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 likes | 1.13k Views
第四章 文 字.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汉字的性质和特点 第二节 汉字的结构 第三节 汉字的溯源分析 第四节 现代汉字的音和义 第五节 留学生汉字偏误. 第一节 汉字的性质和特点. 教学目的 了解文字产生前的记事方式和汉字产生过程 掌握世界有哪些文字类型 掌握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掌握汉字的性质和特点 掌握现代汉字概念及其对外传播的过程. 第一节 汉字的性质和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汉字的性质和特点( 1 ). 一、文字产生前的记事方式 文字在语言之后产生。目前,世界上仍有 70 %的语言没有相应的文字。
E N D
第四章 文 字 本章主要内容 • 第一节 汉字的性质和特点 • 第二节 汉字的结构 • 第三节 汉字的溯源分析 • 第四节 现代汉字的音和义 • 第五节 留学生汉字偏误
第一节 汉字的性质和特点 教学目的 了解文字产生前的记事方式和汉字产生过程 掌握世界有哪些文字类型 掌握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掌握汉字的性质和特点 掌握现代汉字概念及其对外传播的过程
第一节 汉字的性质和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汉字的性质和特点(1) • 一、文字产生前的记事方式 • 文字在语言之后产生。目前,世界上仍有70%的语言没有相应的文字。 • 在文字发明以前,古人(包括现代尚未有文字的部落)的记事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实物来记事,另一种用符号或图画来记事。 • (1)实物记事。一种是结绳。另一种是讯木(信木)。即在木头上作各种记号。 • (2)符号记事。在文字出现以前,先民用某种符号表示意思。 • (3)图画记事。如古代的岩画,也是古代先民记事的一种方式。
第一节 汉字的性质和特点(2) • 二、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 (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是辅助语言起交际作用的工具。 • (2)文字是在有声语言基础上产生,依附于语言而存在的。 • (2)文字通过形来记录语言中的音和义。
第一节 汉字的性质和特点(3-1) • 三、世界文字类型和汉字的性质 • 语言是个层级体系。它的下层是音位和音节,上层是音义结合的语言符号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 世界上的文字有许多种,从记录的语言单位来看主要有:记录音位的音位文字,记录音节的音节文字,记录语素的语素文字。
第一节 汉字的性质和特点(3-2) • 语素文字的代表是汉字,汉字记录的语言单位是语素。语素也叫词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从语素和词的关系看,语素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两大类。成词语素独立应用时就是词。(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489页,第491至492页)作为语素文字的汉字,它用不同的形体表示不同的语素,不但能区分读音不同的语素,而且还能区分读音相同的语素。例如“蝗、惶、逞”都读huang,但是意义不同,是三个不同的语素,就写成三个不同的汉字。当某个汉字被用来表示某个语素时,该语素的音和义就成了这个汉字的音和义。因为汉字的形体和它所表示的语素的音和义紧密结合在一起,所以人们常说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有些汉字不记录语素,只记录语素的一部分,这样的汉字只有形体和读音,没有意义,不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如“葡、萄、徘、徊、蟋、蟀”。这样的字数量很少,不反映汉字的本质。这样一些字的存在不影响汉字是语素文字的论断。
第一节 汉字的性质和特点(4-1) • 四、汉字的特点 • 优点: • (一)和汉语基本适应。 • 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主,汉字是单音节的文字,用单音节的汉字来记录单音节的汉语语素,两者基本适应。 • (二)是形音义的统一体。 • 拼音文字的字母只有形和音,汉字的单字不但有形和音而且还有义. • (三)具有一定的超时空性。 • 用汉字记录的历史资料使后人能比较顺利的阅读,还可以便于不同方言地区的人的交际。
