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0 likes | 862 Views
2011 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一. 地图和地球. 第一部分 主干知识系统化. [ 知识网络 ]. [ 考情解读 ]. 地球和地图部分是地理学的基础知识。地球部分重点内容为经纬网部分,地图部分的重点为地图的比例尺和方向及其等高线地形的判读。 在高考中以经纬网、政区图和地形图提供高考试题的信息,在复习中要多注意培养自己的读图分析能力,熟练掌握图文互变的方法,平时多注意读图看图。.
E N D
2011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一 地图和地球
[考情解读] 地球和地图部分是地理学的基础知识。地球部分重点内容为经纬网部分,地图部分的重点为地图的比例尺和方向及其等高线地形的判读。 在高考中以经纬网、政区图和地形图提供高考试题的信息,在复习中要多注意培养自己的读图分析能力,熟练掌握图文互变的方法,平时多注意读图看图。
《考试说明》中涉及本考点的知识点有:地球的大小,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地球的形状,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纬线、经度、纬度,本初子午线,南北回归线, 南北极圈、经纬网及意义,时区划分,区时的计算和应用,日界线和北京时间;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注记、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在近几年高考中,涉及本考点的内容的命题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计算能力及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综合行、分析性和实用性明显加强。如时区计算、昼夜长短、根据经纬度判断位置、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等等,特别是于现实联系密切的内容。
3.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 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具 体分析如下图表所示:
1.影响太阳辐射能分布的因素 • (1)纬度位置:一个地点的纬度位置影响其太阳高度角和 • 日照时间。 •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多,反之则少。 • ②纬度高、夏季白昼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也较多。
(2)地势高低:海拔高,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少,获(2)地势高低:海拔高,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少,获 • 得太阳辐射能量多,反之则少。 • (3)天气与气候:气候干燥,晴天多的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 • 量多,反之则少。
2.影响航天器发射的主要因素 • (1)纬度位置: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为 • 了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线速度,加大发射的推动力,发射场地纬度越低位置越优越。 • (2)发射方向: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借助于地球运动 • 惯性的航天器的发射方向一般应朝向东方。
(3)天气:多选在气象条件较稳定、云雾天较少的地区,(3)天气:多选在气象条件较稳定、云雾天较少的地区, • 因为晴天多,空气透明度好,有利于跟踪观测。 • (4)时间:一般选在夜间,因为夜晚发射升空时,地面光 • 学跟踪测量设备易于捕捉跟踪目标。 • (5)地形:地形开阔地区较理想,便于对卫星的跟踪观测。
[例1](2009·福建高考)云量是以一日内云遮蔽天空的[例1](2009·福建高考)云量是以一日内云遮蔽天空的 百分比来表示。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 均值分布。完成(1)~(2)题。
(1)据图中信息判断 () 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 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 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 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 (2)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季风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
[解析] 第(1)题,由题意知,云量是以一日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故图中多年平均云量值越高,则表示该地阴雨天越多。由图知,甲地数值为50~52之间,乙地在64~66之间,即乙地平均云量大于甲地,故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大于乙地,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丙地数值在46~48之间,则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大于丙地;丁地等值线较丙地密集,故云量空间变化应大于丙地,故B正确。第(2)题,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表明乙地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比两侧大,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地形,该处为雅鲁藏布江谷地,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云雨量比两侧多。[解析] 第(1)题,由题意知,云量是以一日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故图中多年平均云量值越高,则表示该地阴雨天越多。由图知,甲地数值为50~52之间,乙地在64~66之间,即乙地平均云量大于甲地,故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大于乙地,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丙地数值在46~48之间,则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大于丙地;丁地等值线较丙地密集,故云量空间变化应大于丙地,故B正确。第(2)题,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表明乙地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比两侧大,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地形,该处为雅鲁藏布江谷地,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云雨量比两侧多。 [答案](1)B(2)A
影响云量多少的因素 • (1)气压带、风带:一般高气压带、信风带离岸风、极地 • 东风带控制的地区,云量较少,低气压带、信风带迎 • 岸风、西风带迎岸风控制的地区,云量较多。 • (2)地势高低:一般地势越高云量越少;地势越低云量越多。
(3)季节:一般雨季云量较多,旱季云量较少,大多数地(3)季节:一般雨季云量较多,旱季云量较少,大多数地 区夏季云量较多,冬季较少,地中海气候区正好相反。 (4)天气系统:锋面、气旋控制的地区,云量较多,高压 脊或单一气团控制下的地区云量较少。
经纬网的应用 1.利用经纬网定“方向” (1)两点在同一条经线上:只需考 虑南北方向,靠近北极点在北, 靠近南极点在南,如图:C在B北 方,B在C南方。
