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 likes | 436 Views
哪一种教养方式最有利于孩子成长. 心理学家鲍姆瑞得通过对大量的幼儿园孩子以及他们的老师、父母的大量观察、分析和访谈,以及跟踪调查,得出结论:父母的教养方式一般有四种,每一种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明显不同的影响。. 看看你(或者你的父母)是哪一种类型的父母? 控制 专断型 权威型 粗暴 型 民主型 拒绝 接受
E N D
心理学家鲍姆瑞得通过对大量的幼儿园孩子以及他们的老师、父母的大量观察、分析和访谈,以及跟踪调查,得出结论:父母的教养方式一般有四种,每一种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明显不同的影响。心理学家鲍姆瑞得通过对大量的幼儿园孩子以及他们的老师、父母的大量观察、分析和访谈,以及跟踪调查,得出结论:父母的教养方式一般有四种,每一种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明显不同的影响。
看看你(或者你的父母)是哪一种类型的父母?看看你(或者你的父母)是哪一种类型的父母? 控制 专断型 权威型 粗暴型 民主型 拒绝 接受 冷漠型 溺爱型 忽视型 放任型 失控
专断型【粗暴型】 民主型【权威型】 放任型【散漫型】 忽视型【冷漠型】
专断型【粗暴型】 限制性非常强 • 提出许多规则,期望孩子能够遵守; • 不向孩子解释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期望孩子把父母的话当作“法律”,必须完全尊重父母的权威; • 依靠惩罚和强制性的方法迫使孩子去遵从规则; • 即使对孩子有表扬和鼓励,也是为了让孩子遵从规则;一旦表扬无效,就会严厉惩罚; • 不注意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不知道孩子心理在想什么,认为孩子的心理在想什么不重要,甚至根本就没想过要听听孩子的想法,因而,意识不到孩子与父母之间观念和想法上的冲突。
情绪不稳定,大多时间不愉快; • 与同伴不够友好,容易被激惹; • 没有目标; • 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
孩子常常打别人 是因父母常常打孩子
研究者调查了美国印第安纳州和田纳西州的273名儿童。这些儿童中,6%的母亲从不体罚自己的孩子,68%被母亲打过屁股或有其他轻性的体罚,还有26%受到过严重的体罚,妈妈对他们拳脚相加,甚至毒打。研究者调查了美国印第安纳州和田纳西州的273名儿童。这些儿童中,6%的母亲从不体罚自己的孩子,68%被母亲打过屁股或有其他轻性的体罚,还有26%受到过严重的体罚,妈妈对他们拳脚相加,甚至毒打。
6个月以后,研究者观察了这些儿童在学校里与同伴的交往情况,并记录了他们对同伴的攻击性行为——比如,在怎样的情形下,他们受到欺侮或变得生气时打了另一个儿童。结果显示,母亲的体罚越严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就越多。
从来不曾被体罚的孩子每小时平均有攻击行为仅2次;从来不曾被体罚的孩子每小时平均有攻击行为仅2次; 受到过轻度体罚的孩子每小时有4次; 而遭受严重体罚的孩子每小时攻击行为在8次以上。
父母打孩子越厉害,孩子打其他人就越厉害——孩子的攻击行为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父母打孩子越厉害,孩子打其他人就越厉害——孩子的攻击行为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 还有对6002个美国家庭的研究发现,青少年时期受到过体罚的人,成人后更有可能出现抑郁、自杀、酗酒、虐待儿童和殴打妻子等一类的问题。
好多父母不明白,孩子长大后总是要闯祸打人,或是性格怪癖,脾气暴躁,罪魁祸首正是父母自己。好多父母不明白,孩子长大后总是要闯祸打人,或是性格怪癖,脾气暴躁,罪魁祸首正是父母自己。 体罚,可能会使得孩子减少某些不良行为的发生,然而,孩子受到父母的体罚而产生的受挫和不舒服的感觉,却会催生并鼓励他们的攻击性和攻击行为,使得他们在与同伴交往的时候容易被激怒,容易动不动地就骂人,打人。
