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第五章 日本的產業

第五章 日本的產業. 第一節 日本的產業 第二節 亞太及全球經濟體系中的日本. 第一節 日本的產業. 一、 產業結構的轉變 二、 大中小企業俱全的製造業 三、 轉型中的農漁業 日本產業介紹. 日本產業介紹. 日本的人口僅占全球人口的 2 %,但國民所得毛額( GNI )卻占全球的 13.5 %,進出口貿易額占全球的 5.8 %( 2002 年),顯示日本經濟的活力。

hope-combs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五章 日本的產業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章 日本的產業 第一節 日本的產業 第二節 亞太及全球經濟體系中的日本

  2. 第一節 日本的產業 一、產業結構的轉變 二、大中小企業俱全的製造業 三、轉型中的農漁業 • 日本產業介紹

  3. 日本產業介紹 • 日本的人口僅占全球人口的 2%,但國民所得毛額(GNI)卻占全球的13.5%,進出口貿易額占全球的5.8%(2002年),顯示日本經濟的活力。 • 日本近代工業化很早,十九世紀晚期至二十世紀初即出現快速的工業化。但工業基礎在二次大戰後期遭到摧毀,1946年工業的產值僅及戰前的30%。戰後日本在五年之間便重建受戰爭破壞的工業基礎,1950年代與1960年代日本的經濟平均年成長率近10%,同一時期北美與西歐的經濟平均年成長率僅約 2%。

  4. 產業結構的轉變(一) • 戰後日本在很短的時間內重建工業,並在東西方冷戰期間,充分運用人力素質高且相對便宜的人力資源、便於與亞洲各國往來的地理區位、相當規模的國內市場與進出口政策、產業與政府之間良好的互動、有效率的產業組織模式,成功地發展了日本的工商業。

  5. 產業結構的轉變(二) • 隨著全球化的步伐,將生產鏈國際化,相對的也讓日本產業結構產生改變。相當規模的人口數加上亞洲最高的國民所得,同時亦讓日本成為亞洲最大的高級市場,在日本工業發展的同時,也發展出龐大的服務業。

  6. 日本就業人口結構顯示的產業結構變遷(1950-2000)日本就業人口結構顯示的產業結構變遷(1950-2000)

  7. 大中小企業俱全的製造業 • 日本雖然有許多國際知名的大型跨國企業,但整個日本的企業還是以中小型企業居多。2000年底,99%的製造業之員工少於 300 人,產值約占全國總產值的56%。數量龐大的中小型企業彌補了大型企業所缺乏的彈性與創新,也為日本國內創造出一個高度競爭的環境,使得能夠在日本國內市場脫穎而出的企業,往往能夠在海外市場成功。

  8. 製造業的空間分布 • 整體而言,和其它已發展國家類似,日本同樣面臨製造業外移的問題,近25年間日本製造業的就業人口減少到只占總就業人口的18%,不同區域的產值也因生產的區域優勢改變而有所變化。 • 目前平均每人產值較高的地區則主要集中在本州的東京經名古屋、大阪、本州島沿瀨戶內海的海岸平原一帶,其中的中京一帶,以電機、機械、汽車製造業為主。

  9. 已開發國家製造業就業人口的變化(1970-2005)

  10. 日本製造業平均每人產值的空間分布(2000)

  11. 日本製造業產值分布的變化

  12. 轉型中的農業(一) • 在日本就業人口結構的變遷中,農業人口明顯的快速減少。1945~1947年間日本推動了二次土地改革,將佃農的比率由1945年的46%減到1950年的10%,並促使自耕農的戶數增加了12%,雖然達成耕者有其田的目的,卻也使得農戶的規模變小。

  13. 轉型中的農業(二) • 隨著日本製造業的快速成長,農業無論在收入、生產力或對勞動力的吸引上,都呈現相對落後。1950~1960年代中一連串的農業組織改革,除了強化對農業事務的管理外,也推行農民組織企業化來擴大農業經營規模、推廣家畜養殖、及農業經營的現代化、機械化,來提高農戶所得。

  14. 轉型中的農業(三) • 1960年近半數的日本農業總產值來自稻米的生產,其次為畜牧業;隨後的40年間,日本國民的飲食習慣逐漸西化,導致稻米的需求大幅度減少,目前稻米的生產約略超過農業總產值的四分之一,而畜產品產值的比重則成長到29.9%。

