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第二章 特殊三角形 综合练习

第二章 特殊三角形 综合练习. ( 一 ). Hqez wjl321 制作. ( 一 ).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 性质 (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2. 判定 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判定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

hesper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章 特殊三角形 综合练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特殊三角形 综合练习 (一) Hqez wjl321 制作

  2. (一)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2.判定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1 ,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 ,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 ,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 等腰三角形性质与判定的应用(1)计算角的度数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推论计算角的度数,是等腰三角形性质的重要应用。①已知角的度数,求其它角的度数②已知条件中有较多的等腰三角形(此时往往设法用未知数表示图中的角,从中得到含这些未知数的方程或方程组)(2)证明线段或角相等等腰三角形性质与判定的应用(1)计算角的度数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推论计算角的度数,是等腰三角形性质的重要应用。①已知角的度数,求其它角的度数②已知条件中有较多的等腰三角形(此时往往设法用未知数表示图中的角,从中得到含这些未知数的方程或方程组)(2)证明线段或角相等

  4. 以等腰三角形为条件时的常用辅助线: • 如图:若AB=AC • ①作AD⊥BC于D,必有结论:∠1=∠2,BD=DC • ②若BD=DC,连结AD,必有结论:∠1=∠2,AD⊥BC • ③作AD平分∠BAC必有结论:AD⊥BC,BD=DC • 作辅助线时,一定要作满足其中一个性质的辅助线,然后证出其它两个性质,不能这样作:作AD⊥BC,使∠1=∠2.

  5. 例题分析 分析:我们首先在草稿上画好一个示意图,然后对照此图写出已知和求作并构思整个作图过程…… • 例1 已知一腰和底边上的高,求作等腰三角形。 已知:线段a、h 求作:△ABC,使AB=AC=a,高AD=h 作法: 1、作PQ⊥MN,垂足为D 2、在DM上截取DA=h 3、以点A为圆心,以a为半径作弧,交PQ于点B、C 4、连结AB、AC 则△ABC为所求的三角形。

  6. 例题分析 例2.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BD⊥AC于D,CE⊥AB于E,BD与CE相交于M点。求证:BM=CM。 • 证明:∵AB=AC • ∴∠ABC=∠ACB(等边对等角) • ∴BD⊥AC于D,CE⊥AB于E • ∴∠BEC=∠CDB=90° • ∴∠1+∠ACB=90°,∠2+∠ABC=90°(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 • ∴∠1=∠2(等角的余角相等) • ∴BM=CM(等角对等边) 说明:本题易习惯性地用全等来证明,虽然也可以证明,但过程较复杂,应当多加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的应用。

  7. 例题分析 例3.已知:如图,∠A=90°,∠B=15°,BD=DC.请说明AC=BD的理由. • 解∵BD=DC,∠B=15° • ∴∠DCB=∠B=15°(等角对等边) • ∴∠ADC=∠B+∠DCB=30° • (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 ∵∠A=90° • ∴AC= DC • ∴AC= BD

  8. 例题分析 例4.已知:如图,∠C=90°,BC=AC,D、E分别在BC和AC上,且BD=CE,M是AB的中点.求证:△MDE是等腰三角形. • 分析:要证△MDE是等腰三角形,只需证MD=ME。连结CM,可利用△BMD≌△CME得到结果。 证明:连结CM ∵∠C=90°,BC=AC ∴∠A=∠B=45° ∵M是AB的中点 ∴CM平分∠BCA(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和底边上的中线重合) ∴∠MCE=∠MCB=∠BCA=45° ∴∠B=∠MCE=∠MCB ∴CM=MB(等角对等边) 在△BDE和△CEM中 ∴△BDM≌△CEM(SAS) ∴MD=ME ∴△MDE是等腰三角形

  9. 例题分析 例5.如图,在等边△ABC中,AF=BD=CE,请说明△DEF也是等边三角形的理由. • 解:∵△ABC是等边三角形 • ∴AC=BC,∠A=∠C • ∵CE=BD • ∴BC-BC=AC-CE • ∴CD=AE • 在△AEF和△CDE中 • ∴△AEF≌△CDE(SAS) • ∴EF=DE • 同理可证EF=DF • ∴EF=DE=DF • ∴△DEF是等边三角形 说明:证明等边三角形有三种思路: ①证明三边相等 ②证明三角相等 ③证明三角形是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 具体问题中可利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求解。