第一节 汉字的性质和特点(4-2) • 缺点: • (四)数量繁多,结构复杂。 • (五)进行国际文化交流难。 •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有利有弊,汉字也不例外,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汉字的五个特点中,有三个优点,两个是缺点。我们要充分发扬汉字的优点,同时要想办法弥补汉字的缺点,使汉字更好地为我国各项建设事业服务。
第一节 汉字的性质和特点(5-1) • 五、汉字是怎样产生的? • (一)汉字产生的确切年代 • 关于汉字的产生年代,历来说法不一。西安半坡村遗址的距今年代为汉字产生的标志。 • 西安市半坡遗址,距今6000年左右。在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上,已发现多种重复出现的有规则的简单刻划,专家们认为,这是汉字的前身。清朝末年,在今河南安阳市城西北5里的小屯村一带发现的甲骨文,是历史上商朝人使用的文字,距今三千四五百年了。已发现的甲骨文,其不同单字将近5000个,结构布局严整,它是一种相当成熟、相当完备的文字。 • 世界上象汉字这样古老的文字,还有古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今伊拉克)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和中美洲玛雅人的古文字。
第一节 汉字的性质和特点(5-2) • (二)汉字是谁创造的? • 文字本是适应生产发展和社会交流的需要而创造的,并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完善起来,因此它是古代人民的集体创作。 • 据说,汉字是仓颉造的。《淮南子》: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据说,仓颉是黄帝的史官。 不少人对仓颉造字持异议。战国时期的荀子在《解蔽篇》中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鲁迅在《门外文谈》中谈到文字的起源时说:“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又说:“自然,后来还该有不断的增补,这是史官自己可以办到的。” • 文字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们,陆续创造出来。说“众人造字”,这才符合历史的实际。
第一节 汉字的性质和特点(5-3) • (三)现代汉字 •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所以要联系语言来研究文字。既然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在用字上存在着许多不同,我们有必要把这两类字加以区分。立足于现代,我们把古今通用的字和现代白话文专用的字合为一类,叫做“现代汉字”;把文言文专用的字单独作为一类,叫做“文言古语用字”。现代汉字就是现代汉语用字,也就是现代白话文用字;文言古语用字就是古代汉语专用字,也就是文言文专用字。我们把古代汉语专用字叫做文言古语用字而不叫古代汉字,是因为人们习惯上把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体叫做古代汉字。文言古语用字是从记录的语言来说的,古代汉字是从字体的特点来说的,两者是不同的。现代汉语课的文字部分只研究现代汉字,不研究文言古语用字。
第一节 汉字的性质和特点(6) • 六、汉字的传播 • 在漫长的岁月中,汉字伴随着灿烂的中国文化向四方传播,逐渐形成了汉字文化圈。汉字文化圈是指从日本、朝鲜半岛、冲绳、台湾省、中国大陆、印度支那、南洋群岛直到新加坡的广袤地带,包括几十个独立国家和地区。 • 大约在公元前40年左右汉字传入越南。 • 汉末到三国时期,汉字传入朝鲜,成为正式的文字。 • 晋朝时,汉字传入日本,成为古代日本的官方文字。 • 新加坡 也将华语(普通话)作为官方语言之一外 。 • 马来西亚教育部于1973年成立简化汉字委员会,1981年正式颁布《简化汉字总表》,所收简化汉字与我国也完全相同。
第一节 作业 • 文字产生前有哪些记事方式? • 世界文字类型有哪些? • 为什么说汉字是语素文字? • 汉字有哪些特点? • 什么是现代汉字? • 试述现代汉字的传播情况。
第二节 汉字的结构 教学目的 了解汉字的外部和内部结构方式 掌握笔形、笔顺和笔画的组合 了解部件及其拆分规则以及成字部件和非成字部件 认识独体字与合体字以及合体字的组合模式
第二节 汉字的结构 教学内容
第二节 汉字的结构(1-1) • 研究汉字的形体可以有两个角度:一个是只就形体研究形体,不联系字音和字义,这种研究可以叫做汉字的外部结构研究;另一个角度是联系字音和字义来研究形体,这种研究可以叫做汉字的内部结构研究。 • 从外部结构研究说,汉字从小到大有三个层次,就是笔画、部件和整字。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三个层次。 • 一、笔画 • 书写汉字时,从落笔到提笔笔尖运动在书写材料上所留下的痕迹叫做笔画。笔画是汉字构形的最小单位。 • (一)笔画数 • 笔画数指的是每个汉字有几个笔画。学习汉字时要能够准确地计算出每个汉字的笔画数。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定了7000个通用汉字每个字的笔画数,是汉字笔画数的标准。