  15. 日本農業生產結構的變遷

  16. 日本農業的問題(一) • 其實因為土地與勞力的昂貴,使得日本必須對日本國內的稻米生產進行各種形式的補貼。補貼的總額相當對外國稻米課徵 500%的進口關稅,才足以讓日本生產的稻米能夠與東南亞(土地及勞力都便宜)及美國與澳洲(生產效率更高)所生產的稻米競爭。

  17. 日本農業的問題(二) • 在國際貿易自由化的趨勢之下,日本農業面臨強大的外部壓力 ── 除了在WTO的烏拉圭回合談判後開放稻米進口外,2004年起逐步廢止原調降稻作生產面積計畫,預訂到2008年廢除政府對稻作生產量的控制,都引發新的轉型問題。

  18. 日本農業的問題(三) • 此外,日本農民同樣面臨人口減少與老化的問題。1975~2000年間農民人數減半,到了2000年時,農業就業人口僅占總人口數的5.3%,60%的農民年齡在65歲以上,日本高齡農民的比例已是世界之冠。而且,七成農戶的主要收入來自農業以外。

  19. 日本的漁業變遷(一) • 1960年日本的漁獲量曾經居世界之冠,占全球漁獲量的15.7%。但自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及各國紛紛設立 200 浬經濟海域的影響,日本的遠洋漁業開始大幅度衰退。1990年代以後又因禁用流刺網及某些近海重要魚類的減產,分別導致遠洋及近海漁業的衰退。

  20. 日本的漁業變遷(二) • 目前日本的漁業雖然仍以近海漁業為大宗,但漁獲量僅占全球漁獲量的 5.1%(2004 年),而進口水產則自1985年之後大幅度成長。原來的漁業公司轉型為漁產進口公司,依舊掌握日本漁業行銷的管道。日本每年約消耗全球六分之一的漁獲量,是世界最大的水產進口國,部分魚類更是全球最大消費國(例如:南方黑鮪魚),2006年第一季甚至因鯨魚捕獲量高達全球捕獲鯨魚數量的44%,而與國際鯨魚保育組織 IWC(International Whaling Commission)產生衝突。

  21. 日本漁獲量的結構(2004)

  22. 日本消費產於南半球的南方黑鮪魚數量示意圖(1952-2005)日本消費產於南半球的南方黑鮪魚數量示意圖(1952-2005)

  23. 第二節 亞太及全球經濟體系中的日本 一、布局亞洲、布局全球的製造業 二、經營與管理技術輸出的服務業 三、新興的流行文化產業重鎮 • 日本戰後經濟發展歷程

  24. 日本戰後經濟發展歷程--1990以前 • 歷經戰後復甦期之後,日本自1950年代開始致力於發展出口導向的製造業,開啟了日本的「經濟奇蹟」。在1950~1960年代的全球經濟成長中,日本以平均年成長率近10%的成績,使其在1980年代重回已開發國家之列,在當時的重要工業產品(如造船、汽車、電視機)生產上,均超越同一時期其它已開發國家。

  25. 日本戰後經濟發展歷程--1990以後 • 1990年代,日本面臨泡沬經濟瓦解的衝擊,開始進入戰後最長的不景氣,至1997年年底甚至連銀行及證券公司亦倒閉。日本低迷的經濟一直持續到2003年後才開始由谷底往上攀升,銀行壞帳由2002年3月占GDP的8%,減少到2006年年中低於2%。

  26. 日本經濟發展的優劣 • 1990年代日本工業的發展方向因未與全球發展最快速的產業類型(如軟體、網路、生物科技……等)相同,使得日本在全球經濟發展熱潮中顯得相對落後。然而日本 R&D 經費(研究與發展經費)平均仍維持在 GDP的3.2%(同期的美國是 2.6%,歐盟為 2%),因此許多大型日本公司的研發經費甚至比許多國家的研發經費還多,日本公司取得的專利數目依舊在全球名列前茅,讓日本在本世紀能夠在航太、機械人及環境科技等利基市場獨步全球。

  27. 獲得美國專利數目最多的前十大公司(2005) (資料來源:United State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STPI,2006.01)

