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 likes | 551 Views
新闻写作与摄影. 主讲:杨罗军. 第一部分 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是新闻事实的文字表达手段,是准确、鲜明,及时地报道新闻的重要环节。. 第一部分 新闻写作. 一、新闻写作的要求
E N D
新闻写作与摄影 主讲:杨罗军
第一部分 新闻写作 • 新闻写作是新闻事实的文字表达手段,是准确、鲜明,及时地报道新闻的重要环节。
第一部分 新闻写作 • 一、新闻写作的要求 • (一)坚持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它是取信于民的所在。新闻真实性要求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都要确凿无误。也就是说,新闻事实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因果等都必须真实、准确。这些情况若有出入,将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如在写消息、通讯等过程中不注重对地名的核对、查实,发表后才知道错了一个字,这是写作中应该注意的。新闻真实性还要求新闻所反映的事实的环境条件、过程、细节和人物的语言甚至动作都必须真实。新闻作品中引用的各种资料,如数字、史料、背景材料等也必须确切无误。总之,新闻以求真标明自己的价值,就是要坚决杜绝新闻失实现象的发生。这就要求我们不要为了追求生动感人,凭主观想象增加许多不真实的细节,更不要进行主观的“合理预言”,夸大其词,胡编乱造。
第一部分 新闻写作 • (二)坚持时效性。新闻常被称为“易碎品”,这是因为新闻作品的新闻价值的实现是一瞬间的、一次性的。“今天的新闻是金子;昨天的新闻是银子,前天的新闻是垃圾”。这对新闻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就写作而言,要求善写短新闻,或根据题材实际搞先简后详的连续报道。 • (三)坚持思想性。思想性也可称为指导性,即新闻媒介通过具体的新闻报道,以影响、指导受众的思想、态度、情感和行为,最终把他们引导到一定的目标上去。有一句古老格言说:“给他们光,人们就能找到出路。”我们要力求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和党的方针、政策、路线回答实际工作中和生活中提出的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以指寻人们的思想言行。好的新闻作品会使思想长出飞向读者心坎的翅膀。
第一部分 新闻写作 • (四)坚持简明性。简明是一切体裁的新闻作品最显著的特征。也就是要以平实的语言,在最短的时间写完一篇稿件。有权威人士曾说过:没有什么文章不能压缩,压缩是为了明确。邓小平的话更是一针见血:“可以不说的去掉;该说的就可更突出。”简明性要求新闻作品必须写得人人都懂,同时简洁凝练,使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
第一部分 新闻写作 • 二、新闻写作的切入口 • (一)从事物的关键点切入。在实际采写中,有些客观事实本身很新鲜、很典型,主题意义也很明显,只需正面入笔,直书其事,就能收到好的效果。但有些新闻事实不便从正面直入,须选择最重要之点切入。为此,就要跳出就事论事的圈儿,透过表象和假象,抓住体现事物内核的本质之点,关键之点。揭示出具有指导全局的重大主题。 • (二)从事物的闪光点切入。新闻报道在有限的篇幅内,不可能也没必要反映事物的全貌和全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时用全力找出那些最重要、最精彩的片断,紧紧围绕这些闪光点做文章,把它突出、放大、重现出来,对那些一般的或同主题关系不大的东西,则要大刀阔斧地砍掉。摒弃了枝叶,便留下了精华。从闪光点落笔,这是新闻或文章写作中常用的一种事半功倍的方法。
第一部分 新闻写作 • (三)从事物的新奇点切入。新,是一切新闻报道的本质属性,也是各类文章的共同特点,不新,也就不成其为新闻,内容不新鲜,主题缺乏新意,缺乏特色,当然不可能成为一篇新闻精品。因此,新闻精品写作一定要注意从新鲜、奇特之点切入,抓住新颖的、别人尚未反映过的问题、角度、方面或材料,紧紧围绕“新”字做文章。
第一部分 新闻写作 • 三、新闻写作主要体裁 • 新闻写作体裁主要有:消息、通讯、评论。 • (一)消息 • 1、消息的含义。消息是新闻报道最重要的体裁。它从现实生活中选择最新鲜的事实,及时加以报道,文字洗炼,主题突出,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形式。消息能迅速传达党和政府的新精神,又及时披露各行各业的新动态、新信息,还能简洁反映事物发展的新变化、新进展。新成果,并可预告或预测未来人们关注的新趋势。
