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第三章 当代审美文化的结构

第三章 当代审美文化的结构. 当代审美文化是一种 : 全民参与的 祛魅的 世俗的 可以用三对范畴来描述: 艺术 —— 生活 大众 —— 精英 保守 —— 前卫. 第一节 艺术 / 生活. 一、何谓艺术 “艺术”是个发展的概念和系统的概念。 ◆ “ 艺术即模仿” . 艺术是世界形象的再现,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 ◆ 艺术是人们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艺术活动是人们以直觉的、整体的方式把握客观对象,并在此基础上以象征性符号形式创造某种艺术形象的精神性实践活动。. 第一节 艺术 / 生活.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三章 当代审美文化的结构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当代审美文化的结构 • 当代审美文化是一种: • 全民参与的 祛魅的 世俗的 • 可以用三对范畴来描述: • 艺术——生活 • 大众——精英 • 保守——前卫

  2. 第一节 艺术/生活 • 一、何谓艺术 • “艺术”是个发展的概念和系统的概念。 • ◆“艺术即模仿”.艺术是世界形象的再现,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 • ◆艺术是人们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艺术活动是人们以直觉的、整体的方式把握客观对象,并在此基础上以象征性符号形式创造某种艺术形象的精神性实践活动。

  3. 第一节 艺术/生活 • ◆艺术是人们为了更好地满足自己对主观缺憾的慰藉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为需求而创造出的一种文化现象。 • ◆游戏说 • ◆有意味的形式 • ◆艺术是一个总体性范畴,是一个概念家族,它包括艺术品、艺术家、欣赏者、世界四个基本要素。

  4. 艺术家 现实 • 艾布拉姆斯对艺术四个基本要素的关系图 • 现实世界 艺术家 艺术品 欣赏者 • 反馈 作品 欣赏者

  5. 第一节 艺术/生活 • 二、何谓“艺术界”? • “艺术界是若干系统的集合,它包括戏剧、绘画、雕塑、文学、音乐等等。每一个系统都形成一种制度环境,赋予作品艺术地位的活动就在其中进行。

  6. 第一节 艺术/生活 • 二、何谓“艺术品”? • ◆艺术品是经过人的加工并赋予特定意义或意味的作品。 • ◆艺术品是人造物,它包括纯粹的审美对象,也包括兼具审美和实用功能的物品。 • ◆艺术品是特定时期和文化中作为社会制度的艺术界所授予的特定事物的一种资格和属性。

  7. 战国青铜器物(莲鹤方壶、十五连盏铜灯)

  8. 第一节 艺术/生活 • 三、不同时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 ◆古代社会——艺术即生活,生活即艺术。 • ◆现代社会(文艺复兴之后)——艺术与生活分离。 • ◆后现代社会——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异常复杂。 • 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消弭,即一些美学者和文化学者所谓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审美日常生活化”;艺术家为了唤起人们对自身存在意义的反思和关注,采用“陌生化”手法来拉开艺术与生活的距离。

  9. 第一节 艺术/生活 • 四、现代性与世俗化 • ◆“现代性就是过渡、短暂、偶然,就是艺术的一半,另一半是永恒与不变” • ◆“现代性指社会生活或组织模式,大约17世纪出现在欧洲,并且在后来的岁月里,程度不同地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影响。” • ◆现代性在政治层面是世俗政体与现代民族国家的确立;在经济层面是市场经济和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积累;社会层面是劳动和社会性别分工体系的形成;文化层面是宗教衰落,世俗物质文化的兴起。 • 现代性的观念核心是理性和反思,其终极价值取向是自由,其运动逻辑是世俗化。

  10. 第一节 艺术/生活 • 五、唯美主义——现代性进程中艺术与生活分离 • 艺术与生活的分离日趋明显: • 一方面表现在以王尔德为代表的唯美主义流派所主张的形式与内容完全分离的观念中,另一方面表现在人的感性与理性的冲突和分离中。 • 1. 内容与形式的分离: • 唯美主义者认为,评价艺术的标准只能是形式技巧而非内容。艺术的目的不是以内容来促进善而是以技巧来生产美,因此,对艺术来说无所谓道德与不道德,对艺术家来说,他不对内容的善恶承担道德责任,只对形式的美丑承担美学责任。

  11. 第一节 艺术/生活 • 五、唯美主义——现代性进程中艺术与生活分离(续) • 2.理性与感性的分离: • 现代人在白天是“清教徒”,晚上是“花花公子”;白天在工作中严守理性化的工作伦理和社会秩序,晚上在休闲中放纵自己而醉生梦死。 • 现代社会理性与感性的分离以及艺术与生活的分离规划了当代审美文化最基本的结构秩序,即一方面是以纯粹的艺术品为载体、以纯粹的艺术场所为活动区域的审美文化;另一方面是以具有审美意味的非艺术品

  12. 战国风貌青铜器物(牛虎铜案)

  13. 第二节 大众/精英 • 一、不同文化语境中的“大众 • 在西方,“大众”(mass 、the masses)是工业化、都市化、教育普及化、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市场化而形成的一个特定阶层。 • 在中国,在现代化和工业化社会到来之前,“大众”接近于“民众”,即不当权的巨大人群。

  14. 第二节 大众/精英 • 二、何谓“精英” • 西方现代意义上的“精英”“elite”是在启蒙运动中产生的,古代“用来描述被选举出来或被正式挑选出来的人”。 • 19世纪后,指那些政治上具有合法实施权力的少数分子;它指那些在文化上担当社会道义并能对社会进行文化批判的知识分子。 • 现代,政治上的“精英”不同于传统的统治者,他不是靠阶级身份或世袭出身来获得合法统治权,而是靠他的超常智慧与良知;文化上的“精英” 不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制造者和官方的代言人,而是独立对社会意识形态进行反省批判、以真善美的追求为己任。