  28. 日本、美國及歐洲獲得專利數目的比較

  29. 泡沫經濟 • 泡沫是用以形容經濟如倒啤酒的狀況,啤酒剛倒入杯子時,開始產生泡沫,愈倒愈滿時泡沫會滿出杯子,雖然從外表看起來似乎像滿滿一杯的啤酒,但整個杯子其實只有一半的啤酒。隨著泡沫逐漸崩解,真相也開始浮現。泡沫經濟經常由大量投機活動支撐,由於缺乏實體經濟的支撐,讓資產價值超越實體經濟,因此其資產猶如泡沫一般容易破裂,而被稱為「泡沫經濟」。日本八十年代的泡沫經濟,主要由房地產市場和股市等帶領操作。

  30. 布局亞洲、布局全球的製造業 • 1985年後,日圓快速升值,使得日本成為全球製造業成本最高昂的地方,造成製造業加快外移的推動力。1990年代以後日本的對外直接投資快速成長,其中以製造業的海外直接投資占的比例最大。

  31. 日本對外投資地區的變遷 • 1970年代日本產業的對外投資,由東亞、東南亞地區開始,很快便擴及歐美地區,目前以對歐洲的投資最多,亞洲、中南美洲次之,三十年間投資額成長了近三倍。在東亞經濟圈,早期對新加坡、香港、臺灣、南韓、菲律賓等地及晚近中國的投資,為各國建立了與日本經濟之間複雜的依賴關係。

  32. 日本海外直接投資的地區變遷

  33. 日本製造業出口的變遷 • 1950~1990年間,日本對海外直接投資累積高達 116 兆日圓。大量的資本輸出對日本產業結構變化的影響複雜,同時日本也吸引了大量來自歐美的外資,所以並未在日本形成產業空洞化的問題,日本製造業的出口大致持續成長。以日本的豐田汽車公司為例,2006年豐田汽車不僅在全球擁有 580 家子公司,日本以外有51家生產工廠,行銷的國家超過 170 個,是全球第二大的汽車製造公司,同時也在日本有豐田城之稱的愛知縣為每個求職者創造了 1.8 個就業機會。

  34. 日本製造業出口額的變遷(1950-2000)

  35. 日本企業與經濟發展的現狀 • 不過日本企業為因應全球化帶來劇烈的競爭,紛紛透過各種方式壓縮人力成本來維持營利,僱用兼職員工或派遣員工已占日本勞動力的33%,儘管讓失業率下降,但平均薪資亦跟著下降,導致低收入者人數增加,貧富差距擴大,在已開發國家中僅次於美國。

  36. 日本企業獲利、失業率、平均月薪變化(2001-2005)日本企業獲利、失業率、平均月薪變化(2001-2005)

  37. 經營與管理技術輸出的服務業 • 受1985年之後日圓持續升值影響,而開始在海外投資的產業,並不侷限在製造業。非製造業的累積海外投資中,以金融、保險類的比重居冠;整個包含金融、保險、不動產、商業等範疇在內的廣義服務業所占的比重則超過製造業,巿場以北美、歐盟及東亞、東南亞為主。

  38. 日本服務業的前七大貿易夥伴(2001)

  39. 新興的流行文化產業重鎮(一) • 戰後日本的漫畫、卡通動畫、流行音樂、電視節目、偶像明星、寵物、服飾等大眾文化產業,由日本國內市場開始走出日本,進軍亞洲、甚至國際市場,而廣為一般大眾所知,形成了日本的文化產業。其中包括1960年代崛起的日本漫畫、日本怪獸及科幻卡通動畫,1970年代以後發展出的影視市場及漫畫人物造形的商品(如貼紙、模型、文具等)與相關玩具(日本科幻玩具的出口占了當年美國一半的玩具銷售量)、1980年代的日本電視節目。

  40. 新興的流行文化產業重鎮(二) • 二十世紀末,日本國內漫畫市場躍升到超過20億冊的市場規模,並翻譯成許多語言,行銷全球,動畫本身每年全球的營收也高達 150 億美元。此外,日本卡通及日本電視臺於黃金時段推出的「趨勢劇」(臺灣稱為偶像劇),在亞洲許多國家形成熱潮。

  41. 新興的流行文化產業重鎮(三) • 日本偶像劇以都會年輕男女的愛情故事為主要內容,大多以東京為主要場景,讓日本都會生活風貌透過影像呈現在亞洲其它地區的觀眾面前。劇中人物小至服飾、配件、髮型、到家中擺設、傢俱、家電通訊用品、拍攝場景等都反映當前日本的流行趨勢,成為亞洲其它地區流行資訊的指南,進而成為各地哈日族學習模仿的對象。

  42. 芬蘭版的日本漫畫—名偵探柯南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