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第三章 温度与园林植物

第三章 温度与园林植物. 第一节 城市温度环境 第二节 温度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 第三节 园林植物对温 度的适应 第四节 园林植物对温度的调节作用. 第一节 城市温度条件. 一、 热岛效应. “ 热岛效应 ” : 是指城市气温明显高于郊区的气温现象 。( 0.5-2.0 ℃ ). 城市热岛温度剖面图. (一)城市热岛的形成原因. 第一, 城市下垫面的反射率比郊区小 城市使用的砖石、沥青、混凝土、硅酸盐建筑材料,深色的屋顶等 热容量、导热率高 ,吸收较多的太阳辐射。但其反射率低。 狭窄的街道、墙壁之间的多次反射和吸收,导致太阳辐射能增多。.

hop-sweeney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三章 温度与园林植物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温度与园林植物 第一节 城市温度环境 第二节 温度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 第三节 园林植物对温度的适应 第四节 园林植物对温度的调节作用

  2. 第一节 城市温度条件 一、热岛效应 • “热岛效应”:是指城市气温明显高于郊区的气温现象 。(0.5-2.0 ℃ )

  3. 城市热岛温度剖面图

  4. (一)城市热岛的形成原因 • 第一,城市下垫面的反射率比郊区小 • 城市使用的砖石、沥青、混凝土、硅酸盐建筑材料,深色的屋顶等热容量、导热率高,吸收较多的太阳辐射。但其反射率低。 • 狭窄的街道、墙壁之间的多次反射和吸收,导致太阳辐射能增多。

  5. 第二,城市下垫面建筑材料的热容量、导热率比郊区森林、草地、农田组成的下垫面要大的多,吸收热量多。第二,城市下垫面建筑材料的热容量、导热率比郊区森林、草地、农田组成的下垫面要大的多,吸收热量多。 • 第三,城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空气污染物含量高,形成覆盖层,对地面长波辐射有强烈的吸收作用,空气逆辐射大于郊区,减少了热量的散失。 • 第四,城市内各种燃烧过程和人类活动产生的热量高。 • 第五,城市特殊的地面,植物占面积相对较少,不透水面较大。城市建筑密集,通风不良,不利热量的扩散。

  6. (二)影响城市热岛效应的因素 1、大范围气候:稳定的高压控制下,气压梯度小,微风或无风,无云或少云,有下沉逆温时易产生。 2、城市规模:大城市较为明显,人口密度大、建筑密度大、人为释放热量多的市区易形成高温中心。

  7. 3、时间因素 • 热岛强度的日变化 中纬度城市在理想状况下,热岛强度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夜现象,落日后2~3小时(约21时),此时的热岛强度最大。日出后乡村加热比城市快,热岛逐渐减弱,到次日中午13时左右为最低。 • 城市热岛强度的季节变化:冬>秋>春>夏

  8. 伦敦市最低气温热岛图

  9. 广州市热岛图

  10. (三)城市热岛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加重城市空气污染 城市热岛环流、气流向市区辐合,把城郊工厂的污染物带到城区,污染城区空气。当高空有逆温层时,抑制污染物向上扩散,污染物在城市上空弥漫,严重污染空气。

  11. 由于城市热岛环流的出现,城区工厂派出的污染物随上升气流而上升,笼罩在城市上空,并从高空流向郊区,到郊区后下沉。下沉气流又从近地面流向城市中心,并将郊区工厂排出的污染物带入城市,造成二次污染,致使城市的空气污染更加严重。由于城市热岛环流的出现,城区工厂派出的污染物随上升气流而上升,笼罩在城市上空,并从高空流向郊区,到郊区后下沉。下沉气流又从近地面流向城市中心,并将郊区工厂排出的污染物带入城市,造成二次污染,致使城市的空气污染更加严重。

  12. 相应措施 为了减轻城市的大气污染,在城市规划时,一定要注意研究城区上升气流到郊区下沉的距离。一方面将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布局在下沉距离之外,避免这些工厂派出的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城区,另一方面,应将卫星城建在城市热岛环流之外,避免相互污染。除此之外,应当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多植树造林,在下沉气流从近地面流向城市中心的过程中削弱污染。

  13. 2、夏季,热岛效应可加强城市气温酷热程度,2、夏季,热岛效应可加强城市气温酷热程度, 易产生高温灾害,影响健康舒适。增加了能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影响环境质量。