第一部分 新闻写作 • 2、消息的特点。消息要写得精彩应力求体现出“新、活、快、短”四个特点。 • “新”是指消息的报道题材是新发生的或新发现的,或是处于变动或突变中的事实。消息具有“新”这个特点,要求通讯员捕捉消息时要有高度的新闻敏感和敏锐判断力。有些新鲜的事,一眼可以看穿。但有些新鲜事,在即将出现或刚露头时,往往不引起人们的注意。这就要从一些表现细微的异常动态中去发掘,不断掌握新精神,不断关注新情况,不断探讨新问题,在胸怀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具有新闻价值的“活鱼”。 • “活”是指消息中写“活”动态。一是抓现场活动的典型事或典型人,即使捕捉到一情一景或一言一行,也可把消息写“活”。二是多用巧用动词写动态。写消息时选用准确传神的动词,可以化静为动,把“死”材料写“活”。
第一部分 新闻写作 • “快”是指消息要采得快,写得快。许多动态事件瞬间即逝,倘若写稿不及时,便成“明日黄花”,使新闻成了“旧闻”,丧失了消息的新闻性。 • “短”是指消息要写得简短。因为它所报道的多是一个事件、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会议或一个人的活动(综合消息除外),写的内容比较单一又集中,主要是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必要时才回答“为什么”和“怎么发生”等问题。因此,除大的综合性消息之外,一般动态性消息相比通讯、特写等报道体裁,要力求文字简洁,使读者一口气读完,达到一目了然的目的。
第一部分 新闻写作 • 3、消息的类型 • 一般按写作特点来分类,把消息分为动态消息(包括会议消息)、综合消息、经验性消息(典型性报道)、述评性消息、人物消息、特写性消息、新闻公报等。 • ①动态消息 • 动态消息报道新近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反映新情况、新成就、新问题、新气象等,也包括会议活动在内。它一般以一地一事、一人一事为对象,篇幅短小,文字简洁。有短到几十字,两三句话的,称简讯或简明新闻。概括起来,它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即:以事物的最新变动为主要着眼点;以时新性与重要性为主要的价值取向;以突发性事件为主要报道内容;以客观叙事为基本特征;以开门见山、一事一报为主要写作原则:要给人以动感和现场感等。如我报道的《亮实招、促落实》、《泗洪高速公路有了户口》、《外资民资托起泗洪新城》等等。
第一部分 新闻写作 • ②综合消息 • 它是综合反映带全局性的情况、动向、成就和问题的报道。它涉及的面较广,声势较大,能给人较为完整的印象。要求占有全面、充分、典型的材料,既有面的形势、成就、趋向,又有典型事例的说明、分析,讲求点面结合以及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善于将概貌的介绍与具体事例的叙述结合起来,做到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如我报道的《政务公开》、《深化地改制度、促进城市建设》、《汗水浇出金银花》等。
第一部分 新闻写作 • ③经验性消息 • 它是报道典型经验,用以推动全局、指导工作的一种消息体裁。它既有概括的观点,又有具体的作法,它偏重于交待情况、叙述做法、反映变化、总结经验。这类消息贵在题材重大、典型,提供的经验具有普遍的意义。如我报道的《泗洪局实现纪检监察工作新思路》、《创文明行业、树国土形象》等等。
第一部分 新闻写作 • ④述评性消息 • 它是用叙议结合的方式来反映国内外重大事件的一种消息。它的特点是既叙述事实,又评论分析;事实材料要丰富、典型,评论、分析要讲究逻辑,言简意赅;叙述和议论要紧密结合,防止有述无评、只评不述、述评脱离,其“评”在此种消息中的地位和目的、文章对时间的要求、文章篇幅等方面均与新闻评论不同,应注意区别。如我采写的《构筑干部三道拒腐防线》、《正确处理土地紧缩与招商引资的关系》、《如何挖掘欠发达地区土地潜在价值》。
第一部分 新闻写作 • (二)通讯 • 通讯是一种比消息详细而深入地报道新闻事实的新闻体裁。 • 1、通讯的特征 • (1)容量大。通讯可以反映更多、更具体的情况,把事件的来龙去脉交代得更详尽,篇幅可以稍长。 • (2)样式多。通讯的类型很多。 • (3)写法活。具体表现为结构的灵活多变、表达方式较消息更自由,语言形象生动。 • 2、通讯的类型 • 通讯的类型一般有两种分法。 • 按报道内容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 • 按报道形式分为:访问记、专访、特写、大特写、新闻小故事等。