(2)两点在同一纬线上:从两点经度差小于180°的方位入(2)两点在同一纬线上:从两点经度差小于180°的方位入 • 手,顺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可判定,如图:A在B的西方,B在A的东方。 • (3)两点不在同一条经线也不在同一条纬线时:要分开来判 • 断,先判断南北方向再判断东西方向,最后合在一块。如图中C在A的北方且C在A的东方,所以C在A的东北方向。
2.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 • 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 • 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 • 劣弧长度。(注:所谓大圆指过 • 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圈) • (1)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 • 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 (如右图所示弧AB)。
(2)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2)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 • 凸(如右图所示同一条纬线上MK之间的最短航线是弧MPK,而不是弧MQK,赤道上除外)。 • (3)晨昏线上的两点,由于晨昏线本身就是一个大圆,故 • 两点最短航线就是两点之间的较短晨昏线(即劣弧线)。
3.利用经纬网定“距离” • (1)任一经线上:纬度1°的间隔长度都相等,约是111千米。 • (2)任一纬线上:经度1°的间隔长度的计算公式为111千米· • cosθ(θ为该纬线的纬度数)。 • (3)不同经线和纬线上:计算两点间距离时可进行估算。一 • 是可以先假设两点的经度相同或纬度相同,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或缩小;二是可以先算出比例尺,进而算出两点间距离。
4.利用经纬网定“范围” • (1)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 • 积相等。 • (2)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 • 越小。 • (3)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 • 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5.确定时间 • 根据两地间的经度差(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及“东早西晚”判断某地的时间。
纬度高低的判断方法 • 1.根据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大小 • 线速度越大,纬度越低,反之纬度高。 • 2.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 • 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与其距太阳直射纬线的远近有关,与太阳直射纬线相距越远的地点,正午太阳高度就越小;因此通过比较同一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可判断各地纬度的高低。
3.根据昼夜长短和日出的早迟 • 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区,白昼就越长、日出的地方时就越早;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区,白昼就越短、日出的地方时就越迟。故据此可判断各地纬度的高低。 • 4.根据海水表面的温度 • 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海洋表面的温度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因此通常海洋表面水温越低的地方,其纬度就越高。
5.根据相同高度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多少或山麓自然带5.根据相同高度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多少或山麓自然带 • 由于山地垂直方向水热条件的差异,不同海拔地区常常会形成不同的自然带,就相同高度的山地而言,纬度越低的地区,其山顶和山麓的水热差异就越大,因此对应的自然带也就越多。另外,比较不同山地的山麓自然带,也可看出纬度的高低,例如,山麓为常绿阔叶林带的,其纬度较低;山麓为针叶林带的,其纬度较高。
6.根据代表性的农作物 • 不同温度带地区的热量条件不同,因此典型的代表性农作物也不同,如热带地区常种植水稻、甘蔗、橡胶等农作物,亚热带地区的柑橘、毛竹较为著名;暖温带则主要种植冬小麦、棉花、苹果等,中温带则以春小麦、甜菜、大豆等农作物著名。故根据一个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也可反推出它所处纬度的高低。
(1)关于甲、乙、丙、丁四地方位的正确叙述是 () A.甲在乙的东南方向 B.丙在乙的东北方向 C.丁在甲的西北方向 D.乙在丁的西南方向 (2)若此时国际标准时间为3月21日8时整,则 () A.甲地处于昼半球范围内 B.乙地的区时为17时 C.丙地与甲地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日期 D.丁地的地方时是11时20分
(3)若6月22日在丙地观测太阳并做记录,则下列记录正确的是 () A.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B.当太阳在正南方时,太阳高度为23°26′ C.正午时太阳在天顶位置 D.当地0点时,太阳高度为3°26′
[解析] 由图可知甲、乙位于南半球,丙、丁位于北半球,甲位于135°W附近,乙位于130°W附近,丙位于60°E,丁位于40°E,所以甲在乙的西北方向,丙在乙西北方向,丁在甲东北方向,乙在丁西南方向。国际标准时间为3月21日8时整,甲地大约为3月20日23时,应位于夜半球;乙地位于西9区,区时为3月20日23时;丁地的地方时为10时40分;丙地为21日12时,从而可知丙地与甲地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日期。6月22日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丙地太阳从正北方向升起,正午时太阳在南方的天空,正[解析] 由图可知甲、乙位于南半球,丙、丁位于北半球,甲位于135°W附近,乙位于130°W附近,丙位于60°E,丁位于40°E,所以甲在乙的西北方向,丙在乙西北方向,丁在甲东北方向,乙在丁西南方向。国际标准时间为3月21日8时整,甲地大约为3月20日23时,应位于夜半球;乙地位于西9区,区时为3月20日23时;丁地的地方时为10时40分;丙地为21日12时,从而可知丙地与甲地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日期。6月22日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丙地太阳从正北方向升起,正午时太阳在南方的天空,正
午太阳高度为43°26′;该日丙地出现极昼现象,当地0点时,太阳高度为3°26′。故第(1)题选D,第(2)题选C,第(3)题选D。午太阳高度为43°26′;该日丙地出现极昼现象,当地0点时,太阳高度为3°26′。故第(1)题选D,第(2)题选C,第(3)题选D。 [答案](1)D(2)C(3)D
极地投影图中方向的判断 在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中, 方向的判断或者方向的变化也是 一个难点,如右图中,沿线从甲 地向乙地的运动过程中的方向判 断。很多同学容易出现两个错误: 一是不会判断东西方向,二是直接按照乙地位于甲地的方
向来回答。对以极地为中心的俯视图来说,应该按照地球自转方向来确定东西方向(注意按照劣弧的方向来判断),如图中可以判断出乙地在甲地的东方;而就南北方向来说,不能直接按照两地的纬度去判断,应该注意沿线运动中,其南北方向有一个转折点(即从极点做该线的垂线,垂足丙为转折点),从经过转折点的前后分别找出其运动的南北方向。向来回答。对以极地为中心的俯视图来说,应该按照地球自转方向来确定东西方向(注意按照劣弧的方向来判断),如图中可以判断出乙地在甲地的东方;而就南北方向来说,不能直接按照两地的纬度去判断,应该注意沿线运动中,其南北方向有一个转折点(即从极点做该线的垂线,垂足丙为转折点),从经过转折点的前后分别找出其运动的南北方向。
2.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 (1)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