  14. 3、影响取暖季节的能耗 冬季,中高纬度地区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取暖季节比郊区缩短,节省取暖的能源消耗,可消减城市大气污染。 4、影响城市积雪 冬季,高纬度地区城市地热岛效应可减少城市积雪的频率、积雪时间和积雪深度。使城市积雪少于郊区,减少城市建筑物的雪压。

  15. 5、影响无霜期和物候期 热岛效应会使春天来得早,秋季结束晚,城市无霜期延长,极端低温趋向缓和,有利于树木生长。

  16. (四)防治热岛效应的对策 • 消减人为热量的排放 • 消减城市的净辐射量:增大城市反射率,合理规划城市建筑高度和密度,消减大气污染 • 增加城市热量交换和植物光合能量转换等:增加城区水域面积和水设施,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

  17. 二、城市小环境温度变化 气温: 冬季,楼南侧气温最高,北侧最低,东侧与西侧居中, 夏季,楼西侧气温比南侧略高。 地温: 楼南侧冻土期比露天对照减少1倍左右,而北侧冻土期比露天对照略长

  18. 二、城市小环境温度变化

  19. 第二节 温度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 一 、温度对植物生理活动的影响 1、促进生化反应的酶,特别是促进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酶; 2、二氧化碳和氧气在细胞内的溶解度; 3、蒸腾作用; 4、根系吸收能力。

  20. 三基点温度对植物的生态作用 最低温、最适温和最高温称酶活性的“三基点”温度。植物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也服从“三基点”温度。 • 最低温:在该温度以上酶才开始表现活性,并在一定范围内酶的活性与温度呈正相关。 • 最适温:该温度时酶活性最高。 • 最高温:达到该温度时酶失去活性。

  21. 一般原产低纬度地区的植物,生长温度的三基点温度高,耐热性好,抗寒性差;反之。两者之间有过渡。一般原产低纬度地区的植物,生长温度的三基点温度高,耐热性好,抗寒性差;反之。两者之间有过渡。

  22. 二、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温度与植物发育的关系一方面体现在某些植物需要经过一个低温“春化”阶段,才能开花结果,完成生命周期;另一方面反映在有效积温法则上。有效积温法则的主要含义是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植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用公式表示: K=N·(T-T0) 式中,K为该植物所需的有效积温(常数),N为发育历期即生长发育所需时间,T为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T0为植物发育起点温度。发育时间N的倒数为发育速率

  23. 在生产实践中,有效积温可作为:预测植物地理分布;合理安排作物和预测农时(不同作物的有效积温不同:如马铃薯的有效积温为1000-1600度;玉米为2000-4000度;椰子为5000度以上)。在生产实践中,有效积温可作为:预测植物地理分布;合理安排作物和预测农时(不同作物的有效积温不同:如马铃薯的有效积温为1000-1600度;玉米为2000-4000度;椰子为5000度以上)。

  24. 三、极端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一)低温 1、直接伤害:包括冷害、冻害和霜害。 • 冷害(又寒害):指零上低温对植物造成的伤害。 • 它是喜温植物向北方引种和扩张分布的主要障碍 • 多发生在温度相对较高如我国的南方地区。

  25. 冻害:指冰点以下低温对植物的伤害。 • 北方地区,冻害是低温的主要的伤害形式

  26. 霜害:由于霜的出现而使植物受害。 • 初霜(早霜):秋季第一次出现的霜;引种南方植物 • 终霜(晚霜):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霜;引北方植物 • 霜期:初霜——终霜;无霜期:终霜——初霜。无霜期被视为植物生长的重要指标之一。 • 园林植物(特别是幼苗)引种易遭受霜害。

  27. 2、间接伤害 • 冻举(冻拔):气温下降和升高引起土壤结冰及解冻,导致树木上举,根系裸露或树木倒伏。发生地:寒温带土壤含水量大,土壤质地细。小苗和幼树易受害。

  28. 冻裂:昼夜温差导至热胀冷缩产生弦向拉力,使树皮纵向开裂而造成伤害。冻裂:昼夜温差导至热胀冷缩产生弦向拉力,使树皮纵向开裂而造成伤害。 • 发生地:昼夜温差大,高纬度地区、薄皮树种。 • 措施:树干包扎,缚草或涂白

  29. 生理干旱(冻旱):土壤结冰或土温过低,植物根系吸水少或不吸水,而植物蒸腾失水引起植物干枯死亡。生理干旱(冻旱):土壤结冰或土温过低,植物根系吸水少或不吸水,而植物蒸腾失水引起植物干枯死亡。 • 发生地:多发生于土壤未解冻的早春,多风城市易发生。 • 措施:迎风面设置挡风设施,幼苗北侧设置土埂

