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用机算 (MATLAB) 和建模实践改造工科线性代数(项目介绍)

用机算 (MATLAB) 和建模实践改造工科线性代数(项目介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陈怀琛. 1. 立项依据. 根据 高教司函 [2008]192 号文件 ,建立了“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改造课程项目”,资助 20 个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改造课程的项目。其中工科基础课 8 项(数、理、化、电各 2 项),经管类 6 项,艺术类 6 项。经过申报评审,教育部下达了教高厅函 [2009]1 号文,我校被批准作为 “用机算和建模实践改造工科线性代数课程” 项目的牵头单位。要求我校组织联合 15~20 个参与单位,推广试点两年,总结经验。将来再考虑向全国推广。. 2. 课程改造的理念.

hollis
Download Presentation

用机算 (MATLAB) 和建模实践改造工科线性代数(项目介绍)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用机算(MATLAB)和建模实践改造工科线性代数(项目介绍)用机算(MATLAB)和建模实践改造工科线性代数(项目介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陈怀琛

  2. 1. 立项依据 • 根据高教司函[2008]192号文件,建立了“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改造课程项目”,资助20个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改造课程的项目。其中工科基础课8项(数、理、化、电各2项),经管类6项,艺术类6项。经过申报评审,教育部下达了教高厅函[2009]1号文,我校被批准作为 “用机算和建模实践改造工科线性代数课程” 项目的牵头单位。要求我校组织联合15~20个参与单位,推广试点两年,总结经验。将来再考虑向全国推广。

  3. 2. 课程改造的理念 • 1)实行“需求牵引”,根据机械、电子专业后续课对矩阵运算的需求分析,把线性代数解题的目标定位为:“6阶以上、复数和超定问题”。 • 2)实行“技术推动”:引入MATLAB软件,把传统的“只会笔算”改造为“笔算与机算相结合”。    本次会议的论文[1]“科学计算能力培养与线性代数改革”就是分析这个问题的。 • 3)把矩阵建模和机算引导到后续课中去,实现无缝连接,推动相关后续课程的现代化。 • 本次会议的论文[2]“复杂线性系统建模的矩阵方法”给出了四门后续课程(电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和自动控制原理)利用线性代数改革推动其内容现代化的例子。

  4. 3. 项目的实施进程 • 项目于2009年1月启动。 • 一、“机算”层次:在校内,主要是对全校5000名本科生的线性代数都加入了机算的内容,作为课程的要求;在校外,联合了16所参与大学,他们将在今年进行几百名学生的机算教学的试点,明年要超过1000人。这是第一个层次“机算”,关键是要培训教师。要使线性代数老师在思想上接受这个概念,需要做艰苦的工作,(其实初步掌握软件并不十分困难,)同时要准备相应的教材,我们准备了三本教材。 • 二、“建模”层次,主要针对后续课的改革,要争取后续课教师的参与,这个工作更加艰难。因为课程很多,教师分散,加上过去他们学的线性代数多时不用,当时也没有学软件,所以很难与线性代数课程改革挂上钩。

  5. 教材一、线性代数实践及MATLAB 本书的标志性特征: • 线性代数抽象吗?看了本书后,你会知道它的概念都基于空间形象。 • 线性代数冗繁吗?学了本书后,你会懂得它的计算全可有简明程序。 • 线性代数枯燥吗?读了本书后,你会发现它的应用极其广泛又精彩。 • 这本书是针对已学过线性代数理论的老师、工程师、研究生的“补丁书”

  6. 教材二、工程线性代数(MATLAB版) 四个主要特点: 1.基本概念都从几何图形引入,做到抽象与形象的结合; 2.一切繁琐计算都有简明程序,推动笔算与机算的结合; 3.大量实例诠释了课程的价值,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4.能与后续课的需要无缝衔接,体现课程的辐射效应。

  7. 关于抽象与形象的结合 ① 三元方程组解的几何意义(适定、超定与欠定); ② 两个向量的行列式是它们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③ 三个向量的行列式是它们组成的平行六面体的体积; ④ 二维、三维向量线性相关和线性无关的几何意义; ⑤ 平面(二维)线性变换的几何特征及其意义; ⑥二维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几何意义; ⑦三元齐次方程基础解系的几何特征; ⑧二元超定方程最小二乘解的几何表述; ⑨二次型化为标准型的不同方法的几何解释

