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1

教育研究方法的选择 与综合运用

教育研究方法的选择 与综合运用. 杨小微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 Nov.26,2009/ xwyang2008@gmail.com. 1. 研究方法概观. 1.1 对研究方法的理解与把握 从问题到方法 —— 每个人都是 “ 解难题者 ” ——“ 有没有最好的方法? ”. ( 1 ) 通过定义把握方法. 方法的含义:量具 → 工具、手段 → 程序 科学方法特征:中介、中性、创造、规范 科学研究的推理模式:. 归纳. 1. 2. 观察. 可检验原理. 3. 演绎. ( 2 )通过分层、分类把握方法. —— 分层:. 哲学方法.

holly-wynn
Download Presentation

教育研究方法的选择 与综合运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育研究方法的选择与综合运用 杨小微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 Nov.26,2009/ xwyang2008@gmail.com

  2. 1.研究方法概观 • 1.1对研究方法的理解与把握 • 从问题到方法 • ——每个人都是“解难题者” • ——“有没有最好的方法?”

  3. (1)通过定义把握方法 • 方法的含义:量具→工具、手段→程序 • 科学方法特征:中介、中性、创造、规范 • 科学研究的推理模式: 归纳 1 2 观察 可检验原理 3 演绎

  4. (2)通过分层、分类把握方法 • ——分层: 哲学方法 系统科学方法 具体科学方法

  5. ——分类 • A种分类:实证研究 • 实验研究 • 理论研究 • 历史研究 • B种分类:实证—实验方法 • 分析哲学方法 • 解释学方法 • 行动研究

  6. 我的分类: • ——形成事实的方法:观察、问卷、访谈、实验、测量、作品分析……文献法、内容分析法 • ——形成理论的方法:推理方法如归纳、演绎、类比;具体的方法如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 • ——综合性的研究活动:行动研究,叙事研究,个案研究……

  7. (3)在研究过程中把握方法

  8. 1.2选择研究方法的依据 • 根据研究任务:形成什么(理论或事实) • 根据研究对象:是谁?行为、态度/儿童、文盲…… • 根据方法本身:某种方法性质、优势、劣势 • 根据伦理原则:尊重权利,审慎解释,避免伤害

  9. 2.几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 2.1观察法(“观其行”、“望、闻、切”) • 2.2调查法(“听其言”):问卷、访谈、测量 • 2.3文献法(“读其文”):外审法、内审法,内容分析法 • 2.4实验法(“析其因”):前实验、准实验、真实验

  10. 2.1教育研究中的观察法 • (1)观察法概述 • 科学的观察方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获取处于自然条件下的对象状态资料的方法。 • (“观察渗透理论”) • 要素及特征 • 要素: 观察者 观察对象 • 特征:a.直接感受、生动形象 • b.服务于特定的研究目的 感官、仪器设备

  11. ——功能 • a.发现事物的外部特征、对象之间的外部联系 • b.对科学理论作出检验 • ——适用范围 • a.描述自然状态、过程 • b.搜集第一手材料 • ——局限性 • a.样本数小 • b.难免主观 • c.难以量化

  12. (2)观察法的分类及类型 • a.分类 • ——是否借助仪器设备: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 ——是否参与对象活动:非参与性观察与参与性观察 • ——是否严密设计:有结构观察与无结构观察 • ——取样单位不同:时间取样观察与事件取样观察

  13. b.类型 • ——无结构的非参与观察(如随堂听课) • ——无结构的参与观察(如任课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的观察) • ——有结构、非参与、时间取样观察(如按评课表进课堂听课) • ——有结构、非参与、事件取样观察(如按观察记录表对升旗、出操、课堂师生冲突事件等的观察)

  14. (3)观察法的设计与实施 • 进入研究情境 • 界定问题 资料搜集与记录 整理 • 资料分析 报告撰写

  15. a.设计 • ——确定观察内容 • ——选择观察方式 • ——制定观察记录表和代码系统 • ——训练观察人员

  16. b.教育现场观察的实施 • ——获准进入 • ——取得友善关系 • ——观察和记录(例如:记录的格式:

