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7

化学与毒品及吸烟

化学与毒品及吸烟. 此图为人长期吸烟后,肺受严重伤害的样子. 你想对吸烟者说些什么?. 烟草物性与吸烟的危害. 1 .烟的普及. 15 世纪, 哥伦布 发现新大陆的同时也发现了一种后来风行全球的植物 —— 烟草 。在尽情享受吸烟的快乐几百年后,人们直到 20 世纪才意识到吸烟的危害。研究发现,吸烟者的肺癌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 10 倍 到 20 倍 ,喉癌发病率高 6 倍 到 10 倍 ,全球每 7 秒 种就有一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烟草危害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数 据.

Download Presentation

化学与毒品及吸烟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化学与毒品及吸烟

  2. 此图为人长期吸烟后,肺受严重伤害的样子

  3. 你想对吸烟者说些什么?

  4. 烟草物性与吸烟的危害

  5. 1.烟的普及 15世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同时也发现了一种后来风行全球的植物——烟草。在尽情享受吸烟的快乐几百年后,人们直到20世纪才意识到吸烟的危害。研究发现,吸烟者的肺癌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10倍到20倍,喉癌发病率高6倍到10倍,全球每7秒种就有一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烟草危害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6. 数 据 •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近报告,目前全世界每7秒钟就有1人死于吸烟所引起的疾病,全世界每年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约有350万人,大多数是在不发达国家。 • 预计到2025年,与烟草有关的疾病造成的死亡将要达到1000万,其中700万在发展中国家,仅在中国就将达200万。

  7. 烟草流行已成为一个空前的全球性灾难,成为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在烟草生产、烟草消费以及吸烟人数三个方面均居世界之首,中国占全球烟草市场的31%,有3.2亿烟民,占全球吸烟人数的1/4,每年消耗香烟1万5干多亿支,占全世界消耗总量的30%以上,中国的中年男人70%吸烟,每分钟就有1人死于吸烟。若中国烟民人数还在增加的话,预计每分钟将有5人死于吸烟。这对吸烟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烟草流行已成为一个空前的全球性灾难,成为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在烟草生产、烟草消费以及吸烟人数三个方面均居世界之首,中国占全球烟草市场的31%,有3.2亿烟民,占全球吸烟人数的1/4,每年消耗香烟1万5干多亿支,占全世界消耗总量的30%以上,中国的中年男人70%吸烟,每分钟就有1人死于吸烟。若中国烟民人数还在增加的话,预计每分钟将有5人死于吸烟。这对吸烟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

  8. 小组成员正在做小白鼠被动吸烟实验 动物对照实验 以小白鼠为实验标本,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 。 http://58.61.34.206/down?cid=4439ABEAC6D773E62B84DE083983AA9FC8C74D4B&t=4&fmt=flv

  9. 行动迟缓 被烟熏昏了 行动灵活 动物对照实验

  10. 肺部呈健康的红色 对照组 不吸烟 每天被动吸烟 5次,每次5支,被动吸烟速度为10分钟/支。 低剂量组 肺部呈黑色 每天被动吸烟10次,每次5支,被动吸烟速度也是10分钟/支。 高剂量组 肺部呈深黑色 动物对照实验 以小白鼠为实验标本,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 。

  11. 吸烟的危害 • (1) 吸烟与脑血管病的关系 • 对60-90岁2000多离退体人员的统计数据表明: • 吸烟者 不吸烟者 • 高血压患病率 21.20 % 10.64 % • 脑出血患病率 2.74 % 0.73 % • 脑梗死患病率 8.22 % 2.20 %

  12. (2) 在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肺原性心脏病、脑血管病等死亡率方面。 • 吸烟者恶性肿瘤死亡率高出1倍多. • 吸烟者肺癌死亡率为不吸烟者5倍多。除肺癌外,吸烟还与多种癌症死亡有关,并与慢性呼吸道疾病、一些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有关。40岁及40岁以上男性居民中21%的死亡、40%的恶性肿瘤死亡和32%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死亡可归因于吸烟。

  13. 抽烟与癌症死亡概率 • 资料来源:Moore and McCabe (1989) Introduction to the Practice of Statistics • 英国官方统计人员对吸烟与肺癌的关系做了一个调查。数据采集包含25个职业人群和数千名男性。 • 自变量是吸烟指数,因变量是癌症指数。

  14. 抽烟与癌症死亡概率

  15. 抽烟与癌症死亡概率

  16. (3) 吸烟易导致胃癌 吸烟组异型增生84例,其中轻度35例,中度25例,重度24例; 非吸烟组异型增生25例,其中轻度12例,中度9例,重度4例。 其机理可能是由于烟草中含有尼古丁,使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健全,导致胆汁反流有关,吸烟可促进胃粘膜癌前状态的发生。

