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likes | 169 Views
单元四 猪的主要经济性状. 一、繁殖性状 1. 窝产仔数 包括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两个性状。 总产仔数:出生时同窝的仔猪总数,包括死胎、木乃伊、畸形和弱仔猪在内。 产活仔数:出生 24 小时内同窝存活的仔猪数,包括衰弱即将死亡的仔猪在内。 2. 初生重与初生窝重 初生重是指仔猪出生后 12h 以内称取的重量,初生窝重是指同窝活仔猪初生重的总和。 3. 泌乳力 由于母猪泌乳的生理特点,很难直接准确称量泌乳量,常用 20 日龄仔猪的全窝重量减去初生窝重来表示,包括寄养过来的仔猪在内,但寄出仔猪的体重不计入。
E N D
一、繁殖性状 • 1.窝产仔数 包括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两个性状。 • 总产仔数:出生时同窝的仔猪总数,包括死胎、木乃伊、畸形和弱仔猪在内。 • 产活仔数:出生24小时内同窝存活的仔猪数,包括衰弱即将死亡的仔猪在内。 • 2.初生重与初生窝重 初生重是指仔猪出生后12h以内称取的重量,初生窝重是指同窝活仔猪初生重的总和。 • 3.泌乳力 由于母猪泌乳的生理特点,很难直接准确称量泌乳量,常用20日龄仔猪的全窝重量减去初生窝重来表示,包括寄养过来的仔猪在内,但寄出仔猪的体重不计入。 • 4.断奶窝重 指同窝仔猪在断奶时的总重量。包括寄养仔猪在内,但应注明断奶日龄。国外仔猪断奶时间较早,为21日龄或28日龄;我国农村一般在60日龄左右。近年来,在一些集约化猪场采取28日龄或35日龄的早期断奶。现代养猪生产实践中,一般把断奶窝重做为选择性状的总指标,因为它与其他繁殖性状密切相关。 • 5. 初产日龄与产仔间隔 初产日龄指母猪头胎产仔的日龄。产仔间隔是指母猪相邻两胎次间的平均间隔期。即产仔间隔=妊娠期+空怀期。
二、生长性状 • 1.生长速度 通常用平均日增重来表示,即在一定时间内生长育肥猪平均每天增加的体重。计算方法是用某一段时间内的总增重除以饲养天数。我国当前通常从仔猪断奶后体重达20Kg时开始,上市体重达90㎏或100㎏时结束,计算整个测定期间(育肥期)的平均日增重。 • 平均日增重=(结束体重-开始体重)÷饲养天数 • 2.活体背膘厚 在测定100kg体重日龄的同时采用B超扫描测定其倒数第3~4肋骨间、距离背中线5cm处的背膘厚,以mm为单位。无B超时可以采用A超测定胸腰椎结合处和腰荐椎接合处沿背中线左侧5cm处的两点膘厚平均值。 • 3.饲料转化率 指生长育肥期内或性能测定期每增加1Kg活重的饲料消耗量。 • 饲料转化率=测定期间饲料消耗总量÷(结束体重-开始体重) • 4.采食量 采食量是度量食欲的性状。在不限饲条件下,猪的平均日采食饲料量称为饲料采食能力或随意采食量,是近年来猪育种方案中日益受到重视的性状。
三、胴体与肉质性状 • 1.胴体重 猪屠宰后经放血、脱毛、去除头、蹄、尾及内脏(保留板油和肾脏)所得的重量。 • 2.胴体背膘厚 胴体测量时,将左侧胴体(以下需屠宰测定的都是指左侧胴体)取肩部最厚处、胸腰椎结合处和腰荐椎接合处三点膘厚的平均值作为平均背膘厚。 • 3.眼肌面积 指热胴体(左半)的倒数第一和第二胸椎间背最长肌的横断面面积。在测定活体背膘厚的同时,利用B超扫描测定同一部位的眼肌面积,用平方厘米表示。用硫酸纸描绘出横断面的轮廓,用求积仪计算面积。如无求积仪可用下式计算: • 眼肌面积(cm2)= 眼肌宽度(cm)× 眼肌厚度(cm)×0.7 • 4.腿臀比例 沿腰椎与荐椎结合处的垂直线切下的腿臀重占胴体重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 腿臀比例=(腿臀重÷胴体重)×100% • 5.胴体瘦肉率和脂肪率料 将左半胴体进行组织剥离,分为骨胳、皮肤、瘦肉和脂肪四种组织。瘦肉量和脂肪量占四种组织总量的百分率即是胴体瘦肉率和脂肪率。公式如下: • 胴体瘦肉率(%)=瘦肉重量÷(瘦肉重+脂肪重+皮重+骨重)× 100% • 胴体脂肪率(%)=脂肪重量÷(瘦肉重+脂肪重+皮重+骨重)× 100% • 由于我国胴体计算方法与国外的不同(见胴体重),所以,胴体瘦肉率的数值往往比别的国家要高(3%~5%)。因此,在比较各国猪胴体瘦肉率时应当予以注意。
6.肌肉pH pH测定的时间是在屠宰后45min和宰后24h,测定部位是背最长肌和半膜肌或头半棘肌中心部位。可采用玻璃电极(或固体电极)直接插入测定部位肌肉内测定。宰后45min和24h背最长肌的pH分别低于5.6和5.5是PSE肉;宰后24h半膜肌的pH高于6.2是DFD肉。 • 7.肉色 屠宰后2h内,在胸腰椎结合处取新鲜背最长肌横断面用五分制目测对比法评定。1分为灰白色(PSE肉色),2分为轻度灰白色(倾向PSE肉色),3分为鲜红色(正常肉色),4分为稍深红色(正常肉色),5分为暗红色(DFD肉色)。用目测评分法,白天室内正常光照下评定,不允许阳光直射试样,也不允许在黑暗处进行评定。 • 8.滴水损失 屠宰后2h内取第4~5腰椎处最长肌,并将试样修整为长5cm、宽3cm、高2cm大小的肉样,放在感应量为0.01g的天平上称重,然后用细铁丝钩住肉条的一端,使肌纤维垂直向下吊挂在充气的塑料袋中(肉样不得与塑料袋壁接触),扎紧袋口后吊挂于冰箱内,在4℃条件下保持24h,取出肉条称重,按下式计算结果: • 滴水损失(100%)=(吊挂前肉条重-吊挂后肉条重)÷ 吊挂前肉条重×100% • 9.大理石纹 肌肉大理石纹是指一块肌肉内可见的肌内脂肪。一般取胸腰椎结合处的背最长肌肉样,置于4℃条件下的冰箱内24h后,对照大理石纹评分标准图,按五分制目测对比法评定。1分为脂肪呈极微量分布,2分为脂肪呈微量分布,3分为脂肪呈适量分布,4分为脂肪呈较多量分布,5分为脂肪呈过量分布。 • 10.肌肉嫩度 肌肉嫩度是影响肌肉风味的重要性状,评定肌肉嫩度有主观和客观两种方法。主观方法可以通过咀嚼煮熟肉样进行判定;客观方法有化学测定法和机械测定法,如用肌肉嫩度测定仪进行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