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 likes | 621 Views
专题 19 中国地理. 中国区域地理的空间定位 1 .中国自然地理的经纬度位置,见下图:. 2 .熟悉以下主要经、纬线及其附近的地理事物 20°N 、 23°26′N 、 30°N 、 40°N 、 50°N 、 80°E 、 90°E 、 100°E 、 110°E 、 120°E 、 130°E 。. (2011· 天津卷 ) 下图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 ( 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 ) 分布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 (1) ~ (2) 题。. (1) 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特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 )
E N D
中国区域地理的空间定位 1.中国自然地理的经纬度位置,见下图:
2.熟悉以下主要经、纬线及其附近的地理事物2.熟悉以下主要经、纬线及其附近的地理事物 20°N、23°26′N、30°N、40°N、50°N、80°E、90°E、100°E、110°E、120°E、130°E。
(2011·天津卷)下图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特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1)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特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A.ab—草原广布、温差大 B.bf—地表崎岖、降水少 C.ce—光照充足、风沙小 D.dg—气候湿润、林地多 (2)下列生态功能区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的是() A.c B.d C.e D.f
第(1)题,a区域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北部边缘,绿洲分布较多;b区域位于河西走廊;c区域位于大兴安岭的南端和阴山地区;d区域位于小兴安岭和三江平原的部分地区;e区域位于三江源地区;f区域的北部位于黄土高原的部分地区,南部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g区域位于南岭地区。根据以上信息,在四个选项中只有D选项描述最符合实际。第(2)题,三江源地区被称为“中华水塔”,地势高、蒸发量小、湿地广布,近年来破坏较为严重,我国将其规划为生态功能区主要是为了保护湿地、涵养水源。第(1)题,a区域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北部边缘,绿洲分布较多;b区域位于河西走廊;c区域位于大兴安岭的南端和阴山地区;d区域位于小兴安岭和三江平原的部分地区;e区域位于三江源地区;f区域的北部位于黄土高原的部分地区,南部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g区域位于南岭地区。根据以上信息,在四个选项中只有D选项描述最符合实际。第(2)题,三江源地区被称为“中华水塔”,地势高、蒸发量小、湿地广布,近年来破坏较为严重,我国将其规划为生态功能区主要是为了保护湿地、涵养水源。
读“我国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回答下列问题。读“我国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山脉南坡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有何特点?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读“我国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回答下列问题。读“我国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回答下列问题。 (2)图中山脉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试列举两例说明。 (3)海河流经天津市,但天津仍需跨流域调水来解决缺水问题,简析原因。 (4)简要评价天津港的区位条件。
图示区域为40°N纬线穿过的我国北方局部地区,图中山脉为阴山。第(1)题问的是“阴山南坡”年等降水量线分布特点,读图概括即可得出答案;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有海陆位置、大气环流(气压带与风带)、地形、洋流等,年等降水量线数值自东向西减小,与距离海洋越来越远有关,向西突出是因为阴山南坡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第(2)题,阴山山脉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牧区与农耕区等的重要地理分界线。图示区域为40°N纬线穿过的我国北方局部地区,图中山脉为阴山。第(1)题问的是“阴山南坡”年等降水量线分布特点,读图概括即可得出答案;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有海陆位置、大气环流(气压带与风带)、地形、洋流等,年等降水量线数值自东向西减小,与距离海洋越来越远有关,向西突出是因为阴山南坡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第(2)题,阴山山脉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牧区与农耕区等的重要地理分界线。
第(3)题,天津水资源缺乏,自然原因是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少且集中7、8月份,海河径流量小;另一方面,华北地区人口、城市众多,工农业较发达,生产生活需水量大,加上水资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加剧了天津水资源的短缺。第(4)题,港口的区位条件评价,要从水域条件、陆域条件、经济腹地与陆上交通状况、城市依托等方面,评价其有利和不利条件。第(3)题,天津水资源缺乏,自然原因是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少且集中7、8月份,海河径流量小;另一方面,华北地区人口、城市众多,工农业较发达,生产生活需水量大,加上水资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加剧了天津水资源的短缺。第(4)题,港口的区位条件评价,要从水域条件、陆域条件、经济腹地与陆上交通状况、城市依托等方面,评价其有利和不利条件。
(1)分布特点:年等降水量线的数值自东向西减小,并向西突出。主要受海陆位置和地形影响。 (1)分布特点:年等降水量线的数值自东向西减小,并向西突出。主要受海陆位置和地形影响。 (2)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 (3)海河径流量小;生产生活需水量大;污染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4)有利条件:腹地(华北平原)广阔;地处平原,筑港条件好;以天津市为依托,经济实力强。不利条件:位于海河口,泥沙淤积严重;冬季封冻,不利通航。
注意答题的全面完整,逻辑推理的科学性。第(1)题,易出现遗漏向西突出的分布特点、对影响因素思路不清的问题。第(3)题,易出现只答自然或人为原因,不能联系我国生产力水平还较低,水资源利用率较低及污染较严重等相关内容。第(4)题,区位条件评价易出现只评价有利方面,而遗漏不利方面。注意答题的全面完整,逻辑推理的科学性。第(1)题,易出现遗漏向西突出的分布特点、对影响因素思路不清的问题。第(3)题,易出现只答自然或人为原因,不能联系我国生产力水平还较低,水资源利用率较低及污染较严重等相关内容。第(4)题,区位条件评价易出现只评价有利方面,而遗漏不利方面。