  17. 吸烟还可能造成血管损伤、 • 骨密度降低、 • 使消化性溃疡和各种胃炎的发生率增加、白内障发生率增加、 • 吸烟显著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并成为增加冠心病危险性的途径之一。

  18. 1、烟草的化学成分 (1) 碳水化合物 烟草中碳水化合物约占50 %。可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 ①单糖,10 %—25 %。 ②烟叶中只含少量双糖。 ③相当数量的多糖,如淀粉、纤维素等。

  19. (2) 含氮化合物 蛋白质、氨基酸和酰胺化合物、烟草生物碱。 ①蛋白质是烟草植物体的主要营养物之一。烟叶中一般含蛋白质5 %—15 %,随蛋白质含量增加烟叶等级下降。 ②烟草生物碱。0.5 %-10 %以上。烟草生物碱以烟碱为主要成分

  20. 烟碱的结构: • 我国卷烟用烟叶一般含烟碱2 %以下

  21. 烟草之所以能成为人类最普遍之嗜好品,主要是由于它含有烟碱。当吸食烟草时,部分烟碱进入烟气,被人体器官吸收,吸入适量会使人感到兴奋。但烟碱毒性较大,吸人过量会引起头痛、呕吐等中毒症状。烟碱对心脏也有毒害。吸烟者的机能虽然逐渐习惯于这种毒性刺激,但仍然可能会引起慢性中毒。烟草之所以能成为人类最普遍之嗜好品,主要是由于它含有烟碱。当吸食烟草时,部分烟碱进入烟气,被人体器官吸收,吸入适量会使人感到兴奋。但烟碱毒性较大,吸人过量会引起头痛、呕吐等中毒症状。烟碱对心脏也有毒害。吸烟者的机能虽然逐渐习惯于这种毒性刺激,但仍然可能会引起慢性中毒。

  22. (3) 有机酸 烟叶中含有不少酸性物质,含量较多的有机酸是柠檬酸,其次是苹果酸和草酸。有机酸可以增加烟气酸性,醇化烟气,使烟味甜润舒适。 (4) 苷及多酚 烟叶中含有一种由单糖与酚类组成的化合物,称之为苷。它们是组成烟叶色素和树脂物质成分。苷类性质都不安定,易被催化分解。苷类物质被认为是产生烟草芳香气味的重要物质之一。

  23. (5) 脂肪、挥发油和树脂物 烟叶中一般含2 %—7 %的脂肪,通常上等烟叶含脂肪较多。烟叶中还含有具芳香特性的挥发油及树脂物。挥发油,树脂物也被认为是产生烟草吸食芳香的重要物质。 (6) 灰分元素 烟叶中含灰分元素约10 %。灰分元素对烟叶的吸食品质并无直接关系。但是因为某些元素对烟叶燃烧特性有影响,故间接地影响烟叶吸食品质。

  24. 2、烟草在混吸过程中的变化及烟气的成分 烟草制品在燃吸过程中,靠近火堆中心的温度可高达800 C-900 C,由于燃烧而发生干馏作用和氧化分解等化学作用,使烟草中的各种化学成分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有的成分被破坏,有的则又合成了新物质。其中各主要成分的变化大致如下:

  25. 烟草生物碱: • 它在燃烧过程中除了一部分经干馏作用进入烟气之外,其中大部分(60 %以上)则受氧化分解为亚硝胺、菸酸、吡啶、吡啉、吡咯、胺以及二氧化碳等物质。 • 蛋白质:高分子含氮化合物经燃烧产生强烈氧化作用后,分解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氰氢酸、氨、简单胺化物及脂肪等化合物。

  26. 糖和植物酸: • 糖和有机酸经氧化作用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挥发酸、酚的衍生物、烯烃、醇、醛和酮等物质 • 树脂物、多酚和苷类:经氧化后生成挥发性芳香油、醛、酮、醇和酸类物质。 • 烟气中含有4万多种物质,目前已经鉴定出来的单体化学成分就达4200种之多,在数千种烟气组分中,被认为对人体健康最为有害的是焦油、烟碱、一氧化碳、醛类等物质。

  27. 3、烟气的危害 (1) 焦油 烟气中焦油是威胁人体健康的罪魁祸首,烟焦油中的多环芳烃是致癌物质。其中具有强力致癌作用的苯并芘是其代表。除苯并芘外,烟焦油中还含屈、甲基屈等,它们在烟雾中的含量比苯并[a]芘高4-6倍。屈在燃烧时变成5-甲基屈,它能使动物百分之百地产生肿瘤。