  17. \ • ——对付危机 • ——资料分析 • (举例:师生交往符号代码系统: · ·

  18. 2.2教育调查(问卷、访谈、测量……) • (1)调查法概述 • ——含义:又称问询法,获取对象有关事实的口头或书面的报告 • ——特点:用途广泛;灵活自由、适应性强;以现状为主 • 功能:了解现状、确认事实;发现问题、克服偏见;寻找研究起点;提供决策参考 • ——范围:事后追溯,现状确定,(未来预测) • ——与观察法的异同 • (2)教育调查的设计 • 纵向设计:趋势研究、群体研究、专门对象研究 • 横向设计

  19. (3)教育调查的基本类型 • 书面调查:问卷、调查表、测验、书面考试、作业分析…… • 口头调查:个别访谈、集体访谈(座谈)、电话访谈…… • a.问卷:设计(问题及其设计原则),发放与回收

  20. b.访谈 • 访谈的准备:准备提纲,约定时间、地点和次数 • 访谈的实施: • ——提问 • 提问的类型:封闭/开放;具体/笼统;含混/清晰 • 提问的技巧:追问,过渡

  21. ——倾听 • 听的方式: • 行为层面(表面/消极/积极) • 认知层面(强加于的/接受的/建构的) • 情感层面(无感情地/有感情地/共情地) • 听的原则:不轻易打断对方;容忍沉默

  22. ——回应 • 回应的类型:认可;重复/重组/总结;自我暴露 • 回应的禁忌:论说型;评价型 • 集体访谈的利与弊(课堂讨论)

  23. () • c.问卷与访谈的比较

  24. d.教育测量 • 测量的基本概念 • “根据法则给事物指派数字” • 测量的类型 • ——个体测验与团体测验 • ——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成就测验、人格测验 • ——常模参照测验、标准参照测验 • ——定名(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比率测量 • 标准化测验的编制和实施;社会测量;预测研究;评价研究;测量研究的优缺点。

  25. 2.3教育研究中的文献法与内容分析法 • (1)文献及文献等级 • a.文献与教育文献 • ——文献: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 狭义: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文字材料 • 广义:一切用各种符号形式保存下来的事实材料,是过去存在的事实的保存形式 • ——教育文献:用各种符号形式保存下来的对教育研究具有历史价值和资料价值的事实材料

  26. b.文献的等级划分

  27. (2)文献法及其实施 • a.文献法的概述 • 概念: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分析研究形成科学事实的方法 • 作用 • ——本身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以认识历史为主) • ——作为其他研究的辅助方法 • 优缺点

  28. b.文献研究的实施过程 • 搜集(搜寻和积累): • ——范围:纸质,电子与网络;路径:由宽到窄、由近及远、从易到难 • 鉴别: • ——外审法(对文献本身真伪的鉴别) • ——内审法(对文献所载内容是否属实的鉴别) • 整理: • ——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辩证分析法等

  29. (3)内容分析法及其实施 • a.内容分析法概述 • 概念:通过对文献的直接内容作定量的分析而形成对文献和事实的科学认识 • 与文献法的区别:定性还是定量 • 内容分析法的作用 • ——趋势分析 • ——比较分析 • ——意向分析

  30. b.内容分析法的实施步骤 • ——抽取文献样本、确定分析类目 • ——确定分析模式(A文献来源;X、Y分析变量;T时间;S情境) • (1)A—X—T(1来源,1变量,趋势分析) • (2)A—X—S(1来源,1变量,意向分析) • (3)A—X—Y(1来源,2变量,变量比较) • (4)A—B—X(2来源,1变量,来源比较) • ——对样本作量化处理 • (1)评判记录 • (2)信度分析 • ——比较分析数据、得出研究结论

  31. 3.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 • 3.1观察和调查的综合运用: • ——教育经验总结(着眼于过去) • ——教育考察(着眼于当前) • ——教育预测(着眼于未来)

  32. 3.2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以改进实践为取向) • (1)教育行动研究 • (2)教育叙事研究 • (3)研究性变革实践

  33. (1)教育行动研究 • A.行动研究的定义: • “由社会情境(包括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自己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进行的反省研究。” • B.行动研究的特征:以实践问题解决为取向,以一线教师为主体;以问题的不断生成为特征 • C.行动研究的过程:

  34. 迪金大学行动研究模式示意图

  35. d.行动研究的路径:问题解决、合作、反思 • 问题解决: • ——问题是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而非外来的 • 如:新旧教材的衔接问题;小学低年级学生不能倾听的问题;课时有限与基本要求落实的矛盾问题……

  36. ——问题解决是系统而公开的而非随意性的 • (比较:偶然尝试式的问题解决;系统研究过程中的问题解决) • 偶然性问题如:浙江某高中一教师提出“使用探究研讨法降低了学生考试成绩怎么办?” • 系统性问题如:上海某新基础教育实验学校一教研组长提出提出“怎样处理过程体验与作业训练的矛盾?”