第一部分 新闻写作 • 3、通讯的写作方法 • (1)通讯的主题 • 正确、深刻、新颖的新闻主题从那里来?自然来自实践,来自作者对新闻事实及其所处时代的深入了解,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吃透两头”。“两头”指“上头”和“下头。’”“上头”即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方针政策等方面。在选择和确定通讯主题时,要抓方向性。决策性的问题,要吃透“上头”。“下头”即指实际,受众普遍关注的事实。也就是说确立主题时,应考虑受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和事物,急人民所急、想受众所想,要吃透“下头”。确立主题时,应回答、提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最紧要的问题,要注意其及时性、指导性和有效性。
第一部分 新闻写作 • (2)通讯的结构 • 通讯的结构方式通常有三种: • 一是纵式结构。即按单纯的时间发展顺序、事物发展的顺序(包括递进、因果等)、作者对所报道事物认识发展的顺序、采访过程的先后顺序等来安排层次。 • 二是横式结构。即按空间变换或事物性质的不同方面来安排层次。 • 三是纵横结合式结构。即将纵式和横式结合起来。
第一部分 新闻写作 • (3)几种常见通讯的写作要点 • ①人物通讯 • 即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事迹、经历的通讯。 • 人物通讯可写一人,也可写群相;可写人的一生,也可写一个阶段或某个侧面;多写正面人物,如先进人物、英雄人物、有突出贡献的人物等;也可写反面典型;可写大人物,也可写凡人百姓。人物通讯要善于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和典型细节等来表现人物。
第一部分 新闻写作 • ②事件通讯 • 事件通讯是详尽、具体而形象地描写新闻事件的通讯。它具有新闻性、典型性、完整性。形象性等特点。一般有一个中心事件,其它人物或事件都围绕这一中心事件展开。要抓住一个或几个关键性场面或情节来写。一篇事件通讯至少应有一至三个骨干性材料。有一个骨干性材料,便可写成一篇“小通讯”;三个以上,可写中型通讯;多组材料,可写中等篇幅以上的通讯。
第一部分 新闻写作 • ③工作通讯 • 工作通讯是谈工作经验、教训的一种通讯体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政策性和指导性。 • 工作通讯侧重于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写作的要求有三点:一是要有现实针对性,切合当前工作需要。二是具体、透彻地阐述问题和经验。三是夹叙夹议,有理有据。 • ④风貌通讯 • 风貌通讯是反映社会变化、建设成就、地方物产、风土人情的一种通讯。 • 风貌通讯题材广泛,有的侧重于写社会风貌,有的侧重于写自然风貌,有的二者兼而有之。其报道对象,既可是一国一省之类的大题材,也可是一村一店之小题材。其形式也灵活多样,报上常见的有“见闻”、“巡礼”、“纪行”、“侧记”等。
第一部分 新闻写作 • (三)评论 • 1、评论的含义。新闻评论是由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而演化来的一种新闻体裁,它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方法,专门就时事作出分析,表明大众媒介对它的立场和意见。 • 2、评论的导向性。新闻评论是媒介树起的一面政治旗帜,在这面旗帜上大写着党性、阶级性。新闻评论的根本任务是以一定党派、一定阶级的世界观解释时事,解释现实社会中出现的新事件、新人物、新问题、新倾向,引导受众按照既定导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第一部分 新闻写作 • 3、评论的种类。主要有社论、编辑部文章、本报评论员、署名评论员、短评(或小评论)、编者按、编后等。 • 4、评论写作的要点。①立论;②论据(事实、数字,权威人士的意见、历史论据等等);③论证,逻辑上包括一般的三段论法、归纳论证、反证、喻证等等,形式上包括正论、设论。驳论等等。④结论。 • 写作评论时要注意把握政策和法律,避免只凭道德义愤评价时事。
第二部分 新闻摄影 • 一、新闻照片的含义 • 新闻照片是指为拍摄多数人感兴趣的新闻,以多数人可看到的报道形式迅速发表的照片。 • 二、摄影视角 • 1、深入一线,用敏锐的目光抓拍独特视角的图片新闻。一般说来,好的图片新闻大都来自现场、基层和野外一线。这是我多年在深入下去用记者的独特视角的观察抓拍新闻的体会。多年来,我一直坚持这一原则,到一线去,到基层去,借助现场环境的烘托和人物的表情,通过图片画面合理构图,把所要采访的新闻表现出来。