  28. 3,4-苯并芘 屈 • 烟焦油中的酚类及其衍生物则是一种促癌物质。因此,烟焦油被认为是诱发各种癌症的首要因素。

  29. (2) 放射性物质 • 烟草中的放射性物质也是吸烟者肺癌发病率增加的因素之一。卷烟中最有害的放射性物质是210Po,它能高度地放射出局部电离的射线,射线能把原子裂变成离子,后者很容易损害活细胞的基因,或是杀死它们,或者把它们转变为癌细胞。

  30. (3)尼古丁nicotine 尼古丁( Nicotine)是一种液态生物碱,无色易挥发,与空气接触氧化后转变为棕褐色,并散发烟草所具有的特殊气味,溶于水,并易形成可溶性盐。它是烟草中的主要毒性物质,在吸烟引起的许多 疾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尼古丁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54. 42 mg/ kg ,是烟焦油的LD50的十倍 ,因此是烟草中的主要毒性成分。

  31. 化学结构式及三维分子模型

  32. 尼古丁具有神经兴奋作用,可以对人体造成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甚至心律不齐并诱发心脏病。尼古丁具有神经兴奋作用,可以对人体造成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甚至心律不齐并诱发心脏病。 • 尼古丁损害支气管粘膜,引发气管炎;毒害脑细胞,使吸烟都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 进入机体血液的尼古丁可使机体皮下毛细血管收缩,吸烟者在吸烟后手指脚趾等肢体末端的皮肤温度降低。

  33. 尼古丁的致病作用 1、引起慢性炎症疾病 2、肺气肿 3、促进肺癌细胞产生和生长 4、收缩、损伤血管 5、影响牙齿生长发育 6、成瘾源

  34. 促进肺癌细胞产生和生长 肺癌的发生与尼古丁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有密切的关系,其机理与尼古丁抑制MФ细胞的机理相似;尼古丁还可以刺激某种因子的分泌,导致肺癌细胞更加具有攻击性并促使他们分裂生长。

  35. 影响牙齿生长发育 尼古丁对人牙乳头间充质细胞有明显的抑制增殖作用,且表现为对剂量及时间的依赖性。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其抑制作用也越强。尼古丁在0. 08g/ L 时,细胞存活率只有11. 1 % ,生存细胞极少。 尼古丁作用于牙周膜细胞时,使细胞胞浆内产生空泡,形态发生改变,对抑制细胞的增殖有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尼古丁处理人牙龈成纤维细胞时发现,当尼古丁浓度在0. 001 % - 0. 075 %范围内时可抑制细胞的增值,而当浓度大于0. 075 %时 细胞全部死亡。

  36. 香烟化作烟雾之后,里面含着不少烷化四环和五环芳烃等一些致癌、促癌物质。吸烟者每吸入一毫克烟,就可以吸进五十亿烟尘颗粒及大量的纤毛赤、凝固黏液物质。这些物质对正处在成长时期的青少年危害很大。长此以往你的肺根本承受不住。

  37. (4) 一氧化碳 • 一氧化碳是烟草不完全燃烧的产物。烟气中一氧化碳经吸人肺内,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迅速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一氧化碳对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对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00倍),削弱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使血液携氧能力相对降低,减少心脏所能利用氧的数量,从而加快心跳,甚至带来心脏功能的衰竭。例如同不吸烟者相比,冠心病要高5-10倍,猝死病高3-5倍,心肌梗塞高20倍,大动脉瘤高5-7倍。

  38. 吸烟者的器官解剖图 • 一氧化碳在吸烟产生的烟雾中浓度最高,是一种毒性气体。人们常说的煤气中毒,就是指一氧化碳中毒。

  39. 当人们吸入较多的一氧化碳时,可造成组织和器官缺氧,进而使大脑、心脏等多种器官产生操作困难。当人们吸入较多的一氧化碳时,可造成组织和器官缺氧,进而使大脑、心脏等多种器官产生操作困难。

  40. 9.一支香烟燃烧时可产生一氧化碳20-30毫克,若许多吸烟者聚集在拥挤且不通风的房间内, 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可达0.05%,接近发生煤气中毒的浓度。

  41. (5) 醛类 • 吸烟人的支气管受到烟气的慢性刺檄,粘液分泌增多,丙烯醛抑制气管纤毛将分泌物从肺内排出,从而带来呼吸困难,发展成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一旦得了感冒,就有得肺心病、甚至有死亡的危险。且气管、支气管的粘膜上皮细胞,为了对付长期不断的刺激,还会发生一定的改变,病理学上称作“化生”,这很可能就是向发生肺癌的方向迈出的第一步。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