放任型【散漫型】没有限制 • 对孩子很少有要求,孩子即使有冲动性行为也很少管束; • 对还的言行基本不做监控。 • 自我中心;言行粗鲁;容易冲动,攻击性强;独立性差,缺少成就感。
忽视型【冷漠型】心中完全没有孩子 • 只关注自己的事情,孩子存在还是不存在似乎与父母无关; • 3岁左右就表现出很强的攻击性,容易发怒; • 在班级活动中表现较差,慢慢会有行为失调; • 对他人充满敌意,自私,没有目标; • 饮酒,吸毒,没有责任感; • 反社会行为,容易犯罪。
父母的这种忽视孩子存在的教养方式,实际上传递给孩子的是这样的信息:“我不关心你以及你做的事!”这样的信息会导致孩子的愤怒、反抗,以及对同伴和整个社会的敌意,孩子慢慢会变得冷漠,缺少同情心,不关注对方的情感,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会成为“冷血杀手”。父母的这种忽视孩子存在的教养方式,实际上传递给孩子的是这样的信息:“我不关心你以及你做的事!”这样的信息会导致孩子的愤怒、反抗,以及对同伴和整个社会的敌意,孩子慢慢会变得冷漠,缺少同情心,不关注对方的情感,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会成为“冷血杀手”。
看看你(或者你的父母)是哪一种类型的父母?看看你(或者你的父母)是哪一种类型的父母? 控制 专断型 权威型 专制型 民主型 拒绝 接受 冷漠型 溺爱型 忽视型 放任型 失控
民主型【权威型】 既控制又灵活 • 也对孩子提出要求,但提出的要求相对比较合理,而且是考虑到孩子实际情况的; • 对为什么要遵守要求会耐心、谨慎地向孩子做解释,还会给予指导; • 倾听孩子的想法,会征求孩子的意见; • 以接纳的、交流的方式来控制孩子。
心情愉快,多数时间很高兴; • 自信,独立性强,有社会责任感; • 有目标,有成就感,喜欢挑战困难; • 友善,肯与人合作,受人欢迎。
将关爱和适度的控制结合起来。对孩子坚持某些原则,但一定是温柔地坚持,绝不是责骂,更不是强迫。将关爱和适度的控制结合起来。对孩子坚持某些原则,但一定是温柔地坚持,绝不是责骂,更不是强迫。 孩子需要关爱,也需要控制。没有控制引导,孩子就不会学习自我控制,就会变得非常自私、专横,自我中心;但是,如果孩子受到过多地控制,就会缺少独立性,缺少自信心。
温柔地坚持 态度不温柔不行,不温柔就可能造成孩子心理上的伤害,还可能激起孩子的反抗情绪,久而久之就变得越来越逆反,父母说得对的孩子也不会听,因为孩子反感父母的态度; 不坚持也不行,不坚持就不能把“不能这样做,只能这样做”的信息清楚地传递给孩子,这个信息就是孩子的一个边界,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言行在某些方面是要受到一定约束的。
温柔地坚持,记住这五个字,每一位早期教育的父母的家教箴言——对每一位父母都很有用!温柔地坚持,记住这五个字,每一位早期教育的父母的家教箴言——对每一位父母都很有用!
家庭常常也在伤害人,可以不夸张地说,一个人的品行问题、心理问题、社会适应问题主要植根于家庭教育,而非社会之责。例如,喜欢把爱作为砝码来使孩子臣服就范,孩子就学不会怎么去爱和被爱;不能变换角色平等地和孩子相处,孩子就无法学到怎么与社会相处;以为批评和大棒就能给你的孩子一个好品质,恰恰你给予孩子的是精神和肉体都倍受折磨的自悲和自贬。家庭常常也在伤害人,可以不夸张地说,一个人的品行问题、心理问题、社会适应问题主要植根于家庭教育,而非社会之责。例如,喜欢把爱作为砝码来使孩子臣服就范,孩子就学不会怎么去爱和被爱;不能变换角色平等地和孩子相处,孩子就无法学到怎么与社会相处;以为批评和大棒就能给你的孩子一个好品质,恰恰你给予孩子的是精神和肉体都倍受折磨的自悲和自贬。 溺爱与苛求是教育孩子最可怕的两个极点,但遗憾的是这两个极端常相伴而行。教育孩子之难,难在双亲自己是否人格完整,是否乐于宽容与变通。要把孩子教育好,首先父母自身必须成为一个好的模范,不然,上行下效、承先启后,受苦的永远是下一代。
温柔地坚持,记住这五个字,每一位早期教育的父母的家教箴言——对每一位父母都很有用!温柔地坚持,记住这五个字,每一位早期教育的父母的家教箴言——对每一位父母都很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