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k likes | 1.27k Views
第 四 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 四 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对立统一规律 第二节 质量互变规律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 第一节 对立统一规律.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四、矛盾分析方法. 第一节 对立统一规律.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范畴. 矛盾. 矛盾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所固有的既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的因素和倾向。. 生命本身即包含有死亡的种子。 黑格尔. 第一节 对立统一规律.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E N D
第 四 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对立统一规律 第二节 质量互变规律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
第一节 对立统一规律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四、矛盾分析方法
第一节 对立统一规律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范畴
矛盾 矛盾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所固有的既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的因素和倾向。 生命本身即包含有死亡的种子。 黑格尔
第一节 对立统一规律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范畴 2、矛盾的基本属性
矛盾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内在的、有机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体现为对立面之间相互吸引、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 •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 •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转化。
矛盾同一性 •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N S
矛盾同一性 •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
矛盾同一性 •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转化。
战场厮杀 市场竞争 学术争鸣 批评与自我批评 矛盾斗争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互相排斥的属性,体现为对立双方互相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区别。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矛盾斗争性是绝对的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相互联结。 △同一之中有斗争,同一性不能离开斗争性而存在。 △斗争之中有同一,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
1、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 由此推动事物不断发展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第一节 对立统一规律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是事物存在的前提;矛盾双方的互相利用、互相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得到发展;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植物和动物之间,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取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动物正好相反,吸取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它们就是这样相互利用、相互促进的。
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的斗争性促使矛盾双方的力量消长,推动事物不断地量变;矛盾的斗争性引起矛盾双方的转化,推动事物发生质变。
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推动事物不断发展 推动天体运动和演化的动力,是吸引和排斥既斗争又统一的相互作用. 河外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推动事物不断发展 生命运动的发展和进化,是同化和异化、遗传和变异既斗争又统一的矛盾斗争。
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推动事物不断发展 人类社会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既斗争又统一才不断发展的。
托勒密 哥白尼 开普勒 牛 顿 爱因斯坦 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推动事物不断发展 正确认识与错误认识、不甚深刻的认识与深刻的认识既斗争又统一,是推动思想前进的动力。 地心说 日心说 行星运动三大规律 万有引力定律 相对论
1、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 由此推动事物不断发展 第一节 对立统一规律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事物发展的内在根据和外部条件
内因和外因的含义 内因即事物的内部矛盾,它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据。 外因即事物的外部矛盾,它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何鲁丽 孔繁森 焦裕禄 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有的领导干部立场坚定、一尘不染。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王宝森 有的则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甚至堕落为人民的罪人。 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种庄稼,选好种子很重要,但还要注意土地、肥料、温度、水份等条件。
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 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政策的理论依据。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第一节 对立统一规律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事事有矛盾,矛盾无处不在;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时时有矛盾,矛盾无时不有。
矛盾的普遍性 • 在自然界中,机械运动包含了连续性和间断性、离心力和向心力的矛盾;化学运动包含了化合和化分、酸性和碱性、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矛盾;生命运动包含了同化与异化、遗传和变异的矛盾。
矛盾的普遍性 • 在人类社会中,任何社会形态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统一体。
矛盾的普遍性 • 在认识领域,也存在着感性和理性、理论和实践、主观和客观、主体与客体、真理和谬误的矛盾。
第一节 对立统一规律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 2、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侧面各有其特点。主要表现有:矛盾性质的特殊性、矛盾地位的特殊性和矛盾解决方式的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 • 矛盾性质的特殊性 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性质的矛盾,如机械运动中作用与反作用的矛盾、物理运动中排斥与吸引的矛盾、化学运动中化合和分解的矛盾、生物运动中同化和异化的矛盾、社会运动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等等,具有各不相同的性质。
矛盾的特殊性 • 矛盾地位的特殊性 • 就事物发展过程而言,有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之分。根本矛盾是指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事物及其发展过程本质的矛盾;非根本矛盾则是指不能规定事物及其过程的基本性质,也不一定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始终的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 • 矛盾地位的特殊性 • 就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而言,在诸多矛盾中,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之分。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 • 矛盾地位的特殊性 • 就每一矛盾内部对立双方而言,又分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邓小平同志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同志的一生中,功劳是主要的,错误是次要的。
矛盾的特殊性 • 矛盾解决方式的特殊性 • 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 生存竞争 日本投降
矛盾的特殊性 • 矛盾解决方式的特殊性 • 矛盾双方“同归于尽”,为新的对立双方所代替。 十月革命 南昌起义
矛盾的特殊性 • 矛盾解决方式的特殊性 • 有些矛盾经过一系列的发展阶段,最后达到对立面的融合,形成全新的事物。
矛盾的特殊性 • 矛盾解决方式的特殊性 • 两种相反的观点,通过争论最后取得一致意见。 光的本质 是粒子性 光的本质是 波粒二象性 光的本质 是波动性
第一节 对立统一规律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 2、矛盾的特殊性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 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区别。 矛盾的普遍性是事物矛盾的共性(亦称一般性)、绝对性,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矛盾的个性(亦称个别性)、相对性,二者是不能混淆的。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 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依存。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一般性与个别性的有机统一。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 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依存。 世界上没有“水果”,只有桃、梨、苹果、桔子等具体水果形态。它们虽然各有特点,但都包含有水果的共同特性,都含有果酸和糖类等有机成份。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 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转化。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是矛盾学说的精髓,是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关键。 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毛泽东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社会主义”是普遍性、共性,“中国特色”是特殊性、个性。
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 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四、矛盾分析方法 第一节 对立统一规律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四、矛盾分析方法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世界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动力。 • 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 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