  30. (二)高温 1、高温对植物的伤害 • 间接伤害: • 破坏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平衡: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植物饥饿受害; • 破坏水分平衡:蒸腾作用加强,植物枯死至死亡。 • 高温抑制氮化合物的合成,氨积累过多,有毒物质积累

  31. 直接伤害:>400C蛋白质变性; >500C生物膜结构破坏等。

  32. 2、高温对植物伤害的常见类型 • 皮烧(日灼伤):温度升高特别是温度的快速变化而引起植物组织的局部死亡。 • 发生时间:多冬季,朝南或南坡及有强烈太阳光反射的城市街道。 • 症状:树皮呈斑点状死亡或片状剥落。(细菌入侵) • 树种:光滑的薄皮树(冷杉);措施:涂白

  33. 根茎灼烧:高温表土灼伤幼苗根茎造成伤害。措施:遮荫或喷水降温根茎灼烧:高温表土灼伤幼苗根茎造成伤害。措施:遮荫或喷水降温

  34. 第三节 园林植物对温度的适应 一、园林植物对极端温度的适应 1、对低温的适应 形态方面: • 生活在低温中的植物芽和叶片具油脂类物质,芽具鳞片,体表有蜡粉和密毛; • 极地和高山植物植物矮小并常呈匍匐状或者莲座状等; • 一些植物的叶片在冬季变为红色有利于吸收更多的热量。

  35. 生理方面: • 减少细胞中的水分和增加细胞中的糖类、脂肪和色素等物质来降低冰点,增加抗寒能力。 • 极地和高山植物在可见光谱中的吸收带较宽,能吸收更多的红外线。 • 最有效的生理适应就是休眠。

  36. 2、植物对高温的生态适应: • 形态适应: • 植物体有密绒毛和鳞片(能阻挡阳光); • 植物体呈白色或银白色、叶革质发亮(能增强反射); • 叶片垂直排列使叶缘向光或高温下叶片折叠(减少阳光的接受面积); • 树干和根茎具有木栓层等(具有绝热和保护的作用)。

  37. 生理适应: • 降低细胞含水量,增加可溶性糖或盐的浓度,减缓代谢速率和增加原生质的抗凝结力; • 蒸腾降温; • 有些植物具反射红外线的能力(白杨、刺槐等)。

  38. 第四节 园林植物对城市气温的调节作用 一、园林植物的遮荫作用(又减光效应) • 植物的遮荫是要通过植物的冠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使到达地面的热量有所减少。 ——植物叶片对热效应最明显的红外光的反射率 可达70%,沥青为4%,鹅卵石为3%。

  39. 植物群落的复杂程度,植物群落层次越多,所阻挡的太阳辐射也就越多,地面温度下降的越快;植物群落的复杂程度,植物群落层次越多,所阻挡的太阳辐射也就越多,地面温度下降的越快; • 对于单株植物来讲,树冠越大,层次越多,遮挡的太阳辐射也越多,遮荫作用越明显。 • 增加群落的层次性或扩大冠层的幅度等途径来实现。

  40. 园林植物对地面、建筑的墙体、屋顶具有遮荫效果(自然冷却能源)。园林植物对地面、建筑的墙体、屋顶具有遮荫效果(自然冷却能源)。

  41. 二、园林植物的增湿效应(凉爽效应) • 园林植物通过蒸腾作用降低环境温度,同时释放水分,增加空气湿度(8%—25%),使之产生凉爽效应。 三、营造局部小气候 • 大片园林绿地能使城区环境趋于冬暖夏凉,有利于空气流动。

  42. 四、园林植物对热岛效应的消除作用 ——增加园林绿地面积能减少甚至消除热岛效应 • 有人统计,lhm2的绿地,在夏季(典型的天气条件下),从环境中吸收的热量,相当于189台空调机全天工作的制冷效果。 • 如北京市建成区的绿地,每年通过蒸腾作用释放4·39亿t水分,吸收107396亿J的热量,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城市的热岛效应,改善了人居环境。

  43. 五、园林植物的覆盖面积效应 • 解决城市的温度问题不完全取决于园林植物的覆盖面积,但它的大小却是城市环境改善与否的重要限制因子。 • 在良好绿化的基础上,植物覆盖面积对消除城市热岛效应有着重要的意义。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