第二节 汉字的结构(1-2) • (二)笔形 • 笔形指笔画的形状,现代汉字的基本笔形有五种, 就是横、竖、撇、点、折。在五种基本笔形里,横和竖出现的次数最多。 • (三)笔画的组合 • 笔画的组合指笔画和笔画的组合类型,有三种: • 1、相离 2、相接 3、相交 • (四)笔顺 • 笔顺就是书写汉字时笔画先后的顺序。笔顺的基本规则是: • 先横后竖,如:十干丰。 • 先撇后捺,如:人八乂。 • 先上后下,如:三呆高。 • 先左后右,如:川衍做。 • 先外后内,如:月同匀。 • 先中间后两边,如:小水办。 • 先进去后关门,如:回目国。
第二节 汉字的结构(2-1) • 二、部件 • 部件也叫字根、字元、字素、码元或结构块,它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一般大于笔画小于整字。 • (一)部件的拆分 • 把汉字拆分为部件叫做部件拆分。有的部件包含着小的部件,成为多层次部件。对于多层次部件,要按照结构层次从大到小逐层拆分,直到基础部件。基础部件是最小的不再拆分的部件。部件拆分主要用于中文信息处理领域汉字编码的设计、管理、科研、教学和出版等方面,也可供汉字教学参考。
第二节 汉字的结构(2-2) • 部件的拆分规则,主要有: • 1、相离的组合沿着分隔沟进行拆分。 • 只有一条分隔沟的,沿分隔沟拆分为两个部件。例如: • 私——禾、厶;兵——丘、八 • 固——囗、古趟——走、尚 • 分隔沟多于一条时,先拆长的后拆短的。例如: • 想——相、心 培——土、咅 • 相——木、目 咅——立、口 • 阊——门、昌 遄——辶、耑 • 昌——曰、曰 耑——山、而 • 韶——音、召 • 音——立、日 • 召——刀、口 • 立——亠、 • 几条分隔沟长度相等时,沿着分隔沟多分。例如: • 鸿——氵、工、鸟 菖——艹、曰、曰
第二节 汉字的结构(2-3) • 2、相接的组合从接点处拆分。 • 例如:古——十、口 名——夕、口 • 接点有多有少的时,先拆接点少的后拆接点多的。例如: • 充——亠、允 (只有一个接点) • 允——厶、儿(有两个接点) • 3、相交的组合不拆。 • 例如:东,不能拆分为“七”和“小”;重,不能拆分为“千”和“里”。 • 4、拆分的下限一般要大于笔画。 • 例如“二”不能拆分为“一”和“一”。“人”不能拆分为“丿”和“乀”。“元”要拆分为“二”和“儿”,不能拆分为“一”和“兀”,避免拆出单笔画。 • 5、相离的单笔画具有独立性的是部件,不具有独立性的不是部件。 • 是不是具有独立性,要看它和相邻的笔画组合是否具有部件间的结构关系:有这种关系的是部,没有这种关系的不是部件。相离单笔画成为部件的,例如: • 旦:拆分为“日”和“一”。两者的组合关系与“昌”字里面的“曰”和“曰”的关系相同。
第二节 汉字的结构(2-4) • 6.含有多层次部件的整字从大到小拆分。 • 按照从大到小拆分得到的部件依次叫做一级部件、二级部件、三级部件等。最小的不再拆分的部件叫做基础部件,也叫末级部件。
第二节 汉字的结构(2-5) • (二)成字部件和非成字部件。 • 可以独立成字的部件叫做成字部件。例如:“另、吉、唱、向”里的“口”,“村、杏、呆、困”里的“木”。成字部件有读音和意义,成字部件的读音也就是它的名称。不能独立成字的部件叫做非成字部件。例如:“筒、刚、网、铜”里的“冂”,“疾、病、疼、嫉”里的“疒”。不成字部件没有读音和意义。 • (三)基础部件的数量。 • 由于字集的大小不同,拆分的字数不同,得到的基础部件的数量也就不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公布的《信息处理用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件规范》(语文出版社1998 年版)有汉字20902 个,拆分得到560个基础部件。
第二节 汉字的结构(3-1) • 三、整字 • (一)独体字与合体字。 • 从内部的构成说,整字分为独体字与合体字两类。一个部件构成的字是独体字,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构成的字是合体字。合体字多数是由两个部件或三个部件构成的。例如: • 独体字:一、人、及、册、事 • 合体字:倍、街、衷、国、麟
第二节 汉字的结构(3-2) • (二)合体字的组合模式。 • 按第一级部件的组合模式,合体字可以分为四大类十三小类: • 1、并列结构。 • 左右并列结构,如:性语河磕鹧 • 左中右并列结构,如:辙班浙淋挪 • 2、上下结构。 • 上下结构,如:台是要竟患 • 上中下结构,如:高菩簟莽煎 • 3、包围结构。 • 全包围结构,如:回囟 上三包围结构,如:问向 • 左三包围结构,如:匡匣 下三包围结构,如:凶击 • 上左包围结构,如:厄压 上右包围结构,如:句匀 • 下左包围结构,如:这建 右包围结构,如:头斗 • 4.间架结构。 如:坐承乖噩巫
第二节 作业1 • 研究汉字的形体有几个角度?分别有哪些内容? • 举例说明汉字笔画和笔画的组合类型。 • 举例说明汉字笔顺的基本规则。 • 什么是部件?部件的拆分规则有哪些? • 什么是独体字与合体字? • 合体字的组合模式有哪些?
