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likes | 345 Views
打開身體玩故事 吳青燁. 關於說故事的一些想法. 甚麼是故事. 1. 故事本身是一種思維方式,是資料與意念的組成,也是文化的靈魂( Livo & Rietz,1986)。 2. 最簡單的說法就是一個一個的事件。他可以是真實的、已發生過的事,也可以是自己想出來、創造出來的。. 甚麼是說故事.
E N D
打開身體玩故事 吳青燁 關於說故事的一些想法
甚麼是故事 1. 故事本身是一種思維方式,是資料與意念的組成,也是文化的靈魂(Livo & Rietz,1986)。 2. 最簡單的說法就是一個一個的事件。他可以是真實的、已發生過的事,也可以是自己想出來、創造出來的。
甚麼是說故事 1. 美國英語教師協會的說故事委員會於1991年在其自編的手冊裡說明,說故事乃是經由聲音與手勢將故事傳遞給聽者,它與朗讀故事、背誦故事或是戲劇演出是不同的,因此說故事的經驗是透過講者與聽者在彼此思想與情緒的互動之下共同構築的。 2. 將一個故事是透過聲音與肢體的呈現,傳達給孩子某種訊息,其中使用的技巧與方式,可依故事內容的需要家一選擇,不需拘泥於任何形式。
為什麼要說故事? 1. Bromley (1996) 和Coody (1992)認為故事對孩子的重要性有下列十點: l可介紹孩子優良的文學作品 l可介紹孩子世界不同文化 l可介紹不同角色給孩子辨認 l可創造孩子與成人間的關係 l可幫助孩子更了解人生
為什麼要說故事? l可建立孩子閱讀的興趣 l可充實孩子的字彙能力 l可改進孩子聽和理解技巧 l可刺激孩子創意寫作 l可提供孩子有用的訊息和知識
為什麼要說故事? • 故事是歷史上最古老的影響力工具,也是最有說服力的溝通技巧。 • 拓展孩子的生活經驗、增加孩子的感知能力,拉近與他們之間的距離。 • 提供孩子另一種閱讀經驗,引發他對書籍閱讀的興趣。
說故事時的注意事項 老師說故事前的準備工作與說故事時須注意的地方(Bromley, 1996; Coody, 1992): 1. 事前充分練習。練習說故事大體上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純欣賞的聽或讀故事;第二個階段需注意故事中角色的特徵、說話的方式、動作與思想的呈現;第三階段是練習場景與事件之適當銜接;最後是設計開場與結尾。練習時要注意說話速度不要過快。可以使用鏡子、錄音機和錄影機在練習時來自我修正。也要在觀眾如家人、朋友或小朋友面前練習以取得直接回饋。
說故事時的注意事項 2. 針對故事的內容確定高潮與衝突的部份。在說故事時聲調、表情與肢體動作必須隨著故事的起伏而精心設計。然而避免不必要的手勢及動作,聲音語調儘量自然。
說故事時的注意事項 3. 可依故事場景、事件和人物需要而設計道具。道具並無特別規定,採用市售的成品,也可以自己設計與製作,例如大書、展示板、翻頁卡、閃示卡、圖片、布(紙)偶、音樂、歌謠等的靈活運用。
說故事時的注意事項 4.反覆練習。通常每一個故事都需經過多次重複的練習,並逐次修正方可增加流利度。 5.不主動分析故事。讓有興趣的學生問問題,討論是在自然的情況下發生,每位學生可自由的詮釋故事。 6.聽完故事,學生通常可以選擇用說、寫、畫或演的方式來表達對故事的感受,甚至可嘗試改編或創作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