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改革 和教学论文的撰写

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改革 和教学论文的撰写. 陈 怡. 序 一 、教育的本质 1. 教育是什么 2. 教育的目的 3. 教育的目的与人性 4. 教育的本质与文化 二、教育改革的深化 1. 深化的途径 2. 应注意的问题 3. 关于大学的管理 三、教学论文的撰写. 序 一、要充分认识教育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康德 说: “ 人们可以把两种发明看作是对人类来说最困难的东西,这就是统治艺术和教育艺术 。” 《 论教育学 》 李泽厚 说 : “教育学 —— 研究人的全面生长和发展、形成和塑造的科学,可能成为未来社会的最主要的中心学科。” 《 哲学纲要 》.

homer
Download Presentation

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改革 和教学论文的撰写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改革和教学论文的撰写 陈 怡

  2. 一、教育的本质 1. 教育是什么 2.教育的目的 3.教育的目的与人性 4.教育的本质与文化 二、教育改革的深化 1. 深化的途径 2.应注意的问题 3.关于大学的管理 三、教学论文的撰写

  3. 一、要充分认识教育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康德说:“人们可以把两种发明看作是对人类来说最困难的东西,这就是统治艺术和教育艺术。” 《论教育学》 李泽厚说:“教育学——研究人的全面生长和发展、形成和塑造的科学,可能成为未来社会的最主要的中心学科。”《哲学纲要》

  4. 二、教育自身要反思 中国教育的特点:不断地在改革。是需要,但更需要做一下全面的、系统的反思。 教育的核心问题是: 教什么?怎么教?为何教? 第三个问题更重要,中国教育的重要缺失之一在不重视对人的研究,包括人的共性和个性。

  5. 三、教师要热爱、珍惜自己的职业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祚于人,二乐也;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尽心上) 教师的作用:传道、授业、解惑; 示范、教化、养成。 教师不仅仅是职业,更是使命。

  6. 一、教育的本质 1. 教育是什么 1.《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 2.《教育大词典》的解释:教育是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3.《说文解字》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4.西方人的理解:源于拉丁文educare,本义为引出或发挥,即引导受教育者的固有能力得到完满发展,引出一个人内在的潜能。

  7. 5. 大教育观的观点:教育是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共为主体、以教育资源为客体所进行的主体际间和主客体之间的、以共同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为目标的社会实践。由此须建立全面的人才观、平等的师生观和多样化的教育观。

  8. 2. 教育的目的 1.康德: 使人成为人。(“人是唯一必须受教育的被造物。”“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2.教科文组织: learn to learn,to do,to be, to live with others. 3.人本主义心理学:人的最高需求层次是实 现自我、成为他自己。 4.蔡元培:教育是健全人格的事业,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而非制器。以美育代宗教。 5.素质教育: 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9. 3. 教育的目的与人性 教育以育人为目的,必须研究人,研究人性。 人的本质是什么?是通过自己的创造不断追求自由!自由是什么?是真善美的统一。

  10. 何谓“人性”?人性即人的禀赋,是人之为人的本质规定性,是一种人通过实践而形成的后天特性。何谓“人性”?人性即人的禀赋,是人之为人的本质规定性,是一种人通过实践而形成的后天特性。 中国书院的宗旨:“学达性天”。强调人通过教育认识自己,努力成就自己,以上达于天,实现“天人合一”、“性命合一”。

  11. 中国历史上的人性理论 性者,从心从生,谓心灵与生命一体,且以心统生。 先秦诸子论人性: 孔子对习言性,告子即生言性, 孟子即心言性,庄子复心言性, 荀子即知言性,中庸即诚言性。 ●人性善恶之辩。告子:性不善不恶;孟子:性善;荀子:性恶;世硕:性有善有恶。 ●人禽之辩。孟子:“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察于人伦,由仁义行…”。荀子:“人之所以为人者,…以其有辨也。…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

  12. 性灵论。“惟天地万物之母,惟人万物之灵。”(《尚书·泰誓》) “人受命于天,…是其得天之灵,贵于物也。”(《汉书·董仲舒传》对策第三篇) ● 性三品论。“圣人之性、斗筲之性、中民之性”。 ● 二元论。张载:“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 读书要在“变化气质”。 ● 人性发展过程论。王阳明:“无善无恶性之本,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格物,为善去恶致良知。” ● 重教说。《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13. 西方的人性理论 ● 苏格拉底:人的本性和目的是善的完成。 ● 柏拉图:人由理性、激情和欲望三部分组成。 ● 休谟的《人性论》: 1739年面世。三卷:论知性;论情感;论道德。 ●康德的三大批判: 《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以回答:1.人能知道什么?2.人应该做什么?3.人可期望什么?4.人是什么?

