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likes | 351 Views
神奇的汉字. ---- 汉字中的数字. 汉字中的数字同阿拉伯数字一样具有最基本的计数功能,但它们产生之初是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的,这些含义隐含在汉语文化中延续至今,并在我们的语言和文字中有所体现。. 从一到十 :. 一: 古文字“一”,画上一横,是原始的记数符号,表示“一个,开始”。 《 说文 》 : “ 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 道家思想 “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所以 “ 一 ” 又表示 “ 全,满 ” 。. 二: 原始记数,两横,“上为天,下为地”。“一生二”,就是混沌分开,产生天地或阴阳。. 三:
E N D
神奇的汉字 ---- 汉字中的数字
汉字中的数字同阿拉伯数字一样具有最基本的计数功能,但它们产生之初是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的,这些含义隐含在汉语文化中延续至今,并在我们的语言和文字中有所体现。汉字中的数字同阿拉伯数字一样具有最基本的计数功能,但它们产生之初是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的,这些含义隐含在汉语文化中延续至今,并在我们的语言和文字中有所体现。
从一到十: 一: 古文字“一”,画上一横,是原始的记数符号,表示“一个,开始”。《说文》:“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道家思想“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一”又表示“全,满”。
二: 原始记数,两横,“上为天,下为地”。“一生二”,就是混沌分开,产生天地或阴阳。 三: 原始记数,三横,“天地人之道也”。三横涵盖了天、地和人。由于“三生万物”,“三”又泛指多数。如成语“三番五次”、“三思而行”。
四: “四”字最初口内象个十字,象从中间四分的形状,有被分成四份的意思。“四方”表示“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四时”表示春、夏、秋、冬。 五: “五”字最初的写法是“二”中间一个“X”。“二”表示天地之间,“X”五行阴阳在天地之间相交。“五”指“金、木、水、火、土”五行,并有交错的意思。
六: 《说文》:“六,《易》之数也,阴变于六,正于八。从入,从八。”《周易》中称“阴爻”为“六”。 “六”有时用作虚数,有时用作实数,如“六国”指战国时的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六”在人们心目中是吉祥的数字,逢六则顺。 七: 《说文》:“七,阳之正也。”古文中“七”就是“切”字。
八: “八”字象分开,背离的样子。“八”的本义是分开。如“分”字上面的“八”就表示分开的意思。 九: 象弯曲究尽的形状,有穷尽的意思,是阳数的最高位。如九霄云外、九五之尊。 在我国,“九”字最具有神秘色彩。帝王时代,城门数、宫殿数、门钉数多以“九”字计。 成语“一言九鼎”,“九鼎”是国家的宝器,象征王权。形容人说话有分量,只言片语就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十: “一”代表东西,“|”代表南北,合在一起,四方中央都具备了。表示完备,甚至达到了极点。如十全十美、十足等。
数字与古典诗词: 蒙学诗 朝代:宋朝作者: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首五言绝句把“一”到“十”的数字嵌入诗中,组合成一幅静美如画的山村风景图,质朴素淡,令人耳目一新。这诗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连成一诗,为启蒙诗,许多二三岁小孩都会吟唱。
数字与古典诗词: 《两地书》 汉代 卓文君 一别之后,两地相思,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我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九重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偶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噫!郎啊郎,巴不得下一世,你做女来我做男。
数字与古典诗词: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这是一副歌颂诸葛亮的对联将数字、方位、五行巧妙地嵌入其中,构思新颖,独具匠心。
谁发明了大写数字: 不管是阿拉伯数字(1、2、3……), 还是所谓汉字小写数码(一、二、三……), 由于笔画简单,容易被涂改伪篡。所以一般文书和商业财务票据上的数字都要采用汉字数码大写: 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本身笔画已经比较复杂,使用机会也少,没有必要再用别的字代替)。如“ 3564 元”写作“叁仟伍佰陆拾肆圆”。这些汉字的产生是很早的,用作大写数字,属于假借。数字的这种繁化写法,早在唐代就已经全面地使用了,后来逐步地规范化成一套“大写数码”。到了明朝初年,朱元璋因为当时的一件重大贪污案“郭桓案”而发布法令,其中明确要求记账的数字必须由“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陌、阡”等复杂的汉字,用以增加涂改帐册的难度。后来“陌”和“阡”被改写成“佰、仟”,并一直延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