  8. 关于笔算与机算的结合 ① 矩阵的赋值和其加、减、乘、除(求逆)命令; ② 矩阵化为最简行阶梯型的计算命令;[U0,ip]=rref(A) ③ 多元线性方程组MATLAB求解的几种方法;x=inv(A)*b, U=rref(A) ④ 行列式的几种计算机求解方法;D=det(A),[L,U]=lu(A);D=prod(diag(L)) ⑤ n个m维向量组的相关性及其秩的计算方法和命令; r=rank(A),U=rref(A) ⑥ 求欠定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及超定方程解的MATLAB命令;xb=null(A) ⑦ 矩阵的特征方程、特征根和特征向量的计算命令;f=poly(A);[P,D]=eig(A) ⑧ 化二次型为标准型的MATLAB命令;yTDy=xTAx; 其中y=P-1x,

  9. 关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① 多项式插值系数的计算 ② 平板稳态温度的计算 ③ 交通流量的分析 ④ 成本核算问题 ⑤ 图及其矩阵表述 ⑥ 网络的矩阵分割和连接 ⑦ 弹性梁的柔度矩阵 ⑧ 用行列式计算面积

  10. 关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续) ⑨ 化学方程的配平 ⑩ 减肥配方的实现 ⑾ 刚体平面运动的计算和绘图 ⑿ 混凝土配料中的应用 ⒀ 圆锥截面二次型方程插值问题 ⒁ 人口迁徙模型 ⒂ 物料混合问题(用到微分方程)

  11. 关于与后续课应用的衔接 ① 用线性代数解直流电路举例 ② 用线性代数解交流电路举例 ③ 用线性代数解线性系统中常微分方程的举例 ④ 用线性代数解线性系统中信号流图的举例 ⑤ 用线性代数求数字信号处理中的系统函数举例 ⑥ 用线性代数解静力学问题的举例 ⑦ 用线性代数解运动学问题的举例 ⑧ 用线性代数解机械测量学问题的举例 ⑨ 用线性代数解文献管理问题的举例 ⑩ 用线性代数解经济管理问题的举例

  12. 4. 用系统工程的概念来推动 • (1)教育现代化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体现在邓小平“三个面向”的题词和胡锦涛十七大报告中。过去教育部却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这次的立项可以说是一个好的开端。现代化就是要创新,就要和传统观念发生冲突,创新开始必定是少数,维护传统的一定是多数,而且有全套的体制和书籍文件支持。因此领导部门必须特别支持创新。尽管道路不会平坦,但这个历史潮流是绝对不会改变的。 • (2)谁来推动课程的现代化?教育属于上层建筑,首先要由经济基础的四个现代化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反映到教育上来,首先反映到对专业课和学生的能力的现代化要求,对基础课的现代化要求则是要由专业课对基础课提出需求。这一环不抓,基础课很容易安于现状,几十年一贯制。

  13. 续用系统工程的概念来推动 • (3)制定和改革教学计划的关键在于把握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衔接,如果这种衔接是建立在现代化的水平之上,那么这个计划就会是先进的。这种衔接要能充分体现后续课对基础课的需求,正是有这种明确不断增长的需求才能促使基础课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基础课的改革给后续课提供了更高的平台,后续的专业课必须利用新的平台,提高本课程的起点,为此我们提出了“教学计划矩阵”的概念 [3],希望教学行政部门采纳,使以后的教学计划修订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 • (4)参与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制订的领导和教师,必须具备全局的观念,不仅要熟悉自己教的课程,而且要对本课程的先修课和后续课都有较好的了解。特别是,对数学基础课的大纲不能由清一色的数学专家来规定。因为从线性代数可以看出,数学专家通常并不了解现代化对工科的最新需求。所以应该由工科专家为主确定课程的外延(目标),由数学专家为主确定它的内涵(实现方法)。

  14. 5、总目标—实现钱学森的预见 “…我想今天已是二十世纪后期,我们正面临世纪之交,所以要考虑二十一世纪会需要什么样的工科教育;保持五十年代的模式不行,保持八十年代的模式也不行。我想现在已经可以看到电子计算机对工程技术工作的影响;今后对一个问题求解可以全部让电子计算机去干,不需要人去一点一点算。而直到今天,工科理科大学一二年级的数学课是构筑在人自己去算这一要求上的。从解析几何、微积分、微分方程、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等,无不如此。将来全部可以用电子计算机了,这套课就失去意义。所以理工科的数学课必须改革,数学课不是为了学生学会自己去求解,而是为了学生学会让电子计算机去求解,学会理解电子计算机给出的答案,知其所以然,这就是工科教学改革的部分内容。”

