数民族区 • 案例2:上海市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的变化 • 案例3:荷兰迂田居民点的设置 • 案例4: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 案例5:合肥市环城公园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 案例1: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 • 案例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 • 案例3: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 • 案例4: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 案例1:鞍钢与宝钢的区位选择 • 案例2:珠江三角洲音响生产的工业集聚 • 案例3:德国鲁尔区 • 案例4: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 • 案例5:美国“硅谷”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 案例1:南昆铁路的建设 • 案例2:嘉兴聚落形态的变化 • 案例3:不同时期北京商业中心与交通的发 展变化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 案例1:玛雅文明的消失 • 案例2:河南某酒精总厂的清洁生产 • 案例3:北京留民营的生态农业
八、自选案例教学的实施 • 1.地理案例教学的选编——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应遵循: • 客观性、典型性 • 时代性、教学性 • 多样性、可行性 如:南京城市规划(道路、下水道);节水(按压式水龙头);晴朗冬天的早霜。
2.案例的运用 • 首先,提供和呈现地理案例——注意呈现的形式和时机 • 呈现的形式——如印发文字材料、教师描述、多媒体展示、模拟再现实际情境、学生表演等 • 呈现的时机——例导型(即先“案”后“理”)、例证型(即先“理”后“案”)、例说型(即“案”“理”同步)、复合性(“一案多理”、“多案一理”)
其次,分析和讨论案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其实质是将案例的情境与相应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以揭示案例与所学原理之间的联系其次,分析和讨论案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其实质是将案例的情境与相应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以揭示案例与所学原理之间的联系 • 操作程序:个人体验——小组讨论——指导分析(对比分析、变式分析、延伸分析、反证分析) • 教师的作用——启发、引导、组织、调控,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创造性学习 • 学生——是分析、研讨案例的主体
再次,总结和评价案例——是对案例教学的概括和升华,一般由教师来完成。案例总结方式有: 纲要式总结、提高式总结、 矫正式总结、悬念式总结
综合性案例、大案例 (以必修3为例)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生态建设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
资源环境 水文条件 土壤植被 地理位置 气候条件 地形条件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 工业农业 开发早期 商业交通 发展水平 发展方向 人类活动 不同发展阶段 区域 人口城市 农业社会 民居建筑 文化景观 工商业社会 内涵和特征 文化行为 ……
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 明确区域地理位置和范围 分析存在的环境问题的潜在因素 气候、地形 地质、水文 土壤、生物 自然 原因 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人口激增 (重点分析人为因素) 人为 原因 人地矛盾日益尖锐 不合理生产活动 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 工程措施 生物措施 制定综合治理的措施 资金、政策 法律、法规 意识形态 社会经济角度 (由原因找对策)
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 区域差异既包括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也包括人文地理要素的差异.
专题案例分析 河流的特征分析
1.关注河流特征,考查对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的描述及成因分析 1.关注河流特征,考查对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的描述及成因分析 • 2.关注河流水能,探究流域内水能开发的条件 • 3.关注流域范围,比较流域面积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 4.关注整体性,探究河流与其他各自然地理要素的关联 • 5.关注河流航运,突出对河流航运条件分析的考查 • 6.关注河流功能,考查城市在河流交通运输中的区位特点 • 7.关注人地矛盾,探寻河流综合整治的主要措施 高考河流命题的几个钟情点
【考点透析】 一、河流特征概述 水文特征:河流水文特征是发生在河流中的水文特性和变化规律。主要包括径流量、水位、含沙量、结冰期、流速等方面。 水系特征:水系是流域内具有同一归宿的水体所构成的水网系统。组成水系的水体有河流、湖泊、水库、沼泽等,其中河流是水系的主体。水系特征主要包括河流长度、河网的密度和河流的弯曲系数等。 河流特征:包括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
径流量:大或小 水位:高或低,季节变化,年际变化等 水文特征 含沙量:大或小 结冰期:有或无,长或短;有无凌汛 其他:流速、水能等 二、描述与分析河流水文特征的思路与方法 1.总体描述河流水文特征的思路 全面性 科学性 逻辑性 简洁性
例1 (09福建卷)结合材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9中的主要国家是拉丁美洲经济一体化集团的重要成员国。甲国为拉丁美洲人均GDP较高的国家,与中国有良好的贸易关系。 (2)描述H河中下游的水文特征。(10分) 水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大;无结冰期;含沙量小;水流平缓。
二、描述与分析河流水文特征的思路方法 2. 如何分析径流量特征 例2 (08年全国Ⅰ卷)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哪条河? 什么地形? 什么气候? 植被状况如何? 这些要素与流量有什么关联? G河流域面积广大,水网稠密,支流众多;流域以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降水丰富;流域内雨林广布,涵养水源作用明显,所以水量丰富。
二、描述与分析河流水文特征的思路方法 2. 如何分析径流量特征 阅读我国主要河流数据表 流程长短(km) 1.长江 6300 2.黄河 5778 3.黑龙江 3420 4.珠江 2214 5.雅鲁藏布江2208 6.澜沧江 2161 7.塔里木河 2137 径流总量(亿m3) 1、长江 97552、珠江 33603、黑龙江 27094、雅鲁藏布江 16545、澜沧江 7606、怒江 7037、黄河 650 流域面积(万km2) 1.长江 180.85 2.塔里木河 102 3.黑龙江 90.4 4.黄河 79.47 5.松花江 55.68 6.珠江 44.21 思考: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为什么其径流量相对较小? 塔里木河的流域面积和流程均排位在前,而流量却很小,为什么?
二、描述与分析河流水文特征的思路方法 2. 如何关联分析径流量特征? 地形 整 体 性 气候 自然地理要素 水系 流量大小 植被 土壤 修建水库 人为因素 植树造林 工农业生产
【题型分析—某河段流量分析】 例3(10年福建卷)阅读分析材料和图表.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尼日尔河从P点 到Q点河段的水量变化趋 势,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变化趋势:水量减小。 原因:该河段所处区域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少支流汇入;河流下渗严重。 流经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区的河流经常要考虑蒸发与下渗的作用!
二、描述与分析河流水文特征的思路方法 3.如何描述与分析水位(或径流量变化) 强调水位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汛期长短及出现的时间:夏汛、冬汛、春汛、无明显汛期 河流主要补给形式 季节变化 水位的变化 下垫面性质 年际变化 如:人类活动(修水库、植树造林等) 其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