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likes | 240 Views
暑期第二次報告. 指導教授:胡 子 陵 教授 學 生:黃 詩 樺 學 號: E09514004 日 期:. 論文題目構思. 一、閱讀相關文獻 1. 家庭因素對國小學童環境行為影響模式之研究 2. 從環境行為之觀點探討學校建築規劃對學生行為的影響 3. 貴子坑戶外教學對國小學童環境態度及環境行為之影響 4. 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利用永續校園環境教學之多重個案研究 5. 台中縣國小校園學習步道的設置與運用情形之研究. 論文題目構思. 二、原來擬定題目 校園教學步道對國小高年級學童環境行為的影響 --- 以彰化縣為例
E N D
暑期第二次報告 指導教授:胡 子 陵 教授 學 生:黃 詩 樺 學 號:E09514004 日 期:
論文題目構思 一、閱讀相關文獻 1.家庭因素對國小學童環境行為影響模式之研究 2.從環境行為之觀點探討學校建築規劃對學生行為的影響 3.貴子坑戶外教學對國小學童環境態度及環境行為之影響 4.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利用永續校園環境教學之多重個案研究 5.台中縣國小校園學習步道的設置與運用情形之研究
論文題目構思 二、原來擬定題目 校園教學步道對國小高年級學童環境行為的影響---以彰化縣為例 三、與教授討論後擬定題目 校園環境學習步道對國小高年級學童環境行為的影響---以彰化縣為例
研究架構變項 一、人口學變項、因子 1.性別 2.年齡 3.社經地位 4.居住地
研究架構變項 二、環境行為變項、因子 1.個人特質 2.情意 3.認知 4.行動知覺
研究架構變項 三、環境問題的知識變項、因子 1.生態學知識 2.環境科學知識 3.環境議題知識 四、個人行動力、因子 1.行動策略知識 2.行動技能
研究架構變項、因子 五、個性因素變項 1.個人態度 2.內外控信念 3.環境責任感
環境行為 *生態管理 *消費行動 *說服行動 *個人特質 *情意 *認知 *行動知覺 個人行動力 *行動策略知識 *行動技能 環境問題的知識 *生態學知識 *環境科學知識 *環境議題知識 人口學變項 *性別 *年齡 *家庭社經地位 *學校所在地 研究架構擬定 個性因素 *個人態度 *內外控信念 *環境責任感 圖3-1 研究架構
文獻整理 一、校園環境學習步道 1.校園學習步道的起源 學習步道起源於國家公園裡所建立的「自然步道系統」(梁文禮,民84) 。中華少年成長文教基金會在民國八十二年推出的「椰林裡的秘密一台大數學步道」是步道進入校園的開始 (鄧運林,1997) 。
文獻整理 3.戶外教育的定義 美國國家教育協會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1970)對戶外教育定義為:「戶外教育不是單獨科目,而是所有學校科目、知識與技能的綜合體。它也不是把所有學校科目搬到戶外進行教學活動,而是教師運用環境資源(如:自然或人為、公園或都市地區、歷史地標、風景區等),幫助學生瞭解各學科、環境與人類間的相互關係,以協助藝術、科學、社會研究或傳播等學科的教學。」(Ford, 1981)
文獻整理 4.校園學習步道教學的理論基礎 (1)杜威的實驗主義: 杜威(Dewey) 認為知識的來源是人與環境交互作用,是主動攝取的,是解決生活問題的改造經驗、是驗證真理、是主客觀兼備,強調做中學的活動課程(引自葉學志,1985)
文獻整理 4.校園學習步道教學的理論基礎 (2)建構主義: (3)經驗主義: (4)實在主義: (5)「探究」或「發現」式的學習方法
參考文獻 1.楊世安,家庭因素對國小學童環境行為影響模式之研究,碩士論文,嘉義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班,民國93年6月。 2.江涵榛,從環境行為之觀點探討學校建築規劃對學生行為的影響 3.楊志文,貴子坑戶外教學對國小學童環境態度及環境行為之影響,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民國93年
參考文獻 4.張偉閔,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利用永續校園環境教學之多重個案研究,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民國95年 5.吳德惠,台中縣國小校園學習步道的設置與運用情形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班,民國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