第二节 作业2 7. 指出下列各字的笔画数和笔顺: ⑴凹 ⑵凸 ⑶鼎 ⑷象 ⑸级 ⑹鬯 8. 拆分下列汉字,拆到基础部件: ⑴陪 ⑵霜 ⑶园 ⑷蒋 ⑸庭 ⑹虞 9. 说明下列各字的组合模式: ⑴展 ⑵建 ⑶婪 ⑷图 ⑷爽 ⑹街
第三节 汉字的溯源分析 教学目的 了解现代汉字的来源 掌握汉字传承字的造字法 认识新造字方法 了解汉字的字体演变历史
第三节 汉字的溯源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三节 汉字的溯源分析(1-1) • 一、汉字的造字法 • 从来源看,现代汉字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是从古代汉字演变而来的传承字,这占了汉字的绝大部分,一部分是我们近百年来新造的汉字。传承字是产生于古代而现代仍继续沿用的字。 • (一)传承字 • 用所谓的“六书”造字法产生的字是传承字。六书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转注、假借是用字之法,前四种才是造字法。 • 1、象形 比照事物,描画事物形状。 人 日 月 雨 车 水 • 2、指事 用象征性的符号来提示字义。上 下 本 末亦 刃 牟 • 3、会意 用两个或以上的字形组合起来表示字义。北 从 休 明 森 看 • 4、形声 一个表意成分(形符)和一个表音成分(声符)合起来组成新字,如“桐”。 • 5、假借 • 本无其字,而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已经存在的汉字来表示新词的方法,如“自”原是“鼻”的象形字。 • 6、“转注” • 学术界对转注观点不一,一般认为转注是指一对同部首的字,由于意义相近、声音相同或相近而互相注释而形成的,如“老”“考”就是一对转注字。
第三节 汉字的溯源分析(1-2) • (二)新造字 • 新造字主要是形声,少数是会意。前者如日常用字“炸、烤、蹦、叼”等,科技用字“氧、氟、碘、腺、胺”;后者如“汆、仨”。 • 新造字方法有三种: • 1、切音合形造字法。 两个字合成一个字,意义也合,读音用切音方法,前字取声母,后字取韵母和声调。如:甭。 • 2、省形的切音合形造字法。 语音和意义跟上面的方法相同,只是字形各取一半。如:巯:是“氢”和“硫”的切音。意思是“有机化合物中含硫和氢的基”。 • 3、省形造字法。 在原有汉字的基础上省略部分笔画而成。如象声词“乒、乓”,是“兵”的省略。粤语“没有”,是“有”的省形。
第三节 汉字的溯源分析(2-1) • 二、汉字的字体演变 • 从古代汉字到现代汉字,汉字的字体发生一系列演变。演变的规律为:由繁难变为简易,图画性减弱,符号性增强。书写上要求快捷,辨认上要求清晰、印刷上要求方便是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 (一)古汉字形体的演变 • 古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 • (二)向现行汉字形体过渡 • 隶书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汉字从此开始了向先行汉字形体的过渡,为现代汉字的形体奠定了基础。
第三节 汉字的溯源分析(2-2) • (三)现行汉字形体的形成 • 现行汉字的标准形体是楷书。 • 几种汉字字体的特点如下: • 草书、行书:是辅助性字体。 • 草书:包括章草、今草和狂草。 • 章草:保存了汉隶的波折,有连笔,但字字独立。 • 今草:产生于东汉末,从章草演变来的。形体连绵,字字顾盼呼应,贯通一气。不易辨认。 • 狂草:唐代。变化多端,极难辨认。纯艺术品,少使用价值。 • 行书:产生于东汉末,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字体。笔画连绵,各字独立,好写好认,切合实用。
第三节 作业 • 什么是传承字? • 什么是“六书”? • 什么是新造字?它用哪些方法?