第二部分 新闻摄影 • 2、力求以小见大,多拍反映时代特征的组照新闻。图片新闻如报纸的眼睛,有了它,版面可以明眸善睐,顾盼生辉。一张报纸的版面有了图片,也才能活起来。单张好的图片在版面上很重要,但用组照阐明事件和人物新闻效果会更好,版面会更活。 • 如我拍摄的《扬州市修路保菜田》、《江都市盘活存量土地》等图片。
第二部分 新闻摄影 • 3、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用图片揭露前进中的问题,更具说服力。图片新闻既要坚持正面报道,又要有揭露性内容。在国土资源的领域,难免存有不完善的地方和违法行为、作为一名记者应该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弘扬正气,揭露丑恶,用新闻图片的形式,更显示出问题的真实感,引起有关部门对问题的重视,尽快予以解决。 • 如拆除基本农田中的违法建筑。
第二部分 新闻摄影 • 三、摄影体会 • l、保持相机的稳定 • 许多照片拍摄失败往往是拍摄者的相机没有端稳,端稳相机是照片清晰的重要因素。按快门时要深呼吸屏住气,轻按快门以后再慢慢放开,而不是很快按下和放开。 • 2.保持太阳在你的身后 • 摄影缺少了光线就不能成为摄影,它是光与影的完美结合,所以在拍摄时需要有足够的光线能够照射到被摄主体上。最好的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使太阳处于你的背后并有一定的偏移,前面的光线可以照亮被摄主体,俊它的色彩和阴影变亮,轻微的角度则可以产生一些阴影来显示出物体的质地。一般在阳光照射主体45度的角度下,拍摄作品比较理想,明暗搭配合理,有立体感。
第二部分 新闻摄影 • 3、缩小拍摄距离 • 著名的摄影家卡帕说过:“如果你的照片拍不好,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的确如此,靠近主体可以消除干扰视线的其他东西,以及多余的背景,并使拍摄主体看起来更简洁。简洁的背景可以使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拍摄对象上,从而使主体突出,有视觉冲击力。有时候,只需要简单地离被摄物体近一些,就可以得到比远距离拍摄更好的效果。 • 4、拍摄样式的选定 • 相机不同的举握方式,拍摄出来的图像的效果就会不同。最简单的就是竖举和横举相机。竖着拍摄的照片可以强调被摄主体的高度(比如说拍摄高大建筑物),而横举则可以拍摄连绵的山脉这类图像。
第二部分 新闻摄影 • 5、变换拍摄风格 • 你可能拍摄过很多非常好的照片,但它们很可能都是一种风格,所以看多了就会给人一种一成不变的感觉。所以你应该在拍摄中不断的尝试新的拍摄方法或情调,为你的像册增添光彩。比如说你可以分别拍摄一些风景、人物、特写镜头、全景图像、好天气拍摄的、坏天气拍摄的等等。个人拍摄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所以你可以走到哪拍到哪,只要你觉得这个画面很有趣或是很有意义,完全不受影响,所以你更是可以随意发挥。 • 6、增加景深 • 景深对于好的拍摄来说非常重要。我想每个摄影者都不希望自己拍摄的照片看起来就像是个平面,没有一点立体感。所以在拍摄中,就要适当的增加一些用于显示相对性的物体。比如说你要拍摄一个远处的山脉,你就可以在画面的前景加上人物或是一棵树。使用广角镜头就可以夸大被摄体正常的空间和纵深感的透视关系。
第二部分 新闻摄影 • 7、正确的构图 • 一幅好的图像通常是由于它的构图非常恰当。将拍摄主体置于现场的中心画面并没有错,但这样设计让人感到死板、缺乏生气。如果将拍摄主体置于画面的黄金分割线上,这样可使画面更生动,更吸引人。同时,在拍摄人物工作照时,为了使画面更加自然,生动,可以让他们处于动态,千万不要有意识地看着镜头等待拍照(拍明星照除外)。 • 8、捕获细节 • 使用广角镜来将“一切”东西都囊括在画面中总是很有诱惑力的,但是这样的拍摄会让你丢掉很多细微的地方,有时还是一些特别有意义的细节。所以这时候你就可以使用变焦镜头,使画面变小,然后捕捉有趣的小画面。
第二部分 新闻摄影 • 9、地平线的位置应用 • 当地平线的位置不同时,你拍摄时强调景物的效果也不同。比如说想强调陆地,就使用高地平线:如果是想强调天空,则使用低地平线。 • 10、突出抓拍主体 • 这是新闻摄影中最基本的手法。在抓拍中构图,构图中抓拍,是一幅图片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假若摄影者在新闻事件中从头到尾不注意主体变化,见啥拍啥,主体成了陪体,甚至所要反映的主要事件(主体)被排斥在画面之外,或者说不应该突出的反而突出了,应该在画面中占主导位置的反而不见了,其结果是失败的。如领导视察,要突出主要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