  10. 例题分析  例6 .如图2-8-1,中,AB=AC,D为AB上一点,E为AC延长线上一点,且BD=CE,DE交BC于G请说明DG=EG的理由. • 思路 因为△GDB和△GEC不全等,所以考虑在△GDB内作出一个与△GEC全等的三角形。 说明 本题易明显得出DG和EG所在的△DBG和△ECG不全等,故要构造三角形的全等,本题的另一种证法是过E作EF∥BD,交BC的延长线于F,证明△DBG≌△EFG,同学们不妨试一试。

  11. 例题分析 例7. 如图2-8-6,在△ABC中,AB=AC=CB,AE=CD, AD、BE相交于P,BQ⊥AD于Q.请说明BP=2PQ的理由. • 思路在Rt△BPQ中,本题的结论等价于证明∠PBQ=30°  证明 ∵AB=CA,∠BAE=∠ACD=60°,AE=CD,   ∴△BAE≌△ACD   ∴∠ABE=∠CAD   ∴∠BPQ=∠ABE+∠BAP =∠CAD+∠BAP=60°   又∵BQ⊥AD   ∴∠PBQ=30°   ∴BP=2PQ 说明 本题把证明线段之间的关系转化为证明角的度数,这种转换问题的方法值得同学们细心体会。

  12. 例题分析 例8:如图、在△ABC中,D,E在 直线BC上,且AB=BC=AC=CE=BD, 求∠EAC的度数。 探索:如图、在△ABC中,D,E 在直线BC上,且AB=AC=CE=BD, ∠DAE=100°,求∠EAC的度数。

  13. 练习 • 1.下列结论叙述正确的个数为( ) • ( 1)等腰三角形高、中 线、角平分线重合; • ( 2)等腰三角形两底角 的外角相等;  • ( 3)等腰三角形有且只有一条对称轴; • ( 4)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14. 2.等腰三角形顶角为36°,底角为_________。 3.等腰三角形顶角和一个底角之和为100°,则顶角度数为_____________。 4.等腰三角形两个角之比为4:1,则顶角为__________,底角为___________。 5.等腰三角形两边长为4、6,这个三角形周长为_____________。 6.已知△ABC中AB=AC,AB垂直平分线交AC于E,交AB于D,连结BE,若∠A=50°,∠EBC=__________。 7.△ABC中,AB=AC,AD⊥BC于D,若△ABC的周长为50,△ABD的周长为40,则AD=____________。 8.若等腰三角形顶角为n度,则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_____________。

  15. 9. 如图,线段OD的一个端点O在直线a上,以OD为一边画等腰三角形,并且使另一个顶点在直线a上,这样的等腰三角形能画多少个?9. 如图,线段OD的一个端点O在直线a上,以OD为一边画等腰三角形,并且使另一个顶点在直线a上,这样的等腰三角形能画多少个? D 150° ⌒ H a O C E F

  16. D C B 9.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三角形周长分成2:1两部分,已知三角形底边长为5,求腰长? 解:如图,令CD=x,则AD=x,AB=2x x 2x ∵底边BC=5 x ∴BC+CD=5+x AB+AD=3x 5 ∴(5+x):3x=2:1  或3x:(5+x)=2:1

  17. A 解:∵ △ABC是正三角形 ∴ ∠ABC= ∠ACB=600 ( ) ∵D是AC边上的中点 ∴∠1= ∠ABC=300( ) D B C E 10、如图,D是正△ABC边AC上的中点,E是BC延长线上一点,且CE=CD,诬蔑说明BD=DE的理由. 2 1 ∵CE=CD ∴∠2= ∠E( ) ∵ ∠2+ ∠E= ∠ACB=600( ) ∴ ∠E=300, ∴ ∠1= ∠E ∴BD=DE( )

  18. B E D A C 3、如图,在Rt△ABC中,∠ACB=900, ∠CAB的平分线AD交BC于D,AB边上的高线CE交AB于E,交AD于F,求证:CD=CF 分析: CD=CF ∠1=∠2 ∠1=∠B+∠BAD ∠1=90°-∠BAD F 1 ∠2=90°-∠CAD ∠2=∠3+∠DAC 2 3 ∠3=∠B ∠ACB =90°,CE是AC边上高

  19. 小结 • 1、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 2、等腰三角形的识别。 • 3、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三线合一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 4、通过习题,能总结代数法求几何角的大小、线段长度的方法。

  20. 布置作业 • 课本第51页(目标与评定)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