第四节 现代汉字的音和义 教学目的 了解字符的性质 掌握现代汉字构字理据性 掌握现代汉字的构字法类别 掌握现代汉字的形声字情况和音符(声旁)、意符(形旁)的组合方式 了解形声字的声旁和形旁的作用
第四节 现代汉字的音和义 教学内容
第四节 现代汉字的音和义 (1-1) • 一、现代汉字的构字理据性 • (一)文字的理据性 • 1、文字理据:文字的理据就是字理,即构字的原理。 • 2、三种类型文字的理据性 • (二)现代汉字的理据性 • 1、构成现代汉字的字符可分为三类:意符、音符和记号。 • 2、现代汉字理据性的三种情况: • (1)有理据字:独体表意字、会意字、形声字。 • (2)半理据字:半意符半记号字、半音符半记号字。 • (3)无理据字:独体记号字、合体记号字。
第四节 现代汉字的音和义 (1-2) • 3、对现代汉字理据性的理解: • (1)现代汉字的理据存在三种情况。 • (2)现代汉字保持相当程度的理据性。 • (3)同一个汉字的类属古今不尽相同,理据性也不尽相同。 • (4)从现代汉字着眼,形声字在7000个通用字中只占56%左右。
第四节 现代汉字的音和义 (1-3) • (三)理据度及其计算 • 理据度是指意符、音符在全部字符里所占的比例。 • 理据度=实际具有的理据值÷可能具有的最大理据值 • 据统计,现代汉字的理据度大约为50%。 • (四)汉字的溯源分析 • 1、溯源分析:即追溯字源,从源头了解字的理据性。 • 2、溯源分析的目的:方便识字教学。 • 3、溯源分析应注意的问题:注意科学性,不能任意曲解。
第四节 现代汉字的音和义 (2-1) • 二、现代汉字的构字法 • (一)意符、音符、记号 • 凡是和整字意义上有联系的部件叫做意符(即形旁),和整字读音上有联系的部件叫做音符(即声旁),和整字在读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部件叫做记号。 • 现代汉字的构字法分为7类:(1)会意字(2)形声字(3)半意符半记号字(4)半音符半记号字(5)独体记号字(6)合体记号字(7)独体表意字。
第四节 现代汉字的音和义 (2-2) • 1、独体表意字 • 由单独一个意符构成,从形体上能知道它的意义。 • 凹:低于周围。 凸:高于周围。 丫:像分杈形。 • 一、二、三:是由原始记数符号流传下来的。 • 按照传统的六书理论,这几个字都属于指事字。 • 2、会意字 • 会意字是合体字,一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符构成的字。 • (1)由不同的意符组合而成。如:拿:合手为拿。 • (2)由相同的意符重叠而成。如:晶:三日,形容光亮。 • (3)从繁体字中简化而来。如:泪:从水从目,目中水是泪。
第四节 现代汉字的音和义 (2-3) • 3、半意符半记号字 • 半意符半记号字是由意符和记号构成的字。 • (1)古代的形声字,由于音符变形,或者不能准确表音,变成了记号,而字义古今没有很大的变化,就变成了半意符半记号字。如: • 布:从巾父声,音符“父”已经不易识别,变成了记号。 • 霜:从雨相声,表天象的字多从雨。但“霜”不读“相”,“相”变成了记号。 • (2)由于汉字简化,使得音符不再表音。如: • 灯:繁体作燈,从火登声。简化字变成了丁,丁是记号。 • (3)有的是古代的形声字,省去音符的一部分,因而不再准确表音。如: • 雪:《说文》从雨彗声。后彗省为彐,不再表音。 • (4)有些是古代的象形字,发展到今天变成了一半是意符,一半是记号。如: • 泉:甲骨文泉,像泉水从泉穴中流出,楷书变为从白从水,白是记号。
第四节 现代汉字的音和义 (2-4) • 4、半音符半记号字 • 半音符半记号字是由音符和记号构成的字。这类字主要来自古代的形声字,由于意符不再表意而形成。如: • 球:从玉求声,本指一种美玉。后假借为“毬”,意符“玉”成为记号。 • 诛:从言朱声,本指用言语谴责,故从言。后变为诛杀,意符“言”成为记号。 • 笨:本指竹子的内层,从竹本声,后假借为愚笨,竹成为了记号。 • 纪:本指丝缕的头绪,从系己声。现主要用于纪律、记载义,系成为了记号。