  15. 自动控制中应用实例之一 右图的控制系统 求输出输入关系

  16. 1. 用代入法的计算(30分钟)

  17. 2. 用矩阵法笔算(90分钟) • 为了求这个4*4矩阵的逆,推导就用了两页纸,整个推导用了90分钟。因为它不能只求一个输出,必须把四个输出全部求出来

  18. 3. 矩阵+计算机(5分钟) • 写出程序(用5分钟) • syms W1 W2 W3 W4 u1 u2 • Q(1,4)=-W3; Q(2,1)=W1; • Q(3,2)=W2; Q(4,3)=1; • P(2,1)=W4;P(1,1)=1;P(4,2)=1; • W=inv(eye(4)-Q)*P • X=W*[u1;u2] • 运行此程序即得到结果

  19. 用三种方法解题的比较 • 1、用中学的代入法,30分钟; • 2、用矩阵+笔算,90分钟 • 3、用矩阵+软件,5分钟 • 就解题的效率而言,线性代数比代数方法还要差!终于明白了,原来线性代数不是为手算设计的,它的优点必须在使用了计算机后才能显现。学线性代数而不用计算机,在学术上就是一个谬误,就好像学载重汽车的构造而不教开车、不给汽油一样,一点没有用,还不如手推车有用。

  20. x1uk3x4; x2x1; x3k3x2x4; x4qx7; x5x2k2x8; x6x5; x7k2x6x8; x8qx11; x9x6k1x12; x10x9; x11k1x10x12; x12qx10; x13yC0x12C1x11C2x7C3x3 13元13个线性代数方程,怎么解?用笔算还是计算机? u(n) k0 x1 x2 x5 x6 x9 x10 k2 k1 k3 q k3 k2 k1 q q x3 x4 x7 x8 x11 x12 C3 C0 C2 C1 y(n)x13 滤波器计算的实例

  21. 本题的矩阵模型是

  22. 本题的MATLAB程序 • clear, syms q % 对符号变量进行定义 • k1=1/4; k2=1/2; k3=1/3; k0=1; % 给网络中的常数 • C0=-0.2; C1=0.8; C2=1.5; C3=1; • Q(4,7)=q; % Q的第一个赋值元素为符号变量 • Q(5,2)=1; Q(1,4)=-k3; Q(2,1)=1;% 为连接矩阵的非零元素赋值 • Q(3,2)=k3; Q(3,4)=1; Q(5,8)=-k2; • Q(6,5)=1; Q(7,6)=k2; Q(7,8)=1; • Q(8,11)=q; Q(9,6)=1; • Q(9,12)=-k1; Q(10,9)=1; • Q(11,10)=k1; Q(11,12)=1; Q(12,10)=q; • Q(13,3)=C3; Q(13,7)=C2; • Q(13,11)=C1; Q(13,12)=C0; • Q(13,13)=0; % 给右下角元素赋值,使未赋值元素全部为零 • P(1,1)=k0; P(13,1)=0; % 给P赋值, • W=inv(eye(size(Q))-Q)*P % 信号流图方程解 • pretty(W(13)) % 以美观的形式显示W中第13行

  23. 程序运行的结果 • 手工将q换成z-1,得到

  24. 大大显示了线性代数的威力 1. 线性代数对几乎所有后续课都非常有用; 2. 线性代数是组织海量数据进行科学计算的最好工具;(13*13=169个元素可变) 3. 算得最多的课程变成算得最少的课程。得益于它的规范化。 我们终于看到,钱学森“指挥计算机算”的话在矩阵建模问题上得到了证实,这使我们有更大的信心沿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历史的潮流说明了这是正确而可行的。但需要基础课和后续课老师共同努力。推动自己的课程与计算机相结合的改革!这样中国教育才能迈向现代化,才能与国际接轨!

  25. 获取改革资料的两个网址 • 教育部“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改造课程项目”的官方网站http://kecheng.enetedu.com • 我们“用机算和建模实践改造工科线性代数课程” 项目的网站http://www.matlabedu.com

  26. 谢谢大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