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第七章 疾 病 统 计 ----------- 相对数应用之二

第七章 疾 病 统 计 ----------- 相对数应用之二. 王晓莉 xlwang@bjmu.edu.cn http://www.qingis.com/wang.htm. 疾病统计 : 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流行分布的特点与规律。. 一、反映疾病发生水平常用指标 1. 疾病统计的计算单位 2. 发病率 3. 患病率 二、反映疾病防治效果的指标 1. 治愈率 2. 有效率 3. 某病病死率 三、随访资料的生存率分析. 一、反映疾病发生水平常用指标. 1. 疾病统计的计算单位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七章 疾 病 统 计 ----------- 相对数应用之二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章 疾 病 统 计 -----------相对数应用之二 王晓莉 xlwang@bjmu.edu.cn http://www.qingis.com/wang.htm

  2. 疾病统计: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流行分布的特点与规律。疾病统计: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流行分布的特点与规律。

  3. 一、反映疾病发生水平常用指标 1.疾病统计的计算单位 2.发病率 3.患病率 二、反映疾病防治效果的指标 1.治愈率 2.有效率 3.某病病死率 三、随访资料的生存率分析

  4. 一、反映疾病发生水平常用指标 1.疾病统计的计算单位 病例和病人: 一个“病人”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同时患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疾病或可能一病屡患,作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病例”对待。 发病和患病:发病是指新发生某种疾病。患病是指患有某种疾病而不管它是新发病还是老病,只要在检查时病尚未愈,都算在内。

  5. 2.发病率(incidence rate) • 概念:表示在观察期内,可能发生某种疾病的一定人群中新发生该病的频率。 • 计算公式: 某病发病率= × K 在通常情况下,发病率的分母泛指一般平均人口数。 意义:发病率是反映某病在人群中发生频率大小的指标,常用于衡量疾病的发生,研究疾病发生的因果关系和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

  6. 3.患病率(prevalence rate) • 概念:表示在某时点检查时可能发生某病的一定人群中患有某病的频率。 • 计算公式: 其中某病病例数包括新病例和旧病例,凡患该病的一律统计在内。同一人不应同时成为同一疾病的两个病例。 • 这一指标最适用于病程较长的疾病的统计研究,用于衡量疾病的存在,反映某病在一定人群中的流行规模或水平,估计医疗设施的需求量。

  7. 二、反映疾病防治效果的指标 1.治愈率 2.有效率 3.某病病死率(case fatality)

  8. 1.治愈率 • 接受治疗的病人中治愈的频率。 • 治愈率=(治愈病人数/受治病人数)100% 2.有效率 • 接受治疗的病人中治疗有效的频率 • 有效率=(治愈有效病人数/受治病人数)100% 注意比较时:明确的标准;可比性。

  9. 3.某病病死率(case fatality) • 概念:在规定的观察时间内,某病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 • 计算公式:某病病死率= • 住院病人的某病病死率 • 某一地区某病病死率。 • 医院的病死率不能代表地区的病死率。

  10. 三、随访资料的生存率分析 • 在研究肿瘤或研究其它预后较差疾病的治疗效果时,则需要长期随访观察,常用生存率来评价。 • 生存率:是指病人从某个规定时间(如发病、确诊、开始治疗或手术时间等)开始,到某时点的生存概率。 • 时间单位:一般以年为单位,有一年生存率,三年、五年和十年生存率等。对于生存时间较短的情况亦有以月或日为单位的。

  11. 研究的起始点 • 起点:可以是疾病的确诊日期,病人接受治疗或出院日期等,视具体情况而定。 • 终点: ①死于所研究的疾病; ②因其他疾病而不是因为所研究的疾病死亡; ③因迁移等原因中途停止了观察; ④生存期较长或开始进入随访的时间较晚,到规定的随访截止时点仍活着,结果是未知的。 后三者叫截尾数据

  12. 生存率的计算方法: 直接法和寿命表法 直接法:观察满n年的人数中活满n年的比率 n年生存率= 注意:不能利用截尾数据

  13. 年 份 例数 生 存 年 数 某地1974~1981年胃癌根治术后随访结果 (1) (2) 1 (3) 2 (4) 3 (5) 4 (6) 5 (7) 6 (8) 7 (9) 8 (10) 1974 29 28 25 23 19 18 17 17 17 1975 26 24 19 18 18 18 16 16 1976 24 21 19 16 14 14 13 1977 32 27 23 21 18 16 1978 25 23 20 16 16 1979 36 31 29 26 1980 25 23 19 1981 46 36 合计 243 213 154 120 85 66 46 33 17

  14. 某地胃癌根治术后八年生存率 术后年数(n) 1 2 3 4 5 6 7 8 存活人数 213 154 120 85 66 46 33 17 随访满 n年人数 243 197 172 136 111 79 55 29 存活率(%) 87.65 78.17 69.77 62.50 59.46 58.33 60.00 58.62 • 一年生存率= n年生存率=

  15. 寿命表法: 寿命表基本原理:假定同时出生的一批人(一般为10万),按照某一人口的年龄别死亡率计算出的年龄别死亡概率陆续死亡,直到这一批人全部死亡为止,反映这批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例如:北京市2006年人均期望寿命80.07岁。 计算方法:应用上述原理,先计算出随访病人活满x年再活下一年的死亡概率,然后计算出相应各阶段的生存概率,根据概率乘法定律将各阶段概率相成而得到一定年限的生存率。 优点:可以利用截尾资料,结果不会出现后一年比前一年生存率高的不合理现象。 缺点:计算相对复杂。

  16. 小 结 一、人口统计 1.人口数与人口构成 2.人口金字塔 3.反映生育的几个指标:粗出生率 、总生育率、年龄别生育率、总和生育率 4.反映死亡的几个指标:粗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死因别死亡率、死因构成 二、疾病统计 1.反映疾病发生水平常用指标 :发病率、患病率 2.反映疾病防治效果的指标:治愈率、有效率、某病病死率、生存率

  17. 2005年某县的年中平均人口数707,310人,全年的活产数为11,023人,死亡人数为4,484人,婴儿死亡人数为419人,胃癌死亡人数103人,计算2005年该县: 2005年某县的年中平均人口数707,310人,全年的活产数为11,023人,死亡人数为4,484人,婴儿死亡人数为419人,胃癌死亡人数103人,计算2005年该县:  1)普通出生率(‰) 2)普通死亡率(‰) 3)婴儿死亡率(‰) 4)胃癌死亡率(10万/10万)

  18.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