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likes | 406 Views
曲阜中医药学校公开课 《 药理学 》. 第八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中药专业部 张习中. 复习旧课:. 1 、镇痛药的镇痛机制. 2 、吗啡最大的不良反应. 3 、吗啡急性中毒的表现. 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基本作用. 解热镇痛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药物,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其抗炎作用与糖皮质激素不同,故称为 NSAIDS。. (一 ) 解热作用. [发热] 当外热原(微生物、内毒素等)进入机体后 → 刺激中性粒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热原(白介素1) → 作用于下丘脑前部 → PG 合成与释放 ↑ → 刺激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体温↑。.
E N D
曲阜中医药学校公开课 《药理学》 第八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中药专业部 张习中
复习旧课: 1、镇痛药的镇痛机制 2、吗啡最大的不良反应 3、吗啡急性中毒的表现
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基本作用 解热镇痛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药物,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其抗炎作用与糖皮质激素不同,故称为NSAIDS。
[发热]当外热原(微生物、内毒素等)进入机体后→刺激中性粒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热原(白介素1)→作用于下丘脑前部→PG合成与释放↑→刺激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体温↑。[发热]当外热原(微生物、内毒素等)进入机体后→刺激中性粒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热原(白介素1)→作用于下丘脑前部→PG合成与释放↑→刺激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体温↑。
机制:抑制中枢环加氧酶(COX),使PG合成减少从而发挥解热作用。是否见热必解?机制:抑制中枢环加氧酶(COX),使PG合成减少从而发挥解热作用。是否见热必解? 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也是诊断疾病的依据之一。因此,不宜见热就解。由于T过高能消耗体力,并引起头痛、失眠、惊厥等,解热对症疗法很有必要。对小儿、年老体弱慎防虚脱。
与氯丙嗪不同,氯丙嗪直接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功能,在物理降温配合下,可降低高热和正常体温。 可以洗热水澡吗? 可以冬泳吗?
痛的产生: 提高痛觉对致炎致痛物质的敏感性 组织损伤炎症刺激 致炎致痛物质释放增多 刺激感觉神经末梢 (二)镇痛作用 作用机制:抑制炎症部位PG合成,作用部位在外周。 PG本身为致炎物质 疼痛 PG在此起到痛觉增敏的作用
【特点】 1.对轻、中度疼痛,慢性钝痛效果显著,但对内脏平滑肌绞痛、剧痛无效。 2.镇痛的同时不产生欣快感,无耐受性和成瘾性。
(三)抗炎、抗风湿作用 炎症的表现: 红肿热痛 [机理]抑制PG合成与释放,产生抗炎、抗风湿作用(解热与镇痛)。 PG是参与炎症反应的体内活性物质,对致炎致痛物质有增敏作用。
一、水杨酸类 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Aspirin) 阿司匹林已使用百年之久,是解热镇痛药中应用最早和最广泛的药物,也是历史上最成功的药物之一,号称药物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
【药理作用】 1.解热、镇痛 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常与其他解热药配成复方(APC),用于头痛、牙痛、肌肉痛、N痛、痛经及感冒发热等。(一次0.3—0.6g,一日三次,必要时每4小时一次) “感冒发烧,阿司匹林一包”
2.抗炎抗风湿 抗炎、抗风湿作用显著,且随剂量增加而增强。用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可以使急性风湿病人24~48小时内退热,关节红肿及剧痛缓解。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也可以迅速镇痛,消退关节炎症,减轻关节损伤目前仍是首选药。
3.抗血栓形成(小剂量) 约翰·万恩 [机理] 抑制环加氧酶,使血栓素A2(TXA2)形成减少,从而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 主要用于防止冠脉血栓和脑血栓的形成、急性心肌梗死等。
阿斯匹林高浓度时能抑制血管壁中PG合成酶,使PGI2合成减少,促进血栓形成。这是因为PGI2是TXA2的对抗剂,它的合成减少可促进血栓形成。阿斯匹林高浓度时能抑制血管壁中PG合成酶,使PGI2合成减少,促进血栓形成。这是因为PGI2是TXA2的对抗剂,它的合成减少可促进血栓形成。 故防止血栓形成宜采用小剂量(50-100mg/日。
4.其他作用 (1)阿司匹林可以用于治疗胆道蛔虫。 (一次1g,每日2—3次,连用2—3天,阵发性绞痛停止24小时后进行驱虫治疗。)
4.其他作用 (2)阿司匹林可以用于治疗痛风。 痛风又称“高尿酸血症”, 是一种因嘌呤代谢障碍,使尿酸累积而引起的疾病,属于关节炎的一种,又称代谢性关节炎。
【不良反应】 1. 胃肠道反应:最常见。表现为上腹不适、胃出血及加重胃溃疡。胃溃疡患者禁用。 原因: ①口服可直接刺激胃粘膜; ②血浓度高则兴奋 催吐化学感受区; ③抑制胃粘膜PG 合成,增加胃酸分 泌,削弱了屏障作用。
阿司匹林是常见的解热镇痛药,其主要副作用之一就是胃黏膜损伤。 如果服用阿司匹林后饮酒,这种副作用常常会被“放大”。这是因为:一方面,饮酒本身可以引起胃黏膜损伤,另方面,饮酒能使胃酸分泌增加,加重阿司匹林对胃黏膜的损害,轻者可以引起胃毛细血管出血、大便潜血阳性,严重者可引起胃大出血。因此,有胃溃疡、胃出血病史的患者更应格外注意。
案例 某男,56岁,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预防脑中风,可是他胃肠不好,每次吃饭都胃部不适,有段时间甚至拒服阿司匹林,请问如何才能减少阿司匹林的胃肠道反应。 饭后服药, 同服抗酸药, 服用肠溶片可减轻。
【不良反应】 2. 凝血障碍:出血时间延长,大剂量还可以导致出血,用VitK防治。与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抑制凝血酶原形成有关。任何手术前一周都不能 使用阿司匹林。
【不良反应】 3.过敏反应:偶见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 某些哮喘病人可诱发哮喘--阿斯匹林哮喘。 该哮喘不是以抗原—抗体反应为基础的过敏反应,而是与抑制PG合成有关,导致支气管痉挛,诱发哮喘,故AD治疗无效。
【不良反应】 4.瑞夷综合征:
【不良反应】 5.水杨酸反应(》5g/d):表现有头痛、头晕、耳鸣、听力减退,甚至精神失常, 停药,静脉注射碳酸氢钠加速水杨酸排泄。
作业一: 1、阿司匹林与氯丙嗪降温机制有何不同? 2、阿司匹林与镇痛药镇痛机制有何不同? 3、阿司匹林不良反应有哪些?
作业二: 调查: 你的周围有多少人使用过阿司匹林(或者含有阿司匹林),为什么使用,效果如何,是否出现过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