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likes | 299 Views
《 沁园春 · 长沙 》. —— 体会伟人的爱国情怀. 问题: 诗词是如何打动人的?. 我们的理解: 诗词相对于文章来说更加短小精悍,浓缩性强,只有找出诗词中具体的形象来分析,才能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 沁园春 · 长沙 》 是毛泽东诗词的经典作品之一,从中可以体会毛主席一代伟人的广阔胸怀。. 老师提出的具体问题. 什么是意象?什么是意境? 毛泽东的诗词 《 沁园春 长沙 》 中用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在诗词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这对作者抒发感情有什么作用?. 我们的解决方案:.
E N D
《沁园春·长沙》 ——体会伟人的爱国情怀
问题:诗词是如何打动人的? • 我们的理解: • 诗词相对于文章来说更加短小精悍,浓缩性强,只有找出诗词中具体的形象来分析,才能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诗词的经典作品之一,从中可以体会毛主席一代伟人的广阔胸怀。
老师提出的具体问题 • 什么是意象?什么是意境? • 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 长沙》中用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 在诗词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这对作者抒发感情有什么作用?
我们的解决方案: • 首先完成《沁园春·长沙》相关资料的收集以及基础知识测查; • 再把本组6人分为3小组,分别解决问题。
1.毛泽东的一生及社会地位、影响: • 毛泽东(1893—1976),字咏芝,润芝,后改为润之,笔名子任。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思想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诗人,书法家。长沙是毛泽东早年求学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2.毛泽东的诗歌创作: • 毛泽东诗词是指毛泽东创作的旧体诗词作品。毛泽东诗词是怀着巨大的诗的激情,按照写诗的艺术规律,运用形象思维创造出来的。 • 毛泽东在诗词中紧扣时代脉搏,用包蕴寰宇的胸怀,运用典故大量色彩鲜明的景物和积极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热情地讴歌革命的人生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
3. 曾学过或听说过哪些毛泽东诗词: •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忆秦娥•娄山关》 • 一唱雄鸡天下白。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沁园春•雪》
解决问题的情况: • 意象:带有诗人主观感情的具体物象。 • 意境: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 (1)张磊、李梅: • 什么是意象?什么是意境?
(2)林立、王华 • 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 长沙》中用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上阕中“看”字总领七句,连贯直下,一气呵成。远望:万山红遍;近看:漫江碧透;仰视:鹰击长空;俯察:鱼翔浅底。远近高低,全收眼底。这是一幅充满了强烈动感、强劲力度、浓烈色彩的立体的秋色图。 他不仅状写了秋色秋韵,更揭示了秋力秋魂,足以看出毛泽东学古不泥古,继承更超越的禀赋和情怀。
(3)陈方方、于浩 • 在诗词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这对作者抒发感情有什么作用? •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 上片由一个“看”字总领,通过“山”、“江”、“天”、“鹰”、“鱼”等一系列意象, 将“远眺”、“近观”、“仰视”、“俯瞰”四个角度所见景物有机地揉合起来,形成了远近相间,动静结合,色彩鲜明的通过描写寒秋景物,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湘江寒秋图画,并即景抒情,大胆发问,“谁主沉浮”,道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通过整理资料,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 1、每一首诗词都借助丰富的意象,用鲜明的节奏和精炼的语言,构成相应的意境,从而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反应社会现实。 • 2、鉴赏诗词必须结合写作背景,把握诗句中关键的字词的深层含义,仔细揣摩和品味诗歌中抒发出的思想感情,分析诗歌运用的多种艺术技巧。
因此: • 诗词之所以能够打动人,不仅是因为简洁而有内涵的语言,更是因为诗人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结合自己内心的感受,并把思想感情注入具体的事物或景色当中,运用各种表达技巧,将读者带入一个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参考文献 • 《说说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湖北省恩施自治州高级中学 韩伟 http://www.pep.com.cn/gzyw/jszx/tbjxzy/ptgzjc/jxsj/dyc/dydy/201008/t20100826_762136.htm • 《沁园春 长沙》赏析 豆瓣社区宇文轩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4008069/ • 《古代诗歌鉴赏》桂林中学 李昌沪 http://www.glzx.net/show.aspx?id=801&cid=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