  15. 第二节 大众/精英 • 三、当代“大众”与传统“民众”的本质差别(P132) • 1.传统的“民众”是一个没有消除实质性群体归属集合体,他们归属于明确的血缘共同体和特定阶层;现代“大众” 是工业化的产物,工业化使大量的人口聚居于城市,他们摆脱原有的血缘归属与等级身份,成了一个未定型的、无法区隔的、浓密的集合体。 • 2.传统“民众”主要聚集在乡村或城镇,其规模很小;现代“大众”则聚集于大都市,其规模十分庞大。 • 3.传统“民众”基本是文盲,现代“大众”则因教育的普及而成为有文化的群体。

  16. 第二节 大众/精英 • 三、当代“大众”与传统“民众”的本质差别(续)(P132) • 4.专制制度下的传统“民众”没有政治自由和政治参与权利;现代“大众”则是民主政治的主体和推进者。 • 5.传统“民众”对社会经济的运行缺乏根本的影响,现代“大众”作为消费大军则在根本上决定或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17. 第二节 大众/精英 • 四、民间审美文化与大众审美文化的差异 • 1.民间审美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而大众审美文化则突破了地域而越来越全球化。 • 2.民间审美文化主要是建立在农业生产基础上的乡土文化,是民众自发创造与享用的乡土文化,而大众审美文化则是建立在工业生产或文化生产基础上并被资本无形操纵的都市文化。 • 3.民间审美文化多为口头文化,而大众审美文化则是书面文化. • 4.民间审美文化远离政治,大众审美文化是主要意识形态。 • 5.民间审美文化与经济活动关系不大,大众审美文化则寄生于经济活动。

  18. 第二节 大众/精英 • 五、大众审美文化与精英审美文化 • ◆大众审美文化:是以“大众”为核心、以大众艺术或文化工业的批量产品为主要审美对象的审美文化,其突出特点是商业化与消费化。 • ◆现代精英审美文化则是以现代知识分子为核心的审美文化,其突出特点是社会文化的批判与精神价值关怀。 • 大众审美文化与精英审美文化差异: • 1.大众审美文化的活动主体是大众,精英审美文化的活动主体是精英。 • 2.大众审美文化的审美对象主要是“大众艺术”或文化工业批量产品,精英审美文化的审美对象主要是“精英艺术”或纯艺术家的创造性作品。

  19. 第二节 大众/精英 • 大众审美文化与精英审美文化差异(续): • 3.大众审美文化的生产动机是“商业利润”与资本的扩张,它是当代社会的中心、是消费社会的主流艺术形态;精英审美文化的创造动机则是“精神价值探究”与文化的优化,在消费社会,它被边缘化而担当起批判意识形态的角色。 • 4.大众审美文化的消费意向是“休闲娱乐”与轻松快乐,而精英审美文化的鉴赏意向则是“心灵陶冶”与精神升华。 • 5.大众审美文化的社会功能是“从众媚俗”与维护现有的社会秩序,而精英审美文化的社会功能则是“批判与反省”与促进社会的变革。

  20. 第二节 大众/精英 • 六、大众审美文化与精英审美文化的对立与转化 • 大众审美文化由于与当代经济直接关联因此它获得了难以动摇的主导地位。也由于它与大众休闲和消费的直接关联,使得它获得了一定的正当性。这种正当性遭到了精英审美文化倡导者的质疑。

  21. 第二节 大众/精英 • 六、大众审美文化与精英审美文化的对立与转化(续) • 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审美文化给以最激烈的批判。如霍克海默与阿多诺等人就强烈指责大众文化是受统治阶级和资本市场操纵的意识形态,是维护现存统治秩序的工具。 • 阿多诺等人认为,大众审美文化是一种文化工业式的生产,它受市场逻辑的强制而将“文化”变成了一种迎合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因此,在大众审美文化生产的环节就抛弃了文化应有的品质——现实批判性。

  22. 第二节 大众/精英

  23. 第二节 大众/精英 • 七、大众审美文化与精英审美文化的相互转化可能 • 大众审美文化与精英审美文化不存在绝对的分界,大众审美文化中可能也包含着价值关切和自由精神的内涵,精英审美文化也包含着休闲娱乐的价值。二者之间存在相互转化的可能。 • 消费社会借助大众审美文化来推动经济的极大发展,大众审美文化同时也凭借消费经济而成为审美文化的主流。精英审美文化则由于其远离消费经济而被边缘化,甚至被戏弄和耍笑。 • 作为人类精神关怀的文化产品,精英审美文化仍然应发挥其启蒙精神和探求真善美的社会批判功能,人类的真正自由及社会的真正改良离开精英审美文化的要旨是不可思议的。

  24. 米勒作品《拾穗者》(1857年)

  25. 米勒作品《播种者》(1850年) 米勒的绘画得以跨越时空引起不同地理、文化、种族人士的共呜,正是呈现了最高贵的人性美。

  26. 汉代建章宫图

  27. 秦始皇陵一号兵马俑图

  28. 秦始皇陵一号兵马俑图

  29. 霍去病墓前雕像——马踏匈奴

  30. 霍去病墓前的大石雕

  31. 第六讲思考题 • 1.谈谈你对大众审美文化的认识。 • 2.艺术与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关系如何? • 3.在大众文化处于强势的社会里,艺术家为何要 拉开艺术与生活的距离? • 4.概说现代性与当代审美文化结构的历史性关联。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