  14. ●卡西尔的《人论》: 人没有与生俱来的抽象本质,没有一成不变的永恒人性,真正的人性是人的无限的创造性文化活动。从事历史创造活动的人,在创造文化的活动中把人塑造成文化的人,这就是人的本质。人是符号的动物。人就是符号,就是文化。 人是什么?人是创造者。人自己创造自己,人就是人的历史。

  15. 人性的界定和组成 ●界定: 不包含动物性,只指非动物性,即不同于动物性的那一部分属性,以强调人之为人的本质属性。(性者,质也。) ● 组成: 由理性、德性、情性和灵性组成。 和人的三种思维方式相对应:理性和抽象(逻辑)思维对应,德性、情性和形象(具象)思维对应,灵性和直觉(悟性)思维对应。

  16. 所以,教育要以提升人性,以培养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为首要目标,具体而言,就是要培养理性和德性、陶冶情操、启发灵性。所以,教育要以提升人性,以培养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为首要目标,具体而言,就是要培养理性和德性、陶冶情操、启发灵性。 教育的重要任务还在于让学生认识自己,超越自己,成为自己。所以,教育既要提高人性的共性水平,也要发展人的个性。

  17. 4. 教育的本质与文化 教育用什么育人?用文化,用优秀文化,而不仅仅是技术和专业。什么是文化? 《易经 · 贲卦》说: “刚柔交错,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即:文化者,“人文化成”也! 文化者,人化也,使人区别于禽兽,区别于他人,区别于他族。文化就是人化的自然。

  18. 什么是优秀文化?既指最优秀的当代文化(包括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指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办大学就是办一种文化,办一种有品位的文化。 什么是优秀文化?既指最优秀的当代文化(包括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指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办大学就是办一种文化,办一种有品位的文化。 综上,我认为,教育的本质是:育人,用优秀文化育人;成人:成为追求真善美统一,理性、德性、情性和灵性和谐发展的人,成为自由的人;成己:认识自己、超越自己、成为自己。

  19. 二、教育改革的深化 1. 深化的途径 系统工程: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小学→中学→大学; 课程→课程体系→培养方案; 知识→能力→素质; 教的改革(方法、手段)→学的改革→ 评价的改革。 “钱学森之问”与 钱学森的“大成智慧学”。

  20. 2. 应注意的问题 ● 系统设计,各负其责 学生:加强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学生要 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能力、素质,为自己的一生打好基础; 教师:尽心尽职,将最好的东西提供给学生,真正做到对学生的一生负责,做到教学育人、文化育人; 学校:提高“文化自觉”意识,提供最好的文化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国家:真正理解教育,重视教育,重视文化。

  21. ● 切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素质教育的要义:以优化的知识和有效的传授为基础,以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以素质的提高为目的。 和谐发展:人的和谐发展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的和谐发展的内涵:理性、德性、情性、灵性的和谐发展,科学和人文的和谐发展。 科学设计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和教学环节,使 理性、德性、情性、和灵性都得到培育和发展。

  22. ● 培养创新人才 普林斯顿大学本科生培养目标的12项标准: 1.清楚的思维、表达与写作的能力;2.以批评的方式系统地推理的能力;3.形成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独立思考的能力;5.敢于创新及独立工作的能力;6.与他人合作的能力;7.彻底理解某种东西的能力;8.辨识重要的东西与琐碎的东西、持久的东西与短暂的东西的能力;9.熟悉不同的思维方式;10.具有某一领域知识的深度;11.观察不同学科、文化、理念相关之处的能力;12.一生求学不止的能力。

  23. ● 推进“研究性教学” “研究”的涵义:见人之未见,发人之未发,做人之未做,有所超越。(“超越”的两种方式:纵向超越和横向超越。)“研究”的本质就是真正做学问、做探究。 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低卑到没有学术、不需要研究。 (附:学术的4种类型:探究的学术、整合的学术、传播知识的学术和应用知识的学术。) 关键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4. ●加强实践 实践的重要性:实践出真知,实践出能力,实践出创新。创新始于问题,基于实践,成于灵感(悟)。 培养“问题意识”。 落实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25. 三、关于教学论文的撰写 好论文的条件:抓住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亮点,做好工作;写好文章。前者是基础,后者是锦上添花。 1.打好基础: 选好题目,开展研究,争取立项,扎实实践。

  26. 2.写好论文: 理论与实践结合,展示新意。 提炼观点,有一定的理论高度; 精选实践内容,具有典型意义。 3.几点注意事项: 不求系统全面,求深度; 言之有物,论点鲜明; 文字简练; 投合适的刊物。

  27. 期望国家更加重视文化、重视教育; 希望学校加强文化自觉、以师生为本; 希望学生提高主体意识、珍惜自己的青春,为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教师真正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期望教师真正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28. 谢 谢 !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