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likes | 137 Views
二 、 活動範圍. 前言. 台灣環頸雉活動範圍 、 棲地利用及活動模式之研究 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碩士班 葉玉君.
E N D
二、活動範圍 前言 台灣環頸雉活動範圍、棲地利用及活動模式之研究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碩士班 葉玉君 一般而言,動物維持以及建立活動範圍所得到的利益(benefit)與個體所需的能量成本(cost)會有平衡點。在此利益-能量成本的關係下,活動範圍會受到環境因子影響。此外,動物活動範圍中通常包含數種棲地類型,對於動物而言,不同類型棲地的功能不一,所能提供的資源有別,動物可能於不同時間去使用。台灣環頸雉屬於雞形目雉科,生活於低海拔地區,其每日生活也受到個體能量需求與環境因子影響。基於此本研究將驗證在不同時間尺度下(如季節、日夜)台灣環頸雉活動範圍、棲地利用及活動模式有差異存在,並進一步了解台灣環頸雉與其生活環境之間的關係。 材料方法 實驗地點:花蓮縣鳳林鎮新光兆豐農牧場 研究對象:台灣環頸雉母鳥 研究方法:無線電追蹤(三角定位) 定位間隔:一小時定位一次 定位資料處理軟體:地理資訊系統軟體(GIS)ESPI ArcView 3.2a及 外掛模組 Animal Movement SA 2.04beta 結果 一、棲地利用 表一、以X2 test分析各季節個體棲地偏好 在整體棲地利用上,春季個體間差異大;夏季日間多數個體較偏好低牧草地,夜間無偏好;秋、冬季日間多數個體較偏好果園,秋季夜間偏好低牧草地,冬季則夜間無偏好。 a.03年春季 圖一、各季節個體以最小凸多邊形法(MCP)估計季活動範圍 以ANOVA分析不同季節之間季MCP活動範圍面積,結果顯示各季節間季活動範圍有顯著差異(F4, 26=8.97,p<0.0001)。活動範圍面積:夏季>春季=秋季>冬季。 三、活動模式 b.03年夏季 a.03年春季 b.03年夏季 c.03年秋季 c.03年秋季 d.03年冬季 圖二、各季節個體活動模式 春秋冬三季雌性環頸雉各時段活動量相似;而夏季清晨與傍晚活動量高,中午活動量低。 d.03年冬季 討論 1.在整體棲地利用上,春季個體間差異大;夏季日間多數個體較偏好低牧草地,夜間無偏好;秋、冬季日間多數個體較偏好果園,秋季夜間偏好低牧草地,冬季夜間無偏好。個體間棲地偏好有差異存在,由於環頸雉可依照可得的棲地加以利用,並且能適應多種棲地類型,故可廣泛利用環境中適宜的棲地。 2.各季節間活動範圍面積:夏季>春季=秋季>冬季。推測個體減少活動範圍,能量的花費也相對減少,藉此對抗冬季的低溫。 3.春秋冬三季雌性環頸雉各時段活動量相似;而夏季清晨與傍晚活動量高,中午活動量低。夏季中午溫度高,不適宜個體活動,故以清晨與黃昏為主要活動時間,其他三季節整日各時段溫度較平穩,故整日活動量相似。 結論 註1、— 為個體可利用活動範圍中未包含之棲地類型。 註2、nu包含於個體最小凸多邊形活動範圍中,但個體並未實際利用之棲地。 註3、a為個體避免的棲地類型。 註4、p 為個體偏好的棲地類型。 註5、u 代表個體實際定位點僅包含此種棲地類型。 註6、個體A1冬季分成兩個階段,故冬季有A1一及A1二。 1.各季間活動範圍面積及活動模式有差異,個體間棲地利用差異大。 2.未來可進一步探討雄性、雌性及亞成鳥的活動範圍、棲地利用及活動模式是否有差異,以及雌鳥的巢位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