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likes | 646 Views
漢字的構造 ___ 六書 的認識. 資料整理:羅靜婷老師. 文字起源的由來. 圖畫 距今 8000 年前寧夏回族自治區大麥地岩畫 ,紀錄日月星辰、天地神靈、狩獵、放牧、舞蹈、祭祀等活動場面 。 結繩記事 如 《 易經 》 中提到「上古結繩記事,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 周易注 》 也說「大事大結其繩,小事小結其繩。」. 文字創造者的說法. 文字 並非 ㄧ人、ㄧ時、ㄧ地所創造 中國第一個整理文字的人 ── 倉頡 這個人的官職相傳是 ── 黃帝時的史官 . 說文解字 一書的介紹. 中國最早的一本字典 → 作者 → 〈 五經無雙許叔重 〉
E N D
漢字的構造___六書的認識 資料整理:羅靜婷老師
文字起源的由來 • 圖畫距今8000年前寧夏回族自治區大麥地岩畫,紀錄日月星辰、天地神靈、狩獵、放牧、舞蹈、祭祀等活動場面。 • 結繩記事 如《易經》中提到「上古結繩記事,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周易注》也說「大事大結其繩,小事小結其繩。」
文字創造者的說法 • 文字並非ㄧ人、ㄧ時、ㄧ地所創造 • 中國第一個整理文字的人 ──倉頡 • 這個人的官職相傳是 ──黃帝時的史官
說文解字一書的介紹 • 中國最早的一本字典→ • 作者→〈五經無雙許叔重〉 • 朝代→ • 內容所收集的字以什麼字體為主→ • 全書收錄共多少字→ • 全書收錄共多少個部首→540個部首 說文解字 許慎 東漢 小篆 9353個字
「文」和「字」的區分 文(獨體)-------不可拆 字(合體)-------可拆 判斷下列何者為文?何者為字?
定義:漢字構造的六種法則 • 種類: 四種基本法則 ◎象形 ◎指事 ◎會意 ◎形聲 兩種補充法則 ◎轉注 ◎假借 口訣:象指會形,轉假〈象的指頭 會行走,這種轉變是假的〉 認識六書
獨體為文--不可拆的有象形和指事 四種造字基本法則的文字歸類 合體為字可拆的有會意和形聲
象形的特徵 • 中國文字中最早出現的是→象形 • 按照物體的形狀,把它描摹出來〈圖像〉 • 具體的物:很實在的一種東西 • 獨體的文:不能再分析〈不能再分解、拆開〉
象形說文解字的解釋「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用簡單的線條描繪東西,把它彎彎曲曲地的形狀畫出來)象形說文解字的解釋「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用簡單的線條描繪東西,把它彎彎曲曲地的形狀畫出來) 象形分為四類 • 人體器官→人、子、心、口、耳 • 天文、地理→日、月、山、水、田、雨、火 • 動、植物→牛、羊、鳥、象、木、瓜 • 器物→冊、琴、弓、門、刀、矢
指事的特徵 • 抽象的事:是一種抽象的概念 • 以符號來呈現 • 獨體的文:不能再分析〈不能再分解、拆開〉
指事說文解字的解釋「指事者,視而可識〈ㄓˋ〉,察而見意,『上』、『下』是也」。(初看起來是可以認識的記號,再細觀察就能了解意義。)指事說文解字的解釋「指事者,視而可識〈ㄓˋ〉,察而見意,『上』、『下』是也」。(初看起來是可以認識的記號,再細觀察就能了解意義。) • 「上」、「下」兩個字 是用橫線「一」為界在橫線上用一點或較短的短線指出上方的位置,寫成「 」,也就是「上」字 而在橫線下面畫符號為「 」,則是「下」字。 「凶」字是指地上有一個深坑,走路的人沒看見而踏空掉進坑裡,「ㄩ」代表深坑,中間的「×」符號就是象徵掉下坑的那種驚嚇的感覺和危險的情形。
指事的兩種類型 • 純粹記號 ㄧ、 、 、丨、亼、 八 • 象形字加上一個記號 本、末、牟、刃、旦、甘、亦 、寸
會意的特徵 • 會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形成 一個有新的意義的字 • 部首和部首結合,意義與意義的結合 • 合體的字〈文字可拆開分析〉
會意 說文解字的解釋「會意者 比類合誼,以見指撝(ㄏㄨㄟ), 『武』 『信』是也」。(合併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事類,組合成新字,用來表現新字意義所在的) 會意字的兩種類型 • 異體會意 伐、解、占、祝、祭、男、杳、牧、武、信、社 〈髮姐贊助妓男咬木武信色〉 • 同體會意 林、森、焱
形聲 說文解字的解釋「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 『江』、 『河』是也」(依照事物共同的特性作為部首,拿字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作為聲符,這種形符加上聲符而形成的字就是形聲字) • 中國文字中最多的是→形聲 • 屬於合體的字,聲音與意義的結合 • 形符加上聲符(可以從形符判斷其部首) (可以從聲符判讀其聲音)