  37. ——问题解决不可能一劳永逸(事件→处理→困惑)——问题解决不可能一劳永逸(事件→处理→困惑) • 如:广州某校一教师提出:“怎样处理学生自由发言与课堂纪律的矛盾?”(案例 )

  38. 合作研究: • ——两类基本的合作方式 • (1)校内专业合作(如:三人上一课;一课三人上); • (2)与校外专家合作(捉虫与“噢”效应;联合申报课题) • ——案例:超越历史教学中的“填空模式”

  39. 反思重建: • 涵义与功能 • ——成长=经验+反思(对反思的简单化理解:反思≈“想一想”) • ——反思是手段,最终指向的是重建 • 类型与途径 • ——反思可以是个人反思,也可以是集体反思 • ——利用听说评课、教学随笔、札记等方式可以促进教师反思

  40. 循环持续 教师的某一次课堂教学实践 教师新的实践(下次听课) 日常实践 听课 评课 标准或框架 听课人员的理解、判断和评论 教师的理解和自我诠释(说课) 教师新的理解 听-说-评课活动概念框架图

  41. 教师在研究性的听说评课活动中成长的可能方式教师在研究性的听说评课活动中成长的可能方式 • 尝试 • 体悟/反思 • 互动 • 重建 上课、听课 说课、评课 尝试、体悟 反思、互动、重建

  42. (2)教育叙事研究 • a.对叙事的理解 • ——叙事是一种“内心独白”,教育叙事是真实的体验、主观的阐释有机融为一体的一种教育经验的发现和揭示 • ——叙事的核心和本质在于“探寻意义” • ——反思是叙事的灵魂、走近生活是基本出发点、建构故事是基本方式。

  43. b.教育研究中引入叙事探究,基于两个基本信念:b.教育研究中引入叙事探究,基于两个基本信念: • 一是人类经验基本上是故事经验; • 二是教育的研究就是生活的研究,研究教育就是去研究经验。

  44. c.叙事的意义: • ——实现了研究旨趣的转向(解决现实问题、真实问题) • ——实现了研究场景的转向(植根于学校现场) • ——实现了研究方式的转向 • (零壁垒、低门槛、便利性)

  45. d.叙事的方式方法 • ——自述:心灵的故事 • ——口述:沟通的故事 • ——笔述:书面的故事 • ——网络叙事:虚拟的互动叙事 • (个人网志;个人论坛)

  46. e.叙事的文本 • ——现实的故事(realist tale) • ——坦诚的故事(confessional tale) • ——印象的故事(impressionist tale) • ——批判的故事(critical tale) • ——规范的故事(formal tale)

  47. (3)研究性变革实践 • 研究性变革实践的内涵: • 研究性变革实践是内含理论的实践、超越自身的实践、是创生性实践、是将研究的态度贯穿于实践全过程的实践。 • (内含变革理论:从“3211”到读两本书) • (更新、超越:从“找课上”到专题研究) • (创生性实践:“长程两段”,“动态生成”) • (态度贯穿全程:敏感捕捉,细心观察……)

  48. 研究性变革实践与教师发展 • ——这样的实践,将有助于教师从他人思想的“跑马场”、权威话语的“传声筒”转变为独立的“思想者”、“反思—重建”的实践者

  49. 3.3综合运用的要领(方法论) • “得心应手”,或“运用之妙、存乎于心” • 方法的背后有什么?教育研究的思维方式 • 教育研究思维方式之间的超越与包容

  50. 关注偶然性随机性作用的复杂科学方法论 动态生成式 以稳态系统关系优化为特征的系统科学方法论 系统优化式 以假设验证为核心的实证主义方法论 过程连续性 走入极端的经验论或唯理论 二元对立式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