中国四大地区的区域差异 熟悉我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区域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气候类型及特征、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及不利条件、主要农产品、工业及其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010·江苏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甲为青藏高原降水量分布图,图乙为青藏高原地形剖面示意图。
7.对福建省三类产业结构变化与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的分析,正确的有( ) ①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持续上升,第三产业变化不大 ②产业结构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③外商直接投资在第二产业的比重最大 ④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中,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成反比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福建省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变化很小,当前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与发达国家当前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的情况还有差距;外商直接投资中,第二产业的比重最大,但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只能说呈负相关,并不能说成反比。【解析】读图分析可知福建省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变化很小,当前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与发达国家当前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的情况还有差距;外商直接投资中,第二产业的比重最大,但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只能说呈负相关,并不能说成反比。 答案:C
8. 90年代以来福建省吸引外商投资取得较大进展,其有利的区位条件主要有( ) ①矿产资源丰富 ②政府政策 ③与台湾隔海相望,著名侨乡 ④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转移 ⑤劳动力丰富,地价较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D.②④⑤ 21
【解析】福建省矿产资源并不丰富。 答案:B 22
9. 为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寻求区域可持续发展,图乙中四地第一产业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发展为以杉木、毛竹、天然橡胶等为主的林业基地 B.乙区域发展为以龙眼、柑橘、苹果等为主的水果基地 C.丙区域发展为以水稻、棉花、油菜等为主的商品农业基地 D.丁区域发展为以蔬菜、花卉、水产品为主的出口农产品基地 23
【解析】天然橡胶属热带经济作物,甲区域不适宜种植;苹果是温带水果,乙区域种植少;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棉花多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和南疆等地,福建省种植较少;丁区域位于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故发展为以蔬菜、花卉、水产品为主的出口农产品基地。【解析】天然橡胶属热带经济作物,甲区域不适宜种植;苹果是温带水果,乙区域种植少;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棉花多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和南疆等地,福建省种植较少;丁区域位于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故发展为以蔬菜、花卉、水产品为主的出口农产品基地。 答案:D 24
我国“六大核心经济圈带”的概念逐渐浮现,区域竞争越发激烈。读下图回答10~11题。我国“六大核心经济圈带”的概念逐渐浮现,区域竞争越发激烈。读下图回答10~11题。
10.“六大核心经济圈带”均位于( ) A.湿润地区 B.第三级阶梯 C.季风气候区 D.矿产丰富区 11.Ⅳ经济圈发展的独特优势是( ) A.政策扶持 B.著名侨乡 C.海运便利 D.科技发达
【解析】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六大核心经济圈带的自然地理概况。Ⅳ经济圈主要包括珠江三角洲地区,侨乡是其独特的优势,有利于引进外资发展本区的经济。【解析】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六大核心经济圈带的自然地理概况。Ⅳ经济圈主要包括珠江三角洲地区,侨乡是其独特的优势,有利于引进外资发展本区的经济。 答案:10.C 11.B
A.①—②线路处于高原、丘陵,人口密度最小A.①—②线路处于高原、丘陵,人口密度最小 B.③—④线路穿过高原、平原,聚落分布均匀 C.⑤—⑥线路穿越高原、山脉,少数民族种类最多 D.⑦—⑧线路穿过丘陵、平原,聚落密度较大
【解析】①—②线路主要经过山地和盆地,图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⑤—⑥线路,③—④线路聚落东多西少,⑤—⑥线路经过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为藏族,⑦—⑧线路穿过长江沿江地带,自然条件最为优越,经济最为发达,人口密度最大。【解析】①—②线路主要经过山地和盆地,图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⑤—⑥线路,③—④线路聚落东多西少,⑤—⑥线路经过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为藏族,⑦—⑧线路穿过长江沿江地带,自然条件最为优越,经济最为发达,人口密度最大。 答案:D
二、综合题 13.(26分)读我国某区域图(图a),并结合图b,回答下列问题。
二、综合题 13.(26分)读我国某区域图(图a),并结合图b,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甲城市名称是 郑州 。该城市所在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分别是 棉花 、(冬)小麦 。(1)图a中甲城市名称是 郑州 。该城市所在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分别是 棉花 、(冬)小麦 。 (2)经过甲城市的铁路干线是 京广线 和 陇海线 。并说明影响图中铁路走向的主要自然因素。 答:地形、河流。 (3)图a所示地区的地势特征为 西高东低 。 (4)图a中乙为 黄 河,在图中用圆圈标出该河可能发生凌汛的河段。 答:凌汛发生在乙右侧河段。(见图)
(5)结合图b,简述该地区3~7月可能会遭遇哪些自然灾害,并说明理由。(5)结合图b,简述该地区3~7月可能会遭遇哪些自然灾害,并说明理由。 答:春旱,理由:该地3、4月份气温高于常年,蒸发量大,而降水量远低于常年。夏涝,理由:6、7月份降水量远超过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