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 likes | 400 Views
地方病知识宣传 主题班会. 黄山二中 班. 第一节 地方病概述. 一、概述 (一)概念 地方病是指在特定区域内发生的地球化学性疾病和自然生物源性地方病的总称。其分布广、病种多、危害程度大。 地球化学性疾病是由于地壳表面各种化学元素的分布不均匀,造成地球上某些地区的水和土壤中某些化学元素过多、不足或比例失调,再通过食物和饮水途径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疾病。自然疫源性(生物源性)地方病是由媒介传播、病因为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引起的一类具有传染性的地方病。. (二)地方病病(疫)区的基本特征
E N D
地方病知识宣传主题班会 • 黄山二中 班
一、概述 (一)概念 地方病是指在特定区域内发生的地球化学性疾病和自然生物源性地方病的总称。其分布广、病种多、危害程度大。 地球化学性疾病是由于地壳表面各种化学元素的分布不均匀,造成地球上某些地区的水和土壤中某些化学元素过多、不足或比例失调,再通过食物和饮水途径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疾病。自然疫源性(生物源性)地方病是由媒介传播、病因为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引起的一类具有传染性的地方病。
(二)地方病病(疫)区的基本特征 • 在地方病病(疫)区,地方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显著高于非地方病病(疫)区,而非地方病病(疫)区无该病的发生。 • 地方病病(疫)区自然环境中存在着引起某种地方病的致病因素。化学性地方病的发病与病区环境中某些元素过多、不足或比例失调密切相关,且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在地方病疫区存在某些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媒介昆虫及动物宿主生长繁殖的条件。 • 健康人进入地方病病(疫)区,也有患该病的可能。
由地方病病(疫)区迁出的健康者(除外潜伏期者)不在患该种地方病,或迁出的患者症状不再加重,并且可能逐渐减轻甚至痊愈。由地方病病(疫)区迁出的健康者(除外潜伏期者)不在患该种地方病,或迁出的患者症状不再加重,并且可能逐渐减轻甚至痊愈。 • 在地方病病(疫)区,某些易感动物也可能罹患某种地方病,成为生物源性地方病发生的主要中间宿主。 • 消除地方病病(疫)区自然环境中的主要致病因素是控制消灭地方病的关键。
碘缺乏病是由于外环境缺碘,人体摄取 的碘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种地方病。地方性 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是碘缺乏最明 显的表现形式。 一、概念
地质因素 水质因素 膳食因素 致甲肿物质 二、病因、发病机制 1、碘摄入量减少 2、抑制甲状腺对碘的摄取能力 甲状腺素激素合成减少 甲状腺肿大 克汀病 高碘
三、碘缺乏病的流行特征(一)地区分布 世界性分布,我国除上海外其他省、市、自治区、都有该病流行,一般流行规律是:山区>丘陵>平原>沿海,农村高于城市。(二)人群分布 发生在任何年龄,地甲肿多发生在儿童、青少年及育龄妇女,女性的最高患病率多在12~18岁,男性在9~15岁。一般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而地克病的男女患病率无显著差别,多发生在地甲肿严重流行地区,有家族多发倾向。
四、临床表现 (一)地方性甲状腺肿 患者一般表现除颈下部肿大外,无其他明显症状。一般增长缓慢,中晚期严重肿大者,可压迫气管、食管及周围神经,出现呼吸、吞咽困难及声音嘶哑等症状。体检早期甲状腺轻度肿大,可随吞咽活动,质软、常伴有大小不等的结节,晚期质地变硬。如甲状腺肿发生囊性变或囊内出血可在短期内迅速增大。
甲状腺功能亢进 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二)地方性克汀病 智力低下突出,聋哑最常见,生长发育落后,身材矮小,还可伴有神经系统受损、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肿等表现。概括为呆、小、聋、哑、瘫。
(1)居住在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区 (2)甲状腺肿大超过受检者拇指末节,或小于 拇指末节但有结节者 (3)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炎及 甲状腺癌等其他甲状腺疾病。 (4)实验室检查可见甲状腺吸碘率呈饥饿曲线(受 检者口服一定量的放射性碘后,各个时间段吸131 碘率都较正常值为高,且峰值多在24h甚至48h出现)。 五、诊断依据 (一)地方性甲状腺肿
(二)地方性克汀病 ⑴必备条件 ①出生、居住在低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地区 ②不同程度智力障碍。 (2)辅助条件有不同程度的听力、语言、运动神经、 身体发育障碍,克汀病形象具备必备条件和辅助条件 中的任何一项或一项以上而又可排除分娩损伤、新生 儿窒息、脑炎、脑膜炎、癫痫、药物中毒等引起的脑 损伤所造成的精神发育迟滞;中耳炎、药物(如链霉素、 庆大霉素)引起的听力或言语障碍者可诊断为地克病
六、碘缺乏病的预防 (一)第一级预防1.食盐加碘是防治碘缺乏病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 2、碘油注射或口服 (二)第二级预防 碘防治监测 (三)第三级预防 甲状腺制剂疗法
是由于一定区域的外环境中氟元素 过多,使生活在该区域的居民长期摄入 过量氟而引起的以氟斑牙和氟骨症为特 征的全身性慢性疾病。 一、概念
二、流行特点 (一)地区分布 是世界性的地方病,我国分布很广,除上海市外,其他各省、市、自治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 (二)人群分布 氟斑牙主要发生在恒牙生长期,氟骨症的发病多为成年人尤其是青壮年,随年龄增高患病人数在增加,女性比男性多见。 (三)病区分型1.饮水型病区 是最主要的病区类型 2.生活燃煤污染型病区 我国以西南地区病情最严重 3.饮食及工业污染型病区 含氟废气及废水污染周围环境,引起人、畜氟中毒。
过量氟摄入体内 三、病因、发病机制 沉积于 牙组织 + 氟化钙 氟 钙 形成不规则 的球状结构 甲状旁腺 功能亢进 沉积于 骨组织 骨骼脱钙 氟斑牙 氟骨症
(一)氟斑牙 最早出现的症状,釉面失 去光泽、色素沉着、釉面缺损。 四、地方性氟中毒的特征 (二)氟骨症 骨骼关节疼痛最为常见,随病程进展日益 加重,一般呈持续性酸痛,无游走性,活动后 可缓解,静止则加重 还可有神经系统表现及 肢体畸形。
氟斑牙 氟骨症
五、诊断标准 1、长期居住在高氟地区 2、有氟斑牙、氟骨症临床表现 3、骨及骨周软组织具有氟骨症X线特征 4、实验室检查尿氟浓度升高超过正常值
六、地方性氟中毒的预防 (一)第一级预防 改用低氟水源、降低水氟、改灶、少用或不用高氟劣质煤、安装排烟设施、进行防氟健康教育、限制含氟“三废”的排放,禁用高氟磷肥和含氟农药。 (二)第二级预防 结合环境监测和人体健康检查早期发现、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