第四节 现代汉字的音和义 (2-5) • 5、独体记号字 • 独体记号字是由一个记号构成的字。 • (1)主要来自古代的象形字。由于形体的演变,古代的许多象形字已经不再象形而变成了记号。如:日、月、山、水、手、木、心、子、刀、舟等。 • (2)有些古代的假借字,经溯源也不能说明字形与字义的关系。如: • 我:本像一种锯或刃形似锯的武器,假借为第一人称代词。 • 而:本像颊毛,假借为连词。 • (3)有些古代的指事字,到现代成为了记号字。如: • 本:在“木”的根部加一指示符号,指树根。 • 末:在“木”的顶端加一指示符号,指末梢。 • (4)有些合体字经简化后成为独体字。如: • 乐:繁体作樂。 • 书:繁体作書。 • (5)有些独体字是来自形声字。如: • 年:本作季,从禾千声。
第四节 现代汉字的音和义 (2-6) • 6、合体记号字 • 合体记号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记号构成的字。 • (1)古代有些象形字,经过变化不再象形,成为合体记号字。如:角、龟、鹿、马、它、燕、鱼等,本像它们所表示事物的形状。 • (2)有些古代的形声字,音符或意符都失去了作用变成了合体记号字。如:骗:从马扁声,本指跃上马。后世主要表示欺骗。 • (3)有些原来是形声字,经简化后成为了纯记号字。如:听(听)、头(头)、杂(杂)。 • 听: 繁体作“聽”,从耳 壬声。简化字从口从斤。 • 杂:繁体作“雜”,从衣集声。简化字从九从木。 • (4)有些古代的会意字,到今天它的部件已经不能表意而成为记号。如: • 射:甲骨文“射”像用手拉弓射发。后讹变为从身从寸。 • 委:《说文》:“委,委随也。从女从禾。”段注:“随其所如曰委。”
第四节 现代汉字的音和义 (3-1) • 三、形声字 • 合体字中由意符和音符构成的字是形声字。 • (一)现代汉字的形声字有以下几种情况 • 1、现代汉字中的形声字,音符和整字读音相同的。如: 搬:从手般声,指移动。 • 2、音符与整字声韵同而调不同:攀--襻;用--拥、痈;魏--巍;于--盂、芋、宇、纡。 • 3、有些古代形声字,到了现代音符已经不能准确表音。简化时改用能表音的音符。如:肤从肉夫声,指皮肤。 • 4、有的形声字,字义古今不同。但因为意符表意具有模糊性,有的意符可以兼通古今。如: • 油:从水由声,依《说文》指水名。现指油脂,油脂古称膏。 • 5、有的形声字的音符兼表意。如: 娶 从女取声,指嫁娶。“取”兼表取得。 • 6、有的形声字音符有所省略,传统汉字学把这样的形声字叫做省声字。如:珊:珊瑚的珊。意符是玉,音符是珊省声。
第四节 现代汉字的音和义 (3-2) • (二)形声字音符、意符的组合方式主要有以下八种: • 左形右声肝、惊、盼、护 • 右形左声救、顶、飘、鹅 • 上形下声 露、景、竿、空 • 下形上声帮、忠、基、盂 • 外形内声园、痛、座、衷 • 内形外声辫、闷、问、闻 • 声占一角旗、房、病、近 • 形占一角修、颖、裁、滕
第四节 现代汉字的音和义 (3-3) • (三)声旁的作用 • 1、表示字音,提示该形声字读音与声旁读音相同或相近。 • 2、可以利用声旁区别形近字。 • 3、利用声旁类推字音,对于学习普通话很有帮助,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 (四)形旁的作用 • 1、提示该字所记录的词(或语素)义所属类别。 • 2、区别同音字。
第四节 作业 • 试述现代汉字的理据性。 • 试述现代汉字的构字法情况。 • 试述形旁和声旁的作用? • 指出下列各字用法上的主要区别: ⑴竿、杆 ⑵既、即⑶颂、诵⑷辩、辨⑸竟、竞 ⑹象、像 ⑺气、汽⑻度、渡⑼坐、座⑽做、作 5. 改正下列词语里的错别字: 供献 克苦 急燥 杂揉 渊搏
第五节 留学生汉字偏误 教学目的 了解现代汉字通用字情况 掌握现代汉字常用字及对外汉语教学用字情况 掌握留学生在汉字字形、字音和字义的主要偏误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